兰亭集序教案最新_第1页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_第2页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_第3页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_第4页
兰亭集序教案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兰亭集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三、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大家知道这幅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么?(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2、。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东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待到作品出炉,此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个稀里糊涂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二、作者背景简介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

3、元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

4、,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大概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

5、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书序,为书做的序言,如本文。 诗序,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如孔雀东南飞; 赠序,

6、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古人饮宴,常一同赋诗,集结成册,再推举一人作序。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三、整体感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当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诗,当真是不亦乐乎!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诗文以兰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兰亭集的内容又是什么呢请看93页的补白。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

7、欣赏它吧。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2、听录音3、指名学生朗读。朗读指导:提示学生朗诵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优雅之情调。(1,2段)4、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乐痛悲)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乐第二部分(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 痛第三部分(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 悲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起波澜呢?第二课时四、文本研习。作者是怎样表达三种不同情感

8、的。(一)研习第一部分1、自读一二段,了解兰亭聚会的相关情况(让学生填表格):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念: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配地支,60年一循环2014甲午年,2015年乙未年,2016丙申年)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教师总结:作者用简洁雅致、妙趣天成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些景物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

9、幽情,各抒怀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2、思考:兰亭聚会,乐在何处?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赏心: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乐事: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入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对王羲之说:“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那样王羲之的心情还好吗?当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

10、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这才有了共同话题,气氛很好,所以开心。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在这里,具备了五种美好的食物,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3、本部分的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使(水)弯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次一等的。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夫人之相与,

11、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3)特殊句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4、分享作者快乐的心境 齐读第一段。(二)、赏析第二部分。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作者的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一会儿,他的精神就突然跌到低谷。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儿去了。本段以议论为主,探讨人生哲理,朗读宜用和缓语气读之。1、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2、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3、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痛什么?找出文中语句,再

12、用自己的话概括 (1)、(欲望无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容易对既得之物感到厌倦,心理永远不能得到满足。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这是共同的。(2)、(时光易逝 生命短暂)“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真是短暂啊,一抬头,一低头,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相比我们的短暂生命,宇宙总是显得那么的阔大辽远,宇宙的浩淼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渺小常引发古人的诸多感慨,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诗句?古人也有很多描写人生短暂的句子,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13、斯乎,不舍昼夜。”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徐干室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命运难测“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把握自身命运。作者认为死和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这种大事我们却做不得半点主,真是既无奈,又无助,怎不叫人痛苦? 生命短暂 痛 欲望无限 命运难测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

14、,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生命短暂,在死亡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无法抗拒死亡,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4、人类文明从古至今不断发展,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面对须臾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文中也写到了这一点,请找一找。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空谈抱负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归隐出世 (1)、大家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凭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抱负? 明确:不能,因为

15、社会现实太黑暗太残酷了。 补充背景: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不谈时事,高谈一些不切实际的事内容)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动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欢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在一时的陶醉和满足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不知老之将至”。5、本段文言知识:(1)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16、)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三)、研习第四段,第三部分 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臧克家“有的人死了,他还或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所以应该珍惜生命,活着有价值。老庄思想是怎么样的?老子,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我乐我的,你哭你的,谁也管不着谁。庄子,逍遥油,我忽而上

17、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间苦乐与悲喜,只要自己觉得逍遥自在就可以了。这是一中十分虚无的人生观。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首先,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从而加深自己的感慨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联系当前,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

18、虚幻的执著努力;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两句,并发出“悲乎”的慨叹。巧妙地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著及其意义上来,以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一直在死生这件事上纠缠不清。他写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写“当局者迷”,批判了当时消极无为、一死生、齐彭殇的人生观。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明:作者批判了时人的人生虚化的思想,认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当积极用世,“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19、五、总结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

20、誉。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览者”了,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思考题 “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对作者表露的这种思想,应作如何理解?作者不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成一样 把看成平等 2、由感动中国人物透视生命 (1)黄舸: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

21、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颁奖词】:生命的到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 (3)无臂钢琴师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6岁他学习打字;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

22、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他说“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颁奖词】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

23、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

24、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亦能诗文。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

25、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基础知识(字词)的教学穿插在文本鉴赏之中,但可注意让学生联想旧知识,阅读工具书。如: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茂林修竹 兰亭集序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4、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标志 (3)不知老

26、之将至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得到 (5)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作为 (6)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成为 (7)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用来 (8)引以为流觞曲水 把 (9)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因为 触发感慨 5、词类活用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用法 把.看成一样 (5)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用法 把看成平等 (6)况修短随化 形容词作名词 长寿短寿 (7)死生亦大矣 形容词作名词 大事 6、文言句式 (1)死生亦大矣 判断句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状语后置 (6)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略句 (7)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9)不能喻之于怀 状语后置 (10)悟言一室之内 状语后置6、一词多义 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