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王戎早慧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戎早慧(_)七岁尝与诸儿游(_)2翻译下列的句子。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狂泉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遂至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

2、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汲(_) 既(_) 执(_) 任(_)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 愿为市鞍马B.疗其狂疾 其狂若一C.莫不毕具 饮毕便狂D.众乃欢然 蒙乃始就学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国主的可悲在于:_。(多选)不识时务 屈从 无自知之明 不能坚持真理 独断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推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宇,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3、。”遂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岛/初赴举/京师B.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C.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D.遂/与/并普而归2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炼之未定B.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C.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D.杨氏之子3文中的“岛”指的是_。这篇短文意在赞扬_。4. 阅读幼时记趣(节选),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幼时记趣(节选)沈复(清)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注释:斗草间:即斗于草

4、间。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而:表承接,然后。为所:“.”的意思。方:正,刚刚。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y)然:哎呀地(惊叫一声)。1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驱之别院:_2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_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画竹题记郑燮(xi)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

5、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注释)新篁(hun):刚长出的竹子。榻:狭长而低的床。凉适:凉爽舒适。围屏骨子:屏风架子。窗棂(ln):窗户上用木条或铁条等交错制成的格子。冻蝇:过冬受冻的苍蝇。岂非:难道不是。1解释下列词语。(1)余家:_(2)师承:_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_(2)岂非天然图画乎?_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郑燮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画的竹子尤为出名,竹石一诗就是他写的。(_)(2)“秋冬之际”和“用匀薄

6、洁白之纸糊之”这两句中的三个“之”意思一样。(_)4在郑燮的眼中,美丽的竹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结合文段,想象竹林中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写在下面。_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6.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z)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矢镞箭头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填写序号)尝:经历 曾经 辨别滋味 (_)贯:连贯 事例 贯通 (_)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7、。_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中的_,他是一个_的人,从原文中“_”看出。7. 文言文阅读。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于:在曾:却仿佛:大概1解释文中下列词的含义。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昔:_遂匍匐而归耳。遂:_匍匐:_2翻译句子。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的道理。4用“邯郸学步”造句。_5填空。写出邯郸学步的近义词_、_写出邯郸学步的反义词_、_8.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

8、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注释)强:擅长于。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周同:人名,擅长射箭。筈(ku):箭的尾部。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少负气节()(2)未冠()(3)同射三矢()(4)飞引弓一发()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_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_9. 文言文阅读。翠鸟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_)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9、_)2翻译下列的句子。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_3从文章看,翠鸟爱孩子的结果是被人偷走了小鸟,由此可知,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_。10.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 弈:_(2)一人虽听之 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11.

10、 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 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一同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1)其上多柘木。(_)(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

11、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12.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弗:不。钱:用酒食设宴送行。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谢:认错,道歉。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遂辞归(_)响遏行云(_)求反(_)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_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夸父与日逐走。(_)北饮大泽。(_)弃其杖(_)未至(_)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_3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_4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_5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_14. 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注释)攫(ju):抓

13、、夺。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之市:去集市。适:往,到。鬻:出售,卖。焉:这里。何:为什么。徒:只,仅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适鬻金者之所 适: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3用成语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_(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5. 阅读,完成练习。张乖崖严惩污吏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云:“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