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浅析三、长三角南北翼区域的比较长三角区域包括了上海在内的 16 个大中城市,由于上海在长三角中的龙头作用及显著地位,鉴于可比,现仅将环杭州湾区域6 城市(鉴于本课题主要研究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长三角南北翼区域比较中南翼不包括台州市)与长江三角洲北翼,即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扬州、镇江、泰州等沿江8 城市略作比较。1、总量比较:从主要指标分析,江苏所属的8城市主要指标占长三角的比重均高于浙江6 城市所占比重。 2004 年,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8 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2311 亿元、出口总额851.4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6 亿美
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44.8 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分别为44.6%、 42.7%、 50.5%、 45.6%和38.5%。以gd次例,江苏8城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在长三角的位次依次为6、 4、 9、 2、 8、 11、 12、 13位。尤其是苏州市,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出口总值、利用外资在长三角的位次均居上海之后列第二,其中利用外资也在全国列各城市第二,2004年达到46.5亿美元,远远超过浙江、江苏的省会城市一杭州(14.1亿美元)和南京(25.70亿美元)以及副省级单列市一宁波(19.1亿美元)
3、,占长三角比重18.5%。与此相对应,浙江6城市除杭、甬、绍外,嘉兴、湖州、舟山经济规模普遍较小, 2004年 6城市生产总值7840亿元、出口总额 406.2 亿美元、实用利用外资57.9 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9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6.8 亿元,占长三角的比重分别为28.4%、特别是舟山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表 4:环杭州湾6 市和土地面20.3%、 23.3%、 31%和 28.4%,均低于江苏水平。特别是舟山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的比重均不到1%,与苏州相比相差甚远。江苏沿江 8 市主要指标比较2004积 ( 万 km2) 人口(户籍,万人)(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
4、亿美元)gdp(亿元)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长三角 15市10.02765613199浙江 6市4.542327.8江苏 8市4.85397721.4276011992.8248.97840406.257.9409212311851.4125.6602、经济运行质量比较:(1)经济密度( gdp/区域内土地面积)。经济密度是用来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总产出,反映区域内 土地利用效率。2004年长三角15城市gdp% 27601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 2754 万元。其中江苏8 市单位面积产出为 2538 万元,浙江6 市单位面积产出为 1727 万元,江苏为浙江的147%。( 2)人均收
5、入。2004,长三角人均gdw 36163元(4372美元),其中浙江 6城市为33795元(4082美元),比江苏 8 城市平均水平( 31042元, 3753美元)高8.8%;简单平均计算,浙江6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14669 元,是江苏8 市平均水平( 11731 元) 的 125%,其中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均超过了江苏最高水平的苏州市,而江苏的扬州和泰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足万元;农民收入方面,尽管江苏最高的苏州( 7503元)超过浙江最高的嘉兴( 7021 元)6.9%,但浙江6 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6200 元,而江苏的南通、扬州、泰州还不到 5000 元。( 3)耗能
6、产出方面, 2004 年长三角每千瓦时用电量创造的工业增加值5.77 元,其中浙江 6 市为 5.87 元,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也高于江苏8 市 5.46 元的平均水平。(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gdp平均从业人员),2004年,长三角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58732元/人,其中浙江6市 51102元/人,为江苏8市 52080元/人的98.1%,浙江水平略低于江苏地区。(5)三次产业构成,2004年长三角产业构成比例为4.5 : 55.7 : 39.8 ,其中浙江6市为 6.8 : 56.1 : 37.1 ,江苏 8市为 4.8 : 58.5 : 36.7 ,两者相比,江苏8市工业化程度高于浙江6市
7、,但浙江服务业水平要略高于江苏地区。( 6)人力资本质量,这里我们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这个方面对杭州湾地区人力资本质量与江苏沿江八市及全国作一比较。根据 2000 年人口普查资料,杭州湾地区人力资本质量并不高。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只有8.17 年,比江苏沿江八市的 8.56 年要少 0.39 年,比上海少了 2年,仅比全国略高 0.14 年;从高素质就业人数看, 2000年杭州湾地区每万就业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为 468 人,比浙西南的 322 人高出三分之一,也略高于全国的 358 人的水平,但与江苏沿江八市568 人相比,要低近五分之一,加快提高我省的人口素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
8、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3、个案分析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位于上海北翼的苏州和无锡始终把发展的目标与上海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采取“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共同繁荣”和“听南京的、看上海的、干自己的”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功。2004年,苏州、无锡的gdg别达到3450和 2350亿元,分列浙江和江苏14城市第一和第三位。反观浙江的嘉兴和湖州,由于在战略取向上没有始终瞄准上海,特别是未能紧紧抓住90 年代上海经济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为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地区。尽管两地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强,但湖州的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仍然排名 14城市倒数第二,嘉兴则排名第九,嘉兴和苏
9、州经济实力的差距由 1978 年的 1:2.4 拉大到 2004年的 1: 3.3 ,湖州和无锡之比由 1978年的 1: 2.8 拉大到2004年的 1: 4。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对全国有代表性的 50 个城市一年的发展进程中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并通过定量分析50 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投资环境等,给出了中国综合竞争力的城市排名,前10 名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天津。苏州还分列文化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的第三和第五名,无锡获环境竞争力第四位,而嘉兴仅获制度竞争力第四位,湖州无缘综
10、合及任何分项目的前10 名。可以说,主动接轨上海,既是长三角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江浙两省各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符合区域发展一般规律的战略选择和发展方针。 四、环杭州湾区域目前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发展前景 上述分析让我们看到, 20 多年的发展,环杭州湾地区取得的成绩显著,与长三角北翼相比优势和差距并存,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挑战,一是目前区域人均gdp过4000美元大关,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地区的人均gdfte到3000-10000美元之间,正是国民经济具备相当实力, 进入活跃、加速发展的阶段,但这一时期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些发达国家跨过这个关键后经济加速发展,如法、韩、英人均gdp
11、a 3000到5000美元分别只用了 3 年、 4 年和 5 年;但也有截然相反的情形,最典型的是一些拉美国家,始终在这关键时期徘徊不前。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环杭州湾达到的人均gdp5仅大体相当于日本、韩国上世纪 7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的水平,还是建立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之上,区域和城乡发展还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大,还有来自于人口的挑战,以及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必然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二是由于环杭州湾出口产品的主导产业仍然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地区面临国内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巨大挑战,同时也面临一些
12、高新技术产品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竞争力不强的挑战。三是我们应清晰地意识到,由于目前江浙沪三地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从三地发展规划来看,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势仍十分明显,犹以制造业为盛。 2003 年上海“173”计划的推出,让苏浙始料不及,该计划主要面向世界五百强企业,与江苏和浙江展开吸引外资的竞争。而江苏的沿江开发战略也是酝酿已久,在新一轮规划中,江苏省400 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和沿线8 个城市都被囊括在内,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和现代物流四大产业。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实质也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连绵带,因此两省一市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势也是环杭州湾区域发展面临的又一挑战。 然而,环杭州湾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国内大好机遇。就发展全局看,长三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推动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电商裂变营销在社交媒体平台的策略与2025年用户增长研究报告
- 环保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绿色产业政策优化策略2025年研究报告
- 户外旅游管理办法
- 成都计量管理办法
- 林木经营管理办法
- 村企联动管理办法
- 异地业务管理办法
- 医疗美容行业美容护肤品市场趋势与消费者偏好分析报告
- 异地办班管理办法
- 执业信息管理办法
- DL∕ T 1166-2012 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现场试验导则
-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和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课件(共37张)
-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b卷】
- 成人鼻肠管留置与维护指南解读
- 2024-2029年中国热成型钢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抢救过敏性休克课件
-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 2023福建宁德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21人)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研究(论文)11000字】
- 2023矿区地下水监测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