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_第1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_第2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_第3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_第4页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作者:单位:邮编:)【摘要】 辛开苦降法是中医一种常用的、独特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治疗各种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互见的病证。导师王素梅 教授在多年临床中,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将其应用于小儿咳喘等 症,在治疗外感疾病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颇见疗效。【关键词】王素梅;中医学家;咳喘/中医药疗法;辛开苦降;儿童 辛开苦降法又名辛苦通降,是在中医四气五味药性理论指导下, 通过 运用相反相成的辛温和苦寒两种药物组方1,以期达到调理气机、 祛除病邪的作用。作为“和”法范畴的一种治疗方法 2,载于历代 各科医学著作

2、之中,应用于历代各科名家之手,辨证用药恰当的前提 下,往往效如桴鼓。1辛开苦降法的发展辛开苦降法源于内经,广泛应用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受内经升降相因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和“辛 能散能润,苦能坚能泄”等理论的启迪,于伤寒杂病论列“半夏 泻心汤”及其类方,用于痞证的治疗中,成为辛开苦降法的先河,并 创立了诸泻心汤、陷胸汤等 20余首辛开苦降之剂。后世医家在“仲 景三泻心汤”治痞经验的基础上多有发挥,直到清代温病学大师叶天 士才明确提出“苦降辛通,斯热气痞结可开”,把它作为一个治疗法 则而提出。其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强调: “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微苦以轻降,微辛以宣通” “以苦降

3、其逆,辛通其痹”,并认为“苦 能驱热除湿,辛能开气宣浊”等,阐发了辛开苦降法治疗疾病中的配 伍机制。吴鞠通也认识到“非苦无能胜湿,非辛无能通利邪气”,提出了“苦与辛合能降能通”的论点,揭示了辛开苦降法的实质内涵, 使辛开苦降法渐臻完善。2辛开苦降法在小儿咳喘中的应用导师王素梅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以小儿“肺常不足,脾常虚” 的生理特点为基础,治疗外感疾病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枢纽运转,清阳上升, 浊阴下降,共同维持人体气机之运行,为后天之本。小儿肺炎喘嗽不 同以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同时影响至中焦脾胃的并病愈见频 繁。小儿机体和功能都较脆

4、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以幼儿寒暖 不能自调,孚L食不知自节,故外易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往往 蕴生痰热,阻塞气机,升降失司,清浊失调,从而百病滋生,变幻莫 测。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不行,闭郁 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出现发热、咳嗽、 气喘、痰鸣等肺气闭塞之证,发为咳喘。嗜食肥甘,脾虚生痰,痰热 上壅,加重痰阻,滞于肺络,阻于气道,肺气上逆,轻则咳逆频作, 甚则气逆喘息。子病及母,脾气失司,胃失和降,浊气停聚,大肠之 气不得下行,继之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此属肺胃同病,决非 麻杏石甘汤之类所能解决。“外邪宜辛胜,里邪宜苦胜”,宗“郁非辛

5、 不开,火非苦不降”之旨,运用辛开苦降,豁痰宣闭,上病中取,疏 其邪,除其痰,泄其热,降其气,则气机畅通,升降自如,诸证自解。 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效果显著,体现了王素梅教授治疗疾病 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3病案举例病案1吴某,女,10岁。发热、咳嗽2 d。于20090110初诊。 症见发热,汗出不畅,咳嗽有痰,气急,胸闷胀满。查体:体温38 C, 咽红,双扁桃体H度,无脓性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滑数,听诊双肺 底湿啰音。血常规示:白细胞 5.96 X 109/L,中性粒细胞53.3%,淋 巴细胞31%;X线示:肺纹理增多、紊乱,右肺可见小片状阴影。王素 梅教授诊为肺炎喘嗽,认为感受外邪,

6、入里化热,肺失清肃,灼津炼 液成痰,以致热毒壅盛,痰闭肺窍。予辛开苦降,豁痰宣闭,调和阴 阳,肺胃同治。方药如下:炙麻黄、杏桃仁各 6 g,生石膏30 g(先 下),生草、黄芩各6 g,干姜2 g,半夏、五味子各6 g,紫苑、莱 菔子、厚朴、枳实各10 g,鱼腥草15 g,黛蛤散10 g(包),3剂, 水煎服,早晚分服。20090113二诊。2剂后,热退,3剂已,惟咳嗽有痰,舌红苔黄, 脉滑。上方去生石膏、生草、紫菀,加陈皮、胆南星各 6 g,天竺黄 10 g,加重化痰之功,5剂后,病愈。按:王素梅教授谨守病机,运用辛开苦降,宣肺开闭,降逆散痞, 寒热并调。黄芩性味苦寒,一治郁热在上,一疗脾胃

7、内陷之热;半夏、 干姜性味辛温辛热,一去胸中痞满,一疗痰水气滞,宣通内郁之痰浊; 加枳实逐痰水破结实,直导胸中之滞,宽中降气逐痰,开中焦之痰实, 以通宣肺气之闭,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内经云:“辛甘发 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味出上窍,阴味出下窍”,辛药升散其 闭,达邪于外,苦药平降其亢,泄邪于里,苦辛合用,升清降浊,畅 通气机,共奏调理阴阳之功。病案2:孙某,男,3岁。咳嗽2 d,喘息半日。于20090530 初诊。患儿2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有痰,流涕,无发热,家长未予 治疗。半日前出现喘息,呼吸急促,自行吸入万托林后喘息明显好转, 急来就诊。现咳嗽,喉间痰鸣,微喘,无发热。查体:面

8、色可,咽红, 双扁桃体H度,无脓性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哮鸣音, 呼气时明显。舌尖红,苔白腻,指纹红。血常规示:白细胞 8.55 X 109/L,中性粒细胞72.4%,淋巴细胞15.7%。哮喘病史2年。王素梅 教授认为本证由外感风寒而发,外寒内饮是其基本病机。以温肺散寒, 化痰定喘为治疗原则,方药如下: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化橘红各 10 g,炙麻黄5 g,细辛3 g,乌梅、地龙各10 g,黄芩、炙杷叶各 6 g,鱼腥草12 g,五味子6 g,炙百部10 g,全瓜蒌6 g,5剂, 水煎服,早晚分服。按: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辨证论治不可 纯寒纯热,纯补纯消。此患儿为

9、感受外邪,肺气郁闭,清肃失职,痰 堵胸宇所致,治疗采用辛开苦降,豁痰宣闭,上病中取。方中轻浮微 辛之麻黄专疏肺郁,宣开肺气;微苦清降之苏子、葶苈子、莱菔子、 瓜蒌泻上逆之肺气,豁痰开其壅塞;细辛温肺化饮,与五味子相伍, 一酸一辛,一收一散;乌梅、地龙解痉祛痰平喘。诸药合用,温肺散 寒,化痰定喘,使被痰湿内阻之阳气得以宣畅,无不愈之虑。辛开苦降药物配伍中,辛先入肺,宣肺利气,开其毛窍,祛邪外 出,能开能通,即所谓“辛能疏通,宣导而行之”;苦先入心,可平其热,泄邪于内,能降能泄,所谓“苦降其逆”。辛苦兼施,温清并 用,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开一泄,有机结合,互相制约,则辛开 无劫阴之弊,苦泄无碍阳

10、之害,邪去而不伤正,共奏泄热通阳、燥湿 化痰、通降气滞、消除痞满之效。苦辛并用,一宣一降,使闭郁之肺 气宣降条达,阻滞之痰浊消散清化。此在八法中属和法,在四气中属 寒热,在五味中属辛苦,在升降浮沉中属升降,治疗气机逆乱,阴阳 不和之临床见症。导师王素梅教授集多年临床之心得,认为根据辛开 苦降法的组成原则,药物的选择上不应只局限于苦寒之芩、连和辛温 之姜、夏,凡辛味药发散表邪和苦味药燥湿泄热同伍,均可归于辛开 苦降的范畴,均具有寒热并调,升清降浊,调理阴阳的作用。但临床 应用中必须掌握痰热内羁,肺胃同病,咳逆痰壅,胸满腹胀,舌苔白 腻,脉象弦滑才可应用,如果喘咳痰鸣,面色青紫,泛吐痰沫,脉象 沉细的虚痰上泛之症,又宜温振胃阳,那就不适合辛开苦降了。且苦 辛之药剂量不宜过大,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