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_第1页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_第2页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_第3页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_第4页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摘要和关键词1一.前言1二.噪声的特点及来源11. 噪声的概念12. 噪声的特点13. 噪声的来源1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21干扰休息睡眠,影响工作效率22. 损伤人体功能器官33. 噪声对女性生理机能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4四.噪声的防控措施41. 声源控制42. 传播途径控制43. 噪声的个体防护5五结束语6参考文献7致谢8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控措施杨亚楠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例证、引证、图示、列表等方法,对噪声的特性、主要来源进行描述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得出噪声对人的正常工作、休息以及人体功能器官存在着不良影响,并指出噪声对女性及儿童(胎儿)的危害尤为严重。由此可知,加

2、强对噪声的控制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但单一的治理方法成效不大,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防控。关键词:噪声;危害;防治措施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examples, citations, graphic interpretation, list and other method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noise source and characteristics, main effect to the human body. Then we can know that noise has adverse effect

3、s to the normal work, rest and human body organ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harm of noise is particularly serious to the women and children (fetal).Predictably,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nois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perso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 single method has little effect.

4、 Varied management must be conducted.Keywords: noise; harm; prevention measures一.前言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人们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的同时,对噪声污染的关注显得很少。而在实际生活中,噪声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是人类生活中的公害之一。在诸多环境问题中,有关噪声的投诉比例也是逐年上升。二.噪声的特点及来源1. 噪声的概念噪声是指凡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2. 噪声的特点(1)即时性:在环境中不会产生累积

5、,声源一旦停止振动,噪声即刻消失; (2)噪声的危害一般是非致命的、间接地、缓慢的,但是对人心理、生理上的影响不可忽视; (3)噪声产生的污染具有时空局部性和多发性,在生活中,噪声源分布广泛,影响范围广,集中处理有一定难度。3. 噪声的来源目前噪声的主要来源有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日常生活。(1)交通运输噪声交通运输噪声主要是指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以南京定淮门大街沿线的交通噪声为例进行测量:a.测量时间段选在周一的上午7:008:00;下午17:0018:00;晚上21:0022:00三个交通时段; b.地点选在南京定淮门大街沿线某住宅区(距离路中心线

6、50);c.分贝仪,测量公路噪声声级;钟表,测噪声持续时间。 测量结果:该路段噪声源主要是汽车鸣笛。声级和时间累计(取整)见表1。表1 南京定淮门大街沿线的交通噪声测量表 时段项目7:008:0017:0018:0021:0022:00噪声声级 75dB75dB75dB累计时间 50min 47min 15min噪声声级90dB90dB90dB累计时间 20min 17min 5min 测量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测量路段,上下班高峰时段有超过78的时间噪声超过75dB,更有近30的时间,噪声达到90dB以上。而在晚间,噪声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处于休息睡眠时段,其造成的影响仍然较大。无论

7、白天,晚上,该路段的噪声都大大超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距路中心线100范围内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工作、休息。近年来,公路交通噪声、飞机噪音、轮船、火车鸣笛等交通运输噪声已成为城市主要噪声源。(2)工业生产噪声工业生产噪声是指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震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产生的噪声。它是各种机械和动力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将一部分能量的消耗以声能的形式散发出来所形成的。 例如在纺织厂生产过程中噪声分贝约在90dB-106dB,不做降噪措施的发电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

8、约在110dB-120dB之间(经过降噪处理的课降至65dB以下),为电磁性噪声,这类噪声是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纺织机运作产生的为机械性噪声,约在100dB-110dB之间,机械性噪声则是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固体的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噪声;此外,通风换气用通风机则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这是由于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声。长期在纺织厂工作的员工容易患职业性噪声耳聋。 由此可见工业噪声声源多而分散,噪声类型比较复杂,且因生产的连续性声源也较难识别,治理起来相当困难。(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产生于建筑施工场地,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的噪声常在80dB以上,扰乱邻近居民正常生活。而现

9、场操作人员所承受的噪声还要大10dB-20dB。由于施工机械多是露天作业,四周无遮挡,部分机械需要经常移动,起吊和安装工作需要高空作业,所以建筑施工中的某些噪声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不连续性等特点,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烦恼。(4)生活噪声生活噪声是指街道以及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用品设备和人们日常活动所产生的噪声。常见的有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这种噪声声源声级一般强度不大,在80dB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会造成持续的、重大的损伤,包括对精神状态、心理状况、身体功能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1干扰休息

10、睡眠,影响工作效率(1)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dB,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无法进行正常的交谈和思考(见表2),进而无法专心地工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表2 噪声对正常思考及交谈的影响 1噪声/dB主观反映保持正常讲话距离/m通信质量45安静10很好55稍吵3.5好65吵1.2较困难75很吵0.3困难85太吵0.1不可能(2)噪声会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但噪声影响人的睡眠的数量和质量。连续声可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缩短熟睡时间,一般情况下,40dB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难以入睡,或不能进入深度睡眠,70dB时,可使50的人受

11、影响;突然的噪声可使人惊醒,突然噪声达40dB时,可使10的人惊醒,60dB时可使70的人惊醒。噪声使人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疲劳、失眠、耳鸣。2. 损伤人体功能器官 (1)噪声对人耳听力功能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这种损伤是累积性的。如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1天,噪声不超过120dB,之后会产生暂时性的听力损伤,经过休息可以恢复;但若长时期在强噪声下工作,每天工作后虽可以回复,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永久性的听力损伤。资料显示,

12、在85dB的高噪声车间连续工作5年,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为3;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见表3):表3 在80dB及以上噪声环境中工作40年后的发病率 2噪声声级 / dB国际统计 / 美国统计 / 8000851089021189529281004140由表3可见,长时间在超过85dB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随着声级的增加而变大。当声级达到100dB时,其发病率高达约40,说明人类的听觉器官在不断受到噪声刺激后,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失去恢复正常听觉的能力,而成为永久性的听力损失。(2)噪声对视力的影响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对视力也有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当噪音强度达到90

13、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有近40的人出现瞳孔扩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美国的苏达矿业和机械公司曾对过去在90dB左右噪声环境下作业满5年的46名员工进行视力检测,发现他们中94的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双眼视敏度下降、眼痛眼花、怕光流泪、视物模糊和辨色能力减退等眼科病理改变,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研究表明,噪声对机体的干扰性危害影响了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其中主要是与视力有关的维生素A的吸收

14、利用。维生素A的缺乏直接导致人体难以维持正常的视力。(3)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dB,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它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的基本生理过程-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异常,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病症,使人急躁、易怒,致使事故率升高。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案例。这充分说明高噪声的生活环境,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等症状,甚至导致精神错乱。(4)噪声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噪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

15、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噪声长期作用于机体可使大脑和丘脑下部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增强,耗氧量增加,心肌和左心室负担加重,从而危害心脏功能。姜健等发现接触噪声的297名女工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随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对1101名纺织女工进行调查(纺织厂生产过程中噪声分贝约在90dB-106dB),高血压发病率为 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dB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5)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引起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噪声会使唾液、胃液

16、分泌下降,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减弱,括约肌收缩,减慢胃肠蠕动的排空速度,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从而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胃胀气等4。有资料指出,80dB环境下,肠蠕动减少37,易引发胀气;长期置身于强噪声下,胃溃疡发病率要比安静环境下高5倍。3. 噪声对女性生理机能和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1)女性受噪声危害,会出现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症状,还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5。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

17、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2)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0dB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儿童聋哑的可能性达50;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且吵闹区婴儿体重轻比例高6。四.噪声的防控措施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而对其的防护和控制则必须考虑噪声源、传声途径、受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1. 声源控制声源是噪声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对声源

18、的控制是控制噪声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途径有:第一,改进机械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装备加工精度和质量等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声功率;第二,可以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7。2. 传播途径控制第一,可利用噪声的自然衰减作用,闹静区域分开,增大之间距离;第二,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改变其传播方向;第三,可设置隔声或吸声屏障,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3. 噪声的个体防护在实际生活中,以上两种途径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甚至涉及政策法规以及城市规划,实现难度大。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这种降噪措施在生活中比较被动,却最容易实现。通常是减少在噪声环境中

19、的暴露时间;使用护耳器、耳塞、耳罩和头盔等防声用具;以及药物和饮食上的调节。(1)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表4 不同声级允许的噪声暴露时间8允许标准 60年代/dB 70年代908593889691999410297105100允许暴露时间/h84210.50.25实际上,当噪声声压级增加3-5dB,人耳实际接受的声压增加一倍,根据这一能量观点,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噪声声压级增加3dB,暴露时间应减少一半。如上表所示,当工作环境噪声达到85dB时,暴露时间应控制在8h内,且声级每上升3dB,暴露时间则应减半。因此,对于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作人员,除了午饭时给予适当午休之外,上午、下午应

20、给予12次10-15min的休息时间,休息的地点应比较安静,以使大脑和听觉系统得到适当的休息,有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2)使用防声工具:直接在人耳处阻隔噪声,这种途径最为方便且普遍,材料也容易获得。不同材料的防声效果见下表:表5 几种防声用具及效果9种类质量/g降噪/dB干棉花1-55-10涂蜡棉花1-510-20耳塞软塑料、软橡胶1-515-30乙烯套、光蜡3-520-30耳罩250-30020-40防声头盔150030-50 对于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群,佩戴防声用具能有效减弱噪声对听觉器官的伤害。如纺织女工就地取材利用棉纱绕成耳塞佩带,可隔声16-21dB,能有效把噪声从90-106dB削

21、弱到74-85dB,减少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 (3)药物、饮食上的调节:对于已出现噪声病症状的人群应给予药物和饮食上的调控。有耳鸣、耳痛、听力检查符合暂时性听阕位移(TTS)者,及时口服维他命B、维他命C、西比灵等,严重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失眠、睡眠小于456h,晚上口服安定每次5mg,促使进入睡眠状态。对听力检查符合永久性听阕位移(PTS)即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应脱离噪声环境,并进行专科治疗 10。在饮食上,多食易消化食品,保证每日饮水量(2L),提高疏菜、蛋白质比倒,多食含Mg、Fe、Zn的食品如豆腐、猪肝、苹果等。 (4)此外,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自觉进行定期体检。从事105dB(A)

22、以上噪声作业的人员要首先进行体检,100dB(A)以上作业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85100dB(A)以上作业人员需23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也应该了解,单靠减少噪声暴露时间,或只运用防声工具,又或者仅仅依靠药物来防护控制噪声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不够的,需要进行综合防控。中世纪欧洲有种刑法:让罪犯站在一口大钟下方,然后用大锤敲钟,可直至让犯人死亡。这说明短时间的过强噪声仍然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11。研究表明,噪声超过140dB时,对听觉器官会造成急性外伤,致使耳鼓膜破裂出血,使螺旋体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导致暴震性耳聋。近几年,对于噪声作业人员,厂商一般会给他们佩戴防声工具,但由于

23、超时工作以及个人忽视定期体检,作业人员出现噪声性耳聋的概率并没有出现降低。而且有些患者过分依赖于药物控制,疏于平日里对自身的防护,噪声病的症状依然得不到有效缓解。由此可知,单一的防控方法对于噪声对人体的伤害效果并不理想。在不能对声源和传声途径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个人对噪声的防控必须兼顾多方面,既要运用防护工具,也要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及生活,更不能忽视定期的体检,才能降低噪声病发病率。五结束语在日常生活中,噪声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它的来源范围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对人的正常工作、休息,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器官产生的伤害不容忽视。对噪声源以及传声途径的控制虽然有效,但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个人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在对噪声的日常防护中,应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尤其是噪声作业人员,厂家应该为其配备相应的防声用具并及定期体检。同时也因看到,单一的防控方法并不能满足人体对噪声防护的需求,要从暴露时间、用具、饮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控,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参考文献:1 祖彬环境保护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祖彬环境保护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