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_第1页
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_第2页
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_第3页
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_第4页
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六章第六章 复频域系统函数复频域系统函数 6-1 复频域系统函数定义与分类复频域系统函数定义与分类 )(*)(thtfty f 一、定义:一、定义: 零状态响应象函数零状态响应象函数 即:激励为即:激励为est 时,时, H(s) 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为系统零状态响应的加权函数加权函数。 意义:意义: 3)系统)系统s域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自身结构和参数域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自身结构和参数 sHth) 1 )( )( )( sF sY sH f 激励信号象函数激励信号象函数 时,当 st etf)()2 st f esHty)()( 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 d

2、ehe sts )( )( 2 二、分类:二、分类: 策动点函数:策动点函数:激励与响应在同一端口激励与响应在同一端口 策动点策动点导纳导纳 策动点策动点阻抗阻抗 转移函数:转移函数:激励和响应激励和响应不不在同一端口在同一端口 )( )( )( 1 2 sU sI sH )( )( )( 1 2 sI sU sH )( )( )( 1 2 sU sU sH )( )( )( 1 2 sI sI sH )( )( 2 2 sI sU sZout )( )( 2 2 sU sI sYout )( )( 1 1 sI sU sZ in )( )( 1 1 sU sI sYin (传输函数)(传输函

3、数) 3 三、系统函数三、系统函数H(s) 求法求法 1、h(t) H(s) 2、H(s) =H(p)|p=s )(9)(3)(8)(7)(6)(tftftftytyty )()938()()76( 22 sFsssYss 76 938 )( 2 2 ss ss sH 3、零状态下零状态下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H(s) 4、零状态下零状态下复频域电路模型复频域电路模型 H(s) 5、系统模拟框图、信号流图系统模拟框图、信号流图 H(s) dt tdf dt tfd ty dt tdy dt tyd)( 6 )( 2)(6 )( 5 )( 2 2 2 2 )()1 ()(tUetf t ) 3)(2

4、( ) 3( 2 )( ss ss sH或或 练习练习1:已知某系统模型为已知某系统模型为 求求系统函数系统函数H(s) )()62()()65( 22 sFsssYss 65 62 )( )( )( 2 2 ss ss sF sY sH 2 2 ) 1 11 ()()()( s s ss sHsFsY 2 2 1 12 ss s 4 练习练习2: 图示电路图示电路求系统函数求系统函数H(s)。 12)( )( )( 2 1 ss s sF sI sH 12 1 )( )( )( 2 2 sssF sU sH C 由由S域电路,有域电路,有 )()() 1 2(sFsI s s s s s s

5、F sUc 1 ) 1 2( )( )( 又又 练习练习3:已知系统模拟框图如右图已知系统模拟框图如右图 示,写出系统函数。示,写出系统函数。 3 1 )( )( )( ssF sY sH )(tx 5 一、应用:一、应用: 6-2 系统函数系统函数H(s)的应用的应用 yx(t) 3)求系统零输入响应)求系统零输入响应yx(t): )( 1 sHLth )( )( )( sD sN sH js sHjH )()( (系统自然频率系统自然频率) )()( 1 sFsHLtyf 0)(sD ps sHpH )()( 2)求系统零)求系统零 状态响应状态响应yf(t): 1)求系统单位冲激响应)求

6、系统单位冲激响应 h(t): 4)求系统微分方程)求系统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条件条件: H(s)收敛域含收敛域含j 轴轴 5)求系统频率特性)求系统频率特性H(j ): 6 6)求系统正弦稳态响应)求系统正弦稳态响应: 例例1: )( )()( j ejHjH )cos()( 0 tAtf m )(cos)()( 000 tAjHty m稳 则 7)求周期激励下系统的稳态响应)求周期激励下系统的稳态响应: 8)判断系统稳定性)判断系统稳定性 9)系统模拟仿真)系统模拟仿真 10)系统零极点分析)系统零极点分析 )()()( 21 sHsHsH )()()( 21 sHsHsH )()

7、(tyty f 稳 求级联系统的系统函数求级联系统的系统函数H(s); 求并联系统的系统函数求并联系统的系统函数H(s)。 7 34 )( 2 ss s sH 例例2: 线性时不变电路的模型如下,且已知激励线性时不变电路的模型如下,且已知激励i(t)=U(t),响应为,响应为u(t),且,且 iL(o-)=1A,uc(o-)=1V。求求: 1) H(s); 2) h(t); 3) 全响应全响应u(t)。 解:解: 零状态分量零状态分量 1) 零状态下求零状态下求H(s) s sI 1 )( )() 2 1 2 3 ()( 3 tUeeth tt 3) 求全响应:求全响应: 2)求单位冲激响应)

8、求单位冲激响应 h(t) )()( 1 sIsHLtuf )() 2 1 2 1 ( 3 tUee tt 8 零输入分量零输入分量 tt x BeAetu 3 )( 全全响应:响应: BAux )0( 1 BAux 3)0(3 t x etu 3 )( )()()(tututu fx )() 2 1 2 1 ( 33 tUeee ttt ) 3)(1(34 )( 2 ss s ss s sH iL(o-)=1A,uc(o-)=1V 0 2 1 2 1 3 tee tt s sss s sU x /1) 3 2( 2/32 /11 )( 或或 3 1 s t x etu 3 )( 9 例例3:确

9、定图示系统频率特性。确定图示系统频率特性。 sC 1 R sU1 sU2解:解: )( )( 1 2 sU sU sH js sHjH)( 因为因为H(s)收敛域含收敛域含j 轴,故有轴,故有 RC s s 1 RC j j 1 1 1 1 1 j j eM eN 1 1 )( M N jH 11 )( arctgRC 2 2 2 1 RC 0246810 0 0.5 1 1.5 2 1 2 11 00 jH jH RC jH 0 4 1 2 0 RC RC 1 10 例例4: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 解:解: 22 4 2 ss s sH 1) 1( )( 4 2 j j jH

10、1) H(s)收敛域收敛域 求频率特性和激励求频率特性和激励f(t)=100cos(2t+45)时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时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y(t)。 2 4 4 jH 2 2 2 2 arctg 2 791 24 24 2 2 .jH 57.26 22 22 2 2 2 arctg )2(2cos)2()(tjHAty m )57.26452cos179t 含含j 轴,有轴,有 js sHjH)( 1 )452cos(100)()2 ttf 11 )()()( )()()( )( )( )( 21 21 nk mj pspspsps zszszszs K sB sA sH n k k m j j

11、 ps zs K 1 1 )( )( :, m zzz 21 系系统统函函数数的的零零点点 :, 21n ppp 系系统统函函数数的的极极点点 例例1: )2)(2()1( )11)(11( )( 2 jsjss jsjss sH 极点:极点:2,2, 1 4321 jpjppp 零点:零点: jzjzz1,1, 0 321 特点:特点: 极点决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或自然频率。极点决定系统的固有频率或自然频率。 零、极点决零、极点决 定于系统时域特性。定于系统时域特性。 12 )2)(2()1( )11)(11( )( 2 jsjss jsjss sH j 0 j 1 j 1 2j 2j 1 零极

12、点图:零极点图: 在在 s 平平面面上上,画画出出H s ( )的的零零极极点点图图: 极极点点:用用表表示示,零零点点:用用表表示示。 (2) 研究系统零极点意义:研究系统零极点意义: 1.可预测系统的可预测系统的时域特性时域特性; 2. 确定系统函数确定系统函数H(s); 3.描述系统的描述系统的频响特性;频响特性; 4. 说明系统说明系统正弦稳态特性正弦稳态特性; 5.研究系统的研究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 练习:练习:H(s)H(s)的零极点分布如图示,且的零极点分布如图示,且H(0)=4H(0)=4,求,求H(s)H(s)。 ) 4(3)(1( ) 5 . 2( 4 )( sss s s

13、H ) 13 零极点图几何意义:零极点图几何意义: 0 j z j j N j 极极点点: j i j ie M + i p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j j zeNj j :零零点点 )()()( )()()( )( )( )( 21 21 nk mj pspspsps zszszszs K sB sA sH 14 ii p t i i eK 1、H(s)极点在极点在s左半平面左半平面 单实极点:单实极点: 共轭极点:共轭极点: iiii jp 1, )cos( ii t i teK i 重实极点:重实极点: 重共轭极点:重共轭极点: iii pp 1 iiii j

14、p 1, iiii jp 1, t ii i etKK )( 1 )cos()cos( 11 ii t iii t i tteKteK ii XX (2) X X X(2) X(2) 15 2、H(s)极点在极点在s右半平面右半平面 ii p t i i eK 单实极点:单实极点: 共轭极点:共轭极点: iiii jp 1, )cos( ii t i teK i 重实极点:重实极点: 重共轭极点:重共轭极点: iii pp 1 iiii jp 1, iiii jp 1, t ii i etKK )( 1 )cos()cos( 11 ii t iii t i tteKteK ii X X X X

15、 (2) X(2) X(2) 16 3、H(s)极点在极点在j 轴轴 0 i p )(tU单实极点:单实极点: 共轭极点:共轭极点: iiii jp 1, )cos( iii tK 重实极点:重实极点: 重共轭极点:重共轭极点: 0 1 ii pp iii jp 1, iii jp 1, )()( 1 tUtKK ii )cos()cos( 11 iiiiii ttKtK X(2) X(2) X X X (2) 17 1) h(t)1) h(t)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取决于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取决于H(s)H(s)的极点分布的极点分布 位于左半平面极点对应:暂态分量位于左半平面极点对应:暂态分量 位于右

16、半平面极点对应:不稳定分量位于右半平面极点对应:不稳定分量 位于位于j j 轴单极点对应:轴单极点对应: 有界稳态分量有界稳态分量 位于位于j j 轴轴重重极点对应:极点对应: 不稳定分量不稳定分量 2) h(t)2) h(t)幅值大小、相位等取决于幅值大小、相位等取决于H(s)H(s)的零点、极点的零点、极点 3) 3) 稳定工作系统应满足:稳定工作系统应满足: 0)(,tht 所以,系统稳定的条件:所以,系统稳定的条件: H(s)极点全部位于极点全部位于 s左半平面左半平面。 18 三、三、H(s)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特性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n i i m j j jsn i

17、 i m j j js pj zj K Ps zs KsHjH 1 1 1 1 可可见见 jH的的特特性性与与零零极极点点的的位位置置有有关关 极点: j i j ie M + i p j j jj eNzj 令: i j ii eMpj 1 2 1 2 2211 2211 MM NN KjH A j j j zeNj j 零点: 21 21 MM NN KA )()( 2121 其中:其中: 1 N 2 N 1 M 2 M j 19 矢量随频率的变化矢量随频率的变化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18、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j i M i p j z j N j i 0 n m j n jj j m jj eMeMeM eNeNeN KjH 21 21 21 21 )( n m MMM NNN KA 21 21 )( nm 2121 )( )( 21 )( 21 2

19、1 21 n m j n j m eMMM eNNN K )( )( j eA (振幅)(振幅)(相位)(相位) 20 一、系统的方框图一、系统的方框图 2、基本连接方式、基本连接方式 1、基本模拟单元、基本模拟单元Y(s) 并联:并联: 级联:级联: 反馈:反馈: 21 二、系统的信号流图二、系统的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信号流图: 反映系统功能和信号流向的点、线集合图反映系统功能和信号流向的点、线集合图. 点:表示系统的变量或信号,称为节点;点:表示系统的变量或信号,称为节点; 线:表示信号流向的有向线段,称为支路线:表示信号流向的有向线段,称为支路。 基本术语:基本术语: 节点分类:节

20、点分类:源点、汇点、和点、分点;源点、汇点、和点、分点; 支路增益:支路增益:节点间信号的传输函数;节点间信号的传输函数; 通路:通路: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 开通路开通路 闭通路闭通路 流图特性:流图特性: 1)信号只能沿支路方向传输;信号只能沿支路方向传输; 2)支路输出为其输入信号与支路增益的乘积;支路输出为其输入信号与支路增益的乘积; 3)节点信号为输入该节点的各支路信号之和。节点信号为输入该节点的各支路信号之和。 x x1 1x x2 2 x x1 1 = FH = FH1 1-H-H4 4x x2 2 x x2 2 = x =

21、 x1 1H H2 2 Y =Y = x x2 2H H3 3+FH+FH5 5 432 321 5 1 )( HHH HHH H F Y sH 例例:由上述由上述 流图求流图求H(s).H(s). 22 三、梅森三、梅森(Meson)公式公式 (由信号流图求系统函数的公式)(由信号流图求系统函数的公式) i i i P sH)( 其中:其中: kjijii LLLLLL1流图特征行列式流图特征行列式 Li 第第i个回路增益;个回路增益; Li Lj 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积之两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积之 和和; Li 所有回路增益之和;所有回路增益之和; Li Lj 两个互不接触的回两个互

22、不接触的回 路增益乘积;路增益乘积; Li Lj Lk 三个互不接触的三个互不接触的 回路增益乘积;回路增益乘积; Li Lj Lk 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三个互不接触的回路增益乘 积之和;积之和; Pi 第第i个前向通路增益;个前向通路增益; i 除去第除去第i个前向通路的子图特征行列个前向通路的子图特征行列 式。式。 23 i i i P sH)( 2211 )( PP sH 432 321 5 1HHH HHH H (1) (2) 4 11 例:例:求系统函数求系统函数H(s)。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P1 :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P2 : 51 HP )(1 421 HH )(1 42H H

23、流图特征行列式流图特征行列式 3212 HHHP 1 2 流图特征行列式流图特征行列式:4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P1 :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P2 :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P3 : 1 1 P9 1 2 2 P1 2 1 3 4 3 P 332211 )( PPP sH 24 (3) GQABGHJGIAB5)1 (4 AEGHABDACGH4)1 (5 )()(1BDCHJIAGAEGQGHJGIABDAC ABP4 11 )(1 11 GHJGI GQABP5 12 1 12 2211 1 )( PP sH GHP5 21 )(1 11 ABDAC AEGHP4 22 1 22 22222121 2

24、)( PP sH 25 四、信号流图的构造四、信号流图的构造 构建途径:构建途径: 1)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2)模拟框图;模拟框图; 3)电路图。电路图。 )()()()( 001 tfbtyatyaty )()()()( 001 tfbtyatyaty 练习:练习:已知微分方程,画出系统信号流图。已知微分方程,画出系统信号流图。 例例1:已知微分方程求流图。已知微分方程求流图。 )(2)()(3)(4)(5)(tftftytytyty 26 例例2:图示系统,欲使图示系统,欲使H(s)=2,求系统函数,求系统函数H1(s)。 ) 3 (1 11 HH s K 3 )(3)(3)(1 111

25、 s sHKsHssH 1 1 P 1 2 1 1 3 2 s K P )3)()3( 3 )( 1 sKsHs sK sH )3(2 )93( )( 1 sK sK sH 欲使欲使H(s)=2,即:,即: 2 )3)()3( 3 1 sKsHs sK )3)()3(23 1 sKsHssK 27 sCUUI)( 322 sCUUI)( 433 sCUUI)( 211 RIIU)( 212 RIIU)( 323 RIU 34 解:解:找电路变量列方程找电路变量列方程 按电路变量关系画流图按电路变量关系画流图 按要求由梅森公式求按要求由梅森公式求H(s) )( 341 )()(651 )( 2

26、32 RCsRCssC RCsRCsRCs sZin 例例3 3:由电路图确定信号流图,并求电路输入阻抗。由电路图确定信号流图,并求电路输入阻抗。 2 U 2 I 3 U 3 I 4 U 1 I 1 U sC sCsC sCsCsC RR RRR 28 一、直接型:一、直接型:由由H(s)直接根据梅森公式的意义模拟系统。直接根据梅森公式的意义模拟系统。 例:例: 练习:练习: 810 6 )( 2 ss sH )810(1 6 21 2 ss s 直接型直接型 直接型直接型 ssss s sH 12167 32 )( 234 01 2 01 2 2 )( asas bsbsb sH i i i

27、 P sH)( kjijii LLLLLL1 29 二、级联型:二、级联型:H(s)分解为多个简单因式的乘积后模拟系统。分解为多个简单因式的乘积后模拟系统。 例:例: 练习:练习: 3 32 44 11 2 s s sss )3()2( 32 2 sss s ssss s sH 12167 32 )( 234 23 4 )( 2 2 ss ss sH F(s)Y(s) ) 1)(2( )4( ss ss 1 4 2 s s s s 30 三、并联型:三、并联型:H(s)分解为多个简单因式的之和后模拟系统。分解为多个简单因式的之和后模拟系统。 例:例: 练习:练习: 44 2 4 5 3 14/

28、1 2 ss s ss ssss s sH 12167 32 )( 234 23 4 )( 2 2 ss ss sH F(s) Y(s) 1 3 2 4 1 ss 2 )2( 2/1 2 4/5 3 14/1 ssss )3()2( 32 2 sss s 31 四、混合型:四、混合型:有直接型、并联型、级联型组成。有直接型、并联型、级联型组成。 例例: ssss s sH 12167 32 )( 234 44 2/1 2 4/5 )3( )35(4/1 2 ssss s s 说明:说明:1)线性系统的模拟不是唯一的;)线性系统的模拟不是唯一的; 2) 实际模拟需适当调整系统的参数或部分结构。实

29、际模拟需适当调整系统的参数或部分结构。 353 42 )( 23 sss s sH 求系统直接、级联、并联三种模拟框图。求系统直接、级联、并联三种模拟框图。 练习:练习:已知某系统函数为已知某系统函数为 ) 32)(1( ) 2( 2 2 sss s 32 1 1 1 2 ss s s 32 一、定义一、定义 若一个系统对于有界激励信号产生有界的响应,则该系统是稳定的。若一个系统对于有界激励信号产生有界的响应,则该系统是稳定的。 二、稳定性准则二、稳定性准则(充要条件)(充要条件) 可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是系统自身性质之可见,系统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是系统自

30、身性质之 一。系统是否稳定与激励信号无关。一。系统是否稳定与激励信号无关。 yf MtyMtf)(,)(则则有有若若即即: 其中:其中:Mf , My为有限正数为有限正数 Mdtth )( 其中:其中:M为有限正数为有限正数 即: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绝对可积,则系统稳定。即: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绝对可积,则系统稳定。 33 从从时时域域看看,要要满满足足0)( lim th t 1、极点判断、极点判断: )( )( )( sD sN sH0)(sD (1) H(s)极点全部位于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左半平面: 系统稳定系统稳定 (2)含有)含有j 轴轴单极点,其余单极点,其余位于位于s左半平面:

31、左半平面:系统临界稳定系统临界稳定 (3)含有)含有s右右半平面或半平面或j 轴重极点轴重极点: 系统不稳定系统不稳定 由系统极点判断由系统极点判断 2、霍尔维茨(、霍尔维茨(Hurwitz)判断法)判断法: 01 1 1 )(asasasasD n n n n 若(若(1)系数无缺项;)系数无缺项; (2)ai0 i=0,1,n 则则 D(s)称为称为霍尔维茨多项式霍尔维茨多项式 系统稳定必要条件:系统稳定必要条件: H(s)H(s)中的中的D(s)D(s)应为应为霍尔维茨多项式。霍尔维茨多项式。 (一、二阶系统充要条件)(一、二阶系统充要条件) 353 42 )( 23 sss s sH

32、34 稳定条件:稳定条件:A 0 、 B0 BAss 2 1 As 1 3、罗斯(、罗斯(Routh)判断法)判断法: (1)D(s)应为霍尔维茨多项式应为霍尔维茨多项式 (2)排列罗斯阵列)排列罗斯阵列 (3)由罗斯准则判断)由罗斯准则判断D(s)=0根的根的 分布分布 (4)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232)( 234 sssssD 罗斯准则:罗斯准则:罗斯阵列中:罗斯阵列中: 1)阵列中首列元素同号时,其根)阵列中首列元素同号时,其根 全位于全位于s左半平面。左半平面。 2)阵列中首列元素有变号时,则)阵列中首列元素有变号时,则 含有含有s右半平面根,个数为变号次右半平面

33、根,个数为变号次 数。数。 罗斯阵列中首列元素同号时,故罗斯阵列中首列元素同号时,故 D(s)=0的根全位于的根全位于s左半平面。左半平面。 35 例例2: 28122)() 1 234 sssssD 练习:练习: 15243)()2 2345 ssssssD 234567)() 3 2356 ssssssD 1422)( 2345 ssssssD 某行首列元素为零,其他元素不为零:某行首列元素为零,其他元素不为零: 可用无穷小量可用无穷小量 代替代替0,继续阵列计算。,继续阵列计算。 (无穷小量(无穷小量 可视为正数或负数)可视为正数或负数) 故:故:D(s)=0含两个含两个s右半平面根右半平面根 例例3:824)( 23 ssssD 某行元素全为零,可从上行找辅助多项式,某行元素全为零,可从上行找辅助多项式, 继续阵列计算。继续阵列计算。 故:故: D(s)=0无无s右半平面的根。但有一对共轭复根在右半平面的根。但有一对共轭复根在j 轴。轴。 36 10) 1(10 ) 1( )( 23 skss ss sH 故:欲使系统稳定,故:欲使系统稳定,k0。 欲使系统稳定工作,求欲使系统稳定工作,求K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例例4:欲使图示系统为一个稳定工作系统,求欲使图示系统为一个稳定工作系统,求k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练习:练习:已知某系统函数为已知某系统函数为 K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