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解释加点字。窃入学舍窃(_)辄默记 辄(_)儿痴如此痴(_)恬若不见恬(_)父怒挞之挞(_)曷不听其所为曷(_)2翻译句子王冕者,诸暨人。_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2. 阅读支公好鹤,完成习题。支公好鹤,住剡东岇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

2、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选自世说新语)(注释)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剡(shn)东,剡县之东。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铩,摧残,伤残。翮(h),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轩翥(zh),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人遗其双鹤(_)(2)乃反顾翅(_)(3)支意惜之(_)(4)少时翅长欲飞(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_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

3、们一个什么道理?_3. 阅读与思考。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也。”(注释)轩冕:指车子。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喻朋友断交。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窃见管神色(_)尔非吾友也(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_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4. 文言文阅读。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

4、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释)夫:句首发语词。益:长进。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1解释加点的字。凌忽长者:_人疾之如仇敌:_2翻释句子。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_3用原文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如此”是指什么?_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5. 课外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gu),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匡衡:汉朝人。 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大姓:大户。文不识:姓文,名不识。佣作:被雇佣劳作 大学:很有学问的人。1解释

5、加点的字。以书映光而读之(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你所读到的故事_。6. 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选文选自_,从文体上看属于_。2翻译下列词语。逐走:_河渭:_3翻

6、译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 _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_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答:_7. 课外阅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用办法。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书:写。闾(l)里:街坊,乡里。1结合语境和注释,理

7、解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孤:幼年丧父。资:财务,钱财。B.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以:用办法。以:原因。C.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惟:只是。务:致力,从事。D.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2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相关成语。(1)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3“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_4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邻里街坊都有藏书,慷慨借给他阅读。D.他刻苦读书,心无旁骛。8. 阅读文

8、言文,回答问题。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或劝改业_砚穿则易_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用文中的字回答)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9. 课内阅读我最棒。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

9、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秋之为听。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0.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10、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词。(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2)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_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今义:_(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今义:_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2)孰为汝多知乎?_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原因是_;一儿认为_,原因是_。(出原文作答)5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_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11、。”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鹬(y):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钳(qin):用东西夹住。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用。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不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相舍: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12. 阅读小古文鹬蚌相争,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

12、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箝:同“钳”,把东西夹住。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2请试着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者不肯相舍。_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3.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划线字义。邻居有烛而不逮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从

13、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14. 文言文阅读。(甲)田真哭荆京兆(zho)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z),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zhu),所以憔悴(qio cu),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注释) 京兆:京城地区。生赀:财产。破:劈开。斫:砍。憔悴:枯萎,凋零。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胜:承受,控制。荣茂:繁荣茂盛。孝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14、的家庭。(乙)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gng),漉豉以为汁。萁(q)向釜(f)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 持:用来。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豉以为汁: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豆秸,即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然:同“燃”,燃烧。本:原本,本来。煎:熬煮,这里指迫害。何:何必。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皆平均_(2)惟堂前一株紫荆树_(3)其树即枯死_(4)不复解树_2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1)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_(2)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_3对于(甲)(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这则故事通过主人家堂前紫荆树的前后变化说明兄弟团结、家庭和睦的重要性。B.(乙)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兄弟,用萁煮豆来比喻兄弟相残,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悲愤之情。C.(乙)中“本是同根生”与(甲)中的“树本同株”意思相近。D.(甲)(乙)两部分内容都表现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都说明了人不如事物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