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_第1页
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_第2页
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_第3页
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_第4页
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借景手法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融入借景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作为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当今的现代 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装饰设计,都 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汲取养分,提炼出优秀的元素,为做 出更好的设计而努力。现代展示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艺术设计、 文化内涵与先进科技结合的产物,它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 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而不断再充实,涵盖了空间设 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多媒体数码设计 等众多设计门类。“展示” 一词从字面上可理解为陈列、展 现、显示、演示等含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的目 的并不是展示本

2、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 置、灯光控制、色彩配置以及各种组织策划,有计划、有目 的、符合逻辑地将展示的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 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展示设计是以 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形象 宣传的空间设计。从展示的形式分类,主要有博览会、展览 会、博物馆陈列、橱窗展示、购物环境展示等。本文所涉及到的展示空间,主要为展馆、展厅等室内的展示设计借景是相对造景而言的,它不是重新再造而是借助现有 的景观,利用开创朝向和各种空间的组织使使用者可以欣赏 到现有的景观,来丰富空间层次的一种手法。在园林设计中 依靠“借景”这种传统的艺术手法,把

3、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 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使得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园景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在我 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对传 统文化愈来愈重视的今天,借景手法在很早就被运用于建筑 和景观设计艺术中,在长期的科学渗透和理论拓展过程中输 送了丰富的传统美学养分,并形成一定的美的法则,也为现 代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如何应用借景的手法使空间环境 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利用到现代展示空间的设计中来,丰富 展示空间的层次和审美情趣,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 合,这是我们值得探索的。想要更好地把借景艺术运用到现代展示设计中去,了解 选择借景对象和处理好本

4、景设计与借景对象之间的关系就 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到“借景有因”,就是说可以用外在某种使人触景生情的景物对象来创造艺术意境。为了艺术 意境的需要,当选择不到合适的自然借景对象的时候也可以 适当设置人工借景对象。如小品、山石、花木等,这在古代 庭院中十分普遍,近现代设计中也广为应用。根据展示空间 的空间形态上分类有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静态 空间、流动空间、共享空间、母子空间和交错空间等。要处 理好借景对象与本景设计之间的关系,必须重视展示设计前 期对展厅的平面布局规划、人流路线的组织等,以及确定适 当的得景时机和眺望视角。在展示设计的前期规划中,需要 顾及借景的可能性和效果,除认真考

5、虑朝向、对组景效果的 影响之外,在空间收放上,还要注意结合人流路线的处理问 题,或设门、窗、洞口,以框景;或设山石、花木,以补景。 静中观景,视点位置固定,从借景对象所得的画面来看基本 上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夹杂采用一些对景的处理手法。若 是动中观景,由于视点不断移动,建筑物展示空间和借景对 象之间的相对位置随之变化,画面也就出现多种构图上的变 化。为能获得众多的优美画面,在借景时应该仔细推敲得景 时机,视点位置及视角大小的关系。所以在设计中需要根据 展示空间的实际情况,如空间大小、形态和观展者视线角度 等方面来选择不同的借景手法。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的园冶中所诉: “夫借景,林 园之最要者也。

6、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 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将 借景归结出五种方法。我们从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 作品 “桃源乡” 出发,以位于日本的 MIHO 美术馆为例, 来探索怎样将这五种方法完美的融入到现代展示设计中1)远借。远借是指在空间设计中借入远处的景物、景观等来达到丰富本体空间的作用位于日本滋贺县信乐山的 MIHO 美术馆虽然名为美术 馆,但实际上是一个展示大量私人精美艺术收藏品的博物 馆,单从建筑设计上就体现出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东方的美学 内涵的结合,是一个极具东方意境的现代展示空间。 MIHO 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有

7、山坡、 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若现。建筑 本身就借用了信乐山无限的自然风光,不论是早上、下午或 黄昏, MIHO 美术馆都被信乐的群山所围绕,不同时刻均可 欣赏到不同的美。MIHO 美术馆的亮点之一就是,为了达到建筑和自然生 态环境的和谐,在不破坏当地信乐山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 了到达深山中的主体展览馆而修建了吊桥和隧道,这就形成 了展示空间精彩的入口区域。 正是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中“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意境。观展者穿 过隧道就可以远眺到展览馆的主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融为一 体的主体建筑物被有意识的借入到画面中(图一) ,开放的 大自然和展览馆充满动感地

8、展开。而在进入主建筑物之后, 再转身回望,透过以传统月门为符号的现代伸缩门,就会发现隧道出口也被恰好借入到了眼帘(图二) 。圆形月门的传 统元素和现代的钢结构吊桥,环环相扣,形成了丰富的空间 层次和律动感。(图一) (图二)(2)邻借。在空间中欣赏借入到相邻的景物、景色等。 在进入 MIHO 美术馆的大厅,就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将 外面的老松斜影尽收眼底。 (图三)用自然山水作画来达成 与现代展示空间相融合的意境。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如瀑 布、花木、小溪、亭台、禽鸟等,在不同的区域造不同的景 色,有的是小桥流水,有的是花团景簇,有的是亭台溪水, 有的是鸟语花香,有的则是林木繁茂,打造出不同感

9、受的空 间环境。那么相邻的区域就可互相欣赏邻区的景色,使空间 丰富多彩。除了借入相邻的自然景物外,贝聿铭还借入了自 设的山石、花木,以补景。 (图四)随时取景,步移景异。(图三)(图四)(3)仰借。主要指在空间中仰视空间外的风景等。在 现代展示空间中,一般以运用天窗来处理比较常见,设计天 窗一来可以增强室内光线,二来可以将各天文象借进室内中 来,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星斗、云雾 等,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通过天窗观赏到的 景象各不相同,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各不相同,使空间充满 变化富于动态。采光与照明是展示设计空间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为 展示空间营造气氛,影响着展品的

10、陈列方式和信息的传达方 式。新的发展、新的照明理念为展示采光与照明设计注入了 新的思想和新的活力。 仰借的手法在 MIHO 美术馆中的体现, 就在于它特殊的照明方式。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的非常 到位,除了大量的使用焦点照明来凸显古文明艺术品的神 韵,就是利用头顶的自然光。日光透过天窗被借进展馆,天 窗不反光的玻璃让自然光扩散,既可以清晰的表现艺术品又 不会反射耀眼的光线。光线柔和的进入展示空间,使得空间 流动起来。在幽暗的展厅中,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下,展 品在亮度、角度、照明范围都经过精心设计(图五) ,显得 空灵而又神秘,像神灵一般发出召唤,游客不由自主被吸引 到展品前和艺术品进行跨越千

11、年的对话。在南亚美术展厅中,展示公园 2 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犍陀 罗雕像的顶部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天窗,仰借了大自然的光 线,让雕刻极具东方的历史感(图六) 。自然光线与人工焦 点照明的交叉运用,不仅突出了展示空间的展品,也刺激了 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记忆,升华了展厅的意境。观展者好像置身于千年前的文明古国一样,仰借光的艺术放大了人类的想 象空间。这就是贝聿铭通过仰借这一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 的空间魅力。(图五) (图六)(4)俯借。在空间中的高视点,俯瞰低视点的景物。 天井是一个常见的处理手法,通过天井的绿化,可以实现将 自然引入室内的愿望,特别突出的是它增加了居室内部的采 光、通风性能,而且具有很强

12、的私密性,具有天井设计的空 间,让观众觉得心旷神怡。 根据天井的实际面积、 具体情况, 灵活对天井加以利用。一般多在里面种植青草、竹子、花等 植物,如果面积较大,还可以在里面摆放石器、桌椅等。(图七)(图八)在 MIHO 美术馆中, 设计师也根据建筑空间的结构在偏 厅设计了这样一个天井(图七) 。观展者在上方穿越不同展 厅时,俯瞰也能获得“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感受。通过 移栽的树木,将展示空间外的景色引入,让人吸收到更多自 然的气息。同时恰到好处的展示出一个大面积的浮雕画展 品,仅从一楼的平面上观展可以清楚的观赏细节, 而到二楼, 通过利用设计师精心处理的俯借手法,就能将整个浮雕画尽 收眼底

13、。(5)应时而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 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 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应时而借的手法可以结合远借做落地 窗、邻借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仰借开天窗的方法灵活表现, 在展厅内部透过不同介质观望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景观。 还可以通过像 MIHO 美术馆中通过金属构架的屋顶, 使展示 空间内部阳光灿烂,树影婆娑,宛如室外,根据室外四季变 化和一天的昼夜变化使室内空间变幻莫测。天然光线会随着 每日阴晴雨雪不一样的天气,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 而变化,构成光与影的图案。除了展馆内部空间,整个展馆建筑本身也是通过借景这 一手法,使得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 是通往主展馆的隧道外,两边种满了樱花,春季樱花开放的 季节,恰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的美感。而明媚的秋季又会被广场上红色枫 叶的热情所感染。正是通过应时而借和其他的借景手法,贝聿铭在他的 “桃源乡”里对设计美的求取才显得至善至美、至臻至境。“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将展示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充 分融合并表现出各自的丰富内涵,是设计的亮点所在。将古 典园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