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资料_第1页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资料_第2页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资料_第3页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资料_第4页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材分析:“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是山东人民版 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个项目 的内容, 主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项目由引言和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 教材安排的两个层次从不同角度向学生介绍自我保护 的方法。 第一层次讲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或意外的伤害时,如何运用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保护自己免受不法侵害; 第二层次是讲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后, 如 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原因是多方

2、面的,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 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一方面要靠智慧,另一方面要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项目在内容结构上分为紧密相联的两部分,其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是教学重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二)能力: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 和途径。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认知水平及

3、生活经历的限制, 对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知之不多。 所 以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 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有的学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 区,认为我不违法, 法律就与我无关。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加强体验来解 决。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课件呈现: 有人说: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来自身边的各种保护,有了这些保护,青少年就不 需要自我保护了, 有了这些保护, 青少年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 什么?通过学生辩论进一步明确, 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只是家庭、 学校、 社会 及司法机关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自己长本事, 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

4、意识和能力, 才 能有效地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权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示课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预习交流,成果展示】依据预习学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提出质疑,老师检查评价到小组。【师生互动,精讲点拨】通过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掌握自我保护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件呈现:镜头一: 8 月的一天,一场灾难降临在湖北宜城的小孩侯青青家里。午夜时分,一个黑影潜 入了侯青青家, 将罪恶的屠刀举向了侯青青的父母和爷爷。 打斗声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侯青 青。镜头二:在亲眼目睹了凶手的暴行后,她迅速藏到一个装满衣服的小木柜里。此时来不及躲避的 姐姐和弟弟都被凶手砍成重伤。听到

5、弟弟的呼救声假如你是侯青青,你会怎样?镜头三:侯青青想一把推开柜子门,冲出木柜准备去救弟弟,但很快她又冷静了下来。侯青青想: 如果我出去了,那人也一定会把我给杀了,就没有人知道杀人凶手是谁,所以我 不能出去。这说明:她用理智战胜了情感。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本案的最终结果是:在父母和爷爷死亡的现场,侯青青却显示了少有的镇定。她首先将已经昏迷的姐姐扶到 附近的村卫生院,然后跑到隔壁的公用电话点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和 110 报警电话。根据 侯青青和还在医院抢救的姐姐口中, 民警得知凶手是曾某, 警方连夜将凶手缉拿归案。 同时, 由于侯青青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她的姐姐和弟弟也被抢救过来了。候青青

6、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探讨:得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课件呈现:见义 智 为 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搏斗。 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采取其他有效的方法。例如:躲避法、大声呼救、打 110 报警、周旋法等; 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自卫行动,实施正当防卫。教师点拨:面对不法侵害,意识不同,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盲目的反抗意味着 无谓的牺牲,一味的懦弱可能导致后患无穷,只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才有可能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课件呈现: 专家提醒: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 特别是歹徒行凶时, 我们要依靠智慧准确做出 判断,有能力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

7、时,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争取 把损失降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力求保全自己。 老师点拨: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效的自我保护,呵护青春稚嫩 的花朵,守护生命不息的烛光,这才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黄金法则,尤其对未成年人来说, 学会自护,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看到的, 希望三个来自生活真实的案例能给我们今后的学习 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迪。问题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针对这些现象未成年人应该怎 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讨论、回答:自己听说过的,观察到的,甚至亲身经历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诸多现象,并说出解决的办法。课件展示:幻灯片:“侵

8、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如:辍学儿童、雇用童工、偷看孩子日记、敲诈钱财、拒不抚养孩子、校园安全事故等。总结:当面对程度较轻的侵害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和对策。案例分析:教材 72 页案例。14 岁的赵方父母离异,父母都不愿承担他的抚养费,他找到父母的单位领导,希望通过调解解决,但遭到父母的拒绝;赵方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终经过法院的审理、调解和 教育,赵方父母终于同意按法律规定承担他的抚养教育费用。提出问题: 14 岁的赵方是如何成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述:一般情况下, 遇到需要维权的问题时, 首先要知道给予、 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哪些, 然后再考虑通过

9、哪些途径解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正常情况下是先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 (比如调解) ;当非诉讼途 径无法解决时, 就要考虑通过打官司到人民法院起诉; 当起诉遇到经济困难时, 就可以到法 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板书:律师事务所(指导学生读图非诉讼途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诉讼途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申请法律援助相关链接:(见教材公证处 法律服务所P73 页)P73 页第二段)P73 页第三段)P74 页链接材料)教师点拨:人民团体、 有关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非诉讼途径即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 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 寻求帮助, 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 来保障

10、自己的合法权 益。诉讼途径就是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是维权最正规、最有效、最权威的途径,通常分 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 21 世纪的今天,法制建设不断健全,能否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依法维权,是一个合格公 民的基本素质。【问题反思,拓展延伸】课件展示:案例初中生小明迷上了网络游戏, 父母多次苦口婆心的规劝, 但是收效甚微, 小明开始出入网吧, 并结识了一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不良青年, 他多次偷偷的拿家里的钱去上网, 终于当他再 次偷偷卖了妈妈的手机换取了 200 块钱去上网时,忍无可忍,伤心失望的父亲将他痛打一 顿 ,并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学生小

11、组探讨,回答:老师总结引导:1、小明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下定决心改正,与父母进行沟通,争取父母的原谅。还可以请学校或者有关部门调解等等。2、父亲的做法也是不对的,侵犯了小明的合法权益,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小明进行教育和引导。3、生活中,我们还应远离各种不良诱惑,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系统总结,自悟践行】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 【教师总结提升】 自我保护是一种责任, 它是对自己、 对家人真正负责任的态度, 也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层次的关照;自我保护是一种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思考、锻炼,这种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自我保护更是一种希望,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用自我保护的笔描绘出绚烂的青春画卷!【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个 1 分,共 4 分)1、对于十二、三岁的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抢劫、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自认倒霉, 忍受吞声, 以免坏人报复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 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B、C、 D、2、初一学生小文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最近妈妈下岗了,每月只有200 元的生活保障金。半年以来,小文父亲原来每月付给他的 100 元生活费也无故停付

13、了,母子俩的生活陷 入了困境。由于营养不良,小文多次昏倒在教室里,最后只好辍学。为此,小文可采取的正 确作法是:通过向居委会或父母双方单位反映情况, 寻求调解外出打工, 自食其力向当地人民法 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申请法律援助A、B、C、 D、3、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不应该: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守法B、当面对违法犯罪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勇敢地与其斗争C、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D、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经教育部批准, 北京市新修订的 中小学生守则 将在新学期启用。 新守则中, 原来“遇 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这一条中,删去了“要敢于斗争”。对此正确的理解 是:A、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再是公民的义务B、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与青少年无关C、青少年更应善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D、规则与法律从来都是不一致的二、我思考:初二( 2)王蓉同学最近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了 解是王蓉的父母以她是女孩、家中生活困难为由,让她辍学回家务农。她再三向父母哀求, 说自己非常想读书,可父母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