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练习题_第1页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_第2页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_第3页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_第4页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度文库32教育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学是研究2、统计学是研究如何3、教育统计学是运用和、整理、的原理和方法研究4、随机现象在大数量观察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5、教育统计学方法的目的是6、 数据有计数数据和数据7、按照数据的来源,数据可以分为 &测量数据是依据一定的9、从测量数据量化水平看,学生的学号属 数据,品德操行(优=4,良=3,中=2,下=1)10、从测量量化水平看,学生的学号属 数据。11、从测量数据量化水平看,若用1表示女生,用以表示男女生身高的数据则属于数据的科学。浙094、推断数据的科学。浙097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浙084,被称作苏044苏057苏074 和浙0

2、94指派给观察对象的。苏044数据,考试的分数可近似地看作数据。数据,而用以表示学生体重的数据,则属于苏0342表示男生,则这样的数据属12、依据数据量化的水平的高低可把数据由低到高分为 苏054我们所研究的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称为 统计表的标目一般包括横标目和纵标目两种。(次数分布表中40 45 组的组中值应该是 、在需要对两个或三个次数分布进行比较时,用 、教育统计学中实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13、14、15、1617浙087数据,而用和比率数据四类全087图更合适。苏057、整群抽样与阶段抽样苏05418、从总体中抽取观察对象时,应该遵循抽样的 体都独立地具有的被抽中的机会1920

3、的21、最常用的次数分布图有条形图、 、画直方图时,横轴上标称的是各组的原则。该原则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苏054。苏 054,而画折线图时,横轴上标称的是各组O、运用统计量对参数作估计时,通常有22、总体和样本的数量特征,分别被称为23、样本的数量特征称之为24、随机化原则又称之为二、判断题 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部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教育统计学包括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两大分支、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基础。教育统计所推断的内容具有确定性。两种基本方法。苏084苏0841、2、3、45、浙084浙087教育统计是从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事物的数量方

4、面。7、求双变量数据的相关系数的工作属于推断统计。&某地一天的最低气温为100C;最高气温为200C则表明该地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的 称名数据只表示某种类别,而不表示量的大小。10、考试结果在严格意义上只能视作顺序数据。2倍。11、1213141516等距数据可进行加减,但不能进行乘除。、顺序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也能比较大小。、统计学中处理的每一个数据都具有“数”的所有性质。、同一类观察数据总称为一个变量。、总体中的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样本统计量是波动的、不确定的。、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同一个群体(例如某个教学班)既可以是一个总体,也可以是一个样本。浙09417、当我们要调查浙江省

5、3-7岁儿童的认知能力时,所要研究的总体就是浙江省3-7岁儿童的全体,而样本则是从中随机抽取的部分 3-7岁儿童181920210942223、。浙 084、就一个总体而言,其n个样本的样本统计量是唯一的,确定不变的。 、参数是样本数据的特征量。、统计量是指总体的数量特征数。、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是使同一层内的差别要小, 而使不同层的差别要大。苏054苏054浙097、机械抽样比单纯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强。,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是使同一层内的差别要大,而使不同层的差别要小。浙084如果总体中各个群体间在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无明显差异,则可采用整群抽样法。苏024 苏03424、2526、27、28、只要样

6、本是随机抽取的,抽样误差总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组限数值大的称为下限,数值小的称为上限。 类别的周延和互斥是保证统计分类标志具有单向性的两个必要条件。 、在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时,般按照“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将数据归组。苏044三、单项选择题1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包括(A .数理统计和推断统计C.应用统计和参数估计.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和参数估计().数据统计.描述统计全0972. 教育统计的内容除推断统计外,还包括A .差异检验BC.标准分数D3.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苏084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 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

7、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4. 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简缩、概括,从而使其分布的特征显现出来的工作,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实验设计D、测量学问题5 .研究如何由对局部的观察结果去把握总体的真实情况,这样的工作,属于( A、描述统计C、实验设计6 .教育统计就A、统一性BD旦诵由样本来推断总体,BC、归纳性D7 .统计学方法的核心任务是(A、描述统计BC、实验设计D、推断统计、测量学问题 这说明教育统计具有(、总体性、或然性)特点全094属于(苏077)苏084、推断统计、实验处理8 .属于计数数据的是(ABCD)、本次考试排名,甲为9,乙为16 、投票中赞成人数为14,反对人数为2

8、7、学生身高甲是136厘米,乙是141厘米 、0表示男,1表示女苏0779 .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所测出的气温量值是(A、顺序数据B、等距数据C、比率数据D、类别数据10 .连续数据10表示的是()间的一切实数.A. ,1 0 .5)BC. ,1 0 .5D11 .下列数据中,不能进行加、减、乘、A.称名变量B.C.等距变量D.12 .下列属于等距变量数据的是(A.小李身高1.86米BC.今日气温25摄氏度D13 .以下不属于等距变量特性的是(A.可比性BC.可除性D14 .下列不属于数据特点的是(A.离散性BC.变异性D苏084.,1 0 .5.,1 0 .5)除运算,只可对每一类别

9、计算次数或个数的是( 顺序变量 比率变量全094.小王体育成绩为第3名.男性用数字“ 1”表示).可加性.可平均全09715 .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的量尺是(A .名义量尺BC.等距量尺D16. 根据评分标准给学生甲的数学成绩记A.计数数据BC .顺序数据17. 量化水平最高的测量数据是(A、顺序数据BC 、比率数据D18 .下列变量中属于比率变量的是(A .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C .某山海拔2749. 08米.系统性.规律性).顺序量尺.比率量尺全09792分,学生乙记46分,这些数据是( .测量数据.类别数据)、等距数据、类别数据)BD全084).学生在数学竞赛上的名次.学生在60米

10、跑项目上所用的时间/全 074全0 87苏08419 .下列变量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类别变量和等距变量C .等距变量和顺序变量20 .身高的测量结果属于(A .称名变量C .等距变量).类别变量和顺序变量.比率变量和顺序变量21 .简单随机抽样必须符合的原则是(A.机会不均等,相互不独立BC.机会均等,相互不独立D).顺序变量.比率变量OBD苏044全077机会不均等,相互独立.机会均等,相互独立全09722 .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A .简单随机抽样BC .分阶段抽样D23 .分层抽样原则是(),而所抽样本比较小时,应采用(分层抽样等距抽样全087A B C D.在总体中,各部分元

11、素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在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小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在总体中,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要等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 .编号元素的性质不能出现规律性变化全07424 .用随机数码表进行的抽样称为( A .简单随机抽样 C .分阶段抽样25 .依据某一标志。每隔一个相等的距离 ()A.简单随机抽样BC .系统抽样D26 .在某个语文测验分数分布表中, A . 70分以下有30人 C . 75分以下有30人27 .在某个拼写测验分数分布表中,A. 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C. 9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28 .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好采用(

12、)BDk,抽取一个对象进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等距抽样全077分层抽样整群抽样7075”这一组的累积次数是30,B 70分以上有30人D 75分以上有30人8090”这一组的累积百分数为B 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D 9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全044这表示:()全084这表示()76,24%24%及性别来描述学生情况时最全087A.散点图BC.条形图D29 .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A .宽度相等BC .间隔不同D30 .不用画坐标轴的统计图是( A .散点图 C .线形图31 .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数据的统计图是 A .直方图 C .复合条形图.线形图

13、.圆形图).高度相等 .色调不同全087全087圆形图次数多边图)简单条形图圆形图)全074全07732 .可以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相关性的统计图是 .散点图.累积百分数曲线图A圆形图BC 直方图D33 切统计方法的宗旨是由(A.个别到一般,由总体推断局部C .个别到一般,由局部推断总体全097 一般到个别,由总体推断局部D 一般到个别,由局部推断总体)34 .下列统计图中,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数据资料的统计图是(A .条形图和直方图B .条形图和折线图C .直方图和折线图D.条形图和次数分布图35.随机现象在大数量观察结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 ,被称作() A.随机事件B.统计规律统计原理苏0

14、347, 4, 9, 11,6,19, 25,能较好地表示这组数据集中趋势的良好统计量是这组、加权平均数D一组数据的标准差能反映该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相关程度、几何平均数MG苏044:)、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苏077(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苏034)、离散程度、集中趋势苏077、中位数、全距苏077、平均差、中位数苏077)、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苏0 77和s和苏074J()、离散程度、集中趋势苏074、中位数Md)、平均差、平均数)C.随机规律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一组数据为2, 5,数据的()A、算术平均数C、众数M02、下列概念中适用于计算年平均发展率的是A 、算术平均数BC

15、、加权平均数D3、下列统计量中,适用于计算增长率的是A、算术平均数B、C4、AC5、属于差异量数的是(A 、平均数C 、众数6、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统计量是(A 、方差BC 、算术平均数D7、下列概念中适用于计算平均速率的是( A 、算术平均数BC 、加权平均数D表示总体平均数和标准差符号的是(A 、X和BC 、 x 和 sD 9、A 、离中趋势BC 、相关程度D10、关于样本算术平均数基本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样本中每一个数据都乘以一个常数后,它们的平均数等于原来的平均数乘以 这个常数B 、样本中每一个数据都加上一个常数后,它们的平均数等于原来的平均数加上 这个常数C 、数据量的总

16、和一定等于其算术平均数与数据数目的乘积D 、样本中离均差之和一定不等于零江苏08411、 有一组数据其标准差是,若将这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乘,则其标准差是()AB、5C 、D12、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是(A、百分位距B苏084C 、标准差D13、关于中位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比平均数灵敏B 、中位数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C 、中位数没有平均数的使用范围广泛D 、中位数对数据的要求比平均数要宽松苏084二、填空题1有一组数据25,27,28,27, 25,29,30,34,32,33,其平均数等于,其标准差等于。2、某校三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别为 34、36、37人,一次考试中各班的平均

17、分分别为 82、86、80,则三 个班的总平均成绩为。3、有一组实验数据6, 5, 7, 4, 6, 8的平均数是6,标准差是,若在这组实验数据的每一个数据上加上常数3,则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标准差是。4、有一组数据4, 7, 14, 11, 13, 8, 13, 13, 12, 10, 2其中位数是,众数是5、数据 12, 12, 6, 30, 12, 13, 18, 16, 22, 20, 25 中,中位数是,众是6、 数据 43, 57, 91, 65, 69, 83, 73, 78, 92, 88 的算术平均数是。苏 0777、数据 43, 57, 91, 65, 69, 83, 73

18、, 78, 92, 88 的标准岔是。 苏 084&一组数据的分布状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集中趋势和。9、已知22个观察值的平均数为72, 26个观察值的平均数为94, 31个观察值的平均数为79,合并后的平均数是。10、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从三种不同角度去考察与之相应有三种不同的集中量:平均数、和 。11、 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都是反映的特征量。12、 某学科期中、平时、期末成绩的比重为 2: 3: 5;某生期中为70分,平时为80分, 期末为90分。则该生总平均分数为。13、 有一学生前6分钟学会生词12个,后4分钟学会生词也是12个。则该生每分钟平均学会生词个14、 绝对离散量有两类,其一

19、是,其二是。15、 平均差、方差及标准差都是反映的差异量。16、 五个数据的平方和为360,标准差为2,则平均数是。17、 七个数据的平方和为 95,和为23,现已发觉计算时把 8看成3,实际上这七个数据的平方和 是;平均数是标准差是。18、数据5,9,3,6,4,2的平均数是,如每一个数据都加上3,则平均数为。19、数据5,9,3,6,4,2的标准差是,如每一个数据都减去3,则标准差为。三、是非题1、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位置居中的数。2、中位数是位于一组观察值中央的一个数值,它把全距一分为二。3、当数据彼此之间在平均数中的比重不同时,可用加权的方法求其平均数。4、样本中离均差之和一定等于零。5

20、、一组数据中只能有一个众数6、在涉及平均速率的问题时,需要运用几何平均数。7、平均差是各个数据至平均数距离(离均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可以作为刻画算术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统计量。9、平均差和四分位距常用于算术平均数为集中量的场合。10、百分位距P90-P10表示考试成绩在10分到90分之间的人数。11、在涉及平均速率的问题时需要运用调和平均数。12、教育统计所推断的内容具有确定性。13、顺序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也能比较大小。14、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该组数据的离均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15、方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四、计算题1、( 1)根据下表中组别的含义,确定各组的组中值,填入表中(2

21、)计算各组的fx f, fx , fx。填入表中(3)求该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组别fXCfXfX218-314-410-36-5合计计算下列资料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组别60-64-68-72-76-1 80-84-f12453323、在某市抽取120名初一学生,测得其语文成绩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样本语文成绩的平均数和 标准差语文成绩90-85-80-75-70-65-合计学生数82030302571204、试求下表所列112个学生数学分数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苏084语文成 绩总和学生数58109283414221125、随机抽66份试卷表,成绩分布如下表,请计算该样本

22、的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语文成 绩80-75-、70-65-60-55-50-45-40-35-总和学生数544 91212116211126、分别求下面两列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全距、标准差(1)2, 1, 3, 4, 1, 3, 3, 3,(2)54, 67, 72, 68, 69, 67, 63, 74, 67, 82, 67, 88, 997、某项调查获得52个数据,求得其总和=323平方和=5219但因其中两个数据X仁9 X2=4是错误数 据需要删去,求删掉这两个数据后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依据下表中的数据,计算三个组该项测验的总平均成绩与标准差人数平均数标准差A组5822B组45C组

23、3829、某学校1992年至1996年新生入学人数如下年度新生人数定基发展率、环比发展率1992120199315019941801995240/1996300 / 年平均(1) 填表(2) 计算1992年1996年四年间平均每年的环比发展率10、有一个学生第一周记住20个英文单词,第二周记住23个,第三周记住26个,第四周记住30个, 第五周记住34个,问该学生学习记忆英文单词的平均增长率是多少(保留3为小数)?第三章一、填空题1、 某班250人参加考试,有 200人及格。若从该班随机抽取1人那么抽得的人不及格的概率是。苏0742、 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从中选一个组长。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

24、是相等的,则选到张XX或李XX的概率是;如果进行两次选举,则两次都选到李 XX的概率是。3、 孪生兄弟二人分别是同年级 A B班的学生,A班有学生50人,B班有学生40人,两班分别用抽签 的方法各自产生学生代表一名,则孪生兄弟中至少有 1人被抽中为学生代表的可能性为。4、 已知幼儿中智力超常者所占比率为 2%身材超常者所占比率为3%如果幼儿的智力与其身材毫无关 系,那么智力与身材都超常的幼儿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为。5、 同时掷两枚骰子,结果两枚骰子的点数相同的可能性为。6、 某生对教育统计的知识一无所知,完全凭猜测回答10道是非题,则猜对5题的概率是;猜对7题以上的概率是。7、 随机变量可分为和

25、两类。8样本容量是指。9、 标准正态曲线的平均数为;标准差等于。10、 某年高考数学成绩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为68分,标准差为12分,某生74分,则该生标准分数为。11、 从平均数是卩,标准差是c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样板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为,标准误为。12、从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64的样本,则其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为,标准误为。13、从平均数为75,标准差为14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9的样本,则其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为,标准误为。14、 试图用一个范围去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即总体参数的。15、 参数估计的两种基本方法为点估计和。16、 统计假设

26、检验涉及两种假设:研究假设和。17、 各自独立地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两个样本称作为。二、判断题1、相互独立的事件一定是互不相容的事件。2、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客观指标,与观察的次数没有必然联系。3、K个事件之和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的和。4、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来说,它的概率变化规律可用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来刻画。5、正态分布中卩是形状参数,c是位置参数。6、统计量是指样本数据的特征量。7、参数是指样本数据的特征量。总体的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样本统计量是波动的、不确定的。江 057、074目标同时没有命中的概率是A 、B、C 、D、3、命中率分别为P (A)=、P(B)-的两位选手同时

27、向一个目标开枪,目标同时被命中的概率是A 、B、C 、D、4、命中率分别为P (A)=、P(B)-的两位选手同时向一个目标开枪,目标被命中的概率是A 、B、C 、D、苏 0245、命中率分别为P (A)=、P(B)-的两位选手同时向一个目标开枪,目标被同时命中的概率是A 、B、C 、D、苏077、选择题1、 命中率分别为P(A) =、P(B)=的两位选手同时向一个目标开枪,目标同时没有命中的概率是 A 、B、C 、D、2、命中率分别为P(A) =、P(B)=的两位选手同时向一个目标开枪,7、AC8、A下列分布中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的是、二项分布B 、正态分布2、t分布D、 分布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

28、概率分布的是()、二项分布B 、正态分布、t分布D、F分布下列分布中属于离散型概率分布的是、二项分布B苏024苏077、正态分布2、 分布平均成绩为、t分布9、某班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下的学生占了全部学生的A 、%B、%C 、 %D、 2%10、某班50个学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甲生,则甲生分数为A 、B、C 、D、11、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绩为80分,则他在全班的名次为前A 、10%B、20%C 、30%D、40%12、某班37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标准差为80分,标准差为5,若甲生成绩为苏024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10,苏054全班平均成绩为 70分,标准差为12

29、分,其平均数的标准误等于苏02470分,则在甲生分数以其中5个学生成绩低于8分,其中一个学生成江084A 、 12B、C 、D、13、某地区12岁女孩身高的平均数卩 身高的标准分Z 0,则女孩的身高AC14、ABCD江084=142厘米,标准差c =5厘米,并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某一女孩、高于142厘米 B 、低于 、不低于142厘米 D 、等于 某学生在其班级中语文的标准分 、语文成绩偏低,数学成绩偏高 、语文成绩偏低,数学成绩也偏低 、语文成绩偏高,数学成绩偏低 、语文成绩偏高,数学成绩也偏高)142厘米142厘米Z=,数学的标准分江044Z=,据此断定,该生在班级中15、关于标准分说法不

30、正确的是(ABCD、标准分的总体平均数一定等于 0 、标准分的标准差一定等于1、标准分会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标准分又被称为相对地位量数江07416、任何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取值区间是A 、0P 1B、C 、0 P 1D 、17、标准分的总体平均数一定等于(A 、1B、C 、-1D、18、关于概率和频率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0 P1-1P2)(3) P (Z)(5) P (1 Z 2)(6) P (-1 Z 2)(7) P (0 Z 2)(8) P (-2 Z30)平均数为,标准差为S则它所来自总体平均数的 95%的置信区间为。6、 样本容量n与1- a置信度的置信区间的长度的关系可以

31、表示为;在样本容量足够大时,近似地有。7、 在总体平均数的假设检验中,如c已知这时应用,检验统计量为;如6未知且n30,则应用,检验统计量为。8在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中,如c未知且 n足够大时,则可应用统计量来检验。(要求给出计算公式)9、在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中,如c未知且 n30,则应用统计量来检验。(注明公式)10、对于拒绝H0的统计决断来说,10、所谓显著性水平是指显著性水平a值表明决断正确的可靠性越大。11、在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如 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Lt= df=13,则在12、在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如t= df=20,则在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HO13、所谓观察到的显著

32、性水平是指在“无差异”的虚无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由于抽样误差而能够观察到如此之大或更大的差异的。14、 容量相等的两个样本中的数据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这样的两个样本称作为15、有一组原始数据,其总体平均数卩=100,则其样本平均数X在抽样分布中的平均数16 、在考虑使用双侧还是单侧检验时,若事先就能逻辑合理地规定差异的方向,则一般使用 检验。217、 总体分布为正态,当总体方差(0 )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分布。18、将原始分数转换成Z分数(标准分数)后,Z分数的总平均数一定等于,Z 分数的标准差一定等于。19、 运用统计量对参数作估计,通常有和两种基本方法。20、所谓观察到的显著性水平是指

33、在“无差异”的虚无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由于抽样误差而能够观察到 如此之大或更大的差异的。二、是非题当样本容量较大时,用 估计卩一般比较接近。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 N的一切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总体平均数的最佳点估计植,就是样本平均数。就一个总体而言,其n个样本的样本统计量是唯一的,确定不变的从标准差为6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36的一切可能样本,则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为 1。由某总体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该总体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标准误越小,点估计的可靠性就越大。无论样本容量怎么小,从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呈正态分布。统计假设为H1:0的检

34、验是右侧检验。H II .H研究假设为H1:0的检验是右侧检验。对于拒绝H的统计决断来说,显著性水平a值 越小,表明决断正确的可靠性越大。对于拒绝H的统计决断来说,显著性水平a值 越小,表明决断正确的可靠性越小。对于“接受H0”的统计决断来说,显著性水平a值增大,表明决断错误的可能性减小苏 057、统计决断的显著性水平a,是反映“拒绝 H0”时决断错误的可能性大小的指标。a错误实际上是存伪的错误。存伪错误的概率是1- a。弃真错误的概率是B存伪错误的概率是a。19、要减少存伪的错误,显著性水平a不应太小。20、若以往的资料或经验可以说明样本所取自总体的参数小于已知总体的参数,那么可作右侧检验。

35、21、假设检验中,拒绝或接受虚无假设都存在着犯错误的可能。22、一般来说,在总体平均数区间估计中,样本容量越大,则一定置信度的置信区间长度就越长。23、 在考虑检验时,若事先不能逻辑合理地规定差异的方向,一般使用单侧检验。24、方差齐性检验应该是单侧检验。三、选择题1、总体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形态是()A. 正态B.正偏态C. 负偏态D.其它非正态苏0742、若原始数据的分布是正态的,则样本平均数X的抽样分布的就一定是()的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非正态3、总体呈正态分布,样本容量较小时,其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形态是()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其它非正态苏0744、总体不

36、呈正态分布,样本容量较大时,其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形态是()A.接近正态B.正偏态C. 负偏态D.其它非正态苏0775、关于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更为灵敏B .双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不等于”的假设C .右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大于”的假设D .左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小于”的假设苏0746、关于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双侧检验比单侧检验更为灵敏B .双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不等于”的假设C .右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大于”的假设D .左侧检验的研究假设是“小于”的假设苏0847、关于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说法正确的是()A .双侧检验事先规定了偶然误差的

37、方向B .单侧检验事先不规定偶然误差的方向C .双侧检验存在着“逻辑是否合理”的冋题苏077D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都是从无差异的虚无假设出发8、进行右侧检验的逻辑合理,必须有充分证据表明样本平均数X与总体平均数卩0相比A.只会大于不会小于B.只会小于不会大于C.可能大于可能小于D.指挥小于苏0249、研究假设为H1 :0的检验A .左侧检验B.右侧检验C.双侧检验D.单侧检验、苏 05410、关于t分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t分布是对称的分布B . t分布是随着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C .自由度越小,t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别越明显D .自由度越小,t分布曲线的中部就越高狭苏08411、

38、从某市初中二年级数学测验中随机抽取120份试卷,平均分为76分,标准差为分,估计该市此次数学测验平均分的95%勺置信区间为()A . (, )B.,C. (, )D.,苏 07712、有一个成正态分布的总体,其标准差未知,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80个个体作样本,计算出其平均数是78,标准误是4,有一研究者用该样本资料估计总体参数卩,其置信区间是(4,+ 4)则作此估计错误的概率是()A. B.D.苏 03713、在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中,若总体标准差c 0未知,样本容量又较小,适合的检验方法是() A . Z检验检验C. t 检验D.? 2检验苏07714、 在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中,若总体

39、标准差c0未知,则常采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是()A . t检验B. Z检验C. F 检验D.? 2检验苏07715、若根据检验统计量查表得到概率Pv,则“保留HO”的决断的显著性水平 值,宜定为()A. =B.=C.=D.=16、 若根据检验统计量查表得到概率 P满足:Pv,则“接受HO”的决断的显著性水平值,宜定为()A.=B.=C.=D.=17、 若根据检验统计量查表得到概率 P满足:Pv,则“接受HO”的决断的显著性水平值,宜定为()A.=B.=C.=D.=18、 对于拒绝HO的统计决断来说,显著性水平达到a=0。05时,表明决断正确的概率()A.小于B.大于C.小于D.大于19、 进行方差

40、齐性检验,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为()A. Z检验检验C. t 检验D.? 2检验苏07720、从男女学生中各随机抽取 10名代表对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如要检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可采用两平均数的(A.独立样本的Z检验C.相关样本的Z检验四、计算题1、已知人的智商呈正态分布, 智商在130以上的人数百分比。B.D.)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样本的t检验苏024WISC-CR智力测验的IQ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试求某年龄儿童10份卷子,算得平均数为72分,求平均苏077X 106,已知比纳智力量表的标准差c2、已知某区小学四年级语文测验分数的标准差为,从中抽取 分的标准误,

41、并求全区此次测验平均分 95%勺置信区间 3、某幼儿园对88名儿童进行比纳智力测验,测得平均智商为=16,试求这88名儿童真正平均数卩的95% (99%置信度的置信区间4、 某校学生历年体检的情况未知,今年随机抽取25名学生,测得其平均身高为X 171厘米,标准差 c =6厘米,试在置信水平上估计该校学生平均身高的置信区间5、 某市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统考,从全体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抽取38人进行分析,其平均分为78分,标 准差为分。请按95%勺可靠性推测全体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平均分数。6、100个小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假如他们取得的成绩成正态分布,则在平均数卩上下各一个标准差内 共有多少学生?五、统计检

42、验题1、从男女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0名代表给同一位教师的教学评分,结果如下。问学生对该教师的教学评 价是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组别学生的评分男X267985646562、将16名学生匹配成8对,每对一名编入实验组,另一名编入对照组,两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 后期测验结果如下,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配对12345578实验组80 74:768179757579对照组76748080757477813、把1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经过训练后测量其某项技能,结果成绩的平均数X 6.5分,标准差S仁分;另外12名学生作为控制组不加任何训练,测量其该项技能成绩的 平均数X 4分,标准差S2=2分, 问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苏0444、 有教师想调查写作训练的效果,他从本校受过写作训练的学生中随机抽取70人进行测试,其平均分是,假定本校所有学生(包括未受写作训练的学生)的写作成绩呈正态分布(0100015)问受过写作训练的学生写作能力与一般水平有无差异?(=)苏0375、某市初三统考平均分为85,从某校随机抽取10名学生,成绩分别为85, 89, 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