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医学]针灸学教案_第1页
(最新整理)[医学]针灸学教案_第2页
(最新整理)[医学]针灸学教案_第3页
(最新整理)[医学]针灸学教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整)医学针灸学教案(完整)医学针灸学教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医学针灸学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医学针灸学教案的全部内容。针灸学教案第 1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8月30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

2、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绪论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明确针灸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及掌握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特别是当代国内外学习,应用和研究针灸的进展情况。3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针灸学的定义 (15分钟)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二

3、、针灸学发展简史 (50分钟)肇始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低谷时期、繁荣时期三、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15分钟)四、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针灸学的定义。教学难点:针灸发展简史。小 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初步学会学习针灸学的方法,树立学习针灸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思考作业题1. 针灸学的概念及针灸疗法的特点是什么?2. 学习针灸学的意义是什么?3. 针灸学的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 2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9月3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课程名称针灸

4、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上篇 针灸理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3。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一节 经络系统

5、的组成一、十二经脉(50分钟)(一)十二经脉的名称: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二)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五)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六)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二、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20分钟)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络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腧穴名称而定名。(10分钟)

6、四、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其名称以所别出的经脉名称而直接命名.(10分钟)五、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部分。(10分钟)六、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分部,也是络脉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教学难点: 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经络的实质。小 结十二经脉是本次课学习的重点。最基本的是学生要掌握经脉的名称和意义。思考作业题1十二经脉在胸腹、背腰、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

7、律是什么?3七经八脉的作用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 3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9月6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二节经络的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2.了解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大体内容与时间

8、安排,教学方法:第二节经络的标本、根结与气街、四海一、标本:(20分钟)标本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关系。“标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位置相应;“本”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二、根结:(20分钟)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三、气街:(10分钟)气街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四、四海:(10分钟)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第三节 经络的

9、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40分钟)一、 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说明病理变化,皂旨导辨证归经,指导针灸治疗。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归列缺,面口合谷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教学难点: 经络的标本、根结的部位及意义。小 结十二经脉是本次课学习的重点.最基本的是学生要掌握经脉的名称和意义。经络的标本、根结理论较为抽象,还要学生加强理解。思考作业题1标本、根结的含义是什么?2。标本、根结的比较。3。气街、四海的位置。针灸学教

10、案第4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9月10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 腧穴总论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约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2、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3、熟悉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一节 腧穴发展与分

11、类和命名(30分钟)人体的腧穴很多,一般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三类。第二节 腧穴主治特点和规律一、腧穴的主治特点:(30分钟)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二、腧穴的主治规律(40分钟)(一)分经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腧穴的主治特点.教学难点:腧穴的主治规律.小 结这次课内容较简单,主要是对腧穴的发展和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思考作业题1腧穴的主治特点。2.腧穴的主治规律。针灸学教案第5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9 月13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

1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二章 腧穴总论第三章 第三节 特定穴第四章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3、了解腧穴的现代研究。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三节 特定穴(80分钟)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这些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成“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

13、、“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第四节 腧穴定位方法(20分钟)常用定位方法分为三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第六章 第四节特定穴的应用一、五输穴的应用(20分钟)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穴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二、俞、募穴的应用(15分钟)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合称.俞穴的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故又称为背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故又称为腹募穴。三、原、络穴的应用(15分钟)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四

14、、郄穴的应用)(10分钟)郄穴是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共计16个郄穴。五、八脉交会穴的应用(10分钟)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六、八会穴的应用(10分钟) 八会穴是指人体气、血、脏、腑、筋、脉、骨、髓等其精气聚会处的8个腧穴.七、下合穴的应用(10分钟)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三阳经的6个腧穴,故又称“六腑下合穴”。八、交会穴的作用(10分钟)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教学难点:下合

15、穴的意义和作用。小 结在这次中特定穴的意义和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因为内容较多,二是因为有的特定穴有些抽象不太掌握。思考作业题1例举常用骨度分寸法。2五输穴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3比较背俞穴和募穴的异同点.针灸学教案第 6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9 月17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6、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二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二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其中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手太阴肺经(11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三)重点腧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二、手阳明大肠经(20)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

17、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商阳、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月需、肩髃、迎香。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 二经的循行。小 结本次课以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为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由于解剖的相关知识忘的太多,所以定位还不太准确。针灸学教案第 7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9 月 20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第一节 十二经脉三、足阳明胃经基本教材

18、: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足阳明胃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足阳明胃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其中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三、足阳明胃经(45穴):(一)经脉循行(30分钟)(二)经脉主治:(10分钟)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基他病证。(三)重点腧穴:(6

19、0分钟)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归来、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厉兑.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小 结本次课以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为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由于解剖的相关知识忘的太多,所以定位还不太准确.思考作业题1结合自身和同学练习常用经穴的定位。2足阳明的经脉循行。针灸学教案第8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9 月 24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

20、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二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二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其中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四、足太阴脾经(21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1、三)重点腧穴: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五、手少阴心经(9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5个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教学难点: 三经的循行.小 结本次课的重点是25个常用经穴的定位和主治。因本次的三经较简单,而且上肢的腧穴较多,所以容易定位。思考作业题1确定手腕处六条肌腱的位置关系.2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的定位和主治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9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9 月 2

22、7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六、手太阳小肠经七 足太阳膀胱经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二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二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其中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六、手太阳小肠经

23、(19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少泽、后溪、腕骨、支正、小海、肩贞、天宗、肩外俞、颧髎、听宫。七、足太阳膀胱经(67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三)重点腧穴:至阴、申脉、昆仑、承山、秩边、志室、承扶、肾俞、委阳、委中、膏盲、次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教学难点: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小

24、 结本次课的重点是常用经穴的定位和主治。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是复杂的,讲课时我分成头面部、躯干部、下肢部三部讲解,并画了粉笔画,很生动形象。思考作业题1确定手腕处六条肌腱的位置关系.2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的定位和主治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10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0月11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七 足太阳膀胱经八 足少阴肾经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

25、.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掌握重点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足太阳膀胱经(67穴):重点腧穴:大肠俞、膀胱俞、胃俞、脾俞、胆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风门、大杼、天柱、攒竹、睛明二、足少阴肾经(27穴):(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涌泉、然谷、太溪、大赫、阴谷、照海、复溜、俞府、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

26、点教学重点:重点腧穴的定位教学难点: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小 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身掌握三经的重点腧穴的定位。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上背俞穴的定位和主治。思考作业题1、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2、背俞穴的定位和主治。3、昆仑、承山、委阳、委中、太溪、阴谷的定位。针灸学教案第11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0月15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九 手厥阴心包经十 手少阳三焦经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

27、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三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掌握重点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九、手厥阴心包经(9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劳宫、中冲.十、手少阳三焦经(23)穴:(5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本经腧穴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三

28、)重点腧穴: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腧穴的定位教学难点: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小 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结合自身掌握三经的重点腧穴的定位。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上背俞穴的定位和主治。思考作业题1、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2、背俞穴的定位和主治。3、曲泽、劳宫、内关、昆仑、承山、委阳、委中、太溪、阴谷的定位。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针灸学教案第 12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0月 18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

29、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十一 足少阳胆经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足少阳胆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足少阳胆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其中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十一、足少阳胆经(44穴):(一)经脉循行 (20分钟)(二)经脉主治: (10分钟)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侧头、目、耳、

30、咽喉、胸胁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 (70分钟)瞳子髎、听会、上关、率谷、阳白、风池、肩井、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足临泣。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30个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小 结本次课的足少阳胆经下肢的穴位很重要。所以就加大了课下练习的力度.思考作业题1结合自身把本次足少阳胆经的重点腧穴特别是下肢的腧穴定位.2记忆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针灸学教案第 13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10月 22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

31、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十二 足厥阴肝经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足厥阴肝经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2、熟悉足厥阴肝经的病候和主治概要。3、全面了解足厥阴肝经经穴,并重点掌握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三、足厥阴肝经(14穴):(20分钟)(一)经脉循行(二)经脉主治:(20分钟)

32、本经腧穴主治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少腹、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的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60分钟)大敦、行间、太冲、中封、章门、期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足厥阴肝经脉循行。小 结本次课的肝经有两条是下肢的经脉,因此点穴定位不太方便。所以就加大了课下练习的力度.思考作业题1结合自身把足厥阴肝经的重点腧穴特别是下肢的腧穴定位。2记忆肝经的经脉循行。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针灸学教案第 14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0 月 25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

33、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 奇经八脉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督脉、任脉的循行。2、 掌握21个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 督脉、任脉1病候和主治概要(20分钟)2重点督脉、任脉穴:督脉(28穴):(40分钟)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任脉(2

34、4穴):(40分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督脉、任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督脉、任脉中21个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 督脉、任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小 结本次课的穴位定位较容易,学生也较好掌握。思考作业题1。督脉的主治概要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 15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1 月 1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 十五络脉第四节

35、 常用奇穴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3、 掌握督脉、任脉的循行,及21个常用经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4、 掌握20个常用的经外奇学的定位和主治作用。5、 熟悉十五络脉的名称。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二、十五络脉(20分钟)三、常用经外奇穴(总36穴)(80分钟)1头颈部(12穴):四神聪、印堂、鱼腰、上明、太阳、球后、金津玉液、夹承浆、牵正、翳明、安眠。2躯干部(8穴):子宫穴、定喘穴

36、、结核穴、夹脊、痞根、腰眼。3四肢部(16穴):十宣、四缝、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穴、二白、肘尖、环中、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经外奇穴的定位方法和主治特点和操作要求.教学难点: 督脉、任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小 结本次课的穴位定位较容易,学生也较好掌握。经外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还要加强。思考作业题1. 20个常用的经外奇学的定位。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针灸学教案第 16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1 月5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37、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刺法、灸法的定义。2、熟悉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九针的形状与用途。3、熟悉了解刺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灸法的现代研究概况。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一节针具与刺法的源流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二、刺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灸法的起源与发展一、灸法的起源二、灸法发展第三节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一、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激的强度

38、、刺激的时间二、灸法的量学要素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刺法、灸法的定义。教学难点: 刺灸法的作用及意义。小 结本次课是指导针灸操作的总纲,虽然内容不多,但具有指性,所以重点讲解.思考作业题刺法的量学要素有哪些?其内容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 17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1月8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

39、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操作手法。2、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现临床所用的毫针多由不锈钢制成,也有用金、银或合金制成的。毫针的结构,一般有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等5个部分。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一)指力练习(二)手法练习1速刺的练习 2捻转的练习3提插的练习 (三)自身试针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四、体位的选择临床常用的体位基本上有两种,即卧位和坐位。卧位又可分为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又可分为仰靠坐位、侧伏坐位

40、、俯伏坐位.五、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3器具进针法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1针刺的角度(1)直刺(2)斜刺(3)横刺2针刺的方向 (1)依腧穴定方向(2)依病情定方向3针刺的深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毫针刺法的操作.教学难点: 毫针刺法的操作。小 结毫针刺法的操作手法。是本次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认真领会,认真练习。思考作业题捻转、提插等补泻手法的内容。毫针刺法操作的要点有哪些?针灸学教案第18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1 月8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

41、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二)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4。陆寿康刺法灸法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2。了解得气的意义,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六、行针手法(一)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和捻转两种手法:1提插法2捻转法(二)辅助手法:针刺操作时,为了取得较好的针感,除运用基本手法外,还有辅助

42、手法,包括循、刮、弹、摇、震颤等.七、得气七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 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八、毫针补泻法(一)单式补泻手法1基本补泻:(1)捻转补泻:(2)提插补泻2其它补泻:(1)疾徐补泻(2)迎随补泻(3)呼吸补泻(4)开阖补泻(5)平补平泻:(二)复式补泻手法1烧山火2透天凉(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1。机体的体能状态 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3.针具及手法等因素九、留针与出针(一)留针法(二)出针法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一)晕针(二)滞针(三)弯针(四)断针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

43、点教学重点: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教学难点: 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小 结本次课中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较难掌握,需在实验课中重点讲解。力求学生很好掌握.思考作业题1毫针补泻法的基本补泻手法是什么?透在凉的操作手法是什么?针灸学教案第 19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 11 月 15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 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 灸法第三节 拔罐法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

44、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症和注意事项.2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二、灸法的种类1艾炷灸:(1)直接灸:无瘢痕灸、瘢痕灸(2)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2艾卷灸(1)悬灸 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2)实按灸太乙神针的通用方雷火神针的药物处方3温针灸4温灸器灸(二)其他灸法:1灯火灸 2天灸三、施灸的注意事项(四)施灸的禁忌第三节 拔罐法一、罐的种类: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多功能罐、代用罐二、拔罐的方法(一)吸拔方法1火罐法 2水罐法3抽气法 (二)运用方法1留罐法 2闪罐法 3走罐法4刺血

45、(刺络)拔罐法5留针拔罐法 6药罐法三、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四、注意事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灸法的适应症;拔罐的适应范围。小 结本次课灸法和拨罐法的操作是重点,而且又是操作性很强的知识,所以要求学生积极练习,力求熟练.思考作业题1。温和灸的方法是什么?2。拨罐时如何吸附罐?针灸学教案第 20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11 月 22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 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

46、四节 三棱针法 皮肤针法 皮内针法 电针法 穴位注射法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熟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电针、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四节 其他针法:一、三棱针法(20分钟)操作方法: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二、皮肤针法(20分钟)操作方法:叩刺部位: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 刺激强度与疗程、操作三、皮内针法(10分钟)颗粒式皮内针、揿钉式皮内针四、电针法(20分钟)电针常用

47、的输出波型: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五、穴位注射法(30分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电针操作.教学难点: 穴位注射法的操作.小 结本次课三棱针和皮肤针操作是重点,而且又是操作性很强的知识,所以要求学生积极练习,力求熟练.思考作业题1.三棱针的操作。2。电针如何选择不同波形?针灸学教案第21 次课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29 日 教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课程名称针灸学年级2009专业、层次中医专升本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第五节 头针第六节 耳针基本教材:针灸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

48、版社主要参考书: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刺法灸法学. 陆寿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针灸学笔记.图娅。 科学出版社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2、掌握头针刺激区定位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第五节 头针一、头针刺激线的定位和主治头针刺激线均位于头皮的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二、头针的适应证: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三、操作方法四、注意事项第六节 耳针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二、耳郭表面解剖三、耳穴的分布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按国标,耳郭上有91个穴位,五、耳穴在诊治疾病上的应用(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1各种疼痛性病症 2各种炎症性病症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4过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