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第十三课时: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教学目标1、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2、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射线和角。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和射线1、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手电筒的光从灯泡一直射向很远很远。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板书:2、请大家思考,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组织学生议一议,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3、什么是线段呢?
2、学生在纸上画出一条线段,并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 学生汇报,板书: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级中讨论,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名称区别联系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都是直直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5、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二、认识角1、出示木工用的角尺、折扇、钟面,找一找哪几个有角。依次去掉各物体的颜色等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2、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个点,两条射线。 归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这一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3、怎
3、样表示一个角呢?OAB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注意与小于号“”区别)1 记作:1 记作:AOB或BOA 读作:角1 读作:角AOB或角BOA 4、运用上面的知识,自己画一个角,并写各部分名称,标上字母,表示角。三、巩固反馈1、动手画一画。(1)第36页“做一做”第1题。(明确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2)第36页“做一做”第2题。(经手两点只能画一条射线)2、辨一辨,练习四第1题。3、数一数,练习四第2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课时作业一、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和一个角。二、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CAADBCBCBDAO三、
4、数一数下列图形中有多少个角。第十四课时: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教学目标1、 认识量角器、角的常用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 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观察:谁的角大,谁的角小?你是怎样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的?2、采用重合比较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尽管我们能通过观察比较或重合比较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学会量角。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学习新知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要测量
5、出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作哪些准备?(要用到测量的工具和角的计算单位)(1)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向学生介绍:中心点、外刻度、内刻度、外刻度0刻度线、内刻度0刻度线和角的计量单位“度”以及度的符号。(2)分别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线和内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线。2、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呢?(1)根据学生的汇报,介绍测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点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线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第三步:读准数,看角的另一边落到量角器的哪一个刻度线上,这个刻度所对的度数,就是这个的度数。(2)小组讨
6、论:怎样测量第37页下面的两个角的度数?怎样看刻度?(与量角器零刻度重合的边向右,就认里圈的刻度数,反之就认外圈的)3、教学例1。观察下面两个角哪个角的边画得长一些?猜想一下哪个角大一些?动手量一量,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你能发现什么?自己再在纸上画出一个60的角,再延长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三、巩固反馈1、看一看。第38页“做一做”第1题。2、量一量。第38页“做一做”第2题。3、估一估,量一量。第38页“做一做”第3题。4、完成练习四第3、4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哪些
7、新的知识和本领?测量角的大小时应注意什么?课时作业一、量出下面角的度数。二、量出下列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三、算一算。45+27= 78- 26= 180- 40= 36+ 144=四、用一副三角尺拼出75和135的角,你怎样拼呢?动手试一试。第十五课时:角的度量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四第58题。教学目标1、 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2、 能用三角板拼出一些特殊度数的角。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和步骤。难点:通过折纸、拼角等操作认识一些特殊的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1)什么叫做角? (2)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板书:点重合 线重合 读准数)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3、角的
8、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二、练习体验1、折一折,找一找。练习四第5题。(1)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的纸。(2)按照题目中的要求对折,打开。(3)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45、90和135的角。 学生独立找一找,并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是这么多度。(4)你还能折出哪些度数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并动手折一折,相互交流。2、拼一拼。练习四第6题。(1)拿出自己的一副三角板。(2)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你还记得吗?(3)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这些角吗?(4)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3、量一量。练习四第7题。(1)量出图中4个角的度数,并记下来。(2)你能发现什么?说一说。
9、(3)1与3有什么关系?2与4呢? 1与4有什么关系?2与3呢?4、数一数。练习四第8题。(1)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在一个角里再画一条射线,检验你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三、反馈练习1、用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两次,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自己动手试一试。2、下面各图是由一副三角板拼成的,不用量角器量角,算一算图中拼成的角的度数。3、不用量角器,用折纸的方法,分别剪出90、45和135的角。四、课堂总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肯动脑,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课时作业一、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再分别算一算1+2+3是多少度。122323131二、下面的图中,已知1=60,那么你
10、能说出2、3、4的度数吗?231421三、你能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列度数的角吗?试一试 150 135 15 1201第十六课时:角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例2、例3。教学目标1、 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2、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能正确地将角进行分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各种角的意义。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量出下列每个角的度数。2、角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3、如果将角按大小进行分类,上面的这些角应怎样分类?4、角有大有小,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我们将角进行分类。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1、认识直角。(1)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先横
11、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板书:90的角叫直角)(2)说说身边哪些角是直角。2、认识锐角和钝角。 小于90的角叫锐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钝角3、认识平角。(1)用活动角演示角的变化。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到平角。当旋转到一边与不动的另一边拉平时,问:这是不是一个角?是多少度?(2)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是180。(3)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4、认识周角。(1)用上面的方法认识周角。 将一个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了,就形成了一个周角。周角是360。(2)周角与直角、平角有什么关系? 一个周角等于
12、2个平角,等于4个直角。(3)讨论:一条直线是平角,这种说法对吗?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对吗?(4)下图中只量一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吗?3124三、巩固反馈1、指一指:一副三角板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2、练习五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3、练习五第3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课时作业一、填空。(1)、平角=( )直角 周角=( )平角=( )直角(2)、下图中共有( )个角,( )个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个平角。二、把下面的角按要求进行分类。12 92 179 34 70 88 160 58 100 145锐角有: 钝角有:三、分
13、别画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一个135的钝角。四、钟面上6时整,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3时整呢?5时整呢?第十七课时:画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4。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 经历画角的过程,体验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怎样测量角的度数?量一量下列角的度数,并说一说各是什么角?2、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面的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90 30 453、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怎样画一个65的角?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4、,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2、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共同归纳:(板书)(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4)让学生画出65的角。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5,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5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5刻度处点上点。3、再画一个108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三、应用反
15、馈1、“做一做”第1题。指名说一说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2、“做一做”第2题。 (1)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两个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 (2)如果没有量角器,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出这两个角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再说一说。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拼一拼再画。 30+ 45=75 45+ 60=1053、练习五第2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这些角。画完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课时作业一、画出两个锐角、两个钝角,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二、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 30 75 103 155三、不用量
16、角器和三角板,用折线的方法分别剪出下列度数的角来。 45 90 135 180 第十八课时:复习课教学内容复习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练习五第47*题。教学目标1、 复习回顾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2、 熟练量角和画角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回顾整理角的度量的相关知识。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要点,小组组长作好记录。2、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角的度量 直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 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边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7、边顶点 记作:1 读作:角1 直角=90 锐角90 90 钝角 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学生说一说量角和画角的方法、步骤。二、巩固练习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做一做。(口答)1、填空。(1)90的角叫( )角;比90小的角叫( )角;比90大又比180小的角叫( )角;180的角叫( )角;一个周角等于( )度。(2)一个周角是( )角的2倍,是( )角的4倍。(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 ),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角的( )。(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角。2、判断。(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1度的角。 ( )(2
18、)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张长的程度有关系。( )(3)平角是一条直线。 ( )(4)大于90的角叫钝角。 ( )3、把各角按要求填入方框中。 50 180 90 9 175 89 95 102 锐角 钝角三、指导练习1、练习五第5题。2、练习五第7*题。四、应用反馈1、用量角器画出70、20、95和145的角。2、用三角板画出120、75、150和15的角。四、课堂总结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不同的角,运用角的知识也可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课时作业341221一、看图填一填。 (1)1=402=( ) (2) 1=502=( ) 3=( ) 4=( )二、找一找下面每
19、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角。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十九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教学目标1、 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 经历口算过程,体验观察、推理的思维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掌握计算中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用口算卡片出示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05 142 1007 1302 203 342 2004 21032、说一说142和1302的口算过程。 先学生议一议,再指名说一说,回顾一位数二、三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
20、42的口算过程是:102=20,42=8,20+8=28。 1302的口算过程是:1002=200,302=60,200+60=260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是多少呢? 观察第45页的图画内容,学生说一说。注意 千米/小时 读作千米每小时。2、教学例1。(1)出示例1,指名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2)列算式:163 1603(3)163怎样口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分别指名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板书:103=30 63=18 30+18=48 还可以怎样算?(4)同样的方法教学口算1603。 板书:1003=300 603=
21、180 300+180=480 或163=48 1603=4803、归纳口算方法。 用一位数分别同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三、应用反馈1、口算下列各题,例1后面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口算,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243和1506的计算过程。2、练习六第1题。3、练习六第2题。4、练习六第3题。 说一说题目意思,你打算怎么买?列式算一算。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课时作业一、口算下列各题。 153= 182= 125= 2204= 2403= 254= 262= 1606= 126= 362= 1204= 1605=二、口算 164 173
22、 2403 1605 2703 1603 373 542 2503 1903 245 154三、填一填12015038041319283四、乒乓球拍38元/只,买3只要多少钱?买5只、8只呢?第二十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六第48题。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口算,提高计算能力。2、 经历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地进行口算。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口算题,学生口算练习。 144 352 3103 323 165 146 2402 2602 指名说一说144和2602的口算过程
23、。2、四年级共有180名学生,每人发6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本练习本? 指名读题,再让学生口述算式计算。二、练习体验1、练习六第4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相互交流检查,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练习六第5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3、练习六第6题。帮老师算一算。 指名读题,学生算一算或估一估,怎样才能知道100元钱够不够? 方法一:244=96 98100 方法二:因为254=100 那么 244100,等等。4、练习六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买3棵树苗应付多少钱? 163=48(元)(2)实际
24、得到几棵树苗? 3+1=4(棵)(3)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元? 484=12(元)(4)每棵树苗便宜多少元?16-12=4(元)5、练习六第8*题。找规律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再思考有什么规律?可以怎样算? 这两题都是求一组等差数列的和,计算时可以用“(头数+尾数)2数据的个数”来计算。 110+120+130+140+150=(130) (5) 220+230+240+250=(235) (4)6、思考题。60201540301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指导学生,先确定三个顶点上的数,再填。403010602015三、反馈练习+31206273203+1、填空。 72、列
25、式计算。 (1)21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2)170乘5的积是多少?3、一本精装字典26元,张老师要买3本。他带了80元钱,够吗?四、课堂总结通过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提高?课时作业一、口算下列各。 124= 2803= 1504= 1404= 295= 347= 653= 1904= 4403=二、找规律计算。 (1) 21+22+23+24+25+26+27+28+29 (2) 310+320+330+340+350+360第二十一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第49页例1。教学目标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2、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26、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和方法。难点: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164= 2304= 193= 1804= 1407= 245= 2105= 13632=2、引入: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我们用口算就可以算出正确的结果来,如果因数是两、三位数而又不是整十整百的,口算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要学习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1)出示例1,指名读题。(2)怎样计算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指名列出算式:1453= (
27、3)讨论:怎样计算14512呢?学生讨论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A、145接近150,而15010得1500,1502得300,1500+300=1800,因此14512的积比1800少一些。B、直接用计算器计算:14512=1740。C、用笔算:(4)说一说笔算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笔算的过程,完成。(5)议一议:计算中“5”为什么同十位对齐?计算中十位上为什么是“9”呢?使学生明确: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去乘另一个因数的个位时,得到的积表示几个十,因此要同十位对齐。计算中,哪一位上满了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2、做一做,完成例1后的“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8、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呢?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三、巩固反馈1、笔算下列各题,练习七第1题。2、你知道吗?练习七第2题。3、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练习七第3题。四、课堂总结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计算中应注意什么呢?课时作业一、算一算。 1 5 6 2 3 4 4 3 6 5 2 2 1 3 3 5 2 4 2 8 二、下面各题错在哪里?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1 5 7 1 6 3 2 3 4 3 4 2 6
29、 2 4 6 2 8 6 7 8 8 2 6 4 7 1 1 2 6 4 6 8 1 0 9 9 1 9 3 8 4 5 0 6三、列式计算。(1) 42个132的和是多少?(2) 242的36倍是多少?四、每一千米公路两旁共植树648棵,两城市之间相距92千米,共植树多少棵?第二十二课时:笔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七4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重点难点重点:熟练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1、笔算下列各题。 12429= 3
30、1624= 52832=2、数学小游戏:三名同学一组,一人拿,一个拿放在起点,另一个同学出一道计算题,谁先算对就把自己的或向前移动一格。这样连续做下去,谁先回到起点算胜。二、练习体验应用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开展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1、出示练习七第4题。绿色的森林植被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制造氧气,还可以滞尘、吸出地下的水。怎样计算这个公园一年大约可滞尘多少吨?大约可以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在小组中交流检查。2、数学小医师,练习七第7题。学生先观察检查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误,在小组中交流,再板演改正。3、观赏植物园,练习七第8题。出示第8题中各种观赏蔬菜,指名说
31、一说各自的单价和卖出的盆数。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第1、2两题,并相互检查。议一议:从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班上交流。4、计算火车的载客量,练习七第10题。说一说火车的车厢有哪些种类?(硬座、硬卧和软卧)出示第10题的表格,要求这列火车可乘载多少人,应怎样想呢?(先算出每种车厢可乘载的人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指名说一说,集体订正。5、购物计划,练习七第11题。出示第11题,指名读题,强调是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你计划购买哪种电话机呢?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购买计划,然后算一算,并说一说解答的方法和步骤。6、巧算求积,练习七第12*,
32、13*题。第12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第2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因此计算时,只需用这个相同的数字去乘第1个因数,然后将一个积扩大10倍后与另一个积相加,即可口算出结果。如:1233=,133=36,36036=396。)第13题,速算的方法同12题雷同,引导学生根据12题的计算方法试一试,即:12111= 1210+121=1331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进步?课时作业一、笔算下列各题。 12315 36432 21436 27236 41253 35317二、下表是电器商店部分商品一个月的销售情况。复读机电扇电灯洗衣机单价(元量
33、(台)523616227(1) 每种电器各卖了多少元?(2) 一共收入多少元?(3) 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三、巧算下列各题。 2422 1533 4424 12511 26411 23211四、一个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今天第一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票,每张的价格是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第二十三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第53页例2。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 经历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与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方法。难点:理解在积的末尾添0的算理。教
34、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105= 2104= 2003= 203= 1305= 2402=2、口算时有什么简便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那在笔算时末尾有0的乘法时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中的图画。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议一议,说一说。2、我们来看看数学小精灵给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出示: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6030 106303、16030怎样算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
35、,然后汇报。可能的方法有:(1)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2)笔算:(3)3个160是480,那么30个160就是4800,等等。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笔算的过程:1 6 0 3 0 为什么要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 4 8 0 0明确: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简便。4、10630怎样算?自己试一试。讨论:在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中简的0能不能添在积的后面?5、反馈练习,第53页“做一做”。6、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字相乘。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
36、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应用反馈1、口算,练习八第1题。2、练习八第3题。出示“神舟”四号飞船的图片,介绍其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学生计算。3、练习八第4题。学生在小组议一议,算一算,先求出大象20天吃多少食物,再比较。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课时作业一、算一算。 3 2 0 2 4 0 3 7 0 4 0 3 0 3 4 20970 35023 42026二、列式计算(1) 240的60倍是多少? (2) 90个201相加的和是多少?三、(1)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190元,一辆电动车的价格是普通自行车的5部。一辆电动车是多少元? (2)一台饮水机价格是104元,
37、一台微波炉的价格是饮水机的3倍。王叔叔要买一台饮水机和一台微波炉,共要多少钱?第二十四课时:行程问题应用题教学内容第54页例3。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概括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交通工具,你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呢?像特快列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出示第45页的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画及时速。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小时。读作:160千米每小时,表示特快列车1小时行驶160千
38、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驶106千米怎样写呢?2、出示小林步行图。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的步行速度是60米/分。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行程有关的问题,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应用题。(板书课题:行程问题应用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分别指名读题。在行程问题中,行驶所用的时间我们叫做时间,在一段时间里行驶的距离叫做路程。想一想,在第1题中汽车的速度、行驶的时间各是多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行驶的时间是2小时,要求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2)怎样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呢? 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行驶了2小时,就有2个80千米
39、,因此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2=160(千米)。(3)第2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解答的思路。板书:22510=2250(米)2、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速度时间=路程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3、练一练。(1)练习八第5题。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这三种速度,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单位不同。(2)练习八第6题。要求小强每天大约路步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应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来求。三、巩固反馈1、练习八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如果知道行驶的路程
40、和速度怎样计算时间呢?2、练习八第9题。想想:这段路程包括哪些部分?怎样求这段路程长大约多少千米?3、练习八第10*题。先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写一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再议一议:乘积最大的算式怎样写?52043=22360积最大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课时作业一、笔算下列各题。 40824 25016 30735 78030 47309 60350二、李婷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5米/分,她每天上学要用14分钟。李婷家离学校大约是多少米?三、国庆节小林全家坐一辆汽车去旅游,这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5千米/小时。该车第一天行驶了5小时,第二天行驶了7小时。两天大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
41、米?四、两座城市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一座城市驶向另一座城市,去时用了6小时,返回时少用了1小时。 (1)去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第二十五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2、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探究过程,体验比较、抽象、概括的思想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填空。(1)5扩大3倍是( ),扩大6倍是( ),扩大10位是( )。(2)75缩小3倍是( ),缩小5倍是( )。(3)3200缩小10倍是( ),再扩大
42、5倍是( )。2、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2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3、引入:买一个文具盒需要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买4个文具盒呢?买6个文具盒呢?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 62=12 620=120 6200=1200 204=80 104=40 54=20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点拨。(1)在上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
43、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2)上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3)也将上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作类似比较,发现规律。(4)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依次扩大10倍、100倍,积也相应扩大10倍、100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依次缩小2倍、4倍,积也相应地缩小2倍、4倍。3、归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4、练一练:第58页“做一做”,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应用反馈1、练习九第1题。题目说了什么?第一空怎样列式?第二空怎样填?说说你的想法。2、练习九第3题。你发
44、现了其中的规律吗?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怎样计算?3、练习九第4题。4、练习九第5题。你能概括出发现的规律吗?四、课堂总结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课时作业一、根据740=2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40= 2140= 4940= 2840= 3540= 720=二、找规律。1213= 1265= 1226=1278= 1239= 1291=1252=三、下面这块长方形的绿地的长要增加到60米,宽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80平方米 9米四、苹果3元/2千克,香蕉15元/3千克,李阿姨买8千克苹果和9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第二十六课时:乘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
45、材第60页例5。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2、 经历乘法的估算过程,体验估算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难点:估算时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6040= 30020= 8090= 50030= 3050= 8060= 20020= 30060=2、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784 4572 8023 9710 41293、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计算不需要算出准确的结果来,而只需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这就是估算。(板书课题:乘法的估算)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如果我们组织一次秋游活动,你会考虑
46、到哪些问题?出示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2、列出算式:49104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你准备怎样估算?组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交流估算方法。学生可能会这样估算:(1)4950 104100 501005000 应准备5000元(2)4950 104110 501105500 应准备5500元3、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发表意见,达成共识。4、议一议:在乘法估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明确:应先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相乘计算,得到的结果即是估算的结果。5、练一练:估算下列各题。 32104 21329 25241通过估算,使学生掌握:估算时尽量减少误差,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因数的近似数。如30104,可计算30100=3000,321043000。三、应用反馈1、第60页“做一做”。全年共有多少个月?怎样估算呢?2、练习十第2题。理解题意。怎样求操场的长呢?6225215000厘米=150米。3、练习十第4题。20天能飞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承租人破产租赁合同范本
- 2025采购合同模板示例及格式
- 2025企业职员劳动合同书模板
- 2025标准版企业短期用工合同模板
- 2025养殖水面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老年心理病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老年心理学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试点协议书
- 对赌协议书 最高法
- pos机代理协议书范本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8古诗二首 敕勒歌 课件
- 2025年沈抚示范区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20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一级造价师交通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髂筋膜间隙阻滞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2
- 戒毒人员康复训练
- 纳米银抗菌涂层应用-洞察与解读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四季度社会招聘3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表》
- 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物技术)参考试题(附答案)
- 赤峰市中医院财务管理岗位准入综合知识笔试试题
- 2025年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课件《粮安天下节约从我做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