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效果表达技巧_第1页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_第2页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_第3页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_第4页
表达效果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 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 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 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 反复、反语、引用、互文、顶真、回环、通感等。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 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

2、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 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弓I I起共鸣。3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 的效果。4.4.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 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5.5.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6.6.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 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 起到了强调 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 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 尽致。7.7. 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3、作用是:引起读 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 条理清晰的作用。8.8.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 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1)(1)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 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 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 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 空间的转换所 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 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记 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

4、、结果。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序。(2)(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 情态描绘出 来 ( (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 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 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 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 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 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 的艺术感染。(3)(3)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 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 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 它与叙事相对, 具有主观 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

5、为一种特殊的文 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 达到心灵的 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 也是情 感释放与情感构造、 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 抒情文体 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 品和记叙文中, 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 手段。(4)(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 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 使文章鲜明、 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 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 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 达手段。(5)(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 把事物 的形状、性质、

6、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 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 有的是实 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 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 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 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 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表现 方法(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 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 但其内涵不同 (一)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 景、直抒胸臆等。

7、)A A、借景抒情: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 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 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 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 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B B、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 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 景物抒发感情。C C、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 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D D、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 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 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 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 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

8、的基础上融 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 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 1、联想、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 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 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 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 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 艺术感染力。2 2、铺垫: 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 的必然性,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可以制 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

9、注。3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 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 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 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4 4、对比(对照 ):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 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 使形象更加鲜明。5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 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 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6 6、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 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 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 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

10、成起伏之势, 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7 7、(前后)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 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 严谨。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 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8 8、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 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 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 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 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 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9 9、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 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 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1、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 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10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 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 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1111、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 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1212、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描写, 衬托作者或 喜或悲的情感。1313、融情于景: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 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 借自然 景物抒发感情。14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 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15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的描写,两

12、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16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 灵活、敏捷等)特征。17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 的特点。1818、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委婉地表达了 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1919、白描:不用华丽的辞藻,用最经济、最 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 寥寥几笔就能 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2020、开门见山:文章开头直入正题,不拐弯 抹角。2121、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

13、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 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 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 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 和特殊意义。2222、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 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活哲理的小事件 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2323、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 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 理活动,引人入胜。2424、伏笔: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 在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预先作出暗示或提示, 到 适合的实际给予呼应,以收到前后连贯、 结构严 谨的效果。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 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

14、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 类比推理等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想 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 辞、抑扬、用典等。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传 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现代的观点来 说,主要的有三种:比拟、夸张、借代等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5下载券 633633 人已下载 下载还剩3 3页未读,继续阅读(二)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 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1 1、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语言描写作用:1 1、刻画人物性格;2 2、直接表现人 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3 3、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4 4、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作用:1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2 2、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3 3、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4 4、深化作品 主题。 外貌(肖像)描写作用: 1 1、刻画人物 性格; 2 2、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 3、表现人物 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 1 1、显示人物 内心世界。例如:蹑手蹑脚的走 2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 1 1、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