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玉砌(q) 强虏(l) 李煜(y) B纶巾(gun) 暮霭(i) 更与何人说(gng) C骤雨(zhu) 雕阑(ln) 还酹(li) D故垒(li) 那堪(kn) 凝噎(y)2下列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B一尊还酹江月 C暮霭沉沉楚天阔 D一时多少豪杰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花秋月何时了(完结) 此去经年(经过) B雄姿英发(卓越不凡) 都门帐饮无绪(国都) C暮霭沉沉

2、(傍晚的云气) 故垒西边(营垒) D便纵有千种风情(情意) 不堪回首(禁得住,受得住)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毕业多年,但王老师亲切的面容和爽朗的笑声仍然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B经过房地产商别出心裁的宣传,使这个新开发的楼盘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C在这个舞台上,有的歌手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有的歌手给人以心灵的润泽。 D清华大学奖励的近一百余位喜爱读书的学生有七成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 D复前行,欲穷其林6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故国神游”

3、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7下列名句出处、作者、时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柳永 北宋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东坡 北宋 C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杜甫 唐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唐8下列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 A在故国神游,多情的人笑我,早晨长出了白发。 B神游于故国,多情的人笑我,头发早斑白了。 c在故国神游,应该笑我多情

4、善感,早晨长出了白发。 D神游于故国,应该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9下列对雨霖铃的艺术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词人表现“离情”,写得层次井然,重点突出。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最后写别后相思,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的侧面,层层揭示,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引人人胜。 B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 C全词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还是遐想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结合。 D全词运用借景抒情,因景设情,点染气氛的手法,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的凄凉心情反映出来,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字字抒情。10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 A李煜的词前期多为孤寂悲

5、凉,后期多写思乡情、亡国恨,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B雨霖铃善用点染、铺陈,景深情长,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C虞美人以时间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D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咏赤壁,写壮景;下片怀周瑜,抒感慨。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题共三大题,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对“

6、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羽扇纶巾”,是指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12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乱石穿空”体现了山崖的不平、险峻、直插云霄;“惊”写出了波涛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 B“千堆雪”是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江水拍打江岸后飞溅起的浪

7、花的颜色和形态。 C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立的辉煌业绩。 D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景,有静景;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有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 13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上阕的小结句,总括上阕内容。 B这是词中的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对“乱石穿空”等句作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阕对“周郎”的描述。 c这是词中的过渡句,“一时多少豪杰”既承“三国周郎赤壁”

8、,又引出下片对“周郎”的描述。D这是开启下阕的启下句,引出对下阕的描述。 14对词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 B苏轼的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C“一尊还酹江月”,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烈排遣后的一种无奈的举动,流露出苏轼对理想破灭的彻底失望。 D“人间如梦”的感慨,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苏轼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二)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下列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骤雨:急雨 歇:停 B楚地:北方楚地的天空 帐饮:“帐”通“畅”,痛快地喝 C无绪:没有心思 执手:手拉(握)着手 D沉沉:深厚的样子 去去:“去”字叠用,表示行程遥远 16词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10、残月。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17词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18下列对雨霖铃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色苍苍、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深刻具体,内蕴丰富。把男女双方的悲痛之情,眷恋之意,无奈之心,写得绘声绘色,深刻具体。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现了男女

11、双方无限惆怅的情绪,以“念”字领起,承上启下,实写离别后的道路遥远,表现出一对离人无限惆怅的情绪。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两句中一“便”,一“更”,极写两人的相思之苦,也表达了两人的深情挚爱,情绪缠绵悲切。 三、填空题(10分)19虞美人中的千古名句是 2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景物的句子是 21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的句子是 22.阅读下文,完成题后的问题宋词人物乔雨(一)你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

12、你在笙歌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真正的永恒。(二)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吟么?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三)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

13、的脸,手上的铜钹依然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你那横空出世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有删改)上面选文共分三段,每段都写到了一位古代的词人,请根据行文顺序,依次写出这三位词人的姓名。(一) (二) (三) 四、简答题(本题共14分) (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3写出这首词的词牌名、作者及本首词的主旨。(4分)24“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4分)2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试分析它的好处。(6分) 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大题共2小题,10分。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新华中等专业学校14艺术班举行“古诗重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26. 班委会决定在9月15日举行“古诗重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分小组交流重读作品的感受。班委会要求学习委员王刚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则活动通知。请你帮助王刚拟写这则活动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100字左右。(6分) 27. 在班级交流活动中,郑明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小组的活动成果,围绕山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