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1页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2页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3页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4页
城市道路毕业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述1.1工程范围河源高新开发区分三期实施,本次设计为二期工程内甲六路工程设计。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路平交,起点桩号g1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依次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平交,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道路标准断面宽为50m。具体布置如下:3m人行横道,两侧分隔带3m,机动车道路缘代0.5m,非机动车道路缘代宽度0.5m,机动车道宽16m,非机动车道宽8.5m。2、 设计依据 标准和规范2.1道路性质和技术标准2.1.1设计依据1)河源市

2、高新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供的1:1000电子版地形图;2)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3) 相关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2.1.2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红线宽度:60m4)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5)路面荷载标准:bzz-100kn6)道路结构设计年限:15年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车型交通量解放 ca10b1000黄河 jn1501300尼桑ck20l620交通 sh141170太拖拉 13858东风eq14062南阳35185机动车道宽度确定以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为起始年进行设计,路面设计要求以双轮组

3、重车轴载bzz-100kn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p1=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r1=10.65cm;在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筑路材料丰富。7)雨水排水部分技术标准按雨水、污水分流体制设计,本次设计仅考虑雨水排水设计。(1)假设全线没有其他排水系统,雨水按自然地势排放。(2)雨水水力计算:采用公式q= , q= f q其中: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0.3,最小管径d450mm。2.2设计规范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4);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室外排水设计规

4、范(gb 50014 - 2006)。2.3工程地质条件由浅到深的顺序如下:第一层填筑土:填筑土:紫红色,青灰色,灰白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角砾及碎石等,粉质粘土约占50%,角砾、碎石约占50%;角砾、碎石呈棱角形、亚圆形,粒径17cm。为新近堆填,尚未完成固结,属欠固结土。第二层粉细砂:青灰色,灰黑色,湿,松散稍密,有臭味,粉细砂约占7080%,含粘粒1020%,含少量有机质、淤泥等。第三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暗紫红色,泥、铁质胶结,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用手易折断,为极软岩。3、道路设计概要3.1线形设计技术标准1) 设计车速=60km/h。2) 竖曲线最大纵坡

5、3.5%,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170m。3) 该设计道路全线为一直线,故没有平曲线设计。3.2 道路横断面设计 设计标准:道路等级: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60米设计年限:15年根据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及设计要求,本次设计采用三幅路形式。 通过计算机动车道采用双向四车道,每条车道宽3.75米,路缘带两侧各0.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非机动车道宽3.75米,采用1.5%直线型单向横坡;人行道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宽度和横坡的确定以及人行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布置。道路总宽50m,详见标准横断面图。3.3 道路横断面设计本次设计为甲六路。其设计起点与科技十五

6、路平交,起点桩号k0+000,坐标x=2612235.689,y=45195.583;终点桩号k1+730,坐标x=2613808.067,y45916.606,长度1730米。道路横断面形式为三幅路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0米,其中行车道为16米,非机动车道为17米,人行道为6米,两侧分隔带6m。由于相交道路较多,故绿化带仅在交叉口处断开,断开距离根据交叉口的大小拟定,详见道路平面图。3.4道路纵断面设计该路自然地势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大,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既有和规划中的相交道路的高程,结合了两侧原地面高程进行设计。变坡点均在整桩号。纵断面设计均满足最大、最小纵坡的要求(最大纵坡

7、3。5%,最小纵坡0.3%),本设计段的时速为60km/h,最小坡长为180米,共设计五条竖曲线。 3.5路基路面设计3.5.1 地基参数选取 根据地质资料,一般路段土基回弹模量e0=42mpa,为了加强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2 道路结构设计机动车道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石灰粉煤灰土。人行步道采用:6cm混凝土方砖(c30)3cm水泥砂浆(1:3)10cm水泥稳定石屑。3.5.3 道路结构层设计参数 道路各结构层的力学参数应满足规范要求。3.6 排水工程设计3.6.1雨水管

8、道设计方法地面道路采用雨水蓖收集降水,管道排水方式。3.6.2雨水管道的位置和规格1)雨水管的位置锦绣大街道路雨水管管位:左右侧雨水管位于非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线15米处。2)雨水管道规格和管基雨水管管径,坡降根据计算进行设计。本次设计雨水管径500800,本工程设计内有雨水出水口1座。雨水管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承插式级管,120混凝土管基,另加铺10cm碎石垫层,检查井间距大部分为40米;少数为60m。设计管段长在100200米范围内。3.7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设计道路沿线与科技十五路、科技十四路、科技十三路、科技十二路相交。设计时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等因素,合

9、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3.8 施工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设计计算书1、横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和分车带部分组成。横断面设计采用三块板形式。1.1机动车道设计 1)设计年限末平均日交通量的推求和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1)设计年限末平均日交通量的推求预计建成通车第一年交通组成如下表:车型交通量解放 ca10b1000黄河 jn1501300尼桑ck20l620交通 sh141170太拖拉 13858东风eq14062南阳35185车辆换算系数: 黄河 jn150:1.0 尼桑ck20l:1.0 解放 ca10b:2.0

10、交通 sh14:1.5 太拖拉 138:1.0 东风eq140:1.0 南阳351:1.5 根据的原始资料,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nt= ni (1+r)t 1式中:nt 设计年限末平均日交通量(pcu/d); ni 现状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t 规划设计年限; r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其中ni =(1300+620+770+580+62)1.01701.5(1000+83)2=3815 nt = 4734(1+10%)15_1 =14487 (2)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 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nh(单)=ntk nh(双)=ntk 式中:nh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pcu/d); k 高峰小时交通

11、量系数,取k=0.11; 方向不均匀系数,取=0.6; nh(单) =144870.110.6=956 nh(双) =144870.11=15932)城市道路各种车型混合行驶时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约为1245pcu/d。3) 通行能力验算及机动车道宽度确定(1)机动车道车道数估算 n(双向) =双向小时交通量/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取整数。 n(双向)=1593/(12450.80.59)=3.5,取n(双向)=4故车道数取n(双向)=4。注意: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将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进行道路分类系数折减与交叉口影响折减后,得到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本路为城市主干路,道路分类系数取0

12、.8,交叉口折减系数取0.59。(2)通行能力验算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12450.852=21171187 则车道数满足要求。(3)机动车道宽度 wc=nb2=23.7520.5 =16式中:wc 机动车道宽度(m); n 单向车道数; b 一条机动车道宽度,取,3.75m;wmc 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取0.5m 1.2 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宽度=23.7520.5=8.5m,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取0.5m。 1.3 车行道路横坡度车行道横坡度采用1.5%直线型横坡,绿化带亦采用1.5%直线型横坡,布道 采用2%直线型横坡。1.4 人行道设计人行道宽度取0.758=6m,两侧分隔带3m。

13、路侧带内侧高出车行道0.15m,两侧分隔带高出车行道0.2m。横断面具体布置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图。2、道路平面设计2.1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曲线半径的选定,曲线与直线的衔接,行车视距的计算及弯道内侧障碍物的清除,沿线桥梁、道口、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和照明布置,停车场(站)和汽车加油站公用设施的布置,最后将上述设计内容绘制成一定比例的平面图,比例尺为1:1000,具体见道路平面图。2.2 城布道路平面设计图的绘制。(1)绘制内容见城市道路设计。本设计要求绘制出车道边界线、绿化带、各路口边界线、人行步道边界线等,并附尺寸标注。(2)绘制范围视道路等级而定,通常在道路两侧红线以外各205

14、0米,本设计为红线外两侧各50米。(3)其它,如指北针、图例、比例尺、图号、大样图、简要的工程说明等,在图右下角绘制图签说明。3、道路纵断面设计3.1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主要满足最大、最小纵坡的要求(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200米,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因素进行纵断面设计、设计竖曲线。3.2 在进行拉坡的时候,应尽量与原地面接近,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与相交道路的高程的协调,在此基础上在考虑填挖平衡。一般采用多挖、少填(相对原地面线而言),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3.3 在拉坡的时侯,变坡点应取为整桩号。在交叉口范围内避免设有竖曲线。3.4

15、 在进行拉破时,结合两侧地面高程,尽量维持既有标高,减少以后土地开发成本,并保证满足管线敷设要求。本设计段内在满足最小纵坡的要求下,采用的纵坡,最大纵坡3.2%,最小纵坡1.2%,共设有5个变坡点。变坡点竖曲线参数见下表:3.5竖曲线的设计及曲线要素的计算变坡点桩号高程前坡后坡竖曲线半径r竖曲线类型k0+22037.871-1.40%2.50%5000凹k0+76048.3892.50%-3.20%5000凸k1+10040.164-3.20%1.80%2000凹k1+28042.4431.80%-2.00%2000凸k1+52038.307-2.00%1.20%3000凹1) 变坡点桩号k0

16、+220,i1=-1.4%,i2=2.5%,r=5000m。解: =2.5%1.4%=3.9% ,为凹形。 =0.951(1) k+140 0.0306 切线高程=38.04 实际高程=38.04+0.0306=38.07(2) k0+160 0.141 切线高程=37.76 实际高程=37.76+0.141=37.90同上: 桩号k0+180 实际高程=37.81 桩号k0+200 实际高程=37.80 桩号k0+220 实际高程=37.87 桩号k0+240 实际高程=38.02 桩号k0+260 实际高程=38.25 桩号k0+280 实际高程=38.56 桩号k0+300 实际高程=3

17、8.95桩号k0+310 实际高程=39.172)、变坡点桩号k0+760 r=5000 w=0.057t=rw/2=142.5 =2.03 (1)k0+620 =0.006 切线高程=46.086 实际高程=46.086-0.006=46.086(3) k0+630 =0.0156 切线高程=46.336 实际高程=46.336-0.0156=46.321同上: 桩号k0+640 实际高程=47.551 桩号k0+650 实际高程=47.732 桩号k0+660 实际高程=47.844 桩号 k0+680 实际高程=48.058 桩号k0+700 实际高程=47.442桩号 k0+720 实

18、际高程=46.049桩号k0+740 实际高程=47.099桩号k0+760 实际高程=47.069桩号k0+780 实际高程=46.959桩号k0+800 实际高程=46.769桩号k0+820 实际高程=46.499桩号k0+840 实际高程=46.149桩号k0+860 实际高程=45.719桩号k0+880 实际高程=45.209桩号 k0+900 实际高程=44.6203) 变坡点桩号:k1+100,r=2000,w=0.018+0.032=0.05 =50 =0.625 (1) k1+060 =0.025切线高程=39.5 实际高程=39.5+0.025=39.5252)、桩号 k

19、1+070 =0.1 切线高程=39.18 实际高程=39.18+0.1=39.28同上: 桩号k1+080 实际高程=39.085 桩号 k1+100 实际高程=38.845 桩号k1+120 实际高程 =38.805 桩号 k1+140 实际高程=38.9654)、变坡点桩号 k1+280 r=2000 w=0.02+0.018=0.038=38 =0.361(1) k1+260 =0.081切线高程=39.618 实际高程=39.618-0.081=39.537(2)k1+280 =0.361切线高程=39.978 实际高程=39.978-0.361=39.617(4) k1+300 =

20、0.081切线高程=39.578 实际高程=39.578-0.081=39.4975)、变坡点桩号:k1+520 r=3000 w=0.012+0.02=0.032 -48 =0.384(1) k1+480 =0.0107切向高程=38.724 实际高程=38.724+0.0107=38.734(2) k1+500 =0.131 切线高程=38.323 实际高程=38.353+0.131=38.454同上: 桩号k1+520 实际高程=38.307 桩号 k1+523.720 实际高程=38.296 桩号 k1+530 实际高程=38.287 桩号 k1+540 实际高程=38.300 桩号

21、k1+550 实际高程=38.346 桩号 k1+560 实际高程=38.425具见道路纵断面图。4、 路基路面设计 4.1 路基设计1)根据路线纵断设计确定的填挖高度,设计路基主体,边坡坡度取1:1.5。2)城市道路路基宽度,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缘带、人行道及路用设施可能占用的宽度之和,路基宽度为50米。3)路基采用与路面相同的横坡度。 4.2 路面设计本质路设计为沥青路面,快、慢车道分别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路面结构计算。以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设计弯沉值作为整体的设计控制指标,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整体性基层进行弯拉应力验算,沥青混合料面层进行剪应力验算。

22、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面层采用沥青混合料结构,由上到下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土。2)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计算(1)基本资料 地质资料新建道路为河源市锦绣大街道路工程,为双向四车道,拟采用沥青路面进行施工图设计,沿线土质为粉质粘土。路面设计要求以双轮组重车轴载bzz-100kn为标准轴载,轮胎压强p1=0.7mpa,单轮轮迹当量圆直径r1=10.65cm;在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筑路材料丰富。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综合因素等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设计值为42mpa。根据交通量组成绘制当量轴次计算表机动车

23、道路面结构:层面材料厚度()面层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中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基层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石灰粉煤灰土25土基压实人行道路面结构混凝土方砖6cm 水泥砂浆(1:3)3cm水泥稳定石屑10cm (2)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一、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序号 车 型 名 称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m) 交通量 1 解放ca10b 19.4 60.85 1 双轮组 1000 2 黄河jn150 49 101.6 1 双轮组 1300 3 尼桑ck20l 49.85 100 1 双轮组 620 4 交通sh-1

24、41 23 63.5 2 双轮组 3 170 5 太脱拉138 51.4 80 2 双轮组 3 58 6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62 7 南阳351 48.7 97.3 1 双轮组 85 设计年限 15 车道系数 0.4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10 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nh= 1318 ,属中等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2929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358699e+07 属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

25、轴次 : 2358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1.093825e+07 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城市道路类型 主干路(大城市)道路分类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2.5 (0.01mm)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 0.42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0.3 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0.3 4 水泥稳定碎石 0.5 0.24 5 石灰粉煤灰土 0.25 0.09 二、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 标 准 轴 载 : bzz-1

26、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2.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平均抗压 标准差 15平均抗压 标准差 容许应力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400 0 2000 0 0.42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1250 0 1800 0 0.3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1240 0 1790 0 0.3 4 水泥稳定碎石 ? 1500 0 3600 0 0.24 5 石灰粉煤灰土 250 550 0 1200 0 0.09

27、 6 新建路基 4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2.5 (0.01mm) h( 4 )= 150 mm ls= 1.9 (0.01mm) 由于设计层厚度 h( 4 )=hmin时 ls=ld, 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4 )= 150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5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00

28、mm ( 5 )= .105 mpa h( 4 )= 250 mm ( 5 )= .089 mpa h( 4 )= 247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150 mm(仅考虑弯沉) h( 4 )= 247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500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 水泥稳定碎石 250

29、mm - 石灰粉煤灰土 250 mm - 新建路基三、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平均抗压 标准差 15平均抗压 标准差 综合影响系数 (mm) 模量(mpa) (mpa) 模量(mpa) (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1400 0 2000 0 1.25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1250 0 1800 0 1.25 3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1240 0 1790 0 1.25 4 水泥稳定碎石 250 1500 0 3600 0 1.25 5 石灰粉煤灰土 250 550 0 1200 0 1.25 6 新建路基 42 1.25

30、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4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5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 (0.01mm) 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6.4 (0.01mm) 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7.4 (0.01mm)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1 )=-0.151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31、 ( 2 )=-0.081 (mpa) 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3 )=-0.076 (mpa) 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4 )= 0.143 (mpa) 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5 )= 0.089 (mpa)5、排水设计 本设计为新建雨水管道设计,根据横断形式地面道路采用雨水蓖收集降水,管道排水方式。本次设计仅考虑雨水排水设计。5.1雨水管的布置 根据横断形式采用左右两侧双线布置雨水管道。 锦绣大街道路雨水管管位:左右侧雨水管位于非机动车道内,距道路中线15米处。5.2 雨水口和检查井的布置 从道路起点大部分40m设置一个检查井,少数50-60m设置一个检查井,另外在管段

32、接口处也设了检查井。5.3具体设计步骤:5.3.1 划分排水流域及管道定线本设计为城市道路设计,不考虑周围具体建筑物的位置,仅考虑道路本身及主干管外侧50米范围内的汇水面积;根据自然地势布置管线走向,使之以最短距离按重力流入就近水体。在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干管和支管的具体平面位置。5.3.2 划分设计管段在管道容易沉积污物以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如管道改变方向处、改变坡度处、改变搞成处、改变断面处和交汇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都应该布设检查井。本设计共设检查井72个(左右总共)。5.3.3 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本设计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计算数据见水力计

33、算表。5.3.4 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值根据设计资料,径流系数 =0.35.3.5确定设计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及管道起点埋深。本设计地势较为平坦,根据设计资料采用=15min,p=1年。管道起点埋深应考虑本地冻结深度及支管的接入标高等条件,故采用深度为3.629m。5.3.6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5.3.7 进行雨水管渠水力计算及高程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具体数据见水力计算表。5.3.8绘制雨水管渠平面及纵剖面图,见排水平面设计图和排水纵断面图。6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6.1 交叉口竖向设计要求: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相协调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

34、设计标高。6.2 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1) 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而变,其横坡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2) 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一般应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横断面,使其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纵坡一致。3) 为保证交叉口排水,至少应使一条道路的纵坡坡向离开交叉口一侧。6.3 设计方法与步骤:本设计段有四个交叉口,现选择甲六路与科技十二路相交的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已知:交叉口起终点为k1+420-k1+520,路中线街沟纵坡为=-0.020,路面横坡为=0.015行车道宽度为b=40m ,路缘石半径为r=20m

35、,交叉口中心标高为39.08 ,等高线间距取0.1m。 解:(1)设计路段上的设计等高线 相邻等高线的水平间距 与设计道路交叉的路段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间距 等高线在街沟线上的位置向纵坡以上偏移的距离 (2)设计缘石上的设计的等高线; 根据交叉口中心标高求出 n 三点高程; =+an=39.080+500.02=40.18=-b/2=38.08-200.015=39.78 同理可求:=39.43 =39.88 =37.83 =38.28 =37.78 =38.08 根据a 点的标高,求交叉口范围内的等高点变化 39.205 =39.271 同理求得: =38.495 =38.002 =38.74

36、1 根据 点的标高,求出缘石曲线上的各个等高程f1d1,d1e1的弧长m:圆弧d1f1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d1e1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f4d4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d4e4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f2d2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d2e2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d3e3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圆弧f3d3间应有设计等高线条数为: 等高线平均间距为具体见交叉口立面设计图 施 工 方 案 设 计1施工顺序安排 工程总体安排上分五个阶段组织施工

37、:施工准备阶段、土石方施工阶段、排水施工阶段、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阶段及扫尾阶段。2、 施工准备 2.1施工场地内的一切障碍物,无论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都应在开工前清除。对于房屋的拆除,一般只要把水源、电源切断后即可进行拆除。架空电线(电力、通讯)、地下电缆(包括电力、通讯)的拆除,要与电力部门或通讯部门联系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自来水、污水、煤气、热力等管线的拆除,最好由专业公司来完成。场地内若有树木,须报园林部门批准后方可砍伐。拆除障碍后,留下的渣土等杂物都应清除出场。2.2 三通一平指的是在建设工程场地上接通供水、供电管网,修通道路和平整好场地。2.2.1 平整场地之前,首先应清除地上

38、及地下的一切障碍物。平整场地应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确定的标高,通过高程测量,计算出挖土、填土数量;根据设计需要和施工条件,组织人力和机械进行平整工作。平整时,要根据挖与填的土方平衡调配设计方案进行,指定弃(取)土地点。平整场地中的挖方量与填方量应尽可能取得平衡,以此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2.2.2施工现场的水通,包括给水和排水两方面。2.4.2.4 施工临时供电,首先考虑从国家电力系统取得或从建设单位已有的电源上获得。如果供电系统电量不能满足施工用电量的需要,则应考虑建立自行发电的系统。2.3 测量放线测量放线的任务是把图纸上所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等测设到地面上或实物上,并用各种标志表

39、现出来,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测量放线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1)对测量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2)通过设计交底,了解工程全貌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和定位条件,主要轴线尺寸的相互关系,地上、地下的标高以及测量精度要求。(3)校核红线桩与水准点建设单位提供的由城市规划勘测部门给出的建筑线,在法律上起着建筑边界用地的作用。在使用线桩前要进行校核,施工过程中要保护好桩位,以便将它作为检查建筑物定位的依据。水准点也同样要求校测和保护。红线和水准点经校测发现问题,应提请建设单位处理。(4)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放线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标高控制、0.00以

40、下施测、0.00以上施测、沉降观测和竣工测量等项目。2.4 临时设施的搭设为了保证顺利开工,应搞好工地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材料库房、作业棚的搭设。在考虑这一问题时,应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先施工一部分永久性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设施,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以节约资金。3、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31施工测量(1)技术标准测量技术标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排水及路面坡度。(2)技术措施根据指挥部提供的导线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建立一套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和指挥部复核认可,作为施工时依据。对经过复核认可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砼加固等,以保证其使

41、用中的准确性。对导线点将桩寄出路幅,在施工中,导线点毁坏后便于及时予以恢复。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个月检核一次,防止由于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施工前,对所使用的经纬线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检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测量建立复核制度,避免错误。进场后在监理的陪同下对路基断面进行复测,并将测量详细资料及结果报业主及监理。进场后迅速砍伐各种树木并清走,为测量放线创造通视条件。3.2、清表及清淤施工前,先在路幅北向开挖一条宽1m、深1.5m的排水沟,将西施工区雨水、地下水有组织排至-大道雨水交汇井内,东施工区雨水、地下水有组织排至k0+220处再修一段2.01.5的排水土渠排至农田排水系

42、统,土渠坡度1%。路幅南侧待清表完后,再行挖沟,排水方向与路幅北侧同,在k0+220处需设dn1000的临时排水管涵,将南幅之水排向北幅,汇集后统一排出。清表:场内菜地及农田表层耕植土及苗木需首先清除,采用推土机、挖机辅以人工配合,清理掘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等不适材料。经勘探清表清淤土层厚度为1m左右,清表(淤)土方量较多,只能采取弃土方案,因工程在雨季施工,为确保清淤效果,防止施工中水土流失。派人工在低洼及清淤地段开挖满足排水需要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盲沟(原路基无排水沟地段),清淤地段两侧挖1.0*1.0m的排水沟,中间挖20cm*20cm的网格状排水沟与两侧排水接通,

43、开挖深度大于清淤深度20cm以上,并保证其排水顺畅。对低洼、长期积水路段重新进行软基调查,了解软基的深度、范围、土质及周围的地质情况,同时进行地下水位的调查,了解水源。在软基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现场调查、试验等,拟定软基处理施工方案与措施。根据处理方案,确定软基处理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等。严格按监理及业主指令深度进行,清淤干净彻底后,用压路机进行基底碾压,使其压实度大于93%,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再报监理进行断面测量,确定清淤工程量。若出现软基,按设计或监理要求进行处理,如开挖换填、抛石等。清淤验收后迅速进行回填施工,回填用土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料,同时路基两侧做好地下水渗透排水沟

44、,防止地下水反渗入路基而造成碾压时的翻浆现象产生。软基地段填筑时,分层及接茬宜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宜小于2m。压实完成后即进行压实质量的检验,测定压实,达到规范要求时,再进行下一层填料的回填施工。若不合格,则重新翻松再充分压实,在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及地下水准的变化。3.3、道路路基工程路基填筑: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将路基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压实。选用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土做填料,所用填土每5000m3作一

45、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路基填筑之前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含水量测试,以保证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填筑时对已填路基进行碾压,雨后将路基上的浮土清除干净并压实后再进行施工。为保证有效路基内压实效果,按技术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填筑高度在30cm以上,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小于30cm,尽量做到全幅全宽填筑。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再填一般地段,严禁边坡填筑不到位,进行补宽贴坡。填方区厚度在0-80cm范围内要求大于95%,80cm以下均应达到93%,挖方区及零填方区0-30cm范围内达95%。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

46、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松,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作成2%至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路堤填筑。道路外边坡度按现有地形,填方边坡1:1.5,路基在4m以下采用1:1.75,切方边坡1:1。切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1m的碎落台,再按1:1放坡。填方区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为保证路基面不积水,施工时路基横坡大于4%和适当的纵坡,两标段之间的路基填筑施工尽量做到同步施工,施工保证每层交替搭接10cm以上,若不能同时施工,超出交界线20m以上,采取分层搭接或

47、阶梯接法,并保证填筑质量。、路基填切交界处的处理办法按台阶60100cm,每层填筑交错搭接2m以上。软基处理方案2m以下进行换填;2m-3.5m抛片石或级配砂砾石回填处理;3.5m以上采用桩基(木桩、板桩)进行处理。压实: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填料的密实度、减少空隙率、增强填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凝聚力、提高内磨擦阻力、减少形变的重要保证。路基压实时除对填料选用、含水量进行控制外,压实机具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是其最关键的环节。项目部将配合2-3台60t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时采用路基两侧向中央进行,压轮重叠0.4-0.5m,并全宽碾压,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而造成路基纵向裂缝。每压实一层报项目部和监理进行压实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