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必考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两首诗都是_代诗人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古诗(二)的题目是_。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郭:_ 坐:_ 红于:_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
2、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2. 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解释下列字词。过:_鸡黍:_轩:_话桑麻:_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三、四句是描写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_。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B.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
3、,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C.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D.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雨后全无叶底花”中“全”的意思是_。2后两句诗中的“_”二字运用得很好,在诗中
4、起转折作用,将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 读这首词,按要求答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它是一首以_为题材的经典佳作。3这首诗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写出其不同之处。_5. 读诗句,完成练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两句诗紧扣早春的特色之物_和_,表达了诗人_之情。(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_6.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马诗大漠沙如雪,_。_,快走踏清秋
5、。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钩” 指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诗中把_比作“钩”。“_”是指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3这是一首借_来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诗人把自己比作_,借此表达自己_的遗憾之情。4这是一首边塞诗,由_等景象可看。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_,_”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解释下列词语。往:_ 迟迟:_载:_ 哀:_2采薇选自_,薇是_。诗经分为_、_、_三部分。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6、,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填空。(1)“咏柳”中“咏”的意思是_。(2)“丝绦”一词本义是_,在本诗中指的是_。(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_。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诗句:_意思:_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诗人,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_和_。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
7、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_)和(_),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4诗中(_)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牧童遥指杏花村。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节日)时的景象。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A.踏青时十分喜悦B.扫墓时凄凉、忧伤C.喝酒时逍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代的_。2“独”的意思是_,“倍”的意思是_。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
8、日,在诗中指的是_,是农历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和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B.思念亲人。11. 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2诗句的意思是_3诗句赞美竹子_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2_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_
9、。13.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点字。(1)黑云压城城欲摧。(_)(2)甲光向日金鳞开。(_)(3)霜重鼓寒声不起。(_)2用原句填空。(1)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2)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
10、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的易水歌:_。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1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