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之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_第1页
智慧人生之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_第2页
智慧人生之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_第3页
智慧人生之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的生态观浅析摘要: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习惯法作为习惯法的重要分支,包含了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本文从自然崇拜、禁忌习俗、神话传说、村规民俗等涉及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具体阐述其生态保护作用,为今后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关键词: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生态观中图分类号: d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 (2016 ) 12-0090-02doi :10.16654/23-1464/d.2016.12.038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每况愈下,面临的生

2、态问题也日益增加。贵州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环境问题也逐渐产生。但是,贵州作为一个有着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省内各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的生态环境却发展得很好,调查研究发现这与他们的生态观、习惯法有着极大的关联,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贵州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深入挖掘他们优秀传统生态观,可以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一、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等原始习俗孕育的生态观自然崇拜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过的宗教形式之一,历经数千年而延续到今天。自然崇拜是在原始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征服和认识大自然时形成的产物。张桥贵

3、认为: “自然崇拜主要是先民以神灵的名义进行积极主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然崇拜主要体现了先民早期的生态文明。 ”少数民族崇拜天地、森林、树木、河流等自然物,以求得大自然的保佑。贵州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在山区,他们对山有着特殊的情感,相信大山是有着灵魂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逃脱不了大山的眼睛,所以他们不随意开采山石,怕破坏山神的居住地,给他们带来灾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当地的水土,保护了当地原生态的环境。贵州邑沙苗族热爱自然,亲近树木,崇敬树神,认为他们周围的每一棵树都是他们祖先的化身,有着自己的灵魂,正因如此,他们对那里的树木爱护有加,不让人乱砍乱伐。他们认为这

4、些树能保护寨子里的人平安无事。动植物的崇拜作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万物有灵 ”观念的表现,至今仍被贵州少数民族所传承。比较典型的有黔东南苗族的枫树崇拜、蝴蝶崇拜和牛图腾崇拜,布依族对山神,树神的崇拜等等。枫树是苗族的图腾,苗族素有崇拜枫树的习俗。在贵州苗族山乡,你还没有走近苗族村寨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首先是那些高入云端的枫树。苗族村寨的枫树,绝不是一棵,而是一坡;满坡枫树绿荫下的地方,就是苗族美丽的家园。苗族的历史,就像枫树一样,悠久而神秘。流行在榕江流域的苗族古歌,对苗族枫树崇拜进行了描述:远古的时候,枫树生妹榜,妹榜生蝴蝶,蝴蝶生下十二蛋,养育姜央、龙、虎、象、蛇、水牛、蜈蚣十二兄弟。由于

5、苗族祖先姜央源于枫树,因而枫树是苗族自古的图腾,崇拜枫树是苗族特有的习俗,这种习俗实际上是对苗族祖先的顶膜崇拜。对动植物的崇拜,反映了少数民族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初步感知和认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理解,对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也是以神灵的名义进行生态保护的另一种途径。二、禁忌习俗体现出自然生态环保意识佟宝山指出: “禁忌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交际之中,自发地逐渐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某些传统禁忌还反应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环保意识,比如:禁忌砍伐树林、破坏山川;禁忌捕杀动物;禁止污染水源等等。布依族人认为他们生存环境中的山川树木,花鸟鱼虫是他们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它

6、们具有神性,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地方清净而族人平安。苗族在动物保护方面也有宗教禁忌,他们不能肆意杀戮动物,每次打猎之前都需要敬山神,祈祷山神的庇佑,如果过度捕杀动物就会受到山神的处罚,少数民族地区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就得到了保障。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敬畏由来已久,远古的人们早已知道,水既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又会形成水患给人类带来灾难。这种对于水既依赖又恐惧的心理便产生了最原始的水崇拜,随着时间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关于水的禁忌:例如在野外饮水不能直接用嘴饮用,需用手捧上喝;禁止在泉水里洗脚,禁止在泉水边大小便;禁止捕捞井中的小鱼虾等,这些关于水的禁忌,在客

7、观上保护了少数民族地区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白兴发提到: “在人为宗教中,有关的禁忌事也仅限于宗教教规、教义民间化以后的成俗的那部分禁忌。不同地区间信仰宗教不同所受影响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禁忌对民族生存环境的保护,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这些禁忌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越是生产力水平低,生存环境差的地方作用越发明显。禁忌作为一种文化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改变,而禁忌习俗影响下的生态环保意识也会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适合这个地区发展的生态环保观。三、神话传说,传统哲学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生态观神话传说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神话传说,有着各种各样

8、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常常成为电视剧,动画片的题材。虽然不乏迷信成分,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都是流传广泛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我们从其中也可以感知并且受到启发,其实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自然,并且做到因地制宜,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同地区间的宗教信仰有差异性,而贵州以信仰佛教居多,信奉佛教的民族都严守佛教戒规。佛教认为人与动物的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戒吃荤腥,这與他们的宗教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佛教的 “众生平等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等思想也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它肯定了一切生命存在的价值,从根本上要求人们改变对自然界

9、的认知,人和自然界其他生物属于统一的共同体,两者的生存是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人不能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要去决定其他生物的生存。当今的生态环保问题之所以日趋严重,甚至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狭隘地、不知满足地 “索取 ”。总而言之,要推进环保事业顺利开展,必须要撷取方方面面的价值和精神资源为当今的生态环保服务。可以说,佛教中蕴含的大量有关生态环保的教义思想,可以为当今的生态环保运动提供极富意义的价值资源和精神借鉴。四、村规民俗中的环境习惯法村规民约和习惯法与自然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等宗教习俗产生的根源不一样,它是在村民们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规范,村

10、民们有意识地制定并乐于遵守,这也是该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反映。侗族作为贵州少数民族之一,它的生态环保习俗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谢仁生指出: “侗族人有一种把动植物或天然物视为祖先的 “母体原型 ”直观思维方式。侗族歌谣中 “先造山林、再造人群 ”歌词典型反映了侗族人把自然观视为主体,人为客体的生态伦理观念。在农业生产中,侗族人世世代代传承 “稻鱼鸭”生产模式,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侗族人的这种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虽然难以被现代人理解和复制,但是,对于今天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可以从中找出适合贵州其他地区生态保护的方式。作为贵州另一少数民族布依族,它有着璀璨的文化,其中生态文化是最为宝贵的一部分。例如: “布依族的饮食上多以粗茶淡饭为准,崇尚节俭。其所居住的房屋也多以石块为主,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用从岩层上剥落的一层一层的石板替代砖瓦,减少了砖瓦的使用,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布依族的生活与宗教习俗中的各种禁忌诸如动植物的崇拜、婚丧嫁娶等也处处体现了这个民族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 ”布依族人居住的地方大多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着良好的生态伦理观念,他们不需要生态保护条例强制执行去践行生态保护行为,而是真正的从内心去爱护环境,爱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