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复习_第1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_第2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_第3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_第4页
林木育种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基本概念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它与林木育种学的涵义相近。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 育、群体。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3淋木品种: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栽培环境复杂多样,

2、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试验设计难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3淋木良种: 新选的品种。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 种新技术。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1. 多数树

3、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 度大。2. 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3. 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潜力大,见效快。4. 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5. 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6. 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 品种是适宜的。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1、 育种资源丰富。2、 育种周期长(1 )早期预测 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一一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

4、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3、 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4、 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5、 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6、 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第一章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引种驯化1、乡土树种:当一个树种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2、外来树种:当一个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该树种为栽培的外来树种。3、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精选文库-2 -4、5、6、7、9、驯化:外来树种通过改变其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或者将动

5、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 栽培的过程称为驯化。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 异的总和。 对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 种质资源。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 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非生命因子(光、空气、水、土壤等)所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

6、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 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程度。10、 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和。11、 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遗传多样性是由基因组控制的,在众多基因的协调作用下,生物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特性。12、 遗传流失:因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减少现象。二、遗传(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理解)1、农作物和果树栽培育种的历史证明,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的物质基础。2、在集约

7、经营和选育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经济性状上,从而使群体或个体的遗传基础 变窄。3、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工艺过程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对林木新品种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4、 现今复杂而丰富的物种和遗传资源是生物经历6亿多年自然演化中形成的,是生物适应繁杂、变 化自然环境条件结果,是进化的结果。5、抢救濒临毁灭的树种,已迫在眉睫。三、种质资源的保存(15-20)方式:1、原地保存,以自然保护区保存为主。2、 异地保存,如种源试验林、种子园、收集圃、无性系和子代测定林、树木园等都属异地保 存,这些是应用较广的保存方式。3、 室内(设备)保存 :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花粉以及离体材料(植物组织与器官

8、)。 保存策略:主要采用 原地保存 的理由如下:1. 种质资源是在一定生态系统和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相互 依存的整体,原地保存能不断发掘遗传变异,适应未来变化,离开了长期适应的系统,有时甚 至难于存活;2.非原地保存改变了原有的群体结构和交配系统,3.随市场需要的改变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变迁, 更难掌握;4.森林植物分布区多较广,原产地立地条件多样, 技术等方面有诸多因素难掌握;5.低温贮存种子和花粉能延长贮存时间, 的经费投入。即遗传资源是创育新品种难于保存原有的基因组成;收集保存什么样本很难预测,收集、评价样本的标准生命周期长,异地保存在样本收集、栽植、保存但

9、保存的材料仍需不断更新,维持,且运行设施需要大量精选文库-3 -精选文库-4 -2、3、4、5、6、(区)o将不同种源的种植材料,在一定区域内按田间试验要求进行对比试验的过程。 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用种地区选择优良种源的过程。即选择优良个体的过程。它分混合选择与基因型选择二种类型。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利用芽变,从中选择出优良品种的过程即为芽变选种。S)o 即: S=X s Xp四、引种前需考虑的因素1. 外来树种在原产地的表现2. 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的相似程度3. 树种历史生态条件分析4. 树种的适应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5个层次的变异:A、种源(地理)变异B、立地变异C、林分变异

10、D、个体变异E个体内的变异 问题:从林木变异的5个层次分析为什么引种前考虑种质变异。八、引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引种结合良种选育(1)要重视种源、家系和无性系选择;(2)结合杂交育种,开展引种工作;(3)有条件的可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弓I种时注意弓I进配套技术加强对引种成功树种的繁育注重外来树种基因资源保存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引种程序要坚持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九、引种成功的标准1、 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外来树种在常规造林栽培技术条件下,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 育,并无严重的病虫害。2、 能生产上适用的繁殖方式,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3、 保持其原有经济性状。4、

11、 无不良生态后果。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第二章选择育种原理与方法1.种源: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原产地。2产地:一批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的生产地点3种源试验:4种源选择:5个体选择:6芽变选择: 7选择差:入选树木平均值与林分平均值有一个差值(8选择响应:入选全个体的子代均值( Xo )与同年龄亲本林分均值( Xp)的差值(R)o即:R = Xo -X P9遗传增益(G):选择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值。G= R/X X 100%10选择强度(i):选择差除以亲本群体的标准差(bP)所得的值。即标准化的选择差。i=S/ bP11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

12、,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或类型的选择,是人类创造新 品种的重要手段。12混合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现型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 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和造林。精选文库-5 -一种综合选择的指标。即把选择的每个性状都按其相对经济重要性和不同性状间的表 型相关与遗传相关,通过多元统计方法进行适当加权,形成线性关系组合。是针对多性状选择时采用的。可以按不同性状的重要性给一定的分数,最后按分数进混合选择只依据表现型,不作遗传测定的选择,属表型选择。13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是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分别

13、采种或采条,单独 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因单株选择的谱系清楚,可通过子代测定的结果对亲本进行的再选择,即可以进行所谓的后向选 择。单株选择是根据遗传测定林中子代或无性系的表现进行的选择,属遗传型选择。14家系:亲本通过有性繁殖所得到的全部子代连同亲本统称为家系。15半同胞家系:指仅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家系子代总称。16全同胞家系:指具有共同双亲的家系子代总称。17无性系:由同一植株通过营养繁殖所产生的群体,称为一个无性系。对繁殖成无性系的最初植株, 称为无性系原株,无性繁殖出来的植株称为 无性系分株。18家系选择: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依据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的选择。19家系内选择:根据家系内个体

14、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的离差大小选择个体。20配合选择: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过程。21前向选择:从子代测定林中挑选优良家系内的优良个体作为下一代选育的亲本,这种选择方法称为 前向选择。22无性系选择:通过无性系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无性系的过程。无性系选择充分利用了植株的加性 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无性系选择增益大,方法简单。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以及无性系选择都属单株选择。23连续选择法: 先对一个最重要的性状进行选择,直到达到育种目标,再开始第二个性状的选择。 24独立淘汰法:对每个选择性状规定一个最低标准,如果候选个体各性状都符合标准,就可入选,否 则不能入选。25选择指

15、数法: 26综合评分法: 行选择。27育种目标:为改良现有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所要求达到的目的与指标。28抗逆性:包括抗虫性、抗病性以及抗污染能力等29适应性:指适应于特定环境的能力30生长性状:主要指植株的生长量。31其它性状:如种实性状等32林木遗传改良的基本程序是:通过种源试验,选择优良种源,再从优良种源中选择优良林分,从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通过子代测定,选择优良家系及其优良单株,进行杂交,对子代再作选择, 如此连续进行多代的选择育种,使改良增益一代高于一代。二、问题:为什么说选择是品种改良的中心?分析:1、植物变异的层次分析和观赏植物品种改良的现状2、 引种与驯化3、 选择育种4、 杂

16、交育种5、 诱变育种与辐射育种6、 倍数性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7、 生物技术育种(分子育种)不同育种方法同选择的关系? 三、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精选文库-6 -同一地区或同一山多数种源差异小。R=Sh2=iph2 (s为选择差,i为选择强度,P为标准差)1、被选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力是性状的遗传传递能力,但它的估值受环境影响,因此,选择需要在一致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比较)。2、被选群体的大小与变异程度(幅度)3、选择率的大小4、选择的方法-采用多性状选择不是单性状独立选择。第三章种源试验与优树选择一、基本概念1 .种源2. 地理种源3. 产地4. 种源选择5. 种源试验6. 地理变异:长期

17、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基因交流的限制,群体间在各性状上发生了遗传分化的现 象。7. 地理小种:因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基因交流的限制,发生了遗传变异的群体。8. 渐变群:种内的变异随着地理经、纬度的改变而逐渐成梯度变异的群体。9. 生态型:指因特定环境的选择而形成的在某些性状上具有明显区别,并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同一植物种内的不同类群(Turesson的定义)。10. 种子区划:对某个树种各地所产种子的供应范围,根据生态条件、地理变异以及行政区界等进行的 区划。11. 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林木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12. 精选树:指经子代测定,证明具有

18、遗传上优良的优树。三、种源试验的目的1、 研究林木种群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阐明种群的变异模式和重要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2、 确定原产地(种源)或产地在一定地区的适应性和生产力,为造林区选择高产、 优质、稳定的种源; 也为种子调拨区的区划提供科学依据;3、为林木基因资源的挖掘、保存,建立育种群体和种源种子园以及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物质基础。 种源试验的3个目的也是种源试验的研究内容与达到的目标。二、地理变异的一般规律(趋势)1. 北-南或冷-暖变异趋势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与北方种源相比,一般生长较快,春季发叶和抽梢条较晚,受晚霜危害较轻, 秋季落叶较晚,结束生长较迟,对冬季极端低温的抗

19、性较差。2. 旱-湿变异趋势湿润地区种源与干旱地区相比,一般具有生长快、种子小、根系浅、枝叶绿的特征。3. 海拔高-低的变异趋势一般低海拔生长高于高海拔种源,精选文库-7 -2.3.4.(1.2.第四章林木杂交育种一、名词述语1. 杂交: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间交配称之杂交。2. 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间或同一个体内交配称之自交。3. 近交:遗传型相近的个体间交配称之近交。4. 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远的个体间杂交,一般指属间、种间杂交。5.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获得杂种,经遗传测定选出并繁育优良杂交种6. 杂种优势: 第三节花粉技术一、树(植株)上杂交技术1、植株选择与花朵选择2、去雄3、套袋4、授粉5

20、、管理与采收 第四节杂交技术二、室内切枝杂交植株选择与枝条选择、采集水培与管理去雄、隔离与授粉水培与管理 种实采收条件:种子成熟期短、种子成熟过程中消耗养分少、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现象及其克服1、主要表现二类:(1)花粉在柱头上不发芽(2)能发芽但不能授精(品种)的过程。1、2、3、4、5、(种子小)、切枝水培(或土培)容易等。4.随机的地理变异三、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树种分布区的大小与分布区的形状长形一圆形分布于之差异树种自然分布区内的环境因素多样性树种分布区的不连续性如呈岛状分布的黄山松未知因素选优林分的条件:)林分的起源:以实生林分最优。林分立地条件:一般以选优林分立地条件与优树供种地区或优良

21、无性系推广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为好。3. 林分的年龄:优树选择以中龄林分较为理想。4. 林分的密度:林分的郁闭度在0.6- 0.8为宜。5. 林分结构:优树选择应尽可能在纯林中进行。2、克服方法:(1)选择亲本与正反交试验精选文库-8 -(2)(3)(4)(5)(7)(9)(6)媒介法(8)组织培养技术2.杂种染色体加倍4.人工辅助授粉与改善营养条件提出并采取最为有效的混合花粉与多次重复授粉 选用第一次开花的幼龄实生母本 柱头移栽与剪短法 无性预接近法化学药剂处理法 花粉辐射处理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1.杂种胚的离体培养-杂种胚拯救技术3.回交法问题:全世界育种为什么杨树育种成绩很大?

22、1.杂种优势明显 2.可无性繁殖 第五章 种子园种子园: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组成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林木种子生产专用林,它采用隔离 方式以防止外源不良花粉传入,采用集约经营方式经保证种子高产稳产和便于采集。一、种子园管理技术种子园管理是高产稳产、提高种子品质的关键,影响产量的因素与主要的管理措施有:1、建园亲本的遗传控制结实性状是遗传控制的一个重要性状,选择高产无性系(亲本)是高产、稳产最为关键的措施。2、树体管理整形、修剪、去枯枝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多数针叶树种具有位置效应,如杉木,侧枝嫁接后 要偏冠,需利用萌条培养主干以形成良好的树形。3、水肥管理看天、看地、看树施肥是多年总结的经

23、验,应根据不同的母树生长期、结实期决定施肥种类与量,一 般每年施肥2次为多。水份管理对多数山地种子园是困难的,而水份对于母树花芽分化、种实发育十 分重要,往往同产量紧密相关。4、中耕除草一般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同时采用套种绿肥的方法,综合解决施肥、中耕与保水、保土等问题。5、辅助授粉在种子园前期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产量与质量的关键。为什么?6、病虫害防治防治种实害虫是种子园经营中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根据不害虫的发生规律, 措施。7、疏伐与改造适时疏伐是保证稳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树种、不同初植密度采用不同的疏伐强度。8、科学采种采种工作不是技术性工作,但采种时如何保护母树、幼果

24、(花芽),如何将果实采集干净是关系到来年以及以后若干年种子产量的关键因素,在林木种子园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种子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室内(设施)种子园营建与管理问题针对小粒种子、结实较多的树种多数可以营建室内或设施种子园。成本是其主要限制因子,优势也十 分明显。问题是相关的营建与管理技术标准。包括盆栽、肥水控制、开花与授粉等 设施条件下盆栽光皮桦种子园母树结实情况精选文库-9 -(积)水方法。近年,园艺上的滴溉技术在此应用具树木的无性繁殖能力随着树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称为成熟效应。因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无性繁殖效果的影响称为位置效应植物遭受病毒侵染后, 会导致叶部产生病斑, 叶片卷曲,根茎

25、细胞增生,植株矮小畸变, 生活力下降,甚至枯死。(二)无性繁殖材料退化的复壮 无性繁殖材料复壮1.有性繁殖复壮2、无性繁殖复壮3、脱病毒复壮:二、种子园母树采种难题与母树矮化问题随着林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与价格提高,原先从空间上争取产量的方法急需改变。山地上高大母树采集 种子困难。而且多数林木结实在树冠的中上部。柳杉一代种子园 园艺式经营与管理种子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三、种子园的水份管理问题 山地林木种子园水份管理一直沿用省钱的竹节沟等集 有一定潜力。平原地种子园的水份控制问题 室内或设施条件下的盆栽种子园水份控制技术。四、种子园营建技术的改变问题传统方法多采用先定砧再嫁接来建立无性系嫁接种子

26、园。这种方法对于速生树种比较合适,而对于生长相对较慢的树种,种子园管理成本极高。目前,集中园艺式集约培育母树,再利用大树(苗)带土(盆)移栽技术,快速构建种子园是目前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第六章无性系育种一、概念1. 营养繁殖:也称无性繁殖,是指采集植株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 植株的过程。2. 无性系选育: 是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选育的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3. 嫁接:将一个植株的芽或枝条与另一植株的茎段或带根系植株适当部位的形成层相互结合,愈合生长在一起并发育成一新植株的方法。其中前者称为接穗

27、(scion),后者则称为砧木。二、无性繁殖材料的退化与复壮(一)无性繁殖材料退化的原因无性繁殖材料退化一般不涉及基因混杂与基因劣变等遗传因素,主要与成熟效应、位置效应以及病 毒侵染等非遗传因素有关。1 .成熟效应:2、 位置效应:3、 病毒侵染:(rejuvenation)是指针对品种退化而采取的恢复并维持树木幼龄状态的措施。:一般针叶树种采穗圃大多连续采条35年,随后用优良家系种子实生苗重新营建新的采穗圃,通过种子实现优良无性繁殖材料的复壮。:(1)根萌条或干基萌条法;(2)反复修剪法;(3)幼砧嫁接法;(4)连续扦插法; (5)组织培养法。(1)热处理脱毒;(2)微茎尖培养脱毒热处理;(

28、3)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结合的脱毒;(4)珠心胚培养脱毒;(5)愈伤组织脱毒;(6)茎尖微体嫁接脱毒第七章林木诱变育种一、辐射育种的特点1. 提高突变频率、扩大突变谱2. 能改变品种单一不良性状3. 增强抗逆性、改进品质精选文库-10 -1、2、3、4、5、6、5cM )或者是共分离的;4. 缩短育种周期5. 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或不结实二、单倍体的概念: 附加:(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1. 快速获得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2. 作为诱变或辐射育种的材料3. 从杂种后代的花粉育成单倍体再加倍以克服杂种后代的分离、不孕等现象三、单倍体植株的获得与选育1. 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2. 未授精子房培养,从中

29、筛选单倍体3. 染色体的加倍4.单倍体植株与纯合体植株的利用) 第八章分子育种概述一、概念分子育种:实质上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一种植物育种新技术。它包括体细胞融合(杂交)、基因工程育种二个主要方法。狭义的分子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多指基因工程育种。转化:将重组质粒 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使其基因型、表现型均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转导:将重组噬菌体 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使其基因型、表现型均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转染:将重组病毒 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使其基因型、表现型均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DNA克隆:基因工程中将筛选出含有重组体的受体细胞进行纯系增殖的过程。遗传标记(genetic

30、 marker)是指可以稳定遗传的、易于识别的特殊的遗传多态性形式。、分子育种特点1. 育种的定向性2. 改良性状的专一性3. 缩短育种周期三、 体细胞融合与杂交技术1. 植物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2. 细胞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与原生质体的获得3. 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种的获得4. 杂种细胞的筛选与杂种无性系的获得木本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技术应具有较为广宽的前景。柑桔类植物上有成功的先例,近来,葛藤、爬 墙虎等观赏藤本植物的细胞融合工作有人开展。用材树种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但基于体细胞融合技 术的多倍体育种有其潜在的优势。四、 植物基因工程的步骤1.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2. 载体的构建3. DNA的重组4.

31、 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五、遗传标记主要有:1形态标记 2细胞学标记 3同工酶标记4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需要如下基本条件:1.分子标记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很小(一般应小于2. DNA的提取方法简便自动化,已适用于大群体分析;3. 分子标记尽可能转化为 PCR标记;4. 建立多数据处理的分析软件。精选文库-11 -它与木材的机械加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与品质育种(重点一一垂直、水平、抗逆性)概念:木材品质:指影响木材产品的质量、产量或感观的一些定性或定量木材性质指标。品质优劣是与木材用途相关联的。、树木抗病育种(一)抗病性1. 垂直抗病性2. 水平抗病性(二)林木抗病性遗传及其规律垂直抗病性-病

32、源生理小种-主基因 水平抗病性-病源所有小种-多基因二、木材品质定向遗传改良目前育种上主要考虑的木材品质指标有:木材密度(容重)、木材纤维(管胞)长度与宽度、微纤丝角、生长轮的均匀度、连心材比率、木 材的力学性质、纹理特性等。三、木材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变异(一)木材密度的变异它是木材重量与其体积之比。1.影响木材密度变异的主要因素针叶树:晚材率、细胞壁厚度、壁腔比等 阔叶树:胞壁厚度、浸提物、导管的数量和体积、木射线的数量与性质等。2.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及其规律针叶树:髓心-皮部呈增加-平稳规律,但是否浸提结果不同。阔叶树不同于针叶树。3、木材密度的垂直变异 一般的规律是从基部到顶部,

33、密度下降。四、木材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变异(二)木材细胞长度变异针叶树:管胞长度(tracheid len gth) 阔叶树:纤维(fiber)和导管分子(conducting cells )1、径向变异及其规律2、垂直变异及其规律 详见教材五、木材重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变异(三)木材微纤丝角变异木材细胞次生壁 S2层中的微纤丝排列方向与细胞轴向间的夹角即微纤丝角。 工(材质)、化学加工(纸张强度)、木材利用及品质改良。1.径向变异及其规律精选文库-12 -2.垂直变异及其规律详见教材此外,尚有木材纹理的变异、早晚材比率的变异等。六、木材品质的遗传变异1. 产地或种源间木材品质的变异

34、2. 家系间木材品质的变异3. 无性系间木材品质的变异4.遗传与环境互作对木材品质的影响七、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的方法与程序常规育种是改良木材品质的主要方法 注重早一晚材的相关性研究与利用重视材性性状与生长性状改良的关系材性与抗逆性选择关系1.2.3.4.详见教材注重以下问题:(当成为负向选择时采用何种策略问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它们的优劣。 并对基因型进行鉴别,以提高遗传改良的效果,这一过程称,测定其遗传优势的方法。1、2、3、4、第十章遗传参数估算与育种策略一、遗传测定的概念 将中选的种源、优树或其它繁殖材料, 将表型中遗传与环境的分量区分开来, 为遗传测定。遗传测定:分为

35、子代测定和无性系测定二大类1、子代测定:通过一个个体的子代平均性状表现来测定它的相对育种值的方法。例:某油茶林平均株产 49斤果,选得一优株产量达65斤,其子代产量平均为53斤,计算知:选择差s=65-49=16斤,亲本育种值:2X(53-49)=8斤,h2=8/16=0.5(这是现实遗传力)2、无性系测定:通过某一亲本的无性系进行田间试验3、 遗传力:4、 配合力:5、 遗传相关:二、遗传测定的目的 估算待测亲本的育种值,并据此对待测亲本确定取舍; 估算各种方差组分和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并据此采用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为多世代育种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 通过田间试验,评定遗传增益

36、。三、遗传交配设计概念 遗传交配设计或称遗传设计是指有关交配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取得一些有亲缘关系的材料。 主要分二大类:不完全谱系设计和完全谱系设计(一)不完全谱系设计1、 自由授粉的交配设计又分林分优树上采种、种子园自由授粉的交配设计二类。优点是简单易行、投资省、速度快;能评价优树、能估算加性方差、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参数。 缺点是准确性差、子代群体遗传基础窄。2、 多系遗传设计目的是尽量保留自由授粉的优点而减少其缺点。A:完全群状多系设计所有亲本都作母本和混合花粉的父本(除母本相同时的),能克服自由授粉的花粉垄断问题。精选文库-13 -NCI-1)Z4 04 /i B:重叠群状多系设计C:不

37、完全群状多系设计采用部分作母本、部分作父本。目的是减少测定数。D:测交式多系混合交配设计选部分gca高的亲本(混合花粉)作父本。(二) 完全谱系设计1、群状交配设计(巢式设计、M S1011121314151617F1设计模型及分析方法详见书。2、测交式设计A :设计 将待测亲本群体中选择 m个作父本,和f个母本相互交配,产生 mf个后代。$12341234-PB :优缺点:(1) 优点:简单、精度较高,可得到待测亲本的育种值、提供h2、sea、 gca及各种方差分量。(2) 缺点:后代遗传基础窄,无亲缘关系的材料仅为测交系数,易发生偏差。C:统计模型Xijk=U+Mi+Fj+(MxF)ij+

38、EijkXijk 第i个父本与第是j个母本杂交后代的第k个个体的观测值(k=1,2,n);Mi 第i父本的效应值(i=1,2,m)Fj 第j母本的效应值(j=1,2,f)(MxF)ij 第i父本与第j母本的互作效应值方差分析表V.S.DfMSEMS精选文库-14 -父本间m-1M16 e2 + m 6 2mf + nf 6 2m精选文库-15 -h2咼;h2咼。母本间f-1M26 e2 + m 6 2mf + nm 6 2f父x母互作(m-1)(f-1)M36 e2 + m 6 2mf机误Mf(n-1)M46 e23、单交设计一个育种群体中,一个亲本只同另一个亲本交配,不再同第二个亲本交配。s

39、辛123.P123-P设计的组合数少,且能维持最大的有效种群规模。其缺点是不能估算gca、即不能为种子园去劣提供信息;也不能估算加性与非加性方差;结果常有偏差。4、双列杂交是一种最完整的杂交,Criffing归纳为四种方法:s辛1234.p1234-P双列杂交的四种设计:(1)方法I :全双列杂交 一包括正交、反交与自交P个亲本,组合数K=P2。方法II :正交+自交 K=P+(P+1)/2方法III :正交+自交 K=P(P-1)方法IV :正交,称半双列杂交,K=(P-1)/2优点:该设计包括了所有设计的优点。缺点:a)工作量大;b)采集花粉齐全是不容易,且杂交也可能不成功,结果影响精度。

40、四、影响遗传力大小的因子1.随亲本材料、栽培条件、群体大小、测定年份、繁殖方式、授粉条件、取样误差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 不同,特别是受环境的影响更大;2. 显性作用随世代增加而降低,故h2N随世代增加而升高;3. 不受或受环境影响小的性状,其遗传力高。即质量性状比数量性状的4. h2因杂交亲本组合不同而不同。相对性状差异大的亲本间杂交, 五、遗传力与遗传增益估算精选文库-16 -估算遗传力的方法(一) 用选择响应估算实义遗传力:h2=R/S(二) 用亲子回归估算遗传力(三)用方差分析法估算遗传力1.多点半同胞子代测定的统计分析用自由授粉的交配设计,取得半同胞家系f个(即有f份种子),分单系育苗或

41、造林,分别在 s个地点进行,各点均采用独立的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复b次,各试验小区种 n株。取得了 f.b.n.s个观测值,数据组织见实验指导书。但书中给出的是小区平均数。 (1)方差分析模式表一一多点半同胞方差分析表V.S.DfSSMSEMS地点间s-1SSsM12 26 e +n 6 fxb(s) + nb6 2fxs+ nf 6 2b(s) + nbf 6 2s家系间f-1SSfM26 e2 + n6 2fxb(s)+nb 6 2fxs+ nbs6 2f地点内重复间S(b-1)SSS(b)M36 e2 + n6 2fxb(s)+ nf 6 2b(s)家系X地点(s-1)(f-1)SS

42、sxfM46 e2 + n6 2fxb(s)+nb 6 2fxs豕系X地点内重复(f-1)s(b-1)SSFxbsM56 e2 + n6 2fxb(s)机误sbf(n-1)SSeM66 e2总和Sbfn-1SSL记住:a)由上而下b)有关的写上,无关的弃掉C)系数:除自己外,其它因子的乘积作为它的系数d)区组(重复)的系数不包括地点,而地点的系数要包括区组。 2、遗传力估算式(1)单株遗传力精选文库-17 -h2 单=4 6 2f/( 6 2e + 6 2fxb(s)+ 6 2fxs+ 6 2f )h2 家=nbs 6 2f / E e2 +n 6 2fxb(s)+nb 6 2fxs+nbs

43、6 2f =(Mf-Mfxs)/Mf=1-Mfxs/Mf=1-1/F具体讲解实验题 表中的数据为:Xijk这里:Xijk = 2第一步:数据组织 第二步:方差分析1.计算自由度:以2.计算平方和Xijk.=Xij.=Xi=X.j.=X.=i=1,2,3,.14(f=14) j= 1,2,3,4(s=14) k= 1,2,3,4,5(b=14)Xijkj/10n=1代入模型在j个地点第k个区组内,第i个家系不同单株之和 第i个家系在j个地点的和XijklXijkl2 Xijkl 第i个家系的和2 Xijkl第j个地点的和2 2 Xijkl 总和(2)家系遗传力六、配合力估算精选文库-18 -Xijkl组成:0,方差为:6 2bv配合力的概念种子园营建中,先需知道哪些亲本配在一起其后代有较高的遗传增益,同时在种子园改造中就应该 考虑疏伐哪些亲本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考虑亲本的遗传价值和杂交组合的子代性状的表现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