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试题_第1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试题_第2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试题_第3页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试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试题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山行唐杜牧_,_。_,_。1默写古诗。2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诗句是“_”。最后一句诗是说“_”比“_”还红,还好看。3发挥想象,想一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动笔写下来。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东风袅袅泛崇光:海棠花在微风吹拂下,浮动着高贵华美的光泽。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故:于是。红妆:把海棠花比作美女。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_(季节)的_(时间)观赏海棠花。2请结合注释写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2、妆”的意思。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香雾空蒙月转廊”是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描写的。B.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海棠花光彩夺目、香气弥漫的特点。C.诗歌后两句中,“花睡去”是把花当作人来写,“红妆”是把花比作美丽的女子。D.从诗歌后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花、惜花之情。4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观察过各种各样的花,你知道下面哪张照片是海棠花吗?(_)(填序号) 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人杰:亦:鬼雄:。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怀?()A.爱国主义。B.英雄主义。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

3、)4. 课内阅读。山 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斜”字与“上”字_,写出了_的山势。(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B.山路;绵长;呼应;高而缓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写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

4、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5、第四句“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A.惊喜之情;红;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C.惊喜之情;晚;傍晚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 )A.枫林;原因B.枫叶;心情C.枫林;秘密5. 读诗歌,完成下面的练习。林中松树刚(洗冼)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小蘑菇钻(zun zun)出泥(n nn)土(带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

6、个斗笠像蘑菇一样。1这是童年的水墨画一文中的片段,请你读一读,选出()中正确的字或拼音,用“”标出来。2照样子,再写出两个词语。清清爽爽明明亮亮_一串串雨珠一朵朵山花_3这段话写了林中的什么风景?_4“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你认为是谁呢?简单写一写。_5“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联系上下文,写出这一句诗的意思。_6. 课内阅读。清平乐 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村居”是_。2这首词写的是( )A.城市生活B.乡村生活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

7、“”,错误的打“”。(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_)(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_)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7. 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请解释整首诗的大意。(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8. 课内阅读。清明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著名诗人_写的,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有_、_等习俗。3诗句中_写出了清明的天气特点,_写出了行人的神态特点。4“借问酒家何处有”中“借问”的意思是_。5下面加点词和古诗中“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A.求知欲B.随心所欲C.摇摇欲坠6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_9.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题 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牧童,要到哪里去。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10. 课外阅读。临平泊舟宋 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气凉。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1前两句诗中,诗人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在_旁泊舟,只觉得湖光月影映照着_,带给人丝丝的_。()A.湖边;船篷;凉意B.柳阴;船篷

9、;凉意C.柳阴;船篷;暖意2后面两句说月光_,让人_。()A.被摇碎;心酸不已B.被摇碎;感到惊奇C.消失;感到失落3于诗人来说,这月光或者代表着他的_,或者_。这让人想到第一句里的“柳”。柳所代表的意象,别离居多,也许诗人正在面对一场别离,这让诗人觉得怅然若失。月亮碎了,只剩下藕花的香味。()A.理想、思念B.美梦、想象C.错觉、幻影D.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4诗人_的是万顷湖面上水波动荡,摇碎了月影,粼粼的波光清寒侵人;_的是阵阵荷花的香气传来;_的是微风拂面,夜露湿润。短短两句诗写出了_种感觉。()A.闻到;见到;感到;三B.见到;闻到;感到;三C.看到;感受;闻到;三11.

10、课内阅读。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_代诗人_。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_) 恨(_) 早(_) 黑(_)4“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主要是写( )A.霜叶B.二月花5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春B.夏C.秋D.冬6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是你所选择的那个季节的景色?_12.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粗心大意的人永远

11、看不见。(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ABC13. 古诗阅读。忆江南_,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_,春来江水_。能不忆江南?1补全古诗。2本词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谙”的读音是(_),意思是(_)。Ayn Bn C黑暗 D熟悉4这首词描绘了_(季节)_(地方)的美好风光。5“能不忆江南”这是个_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_)(多选)A我回忆不起江南。B我不能不回忆江南。C我怎么能忘记江南?D我忘记了江南14. 日积月累。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这首词中一个“_”字写出了江南风景给作者留下的整体印象,从“_”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很熟悉。2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