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_第1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_第2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_第3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_第4页
高一语文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人教版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 二. 学习目标: 1.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与孔子的政治理想相比有哪些异同。 2. 学会辨析孟子的论辨技巧。 三. 学习方法: 1. 积累多义词、通假字、成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四. 作者介绍: 孟子,名轲,字子興,战国时邹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孙 子思的再传弟子,曾游说列国,推行“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 不被采纳,因此,退而教授学生,作孟子七篇。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

2、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 和孔子并称,称亚圣。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 界影响很大。孟子的仁政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孟子的思想研究: (1)仁政思想:推恩百姓,发政施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民本思想: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3)制民之产:民有恒产,仁政基础。 (4)君民关系:与民同乐,统一天下。 东民之东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5)人文关怀:君王暴虐,

3、民众疾苦。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6)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人皆有之。(人应有基本社会公德)无恻隐之心 (仁),非人也;无羞恶之心(必),非人也;无辞让之心(礼),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智),非人也。 (7)谋求富贵:廉耻之心,不可无之。 (8)教育目的:庠序之教,孝悌之义。(明人伦)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学习方法:专心致志,学有所获

4、(应持之有恒)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曰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开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人格养成:劳心苦志,增益不能。(成才的启示)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 焉者,寡矣。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 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 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民 不加多”的问题的。 五. 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题目是

5、编者从文中梁惠王的第一句话来充当的。记 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活,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 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 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 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证,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 时而提问,时而没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他还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 论是非。 六. 重难点: 1. 通假字: 无通“毋”,不要。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通“斑”,一种颜色中夹有别有颜色

6、。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通“途”,道路。如: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 实词: 凶,加,直耳,胜,夺,谨,申,义,检,岁,斯 3.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名动,击敲)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名状,在道路上) 树之以桑(名动,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y,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wng,称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 4. 虚词: 之 )( )( )( )( )( 助词,衬字,无意树之人人桑 助词,衬字,无意填然鼓之 取独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助词,的察邻国之政 助词,不译寡人之于国也 然 )( )( 拟声词词尾填然鼓之 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 于 )( )( )( )(

7、 )( 介词,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动词,到移其粟于河内 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为什么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来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6. 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中,前三种措施与后三种措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7. 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2)善用比喻;(3)气势充沛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君与民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乃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而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

8、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 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食,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 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 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 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 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

9、能 御之?” 注: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五、六章)梁惠王又称魏惠王,他在位期间, 曾从安邑迁都大梁,所以又称梁惠王。 晋国:这里指魏国,梁惠王自称本国为晋国。 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公元前 318 至公元前 296 年在位。 1. 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和读音是:( ) 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A. 终于 z; 怎么 wB. 终于 z; 讨厌 w C. 通“猝”,突然,c; 讨厌 w D. 通“猝”,突然,c; 怎么 w 2. 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在国内;出:在国外B. 入:对内;出:对外 C. 入:在家里;出:在外面D. 入:在家;出:外出 3. “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词义( ) A. 侍奉B. 抵挡C. 治理D. 使用 4. “彼夺其民时”的“彼”指代的是( ) A. 那时候B. 魏国C. 秦、楚D. 国君 5. 下列句中的“莫”与“天下莫强焉”中的“莫”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B.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C.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 天下莫不与也 6. 下列说法与孟子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 B. 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 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