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 “五利俱全 ”的代表性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第一节 概述丹江口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具有 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是被 周恩来总理誉为 “五利俱全 ”的水利工程,在新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史上具 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丹江口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汉江、根治汉 江水患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是为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积累经 验、锻炼队伍的 “摇篮 ”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它就像一颗璀璨 的明珠,镶嵌在三千里汉江上,为江汉平原及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 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在 20 世纪 5060年
2、代国内经济、技术水平还比较落 后的条件下建设的。施工中,建设者们大胆采用了化学灌浆、混凝土温控 等当时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在丹江口 大坝加高工程中,技术人员联合攻关,解决了老混凝土拆除及控制爆破、 新老混凝土接合、大体积混凝土锯缝、闸墩钻孔植筋、高水头下帷幕灌浆 和老坝体缺陷检查与处理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建成,为我国积累了设计、建设、管理大型水利水 电工程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水利水电设计、施工及管 理队伍,他们先后参加了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等 设计、建设和管理,继续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谱写着辉煌灿烂的新丹江
3、口水利枢纽是 “五利俱全 ”的民生工程。枢纽初期工程建成后,经受 住了超千年一遇洪水位的考验,共拦蓄流量大于 10000 立方 M 每秒的洪水 82 次,有效地保护了江汉平原及武汉市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电站累计 发电 1340 多亿千瓦时,是全国第三个发电总量超过 1000 亿千瓦时的水电 站;枢纽向湖北、河南两省灌区无偿供水 160 余亿立方 M ,累计灌溉面积 207 万多公顷;枢纽改善了汉江航运条件, 150 吨驳船经升船机过坝可直达 陕西白河;水库有效养殖面积 6.2 万公顷,为发展地方渔业养殖创造了条 件。如今,丹江口水利枢纽又承担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重任,将对 促进我国北方地
4、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重大的作 用。第二节 规划和实施(一)丹江口水利枢纽规划为解除汉江严重的洪水灾害,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展了汉江治理工 作。水利部于 1952年 10 月组织查勘团对汉江中下游河段进行了查勘,认为 丹江口是少有的适合修建高坝的良好坝址,由于位置适中,兴建水库不仅 能解决汉江的防洪问题,而且还能兼收发电、灌溉、航运和养殖效益。这 次查勘,首次确定了丹江口水库在治理开发汉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 提出尽快建设大坝、先防洪后发电的设想。1955年 3 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始进行汉江流域规划工作。 1956年编 制的汉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选定丹江口水利枢纽为治理开发汉
5、江的第 一期工程。1958年 2 月 27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了专题会议,对丹江口工程进行了 重点研究讨论。经过激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汉江是 洪水危害最大的河流,选定丹江口工程作为长江流域规划的第一期工程不 仅能治理汉江的洪涝灾害,而且对实现长江流域综合利用的水利规划具有 重要战略意义。这是一次对丹江口工程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 4 月,中共 中央政治局决定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水电部随即下达设计任务书。 6 月,中共湖北省委受中央委托会同水电部及河南省委审查批准了长江委提 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设计要点报告,同年 9 月正式开工兴建。批准的工程规模为水库正常蓄水位170M (吴
6、淞零点,下同),死水位1 50 M ,枢纽布置为河床混凝土溢流坝和坝后式电站,两岸土石坝在岸边与 河床混凝土坝连接。电站装机 73.5 万千瓦,通航建筑物在右岸预留位置, 暂不兴建。工程开工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电站装机容量增至 90 万 千瓦,通航建筑物工程同期兴建,采用升船机方案。建设期间,根据当时 国家经济形势,研究并决定丹江口工程分期兴建,长江委根据上级批准的 初期规模,于 1965年 5 月上报了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初步设计 报告,拟定初期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45M,坝顶高程152M,后期规模水库正常蓄水位仍为170M。水电部审查后,为较充分利用水资源,湖北省 委、水电部、
7、长江委于 1965 年 8 月联合向国务院请示,建议将初期规模坝 顶高程和水库正常蓄水位提高10M,即坝顶高程162M,水库正常蓄水位155M。 1966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该方案,此后,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 规模据此方案进行设计与施工。 1975年国家计委根据湖北、河南两省用电 需要,为尽量多蓄水发电,批准将丹江口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57M。(二)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主要任务1981 年编制丹江口枢纽初期规模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时各项水利任务具 体要求如下:防洪标准确定为1935年同大洪水(约为100200年一遇),在遭 遇这一洪水情况下,经水库调蓄后,在新城以上民垸分蓄洪以及下
8、游杜家 台分洪工程配合下,防洪控制河段 皇庄段泄量不超过 30000立方 M 每 秒,以保障遥堤及汉江两岸干堤安全;遇 20年一遇洪水或 20年一遇以下洪 水,新城以上民垸不分洪,在遭遇比 1935 年洪水更大洪水时,则不受防洪 控制点泄流量限制,逐步加大泄量,直至敞开全部泄洪设备,以保证大坝 安全为主。初期规模第二任务为发电,发电设计保证率根据丹江口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位置及比重,决定采用年保证率90%。考虑到丹江口水电站是华中地区骨干电源之一,在当前大规模的库区引水尚不具备条件时,应在 满足防洪要求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多发电。灌溉供水的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 75%80% (年保证率),按照引 水
9、灌区工程发展的情况逐步满足唐白河流域约 73.3 万公顷农田用水要求。 有条件时,还应考虑引水至黄淮地区的可能性,以初步实现南水北调。调节径流改善库区航运及中下游航运用水条件,航运设计保证率 与发电设计保证率相同。电站泄放最小流量从发电及航运要求统筹考虑应 不小于 200 立方 M 每秒。利用丹江口水库广阔水面,发展水产养殖事业。(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规模和布置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M 处,控制流域面积 95200 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 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于 1958年 9月开工施 工, 1967
10、年 11月蓄水, 1968年 10月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1973年底 建成初期工程,坝顶高程 162M,正常蓄水位157M,总库容209.7亿立方 M。丹江口水利枢纽根据其规模定为I等水利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采用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万年一遇 加 20%为保坝条件。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由河床混凝土坝和两岸土石坝组成, 总长2468M。混凝土坝长1141M,最大坝高97M。泄水建筑物位于河床中 部和右部,由 12个深孔(其中 1 号深孔 1990年 12月改为防汛自备电厂引 水口)和20个开敞式溢流表孔组成。深孔孔口尺寸56M,孔底高程113M,
11、单孔最大泄流量807立方M每秒,深孔工作门为弧形钢闸门,表孔 堰顶高程138M,单孔最大泄流量1995立方M每秒,堰顶闸门为平面钢闸 门。左岸土石坝长1197M,最大坝高56M,为黏土心墙及斜墙砂砾料坝壳 土石混合坝。右岸土石坝长130M,为黏土心墙风化石渣坝壳土石混合坝。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厂房,装机 6台,总容量 9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由上游导航建筑物、垂直升船机、中间渠道、斜面升船 机、下游引航道组成,全线长度 1110M,一次可通行150吨级驳船一艘。灌溉建筑物位于丹江库区,距坝址 30 公里处,共有引水渠首两座。一 座为清泉沟渠首,底板高程143M,设计引水流量100立方M每秒,供湖北
12、 灌区。另一座为陶岔渠首,底板高程 140M ,设计引水流量 500 立方 M 每 秒,供河南灌区,后期引水流量 800立方 M 每秒。(四)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的主要技术成果1 、主要技术成果综述在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中,大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首次提出采用 楔形梁方法处理坝基大型断层;采用化学灌浆处理可灌性较差的基岩裂 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坝基化学灌浆技术要求;采用加强坝基排水措施降 低基底扬压力;还就混凝土骨料的碱活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控 制总含碱的工程措施;为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提出了较为完整的 一系列温控和保温措施等。2、右岸围堰施工技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导流工程十分艰巨
13、,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工程设 计时采取河床分期导流,由于右岸围堰工程河床覆盖层厚,渗透系数大, 为防止渗透破坏,设计采用钢板桩方案,但凭当时国力难以实施,而用木 板桩代替钢板桩、用竹笼黏土木板桩修筑围堰的方法也经证明难以实施。 经过激烈讨论并通过实验,工程师们制定了以土赶水,土、砂、石组合围 堰的施工方案,即在围堰周围填土,中间填沙,外脚抛石填出水面,形成 一个土台把水赶走,然后筑坝即成围堰。这个方案既不用钢板桩,也不用 木板桩,只需大量人力移山填江,主要特点是将水下施工变成陆地施工, 安全简单,群众易懂,可以保证工程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质量施工。第 一期右岸围堰工程于 1958年 10月 1
14、 日正式启动,到 1959年 2 月,历时仅 151天,右岸 以土赶水”围堰工程顺利完成,并完成深挖基坑 34M,在我国 水利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3、深孔溢流坝水工断面模型和通航建筑物水力学实验研究 在丹江口水利枢纽设计过程中,曾进行过深孔溢流坝水工断面模型实验、通航建筑物水力学实验等大量科学实验研究,对丹江口设计、建设起 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进行了深孔溢流坝水工断面模型实验研究,在深孔坝段设计中, 将深孔设计成多功能泄流孔洞,它具备泄洪、放空水库、施工后期导流和 排沙等作用。同时,鉴于闸门槽对高水头泄洪孔口易引起混凝土气蚀,因 此深孔事故检修门采用两侧反钩定位导向的平板门,取消了闸门槽
15、,改善 了进口水流条件。而进行通航建筑物水力学等实验研究,促使丹江口通航建筑物采用垂 直升船机结合斜面升船机形式,解决了河床狭窄、布局受限带来的困难, 降低了工程投资,不仅对峡谷河流高坝上建通航建筑物有指导意义,也为 三峡工程修建升船机积累了宝贵经验。该设计于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深孔胸墙修补技术 枢纽运行期间,针对一些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大坝病险症状,管理、设计单位在没有类似病险处理参考经验的条件下,进行技术研究并充分实 验,勇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病险处理效果。例 如自 1 974年以来,逐渐发现大坝泄洪深孔胸墙上的环氧涂层和高强砂浆层 大面积脱落,深孔事故检
16、修闸门动水关闭过程中,在动水作用下剧烈振 动,且伴随有负压产生,促使胸墙表面不断破损、脱落,同时脱落的砂浆 块坠落于止水和胸墙之间,顶坏止水,进一步损坏尚未脱落的胸墙,影响 闸门正常运行。经过方案论证,采用制作侧壁沉箱创造无水施工条件、凿 除原胸墙表面高强砂浆改用环氧砂浆修补的方案进行处理。从 1998年 10 月 制作侧壁沉箱开始至 2005年 2 月,已陆续完成了全部 11个深孔胸墙表面的 修补工作,经过动水实验检验修补效果良好。该施工为国内工程实施水下 修补大面积的垂直面胸墙提供了先例和可行的技术方案借鉴。第三节 大坝加高工程的关键技术(一)加高工程简况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挡水建筑
17、物由河床及岸边的混凝土坝和 两岸土石坝所组成,总长 3442M 。此外在上游库区内离陶岔渠首约 10 公里 处布置有董营副坝;在左坝头穿铁路处离左岸土石坝坝头200M 左右设有左坝头副坝,两副坝均为均质土坝。混凝土坝全长1141M,坝顶高程176.6M,最大坝高117M。混凝土坝 加高前,先进行坝体贴坡加厚施工,溢流坝段堰顶及溢流面全面加高,堰 顶自高程 138M 加高至 152M。两岸土石坝坝顶高程176.6M,顶宽10M,上设1.4M高防浪墙。左岸 土石坝加高工程沿上游坝坡方向顺延,加高坝顶和扩大下游坝体,并向左 端延长200M,全长1424M,最大坝高71.6M。除左端延长坝段为黏土心墙
18、 防渗外,其余在初期工程上面加高的防渗体均采用斜墙防渗形式并与初期 工程防渗体相接(与左联土石坝段心墙顶部连接,其余与斜墙顶部连 接)。右岸土石坝改线另建,坝型为黏土心墙土石坝,全长877M,最大坝高 60M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厂房,初期工程已按大坝加高运用要求设计,并已 完建。通航建筑物按 300吨级规模扩建,仍然采用初期工程的型式,即上游采 用垂直升船机,下游为斜面升船机,两机之间用中间渠道连接,用垂直升 船机过坝的布置形式。大坝加高后枢纽正常蓄水位170M ,保坝洪水位 174.35M ,总库容339.1亿立方M,电站装机90万千瓦,过坝建筑物可通过 300吨级驳船。 根据其规模,枢纽定
19、为I等工程,大坝、电站厂房等主要建筑物定为1级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的主要部分定为 2 级建筑物。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按千 年一遇洪水设计,按可能最大洪水(万年一遇洪水加大20%)校核。(二)加高工程建设大坝加高工程主要包括:混凝土坝培厚加高;左岸土石坝培厚加高及 延长;新建右岸土石坝、左坝头副坝和董营副坝;改扩建升船机;金属结 构、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等。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77.31万立方M,土石坝填筑542.39万立方M,混凝土浇筑125.45万立方M,混凝土拆除4.53 万立方M,混凝土接合面凿毛13.15万平方,钢筋制安0.91万吨,金结制 安及钢材 1.32 万吨。工程施工总工期 5.
20、5 年,工程概算总投资为 24.25 亿 元。初期工程修建时,混凝土坝高程 100M 以下河床部分已考虑了加高工程 要求,混凝土坝、两岸土石坝加高均无水下工程。溢流坝段主要为溢流面 和闸墩加固加高;其他混凝土坝段在原混凝土坝的基础上进行下游贴坡和 坝顶加高14.6M。两岸连接坝段基础排水、防渗帷幕进行加固改造,其他河 床坝段则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情况进行加固与改造。在大坝加高混凝土 施工前需对大坝初期工程的缺陷进行处理。左岸土石坝需对下游坝坡培 厚、坝顶加高并延长;修建左坝头副坝;右岸土石坝改线新建。右岸升船 机布置基本不变,但需对排架进行改造加固,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拆除重 新制作安装。部分金
21、属结构需进行改造加固并增加部分设施。大坝原有机 电设备需进行更新。大坝加高施工期间度汛洪水标准为千年一遇,电站全年处工作状态。 每年汛期,在规定的汛期水位下,大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泄洪设施应满 足千年一遇洪水的泄洪要求。加高期间建筑物结构应力状态应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于 2005年 9月 26 日正式开工,经过全体建设者 4 年的共同努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 10 月止,混凝土坝两岸联结坝段、深孔坝段、厂房坝段、 18 坝段、溢流坝段闸墩均 加高至新坝顶 176.6M 高程,溢流堰面暂未加高,左岸土石坝除 1+120 至 1 + 190段填筑高程为
22、164M夕卜,其余部位填筑高程达到172M以上,上游混 凝土护坡高程为 1 62 M ;右岸土石坝全线填筑至新坝顶 176.6M 高程,上游 混凝土护坡全部浇筑至设计高程。(三)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主要技术成果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规模和工程量大,情况特殊,技术复杂,国内尚 无类似的加高工程实例。1 、新老混凝土接合施工技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最大的难题就是新老混凝土接合施工,实际上就 是解决坝体的整体受力和坝体各部位的应力要求问题,具体要求解决新老 混凝土联合受力问题、加高后的坝体和坝基应力、新浇混凝土因温度收缩 对坝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一般混凝土坝施工的新老混 凝土接合面处理及温控
23、设计,已有成功的经验可资供鉴,但涉及大坝分期 加高的温控要求以及上述三个问题,尚缺乏实际经验,长江委、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很多专家都给予了关注,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解决 问题的方式、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直接嵌固法施工工艺、温控措施、加高 对坝体的应力影响及新老混凝土的接合问题等,长江委对新老混凝土胶结 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于 1994年12月至 1999年3月,先后在丹江口现 场进行了三次新老混凝土接合关键技术问题实验并配套进行了多项室内实 验及有限元分析计算。在三次现场实验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长江委设计院 进一步通过仿真计算和结构计算,于 2003年 9月提出了丹江口混凝土加 高技术研
24、究报告,根据国外大坝加高的工程经验和丹江口混凝土坝的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坝加高采用后帮法施工,1432号坝段(深孔坝段和厂房坝段)采用柱状块浇筑的加高方式,813号坝段(深孔坝段)、左联 及右联均采用直接贴坡的加高方式,溢流坝溢流面与闸墩接合部采用留浇 宽槽后期回填的方式。新老混凝土接合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在大坝加高混 凝土浇筑施工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库水位,以降低老坝体上游面初始应 力;二是适当提高混凝土标号,使其弹模值接近老混凝土弹模;三是为避 免应力集中,根据实际情况拆除原坝体下游施工栈桥等老坝体突出部位混 凝土;四是在未设置键槽的部位补设键槽,并设置接缝灌浆系统;五是加 强新老混凝土接合面
25、的处理,凿除老混凝土面碳化层,凿毛后使老混凝土 面出露粗骨料,然后用高压水冲冼,浇筑混凝土前在接合面铺抹水泥砂 浆,提高新老混凝土接合面胶结强度;六是采用严格的温控措施,包括控 制贴坡混凝土最高温度、通水冷却、保温等措施。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新 老混凝土接合处理的研究成果目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混凝土大坝加高 工程建设技术开创了新的篇章。2、混凝土坝锯缝施工技术 丹江口大坝右岸混凝土坝 1右 3 坝段在平面布置上呈向下游的反弧 形,初期工程中坝段之间的横缝进行了灌浆处理,存在反拱效应问题,即 在气温影响下,夏季坝体被挤压向下游变形,坝踵受拉,加上库水位作 用,拉区发展到帷幕线附近,扬压力增大;冬
26、季挤压消失。为消除长期因 受温度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对坝体稳定及应力不利的变形,经研究,确定 采用消除横缝间连接的锯缝方案,共切割 3右 3坝段之间 5条横缝,最大 切割纵深达 1 2.5M ,最小成缝宽度不小于 8 毫 M ,切缝完成后,缝口采用 填塞沥青麻丝或聚硫密封胶封堵。该方案有混凝土坝体切割厚度较大、大 面积切割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施工前进行了坝顶垂直反向切割和在下游坡 面水平正向切割生产性对比实验,通过实验选择了水平钻孔正向切割的施 工方案。在锯缝施工中,采取了大功率绳锯进行切割施工,基本恢复了各 坝段独立变形,解决了反拱反向变形问题。该施工方法目前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为混凝土大面积切
27、割施工提供了成功经验。3、闸墩植筋技术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溢流坝段闸墩配筋率偏小(仅为0.043%),按现行规范,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为 0.15%,为此,在闸墩加高前应 补充部分钢筋进行闸墩加固,使之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根据闸墩现状、实 际工况和加固后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对 5 种闸墩加筋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 定了闸墩钻孔植筋加固方案。该方案加筋目标明确,内部植筋防腐问题容 易解决,不影响外观;采用无冲击效应的切削钻孔机具,间距1M,无应力集中现象,可保证施工中对老闸墩不产生破坏;施工时采用了一些先进的 钻孔技术,严格控制钻孔斜度在8%。以内(实际钻孔最大偏斜度不超过3%。),灌浆材料采
28、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无机粘接材料ICG,保证孔内灌浆密实并能与闸墩整体变形。施工前还进行了闸墩钻孔植筋工艺性实验,实 验内容主要包括闸墩钻孔的放线定位、钻机钻孔实验、钢筋直螺纹连接性 能实验、灌浆材料性能实验几部分。通过实验确定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 用于指导正式施工,最终确保所有植筋孔经检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由于 国内水利工程类似加固详细资料不多,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闸墩植筋方案 对于今后国内的类似闸墩加固工程从技术可靠性、施工可行性及经济实用 性等方面均有较强的指导意义。4、老混凝土控制拆除施工技术 混凝土控制拆除是水电工程续建、扩建、再建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与难 点问题之一。丹江口大坝加高主体坝段
29、混凝土控制拆除施工均在原有建筑 物上进行,要求拆除施工不能影响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和破坏周边环境, 施工难度很大。施工中综合运用了多项控制拆除施工技术,经实际测量, 拆除面基本平整,坝体保留部分混凝土面未发现细微裂缝,无损伤。同 时,通过系统分析混凝土控制拆除的技术要求,总结混凝土控制拆除施工 常用方法的优点、适用条件和实施要点,建立了混凝土控制拆除施工方法 选择标准体系,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第四节 巨大的综合效益1974年 2月,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面竣工, 6 台机组全部投产, 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总结为 “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 防洪、发电、灌溉、 通航、养殖,开始发挥社会效益。(一)防
30、洪效益防洪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截至 2008 年,枢纽共拦蓄洪峰流 量大于 10000立方 M 每秒的洪水 82 次,其中洪峰流量大于 30000立方 M 每秒的洪水 3次,洪峰流量 2000030000立方 M 每秒的洪水 18次,经受住 了超过千年一遇洪水位160.07M、最大入库流量34300立方M每秒、最大 下泄流量 20900立方 M 每秒的考验,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避免了 11次 下游民垸分洪和 32 次杜家台滞洪区分洪,有效地保护了江汉平原和武汉市 千百万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估算防洪效益达 450亿元( 2000水平年)。1983年 10 月汉江流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洪
31、峰流量达34300立方 M 每秒,水库蓄水位达到160.07M,超过千年一遇洪水位0.07M,成功拦蓄洪水 25.3亿立方M,调节洪水下泄流量为19600立方M每秒,有效地减轻了汉 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避免了 5 . 9万公顷耕地的淹没。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自 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丹江口 水库在 8 月中旬出现 18300 立方 M 每秒的最大入库洪峰,恰与长江第六次 洪峰遭遇。丹江口水利枢纽果断关闭全部泄洪闸门,拦蓄洪水37 亿立方M,避免了下游杜家台分洪区及民垸分洪运用。若没有丹江口水利枢纽拦 蓄,武汉关的水位将超过 1954 年洪水位近 1M ,严重威胁武汉防洪安全。
32、 由于贡献突出,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 授予 “湖北省抗洪抢险特别贡献单位 ”荣誉称号。(二)发电效益丹江口水电站装机 6台,单机容量 1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 90万千瓦, 设计年平均发电量 38.3 亿千瓦时。它的建成促进了湖北省电网的形成,并 在此基础上于 1979 年底组建了华中电网。丹江口水电站是华中电网的主力 调频电站,同时承担了华中电网重要的调峰、调相和事故备用的重要任 务,对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起到重 要作用。丹江口水电站输送的强大电力,保障了武钢 1.7M 轧机工程顺利启 动和车城十堰的崛起。截至 2008年底,丹江电
33、厂累计发电 1340 亿千瓦时, 相当于燃烧 5400万吨标煤,是我国第三个发电总量超过 1000 亿千瓦时的水 电站,按湖北省 1990 年平均每千瓦时电量创造国民生产总值 3.26 元计算, 累计创国民生产总值 4300 多亿元。(三)灌溉效益汉江中游唐白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豫西南、鄂西北主要农 产区,因为缺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鄂西北的 “三北 ”地区 (老河口、襄阳、枣阳 3 县市的北部丘陵岗地),年降雨量很少,且分布不 匀,是湖北省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人称 “三北旱包子 ”。丹江口水库建成后为 湖北、河南两省引丹灌区 24 万公顷耕地提供了自流引水水源,两省灌区分
34、 别于 1973 年、1974 年相继建成,至 2008 年,共向湖北、河南两省引丹灌 区无偿供水160余亿立方M,累计灌溉面积207万多公顷。特别是湖北引 丹灌区近 3年来粮食年均总产量近 1 5亿公斤年均增产近 5000万公斤,灌溉 净效益 20 多亿元。灌区是国家粮食主产区, 2009 年,中央制定的全国新 增 1 00 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引丹灌区就占 5 亿公斤。昔日滴水贵 如油的“三北”,如今五谷丰登、旱涝保收,已成为鄂西北的 “小江南 ”。(四)航运效益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改善汉江通航条件,促进汉江水运事业发 展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最小坝下流量由建库前的124立方 M 每秒增加到建库后的 550 立方 M 每秒),汉江中、下游洪峰大幅度削 减,中水期延长,枯水期加大,水位变幅减小,航深增加,河道通航能力有很大改善。汉口至沙洋 500 吨级驳船可终年通航,沙洋至襄樊可通行 350 吨级驳船, 300 吨级驳船可达丹江口, 150 吨级驳船可通过升船机过坝抵达 陕西白河。大坝以上水库区还延长和改善航道近200 公里,丹江口至郧县水路原要走 150 多公里,现因库大水深只有 107 公里,缩短航程 29%,险滩 由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入医院考试题及答案
- 橡胶制品生产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井下出矿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解剖神经考试题及答案
- 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
- 扬声器装调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磷酸生产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筑炉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百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数学试题
- 登革热课件PDF教学课件
- 2025年涉台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南阳唐河县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园林养护服务公司简介范文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真题之名著阅读《红楼梦》
- 2025秋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考核试题与答案
- 农业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