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到运用筑牢语言底座_第1页
从建构到运用筑牢语言底座_第2页
从建构到运用筑牢语言底座_第3页
从建构到运用筑牢语言底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建构到运用筑牢语言底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性质进行对应,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体现为语文的工具性,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统与理解体现为语文的人文性。从学科属性角度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是“一体三维”,语言建构是“一体”,是学科底座。思维、审美、文化在语言基础上发展,让语言属性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促使语言素养拥有了深度、长度、广度。思维发展与提升追求语言的深度,审美鉴赏与创造关注语言的长度,文化传统与理

2、解着眼语言的广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全面、更精细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感,增加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灵动性、艺术性。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在为什么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一文中,有个鲜明的观点:“语文课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学习母语运用的能力。如何理解“以语言为核心”呢?黄厚江老师在文章里写的更加地明确:“一切的教学活动要充分地体现语言元素,要紧紧地围绕语言展开。具体表现为语言解读、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共

3、生”。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较好实现教学目标,又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能应对不同课文教学的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1.语言解读。把语言放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解读,才能理解出语言真正的内涵。所谓 “诗无达诂”“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语言解读的魅力。经典的莫过于红楼梦林黛玉香消玉殒那个片段,“宝玉,你好”话未说完,人已离去,爱恨别离如何解读?“你好狠毒”,有可能,情深如此,偏是造化弄人;“你好薄情”“你好负心”。反正,都有发挥的余地。作者留下的空白,便于读者揣摩、联想、延伸。发现不了语言美感,就在“少得终缘涉水浅”,特级教师肖培东说过:“碧波深处有珍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言解读,多数教师会把重心放在

4、“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角树,也必说紫红的桑椹”,以此挖掘出百草园的乐趣。而他听过一节示范课,执教者从“光滑的石井栏”入手提问:“石井栏为什么是光滑的呢?”学生们经过点拨,立即有人回答:“经常有孩子坐在上面玩耍,时间久了,就把石井栏莫得光滑了。”该解读符合孩童的天性,生动的画面创设出来,孩童们轮流在石井栏上面坐着嬉闹的情景图油然而生。2.语言品味。语言品味是个浩大的工程,既需要准确的角度,也需要敏锐地观察和发现。比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偷偷地”写出了小草生长是悄然进行,在土壤之下,我们看不到。在春日里,不到几天,光秃秃的原野,竟然有了绿色的萌动,体现出生命可爱、随意。“

5、钻出来”,把物拟人化,写出了形象感。“一枝红杏春意闹”,绝妙在于“闹”,在黯淡的冬日,红杏出现在视野,寓意春天已经不远了,喧闹的春日就要开始了,把静态的美描绘出动态的美。我们仨一文开头写着:“我们三走散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一个人”怀念“我们三”的数量对比,逻辑冲突、情感变化,显示出家庭情感的浓厚、甜美。温馨的三口之家,骤然间消散,钱钟书、钱媛都走了,“我们的记忆”还在,我只有在记忆中追思他们。3.语言积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没有长久的、持续的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库就无法建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给运用造成极大困难。关于人生,张爱玲说:“人生是华丽的袍子,上面

6、装满了虱子”;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人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对于“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荒诞派 塞缪尔贝克特却说:“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指向发生变化,体现为语言积累的多面性;关于爱情,“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得是爱情不需要长久厮守,距离产生美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表达爱情的痴狂和执念,表现为语言积累的丰富性。从对立面、矛盾面开始搜集,无形之间就让语言积累空间开阔。4.语言运用。“语文是一门综合

7、性的、实践性学科。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语文,不是让所有学生的当作家,而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每篇课文都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范例。挖掘这些范例,引导学生掌握表达技巧,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能。特级教师刘祥老师认为:“宽度、温度、深厚构成了语文教学的鼎立三足。”语文教师要拓宽语文课堂的宽度,借助文本细读和必要的拓展延伸,读出课文中隐藏着常人所不知的更多秘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写母爱,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和朱德同志的我的母亲主题相同,风格迥异。由于两者的个人经历、学识、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有偏差,故而笔下的母亲形象各异。引导学生在同类主题下进行对比,就能破译语言运用的“密码”。写母语被掠夺、侵占的痛苦,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和小学六年级的最难忘的一课,各自切入方式不一样。前者写德国占领普鲁士地区,当地法语被禁用,韩麦尔先生给大家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后者是台湾地区解放后,终于废弃日语,被禁用的国语被启用,国文教师的国语蹩脚,很不标准,还夹杂着闽南语,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