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教科研论文 (2)_第1页
徐新教科研论文 (2)_第2页
徐新教科研论文 (2)_第3页
徐新教科研论文 (2)_第4页
徐新教科研论文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后的甜与酸张庆老师在走一条求真务实的语文课改之路一文中写道:一堂好的语文课,给人的感受应当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活活泼泼,扎扎实实。暑期教师培训有机会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孙双金老师的二泉映月和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的课堂实录,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简约语文的魅力,同时想起了薛法根老师的一句话: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源于对学生的真切、真诚的真实的爱,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源于对学生生活的发现和深刻认识。由此可见语文又不简单,其中也一定包括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浅谈语文备课中的“五备”。一、 备课标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

2、代替了长期被中小学教学视为生命和根本的教学大纲,成了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它以课程门类的方式直接规定着本课程领域所要达到的基本培养目标,直接体现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规定着教学实践和操作的基本要求,影响着我们每日每时的课堂生活,甚至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现状。但由于它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弹性空间,再加上教师对其精神实质领悟不透、把握不准,导致了在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导致教学行为出现问题。例如对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理解片面,曲解了其涵义,将阅读感悟的多元化误认为脱离文本异想天开、随心所欲。因而有的老师课上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迎合学生的“独特感受

3、”,丢失了文本赋予的价值取向。于是出现了乌鸦和狐狸中奸猾的狐狸“独特”成了聪明的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中的爱因斯坦“独特”成了可怜得连衣服都不会穿、自己不会照顾自己的人。这些其实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独特体验”是大相径庭的。究其原因是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其实课程标准中说得很清楚,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也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以尊重文本起码的价值取向为前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起码应该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人。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全面地理解“独特”,有效的珍视“独特”;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独

4、特”,敢于“独特”;引导学生正确“独特”,让学生平等地交流“独特”。二、 备学生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如今的课堂有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只有少数优等生和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绝大多数的人只是观众。仔细想来,其中的原因很多,但这和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或不会预习以及教师不重视预习或不了解学情也不无关系。这样一来,造成阅读教学的起点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教师只能和少部分人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凡学生已学会的内容,就不必“老生常谈”;学生能学会的,则放手让学生去学;有些内容,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力,教师就要舍得下功夫。同时教师还必须强化预

5、习方法的指导。张庆老师说过要重视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在平时教学中,我比较注重预习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明、读、查、划、标、分和注”的七字预习法。“明”就是明确要求,“读”就是读熟课文,“查”查阅资料,“划”就是划写词语,“标”标清小节,“分”就是试分段落,“注” 就是批注。特别是其中的“注”,我要求学生预习是必须完成三个“至少有”:至少有三个词的理解,至少有三处感悟,至少有三个问题,并利用早读课,甚至是第一教时来了解和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学孔子游春时,我就围绕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孔子赞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和

6、为什么说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等问题来组织大家讨论。课上连平时一贯不怎么举手的谢雪晨同学也发言了好几次。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知不觉中,无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还是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三、 备教材倾听作者、编者的心声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对任何一篇课文,教师要有总揽全篇的气度,要有咀嚼再三的功夫,不仅了解课文说了什么,更要聚焦“怎么说”,关注“言语本身的物质存在”决不能让那些看似细小又是有血有肉的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乃

7、至一个标点溜走。教学早时就抓住题目和课文内容表面不吻合(题目是“早”,但课文内容却写参观三味书屋)来深挖其内涵,让学生知道作者的真正的写作目的。当然我们教师还要树立整体备教材的观念,也就是说不能只重视“点”,而忽略“面”。因为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更重视的是整册教材、整个单元的安排。也就是说,课文、习作和单元练习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一系列的联系,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教学司马迁发奋写史记时我就巧妙地利用下一个单元中熟记成语(这些成语正是司马迁一生坎坷经历的写照)来消化学习的内容,这样一举两得,使教学事半功倍。四、 备资料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自新课标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老师们明白“用教材教

8、”而不是“教教材”以来,广大师生积极搜集资料,丰富、充实教学内容,课堂上不再只盯住教材,注意紧扣教材内容拓展延伸,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事实也证明:只要我们精心捕捉,与教学有机融合,不但能够以学定教,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化难为易,轻松突破教学的难点。例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时,我就注意联系学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困难时真实体验,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联系品德与生活上的相关内容,联系教师补充的给予树、给予的故事,联系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给予是快乐的”的这种高尚的情感。再如教学真情的回报时我联系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活雷锋退休教师毛芊(她为了学校,为了孩子,为

9、了村民无私奉献。她生重病时大家自发组织地去看望她;听到她逝世的噩耗,大家各个个悲痛欲绝),学生们当时潸然泪下,从中明白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教学的资源的引入和补充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适应并把握好切入时机,才会对其学习真正有作用。那些仅为活跃气氛、吸引眼球的信息轰炸,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有害无益的。五、 备思路拓展课堂生成的空间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对以教案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有一段极其深刻而又生动的描述:“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答案,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到预定

10、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其实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就见到这样的景象: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其实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浅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完全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复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老人豁达开朗,值得敬佩。但有个学生(李陶鹏)却站

11、起来说:这个老人真是的,为什么要这样的折腾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回家享清福呢?很显然李陶鹏学生的问题我是没有想到的,怎么办是示意他坐下,继续进行预设的教学,还是讨论这忽如其来的问题,再想想孩子问得多么有道理,游客们就是观光游览,还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老人扫上扫下怎么会不累呢?针对两种对立的观点,我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辩论,最终透过语言文学看见一位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把工 作中的酸甜苦辣当作了一种享受。因此在潜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备的只能是思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学而改,因学而变。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教案的框框中解脱出来,超越教案,才能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才能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性,才能更快地让课堂成为孕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语文不简单,此时我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谈到的一件事:区训练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处视导员一起听一位教师上课,这堂课上得非常精彩。课后一位老师问执教者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实验室的准备,则仅约十五分钟。”这位老师的回答实际上提出了长备课与短备课的问题,短备课即备一篇课文或一组课文,这自然很重要;但如果不注意长备课,不去逐日汲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