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朗读教学策略(完成)_第1页
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朗读教学策略(完成)_第2页
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朗读教学策略(完成)_第3页
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朗读教学策略(完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低年级儿童诗歌朗读教学策略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不过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缺乏儿童的立场,忽视诗歌的本质,强化诗歌的教化功能,使得朗读教学出现了流于形式。如何在诗歌这样一种简单的文学形式中体现语文的质感?儿童诗节奏感强、纯真、稚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诗性特点,契合了儿童形象性、泛灵论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的诗性智慧。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抓住诗性实施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诗性的魅力中走向灵魂的深处,召唤学生在朗读的旗帜下,与朗读的感动中激发生命的灵性,从而

2、达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1、 读出节奏感,打开诗情的大门郭沫若先生认为“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闻一多先生在也“三美理论”中提出了音乐美。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可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美是体验诗歌情感的大门。因为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于诗歌节奏不能像成人那样通过文字阅读轻而易举的把握起来。美国心理学家梅列拉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所以,教师范读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语音是口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诗歌所蕴

3、含的感情,加上学生的模仿水平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掌握朗读方法,提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水平。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实、更真切、更具有立体感,除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都会成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流动的过程中孕育、生成。范读能协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低年级学生,缺少丰富的生活经历,感情朗读很不到位,就需要教师的精彩范读。在假如一诗中,“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四次,但每一次的朗读节奏都有所差别,情感上也有差异。教师就能够通过范读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朗读。读第一次时,起音舒缓

4、一些,停顿长一点,造成一定的悬念。读第二次时,语速加快,形成一种注重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读第三次时,重读“马良的神笔”,强调“马良的神笔”,提示下面讲的事情更重要。 教师能够通过范读,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生动、最直接的形式体现出来,协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基调。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传达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借助背景音乐实行范读,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定能感受诗中所饱含的浓浓深情,对诗歌产生强烈的阅读感。而古诗回乡偶书,时代的距离,加上诗性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诗人贺知章暮年归来的感慨是很难的。教师的范读正是打开这扇门的一把钥匙。在教师的声像载体中,

5、学生感受到了贺知章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可见,诗歌的节奏之美通过教师的范读体现出来,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把诗情传递给学生,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开启了感情的大门。2、 读出情感,升华诗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学上的教学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正是通过朗读体味诗中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

6、用不尽。”诗歌的朗诵要注重整体性朗读,因为文学作品是整体性的,情感意象是发展推动的,是有起落波澜的,整体朗诵诗更容易感受到。而在设计整体朗读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逐渐提升要求:先慢读,指语速要慢,不能漏字或加字;再要求读出诗的节奏,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出诗味,品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持续地感受诗歌的美与情。诗中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的。教学中能够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也能够采用学生个人朗读的方法,读出诗词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在比尾巴中,在整体朗读的前提下,能够充分

7、利用问答式的诗句通过小组或男女学生之间的对答体现诗的韵律,增加朗读的情趣。而在两只鸟蛋这首诗中,诗中一个小小的“我”,以学生个人展示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我”这个角色,体味字里行间中对小鸟的爱、生命的关爱、自然的爱,只要读出一种爱就是一种朗读上的成功。学生就是在这样层层递进地读中一步步感受到诗情的变化,从而在内心中进一步升华了诗中之境、诗中之情。3、 读出韵味,品味诗情的精华诗歌的语言文字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在诗歌的语言环境中很多优美、精髓的关键性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的品读,是协助学生体悟诗情精华的关键。语言的精粹诗歌的学习,必须是在“不求甚解”的量的积累中,在持续的熏陶中寻求质的突破,

8、以典型的模糊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对诗境的“感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水平,无法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情。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教师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语感。所以,使用对比的朗读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具体的做法能够通过对语言文字删除、替代等方式,协助学生体味到诗中语言所饱含的情感。在欢庆一诗中,“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火把,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一句,情感饱满、韵律十足,喜庆、欢腾的情绪跃然于纸上。如果对比出示此句“田野献上果实,枫林举起火把,蓝天飞着鸽子,大海奏起乐曲”。学生在两句诗的朗读中明显感受到诗中情感上的落差,“喜庆”两字也

9、会悄然涌上学生的心底。再次朗读原诗的话,就能马上入情入味地朗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诗歌朗读的对比不但仅是诗中遣词造句地对比,也能够把相关的诗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朗读。在教学村居一诗的教学中,把它与王维的鸟鸣涧放在一起对比朗读,虽都是描写春天,但是在动与静的意象对比中,学生鲜活地感受到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的快乐生活。在朗读中注重韵味的品味,带给学生的不但仅是语感,还有在诗歌这样一种简单的文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文的质感。4、 读出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儿童的天性。瑞典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与成人的“他向思维不同”,儿童体现的是

10、“我向思维”,一切以“我”为中心,存有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特性与儿童诗歌富有想象力的诗性是契合的。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这个特性,让儿童读出自己的想象。朗读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诗情的理解,在很大水准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完成。而小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准确的理解持续深化。创设特定的情境,借助特定的语言,领悟其中的感情。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好奇、制造、贪玩和表达在孩子的天性中特别突出。卢梭在爱的教育中认为,教育

11、应该遵循儿童的天性,主张手脑并用。所以,在诗歌的朗读中注入表演的要素,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演读并不是仅仅作为活跃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从更深层次上讲,演读是一种深读文本、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并展开想象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演”与“读”结合,充分利用低年级儿童的感知特点,把文本中的抽象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外显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诗情的理解。在假如一诗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发掘这个场景就要抓住“缩着”、“叹息”这两个动作来设计演读的情境。播放寒风呼啸的背景声,出示小树在寒风中的图片,学生边演边读,亲自体验小树在寒风中的冷与孤独。此时再协助学生实行角色转化,实行师生对话: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感受到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