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案例材料-20170831_第1页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案例材料-20170831_第2页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案例材料-20170831_第3页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案例材料-20170831_第4页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案例材料-201708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大学一、 基本信息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分为A、B、C和虎溪四个校区。学校本科专业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在创建双一流大学进程中,重庆大学办学面临跨校区及学科发展不均衡的挑战。(1)克服学科发展不均衡对教学的影响。重庆大学理工科优势明显、文科稍显薄弱,如何共享学校理工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终身教育;同时弥补优质课程不足等问题。(2)跨校区上课、听课和教学互动。虎溪校区距

2、离A、B校区约25公里,面临不同校区师生如何协同开展互动教学的问题。(3)量大面广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同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力学、化学、英语等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的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是一门课程、多个教师、多个教学班,如何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协同教学、资源共享等问题,保障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二、主要措施针对这些挑战,学校坚持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大学联盟信息化教学条件支撑为推手,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通过发起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多个大学联盟,积极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高清互动超大视频平台、网络教学服务平台、联盟化课程文献中心等重点信息化平台,

3、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措施包括:(一)建立以共享优质课程为核心的高校联盟机制为克服学科发展不均衡对教学的影响,学校积极组建或加入各类以课程共享为核心的高校联盟,创建联盟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建共享的联盟运行机制。实现联盟高校间辅修、双学位专业教育资源共享、本科生交换培养和学分互认,联盟高校间图书文献、实验设备、信息资源共享与共建。借助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推动高校从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二)构建支撑联盟课程共享和教学模式变革的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平台是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和推广好的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学校

4、为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整体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充分支撑联盟化办学需要和“通专融合”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大力建设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包括高清互动超大视频平台、网络教学服务平台、联盟化课程文献中心等,推进教与学的跨时空高效连接与按需获取,带动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三、成效和经验(一)成效1、大学联盟充分发挥优质课程共享作用2011年6月,联合西南大学等重庆市5所大学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2013年4月,发起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共享联盟成立之初就有40余所高校带来了包括复旦大学有“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华南理工大学被誉为

5、“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的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等近100门优质课程。目前,联盟已有成员125个,已开设152门课程,有近30万大学生学习并获得学分。2、资源共享建设为学校共享理工优质课程奠定基础学校在“能力为重、学制贯通、通识教育、学科交叉、学研融合、国际视野”人才培养体系指导下,并在大学联盟优质课程共享框架下,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及重庆大学SPOC教学平台,以受众面广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建设优质在线课程50余门,累计建设通识与素质教育课程195门,每学年常态化开课120门以上,修读学生高达3.5万人次/年,为

6、大学课程共享理工优质课程奠定了基础。3、平台建设支撑优质课程共享和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建成网络视频多媒体教室573 间,在相距25公里的重庆大学A区与虎溪校区之间建成了2间高清互动超大视频教室,实现了这2间教室的高清超大视频互动、直播,比较好地解决跨校区、大学联盟跨校之间的上课、听课和互动教学问题,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跨校区、大学联盟跨校的共享。为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和教学模式变革的积极作用,学校构建了SAKAI、EOL和学堂在线SPOC网络教学平台,建立“1+N”教学模式,一门课N个不同教学班。通过教学平台,N个教学班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共享,达到整体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如SAKAI共建3

7、26门课程,教学班站点1861个,总访问量321.1万次,上传资源总量3.91万个,作业批改数量67.8万次,在公共课整体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建设经验1、采用联盟化学科教学模式,增强联盟高校优势互补为弥补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采用联盟化学科教学模式是重要措施之一,进而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资源浪费、增强优势互补。重庆大学联盟化教学在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创造支撑条件为主,突出联盟化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联盟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联盟教学的支撑环境建设,打造优质学术资源库和优势学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2、加强跨校课堂环境建设,推动共同发展为跨校区

8、和不同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沉浸式教学”环境,高清互动超大视频平台提供直播、录制和收视功能,其他高校可按标准接入自己的视频教室,实现跨校授课。在此基础上建设的“联盟网上课堂”,可将录制的教学过程分路回放,实现授课场景复现,配合网络教学平台和联盟课程文献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好的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环境,实现接入高校课程和资源共享,推进联盟高校共同发展。3、注重资源调配,形成应用推广合力根据系统推广需要,配置相应资源配合推广工作,包括人员、经费、物资及政策等资源,以保障推广工作的资源支撑。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技术工作,包括系统部署、需求分析与设计、功能开发、系统维护、技术服务等。教务处负责业务工作,

9、包括部门协调、人员配备、规章制度、教学安排、课程标准、推广经费、业务服务等。各学院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包括教师队伍、教学执行、学生组织等。实践证明,学校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并加强推广是教学信息化在短期内得以顺利实施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四、进一步发展的思考本案例虽然在高校联盟学科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可以进一步加强之处。(一)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应用推进的模式与机制。打造集教学资源管理、课程展示等综合教学管理平台,加大在线课程建设力度,建设涵盖教学资源储存、共享与管理、课程展示、线上教学、线上交流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深入推广教育新技术,成立应用与推广小组,负责新技术的学习、实践和分享,并组织教师共同研讨和推广新教学方法,由点及面的促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应用和发展。通过定期召开培训会、研讨、交流会、工作坊的方式推广和普及“雨课堂”、“蓝墨云”等信息化教学软件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融合。(二)加强跨平台数据的融通共享与积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支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课前课程资源建设与学习指导、课中教学过程管理、课后讨论答疑与作业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