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_定稿论文_第1页
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_定稿论文_第2页
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_定稿论文_第3页
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_定稿论文_第4页
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_定稿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已知有机物熔点对其纯度的估计(定稿)曾圆圆2009071145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贵州 都匀558000摘要:用毛细管法测定苯甲酸、萘、乙酰苯胺三种有机物含杂质在0%至20%时的熔点变化规律。进而在今后的实验中已知某有机物的熔点,可以估计这种有机物的杂质含量。关键词:固体有机物;测定;熔点;杂质;纯度;估计Known for its purity of organic melting point estimationZeng Yuanyuan2009071145Departme 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 eeri ng Qiannan No

2、rmal College forNatio nalities Guizhou Tuyun 558000Abstract : By using capillar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cid, naphthalene, acetanilide three kinds of organic impurities in 0%20% melting point variation. Then in future experiments known organic melting point,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3、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impurity. This is our estimation of organic purity is a simpl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thod.Keywords : Solid organic compounds; determination; melting point; impurity; purity; estimation引言在有机化学学生实验中,因为实验对固体有机药品的纯度有一定的要求, 那么,我们拿到一种固体有机药品怎样能够快速的估计出他的杂质含量呢。当 然有许多测定有机物纯度的方法

4、,并且准确度和精确多都很高,但需要有一定 的测量仪器和条件,或测定步骤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本文这里探讨一种对 有机物纯度估计的方法,那就是当一种固体有机物中只含有任一种杂质时,用 已知杂质含量各组分测定熔点变化规律,进而在今后的实验中已知熔点,就可 以估计某固体有机物的大概杂质含量。下面是利用毛细管法对苯甲酸、萘、乙酰苯胺三种有机化合物含杂质在0%至20%寸的熔点分别进行测定,从而得出四组不纯物质的熔点,然后用它们与纯 的该种物质的熔点相比较而得出四组熔点差值。最后总结出有机物在含杂质量 不同时,熔点的变化规律。1.实验药品简介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是无色、无味片状晶体。纯的苯甲酸熔点为122

5、.12 C, 沸点为249C,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萘是最简单的稠环芳香烃,是由两个苯环稠合而成,是白色晶体(易挥发) , 熔点为80.5 C,不溶于水。乙酰苯胺是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在水中再结晶 析出呈正交晶片状,熔点为114.3 C,它无臭或略有苯胺及乙酸气味,在空气中稳定,是 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具体的实验探究过程为:2. 实验部分2.1 实验样品第一组、苯甲酸中含有杂质萘,第二组、苯甲酸中含有杂质乙酰苯胺,第三组、萘中含有杂质苯甲酸,第四组、乙酰苯胺中含有杂质苯甲酸,对以上的四组样品分别都配制所含杂质含量为0%、 2%、 4%、 5%、 6%、 8%、10%

6、、 12%、 14%、 16%、 18%、 20%、的混合物,以待测定。2.2 实验仪器200 C温度计、毛细管、长玻璃管、表面皿、b形管、橡皮圈、酒精灯、研钵,2.3 实验方法: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2.4 实步骤验:2.4.1 制熔点管 内径约1mm长约为60 mm 一端封闭的毛细管。2.4.2 样品的配制在研钵中将固体有机物研细,再配制成所需杂质含量的样品,并放在干燥器中干燥。2.4.3 样品的填装 取约 0.2g 配制好的样品, 用毛细管进行装样。 为使装入 的样品要结实,可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通过一根长60cm直立于玻璃片上的玻 璃管,自由地落下,重复20次,直至样品的高度约3 mm时为

7、止。2.4.4 b形管熔点测定装置将b形管夹在铁架台上,向其中装入浓硫酸至高出上侧管即可,b形管配以缺口单孔软木塞。用橡皮圈把毛细管样品端固定在 温度计的水银球处。温度计插入b形管中使水银球恰在b形管的两侧管的中部。 且加热火焰须与 b 形管的倾斜部分接触。2.4.5 熔点测定过程熔点测定时。先在快速加热下测定化合物的大概熔点, 然后在做第二次测定。第二次测定前,先待热浴的温度下降大约 30C,换一根样品管,慢慢加热,以 每分钟上升约5C的速度升温。当接近熔点时,加热更慢,每分钟约上升约0.3 C, 注意温度的上升和毛细管中样品的情况。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有湿润现象, 出现小滴液体时,表示样

8、品已经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继续微热至样 品完全消失呈透明液体时,为全熔,即为该化合物的熔程。熔点测定,进行两 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必须用熔点管新装样品,不能使用已测过的熔点样 品管。实验毕,把温度计放好让其自然冷却接近室温时,用废纸擦去硫酸,在 用水冲洗。浓硫酸冷却后,倒回瓶中。2.5实验结果第一组实验样品是苯甲酸中含有杂质萘。表1不同杂质(萘)含量的苯甲酸的熔点变化情况杂质含量初熔点C终熔点C熔点差(与纯样品初熔点的比较)(C)纯的苯甲酸118.751212%1101148.754%108112.510.755%106.5110.512.256%10310915.758%100.

9、710718.0510%99.5104.519.2512%95.75103.52314%94.5102.524.2516%93.5102.325.2518%9210226.7520%89.5101.229.25不同杂质(萘)含量的苯甲酸的初熔点变化曲线图 第二组实验样品是苯甲酸中含有杂质乙酰苯胺。表2不同杂质(乙酰苯胺)含量的苯甲酸的熔点变化情况杂质含量初熔点C终熔点C熔点差(与纯样品初 熔点的比较)C)纯的苯甲酸118.751212%110.51178.254%109.51169.255%108115.510.756%106113.7512.758%103.5111.515.2510%981

10、1020.7512%94.210924.5514%9110827.7516%88.5106.730.2518%86105.532.7520%8410534.75不同杂质(乙酰苯胺)含量的苯甲酸的初熔点变化曲线图 第三组实验样品是萘中含杂质苯甲酸。 表3杂质含量初熔点c终熔点c熔点差(与纯样品初熔点的比较)(C)纯的萘77.4792%69748.44%677210.45%6671.511.46%64.270.513.28%63.569.7513.910%62.2569.515.1512%6168.516.414%60.86816.216%60.468.21718%596718.420%58.56

11、718.97876707367646158rT I._J. _(%)24568 10 1214 16 18 20不同杂质(苯甲酸)含量的萘的初熔点变化曲线图 第四组实验样品是乙酰苯胺中含有苯甲酸.熔点差(与纯样品初 熔点的比较)(C)表4不同杂质(乙酰苯胺)含量的苯甲酸的初熔点变化纯的乙酰苯胺萘108111.52%101.21086.84%100.31057.75%96.510211.56%90101.2188%82.610025.410%7898.53012%77983114%76.297.531.816%7596.53318%73.29534.820%71.593.636.5杂质含量初熔点

12、c终熔点c0 5 0 5 0 5 0 5 0 1009 98877 T T T不同杂质(乙酰苯胺)含量的苯甲酸的初熔点变化曲线图3.结论3.1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为:是在一种固体有机物只含 一种杂质的情况下进行熔点测定实验,所以,后面对固体有机物杂质含量的估 计,都是在这个条件下。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装置的原因。纯的这三种固 体有机物的熔点并不能达到理论值,而是略低于理论值(如纯的苯甲酸的熔点 理论值为122.13 C,但在此实验中只达到121C,)。但这并不影响实验。3.2 四组混合物熔点的测定结果及熔点的变化情况已经用上面的表和图表示 出来。通过这些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熔

13、点变化规律:3.2.1 当纯的固体有机物中含有杂质后,熔点降低,并且随着杂质含量的增 加,熔点降低更大。3.2.2 熔点的降低含有一些规律,首先当纯的固体有机物中含有杂质2%寸,熔点下降8C左右,并且熔点下降最快,也就是此段的熔点曲线斜率最小,坡度 最大。3.2.3 而在固体有机物中杂质含量大于 2%勺混合物中,虽然每次都只增加杂质2%但每段熔点的下降都没第一次的快,前后两段熔点相差都小于4C。3.2.4 当固体有机物熔点下降小于20 C (与纯的熔点相比)时,贝吐匕固体有 机物的杂质含量10汕。3.2.5 当固体有机物的熔点下降20 C左右时,固体有机物的杂质含量最大为10%通过以上实验图表

14、的探讨及对熔点变化规律的总结,我们通过熔点的测定, 不仅可以估计上述实验中的三种固体有机物的杂质含量。而且也可以在已知其 他固体有机物熔点时估计杂质大概含量,这对我们能快速估计固体有机物纯度 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利用上面的规律我们可以推知当已知一种固体有机物只含任一种杂质 且它的熔点与它的纯净物的熔点相比,要是降低了 8C左右,那么就可大概估计 出此有机固体的杂质含量为 2%。若它的熔点与它的纯净物的熔点相比 , 降低了约 20C,那它的杂质含量就大概为10%除此外,我们还可以大概知道,熔点降低 了小于20C,那么有机固体的杂质在10%内。要是已知固体有机物的杂质含 量在10%内,若它熔点比已知的混合熔点还低约 4 C,那它杂质含量就增加了 约 2%。这种是用已知杂质含量的各组分,测定熔点的变化规律;进而在今后的实 验中已知熔点可以估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