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_第4页
毕业论文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 业 论 文题 目: 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设计计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专业: 机 设 班级: 0703 学号:200702010336学生姓名: 姜 明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械36导师姓名: 胡为民 谭季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6完成日期: 2011 年 6 月 2 日院机械工程学院 诚 信 声 明本人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3

2、、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湖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 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姓名姜明 系别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703学号 36 .指导老师 胡为民、谭季秋 教研室主任 . 一、 基本任务及要求:. 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紧缺,可再生资源的生物质能源是对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将农业副产品、剩余物、废弃物制粒,变废为宝。 .基本任务: .1. 机床总体方案设计:明确设计任务,确定液压传动方案 。 .2. 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系统硬件

3、设计与计算 。 .3. 编写设计说明书。 . .二、 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1.2011年,布置设计课题,交代具体任务。 .2. 2月23日3月15日,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3. 3月15日5月20日,毕业设计,约在4月中旬进行毕业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4. 5月21日6月7日,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交电子档给老师评阅。 .5. 6月7日6月12日,毕业答辩。 . . .目 录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 1.1引言1 1.2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2 1.3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概况 3 1.3.1 美国 4 1.3.2 巴西 4 1.3.3 欧洲 4 1.3.4 印度 5 1.4

4、 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5第2章生物质压缩成型研究7 2.1概念与原理 7 2.2发展历史 7 2.3固体生物质结构特点 8 2.4生物质压缩成型原理 8 2.5压缩成型工艺类型9 2.6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流程 11第3章成型机技术15 3.1螺旋挤压成型技术15 3.2活塞压力式成型技术18 3.3压滚式成型机19第4章 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204.1成型机类别选择与组成20 4.1.1成型机类别选择20 4.1.2成型机的组成20 4.1.3成型机结构204.2液压传动系统的选择和设计 21 4.2.1液压传动系统的选择24 4.2.2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254.3液压系统参数计

5、算及元件选定27 4.3.1执行元件的选定27 4.3.2动力元件的选定29 4.3.3电机的选定31 4.3.4油箱容量的确定32 4.3.5过滤器的选择32 4.3.6油管和管接头的确定33 4.3.7压力表的选择33 4.3.8阀的选择33 4.3.9液压工作介质的选定33 4.3.10保护装置的选定33 4.3.11离合器的选定344.4液压系统主要性能验算35 4.4.1液压压力损失验算35 4.4.2液压系统效率的估算35 4.4.3发热温升估算36结论37参考文献38致谢39附录40稻草秸秆成型机液压传动系统设计摘要: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家庭取暖炉(包括壁炉)、

6、小型热水锅炉、热风炉,也可用于小型发电设施,是我国充分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替代煤炭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成型机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螺旋挤压技术、活塞冲压技术和压滚式成型技术。根据主要工艺特征,成型工艺可分为湿压成型、热压成型和炭化成型三种基本类型。本课题是针对压滚式成型技术,将原有机电传动改为机电液传动,流量控制转速,简化了机械调速系统,并能实现低转速大转矩,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成型机被物料堵住的卡机现象,实现了设备的自动保护的功能。关键词:生物质;压缩成型;秸秆;液压传动。straw stalks cutter hydraulic transmission sy

7、stem designabstract:compression molding of biomass fuels can b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ypes of home heating stove (including fireplace), a small hot water boiler, stove, also for small power generation facilities, is full use of straw in china and other important ways to biomass instead of coal, ha

8、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achine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e three main categories: spiral extrusion, stamping technology for the pistons and pressure roll-form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mai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forming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wet p

9、ressing and moulding, hot press molding and carbonization forming three basic types. this topic is for roll forming technology, the original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to electro-hydraulic transmission, flow control speed, simplify mechanical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o achieve low speed large

10、torque,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eliminating molding machine is blocked by material card, phenomenon, enabling automatic protection function of the device.keywords: biomass; compresion molding; straw;hydraulic pressure第1章绪 论1.1 引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11、为20.6亿吨标准煤。初步测算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虽然我国能源储量十分丰富,但人均能源消费拥有量较低。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但人均却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石油、天然气人均储量更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资源约束与需求增长过快的矛盾十分突出,能源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世界第二位,酸雨面积

12、占国土面积的30,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元。我国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亦越来越大,而世界石油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我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因此,无论从能源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上,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考虑,我国都不能再延续过去资源耗竭性的发展模式了,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必须坚持把节约放在首位,积极开发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在历史长河中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资源,是仅次于石油

13、、煤炭和天然气而位居世界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具有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双重属性。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燃料、液态燃料和气态燃料,永续利用。生物质能的载体生物质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的,相对于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能源,生物质能是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的化石燃料相似,它的利用方式也与化石燃料类似。常规能源的利用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就可用于生物质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生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远低于化石能源,所以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我国每年产生约6亿吨农

14、作物秸秆、2亿吨林业废弃物,还有6亿吨畜禽粪便及大量有机废弃物。我国可用于种植能源作物的荒山荒坡约1.1亿公顷,其中荒草地资源4730万公顷,盐碱荒地1000万公顷。这些废弃物和荒土,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能量资源和物质财富。据估计,我国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总量约折合5亿吨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约3.5亿吨(折合1.5亿吨标准煤),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薪炭林、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的资源量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

15、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在生物质能领域已经广泛开展了研究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产业化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欧盟在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有着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其中丹麦的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技术世界领先。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生物质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提出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促进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1.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人类对生物质能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总是以直接燃烧的方式利用它的热量。直到20世纪,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人们普遍提高了

16、能源与环保意识,对地球固有的化石燃料日趋减少有一种危机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寻求能源持续供给的今天,生物质利用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才有了快速的发展。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大体上如图1.1所示。: 图1.1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图中各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都在逐步完善和向前发展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其应用的层次在逐步提高。如生物质经气化得到的可燃性气体,既可用作燃料提供热能;还可用作发电的燃料,从内燃机到燃气轮机;乃至为燃料电池,氨的合成提供原料。用生物质制取的甲醇、乙醇,可代替部分石油作内燃机的燃料,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中。生物质经干馏得到的木炭可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及环保行业的吸附剂

17、,土壤的改良剂。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被沼气微生物分解代谢,得到含有甲烷可燃性气体(沼气),是民用高热值的气体燃料,亦可与柴油混烧作内燃机的燃料,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液还可用来浸种。如此等等,说明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正在向纵深发展,生物质能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阔。1.3 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概况自从1981年8月在内罗毕召开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以来,许多国家对能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现代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来开发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备受各国关注。目前,生物质能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中大热门课题之一,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

18、、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国外有许多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设备已达到了商业化应用的程度,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1.3.1 美国生物质能利用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4左右。用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0mw, 单机容量达1025 mw。纽约的斯塔藤垃圾处理站投资20000万美元,采用湿法处理垃圾,回收沼气,用于发电,同时生产肥料;开发出利用纤维素废料生产酒精技术,建立了1 mw的稻壳发电示范工程,年产酒精2500t。stm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发展斯特林发动机技术的专业公司,研制出的stm4-120发动机被美国能源部评价为世界

19、上最先进的斯特林发动机,可与沼气技术或生物质气化技术相结合,构成50kw左右的村级生物质能发电系统。普林斯顿大学能源与环境中心,在研制以生物质燃气为燃料,发电功率为200kw的小型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发电系统。1.3.2 巴西生物质能在巴西能源利用量中约占25左右,其中薪柴和甘蔗占生物质能的5060,其余是农业废弃物。巴西是乙醇燃料开发应用最有特色的国家,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乙醇开发计划(原料主要是甘蔗、木薯等),目前乙醇燃料已占该国汽车燃料消费量的50以上。巴西是个盛产甘蔗的国家,而在1965年制定了“国家森林法”开始大量营造薪炭林,在巴西的东北部有1/3的土地(5000万公顷)适宜营造薪炭

20、林,在该地区的巴伊亚州,已用桉树作原料兴建了一座25mw生物发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营,以薪炭林木材作燃料的发电潜力将超过甘蔗。到2005年,巴西的生物质发电量将可能达到600mw左右。1980年,巴西颁布了一项应用植物油燃料的国家计划,目的在于加快植物油代替柴油的进程,重点利用包括蓖麻油、椰子油、可可油在内的多种植物油,预计要替代1620的柴油用量。1.3.3 欧洲欧洲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非常活跃的地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且在较多的国家得以应用。1991年,在瑞典瓦纳茂兴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完成的生物质气化燃气轮机/发电机-汽轮机/发电机联合发电厂,净发电量6mw,净供热量9mw,系统总效率达80以上

21、。该国用催化裂解法处理生物质燃气中的焦油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芬兰,使用上流式气化炉生产生物质燃气,用于区域集中供热,已达到商业化水平。该国的生物质气化设备制造厂在1988年前生产的9套设备,分别安装在芬兰、瑞典各地运行。在芬兰有世界上第一个以泥炭为原料用气化合成氨的方法来生产化肥的厂家。近十多年来,欧盟开展了将木料气化合成甲醇的研制工作,先后已有数个示范厂,德国已广发应用含13甲醇的混合汽油供汽车使用,在法国、捷克、瑞典。西班牙、俄罗斯等国,都在开发应用甲醇和乙醇的液体燃料。在荷兰、英国、比利时、希腊、葡萄牙等国,开展了用生物质热解法制取生物油的研究,生物油经改性后可作液体燃料。欧洲有的国

22、家,还利用植物油作燃料的开发和研究。英国在研究应用基因技术改良油菜品种,以期提高产量,并使菜籽中的脂肪酸碳链由18个碳原子缩短到8个左右,获得优质菜籽燃油。瑞典在研究用适当配比菜籽油和甲醇的方法,获得生物柴油。1.3.4 印度印度年产薪柴0.284亿吨左右,工业废弃物和农业副产物(秸秆等)年产2.46亿吨。在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搞得比较好,以前沼气应用比较多,近期生物质压缩成型、气化技术等进展显著。生物质气化炉与柴油机/发电机组成的3.7kw、25 kw 、70 kw 及100 kw系统中,100 kw系统发电效率为35。发电用于水泵、磨谷机和其他小型电气设备,其中3.7kw发电

23、系统已推广应用数百台。生物质气化炉产出的燃气还用于烟草、茶叶、食品、木材加工等生产过程中。1.4 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自古以来,农牧民就直接燃烧生物质用来做饭和取暖,直到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这种传统的用能方式。旧式炉灶热效率很低,只有1015;经过一些改革(如变为省柴灶),热效率也没超过25,资源浪费严重。直接燃用秸秆、薪柴、干粪、野草,劳动强度大,不卫生,烟熏火燎,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在一些燃料缺乏的地区,农民极力向大自然索取,砍伐林木,割搂野草,致使森林及草原植被破坏、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洪涝成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恶果。在生活燃料部缺乏的某些地区,

24、夏季忙于换茬复种倒地,在田地中焚烧大量秸秆,火焰四起,浓烟滚滚,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健康,也浪费了资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优质燃料的需要日益迫切,19911998年,农村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电炊的农户由1578万户增至4937万户。生物质能传统利用方式与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很不适应,生物质能优质化转换利用势在必行。城镇的扩大,乡镇企业的崛起,有机垃圾和有机废水日渐增多,如不有效处理,不仅浪费能源,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面对上述情况,我国政府部门要求科研单位和有关组织,抓紧生物质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与规划并付诸实施,在上下共同努力过程中

25、,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沼气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沼气建设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势态。到1998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发展到688万个;以沼气及沼气发酵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利用为主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得到迅速应用,已达到339万户,其中北方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21万户,南方的“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81万户。2. 生物质气化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试验、示范,生物质气化技术已基本成熟,气化设备已有系列产品,产气量达2001000立方米每小时,气化效率达70以上。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388处,有79443个农户用生物质燃

26、气作生活燃料,有的还用作干燥热源和发电。以前用固定床气化炉,以稻壳为原料进行气化发电,规模较小。现在国内已有数处用流化床气化炉,可以用稻壳、锯末乃至粉碎的秸秆为原料进行气化发电,“九五”期间气化发电站规模达1000kw,“十五”期间将建造4000kw左右的气化发电站。全国生物质气化发电站数量有望增至30个左右。3. 薪炭林 自1981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建设薪炭林,到1995年,全国累计营造薪炭林4948000平方公里;其中“六五”完成2050000平方公里;“七五”完成1833000平方公里;“八五”完成1035000平方公里。年增产薪柴量2000000025000000t,对缓解农村能源

27、短缺起到了一定作用。4. 生物质压缩成型及其他技术 我国已研制出螺旋挤压式、活塞冲压式和环磨滚压式等几种生物质压缩成型设备,其中螺旋挤压式压缩成型机推广应用较多,有关单位对挤压螺杆的耐磨性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全国现有生物质压缩成型厂35个。生物质经压缩成型后可直接用作燃料,也可经过炭化炉炭化,获得生物炭,用于烧烤和冶金工业;还可生产块状饲料。第2章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技术2.1 概念与原理生物质压缩成型燃料可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家庭取暖炉(包括壁炉)、小型热水锅炉、热风炉,也可用于小型发电设施,是我国充分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替代煤炭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分布散、形体轻

28、、储运困难、使用不便的纤维素生物质,经压缩成型和炭化工艺,加工成燃料,能提高容量和热值,改善燃料性能,成为商品能源。这种转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技术也称作“压缩致密成型”或“致密固化成型”。2.2 发展历史成型燃料最早是英国一家机械工程研究所以泥煤作原料研制成的,后用于加工褐煤和精煤,逐步发展到加工造纸厂的废弃物。20世纪30年代,“螺旋式”在美国开始设计,同时,现代化的活塞成型机在瑞典、德国得到推广,以锯木为原料的燃料块在市场上有了竞争力,50年代日本人研制出了螺旋式生物质成型机,并逐步推广到了中国台湾省、泰国乃至欧洲国家和美国。50年代后又相继产生了以油压、水压为动力的生物质压缩成

29、型设备,以及以机械为动力滚筒或小颗粒成型设备。 图2.1 含水率为28的玉米秸成型块 图2.2 含水率为24的稻秸成型块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当时由于出现能源危机,石油价格上涨,西欧国家、美国的木材加工厂提出用木材实现能源自给。因此,生物质压缩燃料发展很快,西欧国家和日本等国已成为一种产业,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相当重视。1984年,日本已有172家工厂生产生物质压缩燃料,总产量达26万吨/年。在我国,这项研究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在国家科技部、经贸委、计委共同编写的“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62010)”中提出要“发展高效的直接燃烧技

30、术、致密 成型技术、气化液化技术”,作为今后能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1993年前后,中国大陆的一部分企业和省农村能源办公室从日本、中国台湾省、比利时、美国引进了近20条生物质压缩成型生产线,基本上都采用螺旋挤压式,以锯木屑为原料,生产“炭化”燃料。近年来,一些国家还在这方面开展了国际合作,如由荷兰政府资助的“生物质致密化项目”便是有荷兰、印度、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7个国家共同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第三阶段将着重进行工程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2.3 固体生物质结构特点生物质压缩成型所用的原料主要有;锯木、木屑、稻壳、秸秆等。这些纤

31、维素生物质细胞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或称木素),占植物体成分2/3以上。纯纤维素呈白色,密度为1.501.56克每立方厘米,比热容为0.320.33kj/(kgk)。半纤维素穿插于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结构比较复杂,在酸性水溶液中加热时,能发生水解反应,而且比纤维素水解容易,水解速度也快得多,水解产物主要是单趟。其水解特性,对将生物质转换成液体燃料有一定价值。木质素是一类以苯基丙烷单体为骨架,具有网状结构的无定形高分子化合物,木质素为白色或接近红色。不同植物的木质素含量、组成和结构不尽相同,在常温下木质素主要部分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它是非晶体,没有熔点,但有软化点。当温度达70110左

32、右时,木质素发生软化,黏合力增加;在200300时,软化程度加剧,进而液化,此刻施加一定压力,可使其与纤维素紧密黏结。在热压缩过程中,无需黏结剂,即可得到与挤压模具相同形状的成型棒状或颗粒燃料。大部分纤维素生物质都具有被压缩成型的基本条件,但在压缩成型之前,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粉碎、干燥(或浸泡)等,而锯末、稻壳无需再粉碎,但要清除尺寸较大的异物。2.4 生物质压缩成型原理由于植物生理方面的原因,生物质原料的结构通常都比较疏松,密度较小。这些质地松散的生物质原料在受到一定的外部压力后,原料颗粒先后经历重新排列位置关系、颗粒机械变形和塑性流变等阶段,体积大幅度减小,密度显著增大。在水分存在时,

33、用较小的作用力即可使纤维素形成一定的形状;当含水率在10左右时,需施较大的压力才能使其成型,但成型后结构牢固。由于非弹性或黏弹性的纤维分子之间相互缠绕和绞合,在去除外部压力后,一般不能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形状。对于木质素等黏弹性组分含量较高的原料,如果成型温度达到木质素的软化点,则木质素就会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将原料纤维紧密地黏结在一起,并维持既定的形状。成型燃料块经冷却降温后,强度增大,即可得到燃烧性能类似于木材的生物质成型燃烧块。对于木质素含量较低的原料,在压缩成型过程中,加入少量的诸如粘土、淀粉、废纸浆等无机、有机和纤维类黏结剂,也可以使压缩后成型块维持致密的结构和既定的形状。因为这些黏结剂加

34、入后,生物质粒子表面会形成一种吸附层,使颗粒之间产生一种引力(即范德华力),同时在较小外力作用下粒子之间也可产生静电引力,致使生物质粒子间形成连锁结构。被粉碎了生物质粒子在外压力和黏结剂作用下,重新组合成具有一定形状的生物质成型块,这种成型方法需要的压力比较小。对于某些容易成型的材料则不必加热,也不必加黏结剂,但在粉碎颗粒需要细小,成型压力需要大,滚筒挤压式小颗粒成型实际就是这种类型。2.5 压缩成型工艺类型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形成有多种,根据主要工艺特征的区别,可划分为湿压成型、热压成型和炭化成型三种基本类型。图2.3 生物质压缩成型及炭化工艺类型1. 湿压成型湿压成型工艺常用含水量较高的原料

35、,可将原料水浸数日后将水挤走,或将原料喷水,加黏结剂搅拌均匀。一般是原料从湿压成型机进料口进入成型室,在成型室内,原料在压辊或压模的转动作用下,进入压辊与压模之间,然后被挤入成型孔,从成型孔挤出的原料已被挤压成型,用切断刀切割成一定长度的颗粒从机内排出,再进行烘干处理。湿压成型燃料块密度通常较低。湿压成型一般设备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是成型部件磨损较快,烘干费用高,多数产品燃烧性能较差。尽管湿压成型有环模成型、平模成型,对辊成型、刮板成型、齿轮成型等多种机具类型,但目前应用范围不广,在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等地有些小规模的生产厂家。2. 热压成型热压成型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其工艺过程

36、一般为:原料粉碎干燥混合挤压成型冷却包装等几个环节。由于原料的种类、粒度、含水率、成型压力、成型温度、成型方式、成型模具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对成型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型机结构和原理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在各种热压成型方式中,挤压成型环节都是关键的作业步骤。目前,热压成型工艺中采用的成型机主要有螺旋挤压式成型机、机械驱动活塞式成型机、液压驱动活塞式成型机等几种形式。其中螺旋挤压式成型机采用连续挤压,成型温度通常调整在220280之间。为了避免成型过程中原料水分的快速汽化造成成型块的开裂和“放炮”现象发生,一般要将原料含水率控制在812之间。在挤压过程中,原

37、料与成型部的摩擦虽能生热,但满足不了成型温度的要求,因而需采用电热元件等对成型部位进行加热。现在,有关研制单位试用原料在进入成型机之前,对其进行预加热(到100左右),以减轻成型部件的磨损。螺旋挤压机产出的成型块通常为空心燃料棒(有利汽化气的排出),其密度一般在1.01.4吨每立方米之间。液压或机械驱动的活塞式成型机通常用于生产实心燃料棒或燃料块,其密度通常介于0.81.1吨每立方米之间,其中液压驱动的活塞式成型机对原料的含水率的要去不高,允许原料含水率高达20左右。3. 炭化成型工艺炭化成型工艺的基本特征是,首先将生物质原料炭化或部分炭化,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挤压成型。由于原料纤维结构的

38、炭化过程中受到破坏,高分子组分受热裂解转换成炭,并释放出挥发分(包括可燃气体、木醋液和焦油等),因而其挤压加工性能得到改善,成型部件的机械磨损和挤压加工过程中的功率消耗明显降低。但是,炭化后的原料在挤压成型后维持既定形状的能力较差,储存、运输和使用时容易开裂或破碎,所以采用炭化成型工艺时,一般都要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如果成型过程中不使用黏结剂,要保护成型块的储存和使用性能,则需要较高的成型压力,这将明显提高成型机的造价。4. 黏结剂为了使成型块在运输储存和使用时不致破损、裂开,并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理想的黏结剂必须能够保证成型炭块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潮解性,而且在燃烧时不产生烟尘和异味,最后黏结

39、剂本身也可以燃烧。常用的黏结剂可分为无机黏结剂、有机黏结剂和纤维类黏结剂三类。其中无机黏结剂(如水泥、粘土和水玻璃等)虽然具有一定的黏结能力,但这类黏结剂会增大燃料的灰分含量,降低燃料的热值,而且在炭块燃烧时会产生开裂的现象,所以使用效果较差。有机黏结剂(如焦油、沥青、树脂和淀粉等)也具有较强的黏结能力,淀粉黏结剂使用量一般为4左右,虽然在燃烧时不产生烟气,但其抗潮解能力较差。以焦油、沥青和糖浆肥料作为黏结剂使用时,用量大约为30,这类黏结剂的抗潮解能力较强,但在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烟气和异味。纤维类黏结剂(如废纸浆和水解木纤维等工业废弃物)价格低廉,而且具有较好的黏结能力,使用这一类黏结剂生产

40、的成型炭可以采用自然干燥,而不必进行人工干燥。2.6 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流程图2.4 生物质压缩成型工艺流程1. 生物质收集生物质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工厂化加工的条件下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加工厂的服务半径;二是农户供给加工厂原料的形式,是整体式还是初加工包装式;三是原料的枯萎度,也就是原料在田间经风吹、日晒、自然状态脱水程度。如果不是机械收割、打捆、枯萎度大点好。另外要特别注意收集过程中尽可能少夹带泥土,泥土多了,容易造成燃烧时结渣。机械化收集可解决这一问题。2. 物料粉碎粉碎时压缩成型前对物料的基本处理,粉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成型机的性能及产品质量。例如在颗粒成型过程中,如果原料的丽都过大

41、,则原料必须再成型及内碾碎以后才能进入成型孔,这样成型时就要消耗大量功率。在颗粒成型过程中,成型机也能进行一定的粉碎作业,但不会像粉碎机那样高效率进行,因此要求粉碎作业尽可能在粉碎机上完成。不是对所有供给压缩成型的物料都需进行粉碎作业,如利用锯末、稻壳等为原料进行热压成型时,往往只从原料中清除尺寸较大的异物,不进行粉碎即可压缩成型。但是对于一般木屑、树皮及植物秸秆等尺寸较大的农林废弃物,都要进行粉碎作业,而且常常进行两次以上粉碎,并在粉碎工序中间插入干燥工序,以增加粉碎效果。对于种类较为繁杂,尺寸较大的原料往往进行三次粉碎作业。第一次粉碎只能起到将原料尺寸匀整的作用,经过二次粉碎、干燥及三次粉

42、碎以后才能满足成型机对原料粒度的要求。对于颗粒成型燃料,一般需要将90左右的原料粉碎至2mm以下,经过二次粉碎才能将原料粉碎到5mm以下,有时不得不进行三次粉碎。粉碎作业用得最多的是锤片式粉碎机。对于树皮、碎木屑、植物秸秆等,锤片式粉碎机能够较为理想地完成粉碎作业。粉碎物的粒度大小可用改换不同开机大小凹版来实现。但是对于较粗大的木材废料,一般先用木材切片机切成小片,再用锤片式粉碎机将其粉碎。3. 干燥成型(燃料及饲料)中水分含量很重要,国内外使用的都是经验数据,不是理论计算数据。水分含量超过经验上限值时,加工过程中,温度升高,体积突然膨胀,易产生爆炸,造成事故;若水分含量过低,会使范德华力降低

43、,以致成型成问题。因此生物质原料粉碎后,要有一个脱水程序。最佳湿度在1015,但活塞式成型机因其加工过程是间断式的,因此可以适当高些(1620)。通过干燥作业,使原料的含水率减少到成型所要求的范围内。与热压成型机配套使用的干燥机主要有回转圆筒干燥机、立式气流干燥机等。(1)回转圆筒式干燥机回转圆筒干燥机有热风发生炉、干燥筒、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和回转驱动机构等组成。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干燥筒,干燥筒在驱动机构作用下作低速回转运动。干燥筒向出口方向下倾210,并在筒内安装有抄板。物料在随干燥筒回转时被抄起后落下,由热风发生炉产生的热风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同时由于干燥筒的倾斜及回转作用原料被移送到出料口

44、然后排出机外。回转筒干燥机按干燥筒内物料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可分为逆流操作和顺流操作。根据被干燥物料的特性和最终要求的含水量,来选择物料的流向和设备的组装。逆流操作时,物料和加热气流相向流动,干燥器内传热与传质推动力比较均匀,适用于不允许快速干燥的热敏性物料,逆流操作被干燥物料的含水率较低。顺流操作使用于原料含水量较高、允许干燥速度快、在干燥过程中不分解、能耐高温的非热敏性物料。对于压缩成型的植物材料,一般采用顺流操作。回转圆筒干燥机具有生产能力大,运行可靠,操作容易,适应性强,流体阻力小,动力消耗小等一系列优点。其缺点是设备复杂,体积庞大,一次性投资多,占地面积大。(2)立式气流干燥设备立式气流

45、干燥设备由热风发生炉、进料装置、干燥输送管道、离心分离器及风机等组成。由热风发生炉产生的热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入干燥管道内。同时,被干燥的原料也由加料口加入与热风汇合,在干燥管内,热风和原料充分混合并向前运动。在热风的作用下原料很快被加热,原料的水分散发,最后完成干燥。干燥以后的原料被吸入离心分离器分离,湿空气被风机抽出排放,原料经出料口排出。气流干燥机由于原料在气流中的分散性好,干燥的有效面积大,干燥强度大,生产能力大,所以干燥时间可以大大减少。在干燥过程中,采用顺流操作,入口处气温高,但原料的湿度大,能充分利用气体的热能,所以热效率高。另外,气流干燥还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

46、资少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完成输送作业,能够简化工艺流程,便于实现自动作业。4. 预压缩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即在推进器“进刀”前先把松散的物质预压一下,然后推到成型模前,被主推进器推到“模子”中压缩成型。预压多采用螺旋推进器、液压推进器,也有用手工预压的,这与要求的产量有关,生产单位可以自主选择。5. 压缩“成型模”是生物质成型的关键部件,它的内壁是前大后小的锥形,物料进入模具后要受三种力,即机器主推力、摩擦力、模具壁的向心反作用压力。影响大小的是和密度、直径等。影响大小的是夹角和模具温度。夹角越大,越大,密度也要加大,动力也要加大,因而夹角设计是关键因素,它随着直径和密度、材料种类有不同的要求。

47、为了便于调整“模子”,设计有内模和外模,外模是不变的,内模是可以调换的。的确定需经过试验,一般从3开始,用插入办法调试。6. 加热生物质原料压缩成型过程中的加热,一方面可使原料中含有的木质素软化,起到黏结剂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使原料本身变软,容易压缩。除此之外,加热温度对成型机的工作效率也产生影响。对于棒状燃料成型机,当机器的结构尺寸确定后,加热温度就应该调整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温度过低,不但原料不能成型,而且功耗增加;温度增高,电机功耗减小,但成型压力减小,成型物挤压不实,密度变小,容易断裂破损。该机型的加热温度一般调整在150300之间,使用者需根据原料的形态进行调整。颗粒燃料成型虽然没有外

48、热源加热,但在成型过程中,原料和机器工作部件之间的摩擦作用也可以将原料加热到100左右,同样可使原料所含木质素软化,起到黏结作用。模具温度采用电阻丝来控制,应先预热后开机。也有不加热的。例如用螺旋挤压式时,只要动力设计的足够大,锥角比较大,就可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产生的摩擦热完全可以供成型使用。但这种方法会增大动力消耗,增大螺旋头和模具磨损,一般3050h就要更换螺旋头。如果使用这种高压方式,宜先进行经济核算,然后再设计。7. 加黏结剂加入添加剂有两种目的:一是增加压块的热值,同时增加黏结力,例如加入1020的煤炭或炭粉,就可以达到目的,但加入时一定注意均匀度,防止因相对密度不同造成不均匀聚结

49、;二是纯增加黏结力,减少动力输入,这要求生物质颗粒要小,便于黏结剂均匀接触。一般都在预压前输送过程中加入,便于搅拌。8. 保型保型是在生物质成型以后的一段套筒内进行的,其内径略大于压缩成型的最小部位直径,以便使已成型的生物质消除部分应力,随着温度的降低,使形状固定下来。保型套筒的端部有开口,用以调整保型筒的保型能力。如果保型筒大于成型筒直径过多,生物质会迅速膨胀,容易裂纹;过小了,应力得不到消除,出口后还会因温度突然下降,发生崩裂或粉碎。第3章成型机技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成型机技术主要包括有三大类:螺旋挤压技术、活塞冲压技术和压滚式成型技术,但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3.1 螺旋挤压成型机螺旋挤

50、压成型技术是目前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最常用的技术,尤其是以机制炭为最终产品的厂家,大都选用螺旋挤压成型机。1. 螺旋挤压成型机工作过程这种成型机主要组成包括驱动机、传动部件、进料机构、压缩螺杆、成型套筒、电加热和控制等几部分。其工作过程是:将粉碎的物料(锯末、稻壳不用粉碎)经干燥后,从料斗连续加入,由螺旋推挤如成型套筒中,并经螺杆压成带孔的棒,成品连续从成型套筒中挤出,按50cm左右长短切断(或用手撅下来堆好。这种挤出方式必须给物料加热,一般在成型套筒外绕有电热圈,使筒温保持在220280,依不同原料而定),温度由控制器控制,达到设定温度是可自动断电。2. 成型棒料的物理特性及燃烧性能生物质在压缩成型后,其密度、强度和燃烧性能都有了本质的改善,大大提高了生物质的燃料品味,下面介绍成型燃料的物料特性和燃料性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