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ot only rewards success, but also rewards failu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年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2021年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
2、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设计思路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再充分利用日历这一记录时间的工具,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机会,使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设计一个“信息发布擂台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从日历中寻找信息,培养学生多项的有条理的思考。注意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对学
3、生的回答给予提升。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好,拥有电脑、实物投影等电教设施。学生可以从电视、报纸、杂志、上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因此在本课利用日历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教学设计(一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伊始,我问学生们:“休息日,你想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什么地方去玩儿?”学生有的说我希望他们带我去森林动物园,有的说去圣亚海洋世界,还有的说去老虎滩极地馆此时,我随着学生的回答继续说道:“有一个小朋友叫飞飞,他也想让爸爸、妈妈带他到极地馆去玩儿。可是他们工作太忙,飞飞只知道他们各自在哪一天休息,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家三口才能同时休息,你们能帮帮他吗?”学生听了跃跃欲试。(评析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1. 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学生对日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探究出解决
5、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先出示书中第74页的9月份日历给学生看,然后介绍: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妈妈是一名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飞飞跟我们一样,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快速而准确地找出他们共同的休息日?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们顿时议论起来,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头接耳,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生1:我们可以先分别找出爸爸、妈妈和飞飞各自的休息日,再看看哪一天一起休息。生2:边找边做上记号,不容易出错。生3:我认为小组合作完成更好一些。看来小组合作的需求有了,简单的数学方法也产生了,于是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找出飞飞一家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
6、,并填在集合图里。(2)再讨论填写父母、父子、母子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集合图。(3)填完以后认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告诉飞飞他哪一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极地馆?(4)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合作得好。听清要求后,同学们迅速拿出了9月份的日历,在组长的指导下分好工,然后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讨论中。教师进行巡视,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发现有的小组每人一项任务,同时行动;有的小组一人记录,其余的人认真讨论。但也发现有的.小组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在一边,因为他回答不出,就不用他了,这时教师提醒组长给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机会,帮助他把想法说清楚。(评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这种话语霸权的现
7、象,教师应随时关注班里的学习有困难学生,并提醒组长及时给予帮助。同时教育学生,小组合作时一荣俱荣,集体荣誉感很重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先请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来介绍小组是怎样分工的,然后再汇报结论。并要求其他组的同学要注意倾听,以便及时补充、纠正,或向他们提问,从而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生(组长):我们组是这样分工的,我请他们三个人先用做记号的方法,每人找出一个人的休息日,填在图中,再相互交流,把(1)中的三个图补充完整;然后把三个图中的日期对照起来,找出并填写父母、父子和母子共同的休息日,也是每人完成一个;最后对照日期一起找出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负责帮助最慢的同学,我请他们三个人分别汇报一下
8、。组内学生汇报。生1:父亲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日。生2:母亲的休息日是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日。生3:飞飞的休息日是3,4,10,11,17,18,24,25日。生1: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是4,8,12,20,24,28日。生2: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24日。生3:母子共同的休息日是4,10,18日。生(组长):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4日。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汇报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便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组同学,他们边听边对照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做记录。汇报一结束,他们便举手补充纠正。生4:我补充,你们组的答案有错误。父母共同
9、的休息日还有16日,母子共同休息日还有24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是9月4日和24日两天。所以这两天飞飞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极地馆。我立刻表扬他,你很会倾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给予评价。第一个小组采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方法,我期待能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又问:还有没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生5:他们组这样分工虽然速度快,但是容易出错,漏掉几天。我们组认为这样分工比较好,我们先在9月份日历上自己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再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这样从日历上一下子就能看出他们各自的休息日在哪几天,共同的休息日有哪几天,不会轻易漏掉,然后再像他们组那样分工合作,填写集合图
10、。生6:我们组的方法和你们(生5)差不多,不过我们组先选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然后其他人负责观察,说答案,这样,一个人回答,有两个人监督,一个人记录,既节省时间也不容易出错。他们的回答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响应,看来采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我表扬了学生,同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不要只局限于某一种方法。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脑筋,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小组合作时不仅要快,更重要的是合理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从中发现的信息。生1:我发现爸爸的休息日都是4的倍数,妈妈的休息日都是2的倍数,而且都是双数。生2:我知道原因,这是因为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
11、息1天,就是每4天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就是每2天休息1天。课前备课时我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学生的回答激发了我的灵感,对啊,还可以利用倍数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这个特点来很快找出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学生听了也恍然大悟。生3:我知道了,根据这个特点,利用4和2的乘法口诀,爸爸的休息日就是4,8,12妈妈的休息日就是2,4,6,8再互相对照找出共同的休息日。生4:我发现飞飞的休息日就是把3和4分别加7,再加7生5:我还发现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和爸爸自己的休息日是一样的,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和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是一样的。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非常高兴: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12、,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么敢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战?(评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利用倍数关系是我课前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可见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后,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观察日历找规律。为了让学生对找规律产生兴趣,我出示第75页第3题的9月份日历,带领他们举办一个“信息发布擂台赛”,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信息、发现规律。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具体要求:(1)认真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和有阴影的9个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再分别另换一组试一试,仔细观察,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2
13、)以小组为单位按题目要求进行讨论,获取信息,记录下来,限时5分;(3)信息要求准确无误,不重复;(4)每发布一条信息小组得10分,得分最高小组获得“最佳发布信息奖”。为了能在竞赛中取胜,学生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他们通过观察讨论,迅速把信息记录在题单上。5分后,我先询问了各组信息整理的情况,然后请一个获得信息最多的小组汇报,进行全班交流。组长1:我们组发现的信息有14条。生1:观察加框的4个数,横看,12比11多1,19比18多1;竖看,18比11多7,19比12多7;交_看,11+19=30,18+12=30,和相等生2:我补充,我们另选一组,6,7,13,14。横看,7比6多1,14比13多
14、1;竖看,13-6=7,14-7=7;斜看,13+7=20,6+14=20,和相等生3:观察有阴影的9个数字,横看,每一行一个比一个多1;竖看,一个比一个多7;斜看,7+15+23=45,9+15+21=45,和相等生4:我换另一组8,9,10,15,16,17,22,23,24,横看组长1:我们在日历中还找到了这些规律,横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竖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这是因为日历一行是7天组长2:我们组补充,可以斜着看。从左向右斜,如5,13,21,29或6,14,22,30,一个比一个多8,从右向左斜,如7,13,19,25,一个比一个多6学生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发现了很多信息,
15、找出了很多规律。汇报结束后,我们一起评选了“最佳发布信息奖”。我鼓励其他小组也要像他们这样,开动脑筋,善于发现信息,寻找规律。(评析这一环节我变枯燥的找规律为“信息发布擂台赛”,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多向观察能力、开放性思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三)实践应用1. 第76页第1题。(1)先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反馈:父亲踏到的台阶有1,4,7,10,13儿子踏到的台阶有1,3,5,7,9,11,13父子同时踏到的台阶有1,7,13(3)师:观察一下,还有什么规律?如果接着走上去,父子同时踏到的台阶还可能有哪些?(4)生讨论汇报:每6级台阶他俩就会同时踏到一级,因此还有
16、19,25,31,37,43,49。2.第77页第2题。(1)先独立完成,提醒注意,弄清题目要求。(2)全班交流反馈:1路车和2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7:15,从7时起,1时内1路车和2路车同时发车的时间有5次,分别为7:00,7:15,7:30,7:45,8:00。(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析通过实践,进一步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021年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3、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索研究的价值
17、和成就感。4、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飞飞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过日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学校不上课。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时休息,好陪他去书店看书、去游乐场游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时休息。于是想请同学们帮忙提前算一算,大家愿意吗?2、下面是飞飞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况,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推断出到飞飞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二、探究规律:1、从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历表中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各自的休息日。2、请大家观察所标记的日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全班交流。3、对照日历表中所作标记分别填写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几个共同的休息日。4、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在9月份,飞飞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几天?现在你能告诉飞飞,9月24日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吗?你想对飞飞说些什么?猜:飞飞知道这个消息会怎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出团建活动合同范本
- 培训机构之间合同范本
- 国考协议班签多久合同
- 外包喷漆合同范本模板
- 商业厨具采购合同范本
- 土地发包出租合同范本
- 固体废料销售合同范本
- 国际贸易佣金合同范本
- 土地租凭开发合同范本
- 大型工程建设合同范本
- python程序设计 课件全套 董付国 第1-12章 初识python-程序设计案例分析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交通银行测评题库答案大全
- 矿山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
- 夜班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措施
- 钼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JCT2460-2018 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 20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 安徽东昇木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00m3中(高)密度纤维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乳糜泻:诊断与治疗指南
- 型糖尿病病程记录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