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工程复习要点_第1页
基础的工程复习要点_第2页
基础的工程复习要点_第3页
基础的工程复习要点_第4页
基础的工程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基基础的概念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何载的下部结构 地基基础的分类 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浅基础(小于5m),深基础(大于5m 考试重点: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地基基础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甲、乙、丙甲级: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等要求高的建筑物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及民用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一般 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浅基础的类型浅基础的类型: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 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和壳体基

2、础等;根据基础所用材料的性能可 分为无筋基础(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持力层、下卧层、软弱土层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下卧层:持力层下的各土层软弱下卧层: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的砂土层、未经 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冻融条件5、场地环境条件注:基础应埋置于地表以下,其埋深不宜小于0.5m (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 0.1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得确定方法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 式计算;由现场载荷试验的Ps曲线确定;按规范

3、提供的承载力表确定; 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参照邻近建筑物的工程经验确定; 延伸:1、地基要有一定的强度安全储备,确保不出现失稳现象,即fa = Pu/k ,式中Pu为地基极限承载力,K为安全系数;2、地基沉降不应大于相应的允许值;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规 范表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fa = fak b 2-3) d m(d -0.5)埋深d的确定d基础埋置深度,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 室,如米用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时,

4、 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内地面标咼算起;当米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咼算起。对于主裙楼一体的主体结构基 础,可将裙楼荷载视为基础两侧的超载, 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 可将 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的附加埋深。地基变形的分类及建筑物控制变形特征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沉降量一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一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倾斜一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一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两皮一收、二一间隔收两皮一收:每砌两皮砖,即 120mm收进1/4砖长,即60mm二一间隔收:从底层开

5、始,先砌两皮砖,收进 1/4砖长,再砌一皮砖,收进1/4 砖长,如此反复。减轻不均匀沉降的措施1、建筑措施;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 墙体;设置沉降缝;相邻建筑物基础间应有一定的净距;调整某些设计标咼;2、 结构措施;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设置圈梁;设置基础梁(地梁);减 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欠敏感的结构方式;3、施工措施;遵照先重(高)后轻(低)的施工程式;注意堆载、沉桩和降水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注意保护坑底土体;沉降缝VS伸缩缝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而伸缩缝不能兼作沉降缝第4章考试重点:桩基和基桩的概念基桩: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形基础构件,其

6、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桩基:桩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桩的类型根据承台与地面相对位置的高低,桩基础可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 挤土、部分挤土、非挤土桩(常见)挤土桩:实心的预制桩、下端封闭的管桩、木桩以及沉管灌注桩等打入桩,在 锤击、振动贯入或压入过程中,都将桩位处的土大量排挤出,因而使桩周土层受 到严重扰动,土的原状结构遭到破坏,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变化。部分挤土桩:开口的钢管桩、H型钢桩和开口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成桩过程 中,都对桩周土体稍有挤土作用,但土的原状结构和工程性质变化不大。因此, 由原状土测得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般可用于估算部分挤土桩的承载力和沉降。 非

7、挤土桩:先钻孔后再打入的预制桩和钻(冲或挖)孔桩,在成桩过程中,都将 与桩体积相同的土体挖出,故设桩时桩周土不但没有受到排挤,相反可能因桩周 土向桩孔内移动而产生应力松弛现象。桩的静载荷试验挤土桩在设置后须隔一段时间才开始载荷试验。这是由于打桩时土中产生的孔 隙水压力有待消散,且土体因打桩扰动而降低的强度也有待随时间而部分恢复。 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静载荷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注: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取决于两方面:1、桩身的材料强度;2、地层的支 承力;群桩效应、群桩效应系数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 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

8、,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 有显著差别。群桩效应系数: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各根单桩的工作性状接近于独立单桩,群桩基础承载力等于各根单桩承载力之和,群桩效应系数=1 ;摩擦型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曲线属缓变型,群桩效率系数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1。产生负摩阻力的原因位于桩周欠固结的软黏土或新填土在重力作用产生固结;大面积堆载使桩周土层 压密;在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的软黏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全面降低(例如长期抽地下水),致使有效应力增加,因而引起大面积沉降;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 产生湿陷;地面因打桩时有空隙水压力剧增而隆起、其后孔压消散而固结下沉等。 桩端入土深度考试重点: 地基处理的概念

9、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时,常采取各种地基加固、补强等类技术措施,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工程要求。这 些措施统称为地基处理。常见地基处理方法1.碾压与夯实法2.换土垫层法3.排水固结法4.振密挤密法5.置换及拌入法6.加筋法7.其他垫层法的概念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 不能满足设计荷载或变形要求时,常在地基 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图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的砂 石素土等,处理地基表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排水固结法的关键技术问题(1)足够的预压荷载;(2)良好的排水固结条件和充分的排水固结时间。深层水泥搅拌法概念深层水泥搅拌法:

10、利用水泥(或石灰)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 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把地基土与水泥 (或其他固化剂)强行搅拌,固化后形成具 有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 制成桩体、块体和墙体等类加工固体,并与地 基土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特性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第6章考试重点: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如土工膜袋、按制造的工艺和工程性能,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可分为如下几类: 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网格;土工膜;土工复合材料;其他 土工格室、土工席垫、加筋条带等。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功能滤层作用;排水作用;加筋作用;隔离作用;防护作用;防渗、隔水和封闭 第7章考试重点:挡土墙的类型重力式、悬臂式、扶

11、壁式、板桩式重力式挡土墙的土压力仰斜墙主动土压力很小,俯斜墙主动土压力最大,垂直墙主动土压力处于仰斜和 俯斜两者之间,因此仰斜墙较为合理,墙身截面设计较为经济,应优先考虑应用。 第8章考试重点:围护结构的概念和应满足要求(1)保证基坑周围未开挖土体的稳定,满足地下结构施工有足够空间的要求, 这就要求围护结构要起挡土的作用;(2)保证基坑周围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 地下管线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不受损害,这就要求围护结构起控制土体变形的作 用;(3)保证施工作业面在地下水位以上。悬臂式围护结构的概念指没有支撑和锚固的板桩墙、排桩墙和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水土合算、水土分算对于渗透性较强的土,例如,砂

12、性土和粉土,一般采用土、水分算; 对于渗透性较弱的土,如黏土,可以采用土、水合算的方法。主要公式:fa =Mb b Md md McCk (不需再通过宽度和深度验算)Ra - q pa Ap Up qsia 1 i式中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刁曰得;Ap-桩底横截面面积;Up-Kt =桩身周边长度;1.6G Xo Eaz XfEax * Zf2-2 At条形菲础底宽为b =理深d = 1.2m ,地皐土为粘土内呼擦角标准值就=20,粘聚力标准值=12kPa.地下水创与M底平齐* 土的有效墮度 / = IOkN/m.

13、基底以上土的=J8,3kN/ml试确运地菇爪载力牡征伯打&答;根据内摩擦角标准査课本P2I表23得M严051、Af严3.06、 Me=5.66,则地基承荻力特征值畫为= 031x10x1.8+3.06 x 18.3 冥 1.2 + 5.66 12=144.3kPft2-4某况币增厚240mrm竹用丁地而标高处得荷S/; - 180kN/m拟采用砖 皐础.理深为地棊土为粉质粘土. / = 18kN/m,.畸严06 = 170kPa e 试确运砖堆础得底面宣度.井按二圧-收砌法间出皋础剖面示意图口习题2-4 ( P66 ):解! 査2-5 得 伽工6 代人式(2 14).得 yi = / +- 0

14、-5)二 170 + 1 .0 x 18 x (1,2- 0.5)=82,*kPa 按式(2-20) 计算基础底面宽度:h = 丄 _ 1; iam* 51 A - Zed 1S2.6 - 20 x 1 l2 -为符令砖的様數*取h = 1.2m,破基础所需的台阶數 为i1200 一 240理=2x 60= 8簾础割囲示童圉如桁阁 所厢.革底 卜做CIO fte 2-6某承霓砖增厚240mnu传至毎形赧础顶而出的轴心荷载尸百=1和kN/m。 该处土层自地表依次分布如下:第焜为粉质粘土.厚皮2.2mr / = l7kN/m f-0.91, /,. =l30kPa , q = 8.IMPa ;第二

15、层为淤泥质土* 厚度 l.6m=65kPa,Ei2=2.6MPa;第工圧为中密中杪。地下水位杠淤泥质土顶向处。建筑物刹莘础艸 深没特殊要求,J1不蹙、不虑七的冻胀问翹(I)试确定基础的底而宽度(须进 行软弱下卧匚:脸算):(2)设计草础就面井配筋(可近僧収尚载效应革本給合的设 计值为标准组奔的1.35 fth习题2-64 (P66):K)(I)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fl.SS度第二展殺泥质土强度低、H溺性大,不宜作持力绘;第三J8中!中砂强度离,血坦操 过大,曹不考感;由于荷载不大*第一总粉质嶽土的承载力可以酒足用做持力层的要求, 但由于本层厚度不大.其下又m下卧层*故宣采用“宽基浅埋”方勲即基

16、础尽浅 臥 现按最小埠探规定取J-O.w(2) 按持力层承载力确定基展宽度因为 J = 0.5m,所U /t = / = !30kPa*h %_15Q= 130-20x0,5 =(3) 软弱下卧层承載力验算tf Z 17x2.2 = 37,4kPa由 j/ -8.172*6=3Ji x = 2.2-0S- L7mO.5bf 査表 2-7 W fl = 23sol.3x U25H - 17梵山5)L3 4 2 x L7 x 1an23455.4kFa艸 u 屮 *cd = p? + 20 x 0.5 = 125.4kPaA 九*一 0.5) = 65.Ok Px (2.2-0.5) 93.9kP

17、i务 g u 55,4 + 37.4 = 92.8kPa / = Jkh(可以)41截面边长400mm的训筋混擬土实心方打入10m深的淤泥和淤泥 质土后,支承在中舞风化的硬质岩石上已知作用在桩顶的竪向出力为800kN. 桩身禅性模量为3XW4N/mm试估算该U的沉阪答:该械屁于端承桩械侧阻力可忽略不计,机端为中风化的换质岩石.K 变形也可翹略不计。因此.桩身压缩量即为It的沉降量即Nt _800x10E4 O.4x).4x3xOt二 00016? m - L67mm4-2场区从沢然地面起往下的土层分布姑;粉质釉土M搜厶二3rn,qlU = 24kft:粉土,卑度耳度ftm, qt2s = 20

18、kPa;中密的中砂r/3ttP齐= 2600kPac观采用截|【11边长为350mmX350mm的预制粧,承台底面在天然地 Ifn b LOm. Iff端进入中密中砂的深度为I.Om试陽定单桩承敦力特征值.答:单U承直力特征值R严qj严工q= 2600x0.35+4x0,35x(24x2 + 20x6+30x1)-595.7kN某五层砖石混合结构的住宅建筑,墙下为条形基础,宽B=i.2m埋深D=i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上的荷载 F=150Kn/m地基土表层为粉质粘土,厚 hi=1m 重度陷=17.8kN/m3 ;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厚15m重度扎at = 17.5kN / m3,含水率 =55%;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地下水距地表面为1m。因地基土比较软弱, 不能承受上部建筑荷载,试设计砂垫层的厚度和宽度。= 14(145-17/1)二阴以丹b + tan 0 L2 + 2 x 1 x tan 30z/A)= l/L2 = O.3化,=17,8 xl+J7.5-10)x1 = 2S3kPa仁=fz*%单 y 0*5) = 50 +1 x “I + ?5_10 x I *(2 - 0.5) =a. + rT -91 Mm不满足 cr +r,=肌必一込丿=丄?上(14517&1) = 5叩旳 b + 2z lan 912 + 2x1.6 x tan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