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抗组胺药_第1页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_第2页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_第3页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_第4页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临床药物学口腔临床药物学第十二章 抗组胺药第十三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第十五章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自学)一、组胺一、组胺 histamine和组胺受体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人体的一种自体活性物质。它是由组胺酸经脱羧酶的作用脱羧而成,新合成的组胺立即与肝素和蛋白质结合,以无活性的复合物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其中以肺,皮肤粘膜、支气管粘膜、胃粘膜和胃壁细胞含量较高.组胺的来源l前体:组氨酸(脱羧酶)l以颗粒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l胃壁细胞、神经末梢也可合成组胺;当变应原或理化刺激损伤这些细胞时,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伴有组

2、胺释放,组胺立即与邻近的靶细胞不同亚型的h1、h2、h3组胺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生物学反应。二、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二、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凡与组胺竞争同一受体,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叫组胺受体阻断药,根据其对组胺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不同,又分为h1、h2、h3受体阻断药。第十二章 抗组胺药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与功能lh1受体内皮细胞和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呼吸道阻力刺激皮肤神经:痒鼻黏膜分泌增加:流鼻涕增强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的趋化性:炎症代表药物:代表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 定、特非那定、氯雷他定组胺受体亚型:组胺受体亚型:h h1 1、h h2 2、h h3 3组胺受体阻

3、断药的分类与功能h2受体l血管及支气管平滑肌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气道阻力l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l呼吸道分泌物增多l胃酸分泌增加l刺激cd+8t细胞功能:抑制迟发型过敏反应l抑制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的趋化性。l代表药物: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与功能h3受体l调节神经元细胞组胺合成及释放l减少肥大细胞组胺释放l减少气道无髓c神经纤维速激肽的释放l抑制气道胆碱能和非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h4受体:不同于hi1、h2、h3受体,存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hl-60细胞系,功能不明未分类的组胺受体(h5):存在于细胞内,未定类 组胺受体分布与效应组胺受体分布与效应受体类型受体类型 分分 布布

4、 效应效应 h1 支气管、胃肠、子宫平滑肌 收缩 皮肤血管 扩张 心房、房室结 收缩增强、传导减慢 h2 胃壁细胞 胃酸分泌增加 血管 扩张 心室、窦房结 收缩增强、心率加快 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 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释放 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1 第一代h1受体拮抗药 即指传统的抗组胺药,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和止痒效果,且价格便宜,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及晕动病疗效可靠,但因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可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且作用时间短,口服24次/d,影响用药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代表药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

5、庚啶、酮替芬、异丙嗪等。其中赛庚啶、酮替芬、异丙嗪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还兼有抗另一致敏递质羟色胺的作用。 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2 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 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主要是为了克服第一代的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而产生的,大多不具有脂溶性,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而中枢抑制作用不明显,故又被称为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此类药最突出的特点是中枢抑制作用轻微,且多数为缓释长效制剂,口服1或2次/d,给患者服用带来方便,但具有心脏毒性的不良反应。其代表药有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 第三代h1受体拮抗药 自从发现第二代h1受体拮抗药具有心脏毒性后,国外很快就上市此类药物的替代品非索非

6、那定和诺司咪唑,国内也有地氯雷他定生产,这些替代品即为第三代h1受体拮抗药,其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不会造成心脏组织的损害。 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外周h1受体阻断作用2.中枢抑制作用:阻断中枢h1受体所致 镇静、嗜睡等第一代有中枢抑制作用 苯海拉明、异丙嗪最强第二代无中枢抑制作用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无此作用 3.抗胆碱作用:苯海拉明、异丙嗪最强 4.抗受体作用:异丙嗪 体位性低血压、鼻塞5.其他作用 :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1.变态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效佳 荨麻疹、枯草热、过敏

7、性鼻炎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效果较好。 对药疹、接触性皮炎及昆虫咬伤引起皮肤瘙痒和 水肿有一定的疗效。 对输血或输液引起的过敏性反应有防治作用。 对过敏性哮喘疗效较差,对过敏性休克疗效更差。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2.失眠:失眠:尤其适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的烦躁、失眠。3.晕动病、呕吐及耳性眩晕症:晕动病、呕吐及耳性眩晕症:苯海拉明、异丙嗪较强苯海拉明、异丙嗪较强 对乘车、船等引起的晕动病、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有效。应于乘坐车船30min前服用。 复方制剂:茶苯海拉明 对耳性眩晕症有较好疗效,可用于梅尼埃病和其他迷路内耳眩晕症的治疗。4.其他:其他:冬眠合剂、复方镇咳祛

8、痰药组分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枢抑制现象:中枢抑制现象: 镇静、嗜睡、乏力等。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和高空作业不宜饮酒,不宜与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消化道反应:消化道反应: 畏食、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应嘱病人餐后服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其他反应其他反应过量中毒:过量中毒: 先见中枢抑制,继而出现兴奋,最后又转入抑制,严重者因呼吸麻痹而致死. 呼吸抑制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惊厥时静脉注射地西泮解救 新生儿和早产儿、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新生儿和早产儿、孕妇及哺乳妇女禁用,儿童不宜服用。儿童不宜服用。h1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第十三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类(ad

9、renocortical hormones)-甾体类化合物 盐皮质激素球状带分泌 (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 糖皮质激素束状带分泌 (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 性激素网状带分泌 (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外外 内内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化学结构及构效关系基本结构为甾核基本结构为甾核 c c3 3的酮基的酮基 c c4-54-5的双键的双键 c c2020的羰基的羰基肾上腺皮质激素基本结构及维持生理功能必需基团肾上腺皮质激素基本结构及维持生理功能必需基团一、分类一、分类类别类别代表药物代表药物抗炎作抗炎作用用(比值)(比值)半衰期半衰期(minmin)水盐代谢水盐代谢(比值)(比值)皮质

10、功能皮质功能抑制抑制短效短效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1 19090+ +中效中效泼尼松泼尼松4 4200200+ +长效长效地塞米松地塞米松3030300300-+外用外用氟轻松氟轻松4040+二、生理效应 糖代谢l升高血糖(糖原合成 ) 蛋白质代谢l负氮平衡(淋巴和皮肤等组织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抑制) 脂肪代谢l促进分解,抑制合成 - 血胆固醇 ,脂肪重新分布 水电解质代谢l潴钠排钾;利尿;低血钙 核酸代谢l诱导特殊mrna合成 - 转录一种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 抑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摄取三、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生物、免疫等)炎症初期红、肿

11、、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瘢痕形成但同时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抗炎作用机制抗炎作用机制 基本机制:糖皮质激素(gcs)与靶细胞胞浆内的受体(gc-r)结合,影响了参予炎症的一些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基因效应)抗炎作用特点:抗炎作用特点:作用强大能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抑制炎症全过程抗炎不抗菌2 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与处理 抑制淋巴母细胞的增殖 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减少 治疗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 对抗免疫反应所致炎症反应抗过敏作用机制抗过敏作用机制 抑制抗原-抗体反

12、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3 3. 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热原的敏感性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热原的敏感性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亦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亦无保护作用无保护作用4.抗休克作用(超大剂量)扩张痉挛血管和加强心肌收缩力抑制某些炎性因子产生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形成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5.对血液与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提

13、高中性白细胞数量,但其功能下降;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6.其他作用其他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提高中枢兴奋性淋巴组织淋巴组织 抑制作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 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溃疡骨骼骨骼 骨质脱钙,骨质疏松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 增强血管对活性物质的反应 四、临床应用 替代疗法: 急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肾上腺危象) 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肾上腺次全切除 严重感染或炎症(合用足量抗生素)l 严重急性感染,伴毒血症;l 防止某些炎症后遗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l 风湿、类风湿性疾病l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l 枯草热、血清热l 血管神经性水肿l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l 过

14、敏性休克等过敏性疾病四、临床应用抗休克治疗: 感染中毒性休克(合用足量抗生素) ,及早、短时、 大剂量突 击治疗; 过敏性休克为次选药,可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心源性休克,须结合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补电解质等效果不佳时,合用 超大剂量皮质激素 血液病: 急淋、再障、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性紫癜等 局部应用l皮肤病:皮炎、湿疹,肛门瘙痒等l眼部疾病: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四、临床应用五、禁忌症 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和癫痫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 角膜溃疡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 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霉菌感染等六

15、、给药方法q用法及疗程 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氢化可的松首次剂量可静脉滴注200300mg,一日量可达1g以上,疗程不超过3天。对于休克有人主张用超大剂量,每次静脉注射1g,一日46次。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心性视网膜炎、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一般开始时用泼尼松口服1020mg或相应剂量的其他皮质激素制剂,每日3次,产生临床疗效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持续数月。六、给药方法 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阿狄森病及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后。一般维持量,可的松每日12.525mg,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020mg。

16、 隔日疗法利用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性,长期疗法中对某些慢性病采用隔日一次给药法,将一日或两日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此时正值激素正常分泌高峰,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较小。,隔日服药以用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中效制剂较好。七、不良反应七、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诱发或加重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 精神失常 其他:负氮平衡;其他:负氮平衡;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 食欲增加;食欲增加; 低血钾;低血钾; 高血糖倾向;高血糖倾向;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 欣快(有时出现欣快(有时出现 抑

17、制及情绪不稳定)抑制及情绪不稳定)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后的不良反应示意图 七、不良反应七、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l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萎缩( 缓慢减量,减低维持量或隔日给药,停药后应激 情况下补充给药)l 反跳现象:原病复发或加重 (加大剂量给药,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停药)。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免疫调节药物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agents,isa) 免疫增强剂(免疫增强剂(immunopotentiatingagents,ipa)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特点:免疫抑制剂特点:作用缺乏选择性对初次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较强,对再次免疫应答

18、的抑制较弱。药效与用药时间相关只能控制症状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脏器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首选)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感染感染致癌致癌生殖畸形生殖畸形 是1970年从多孢木霉菌和柱孢霉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得。 1978年开始用于临床,1980年化学合成成功。环孢素对细胞免疫和胸腺依赖性抗原的体液免疫有较高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主要抑制t细胞,作用于t细胞活化的早期。 对急性炎症模型无抗炎作用。但具抗慢性炎症作用 临床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肝肾损害 、继发感染 、淋巴瘤等环孢素环孢素(cyclosporina)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双向调节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双向调节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短小棒状杆菌菌苗短小棒状杆菌菌苗卡介苗卡介苗 bcg是牛结核杆菌的减毒活菌苗,有免疫佐剂作用,即增强与其合用的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 尚能刺激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从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有一定抗癌作用,但机制尚未阐明。 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