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_第1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_第2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_第3页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甘誓: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 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 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 令。 甘誓里规定了 “威侮五 行,怠弃三正”的内容。 2.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2)“威侮五行,怠弃三 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 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 甘誓中一条罪名。 (3)“昏、墨、贼、杀”。其 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 罪名,杀时刑名。“己恶而掠 美为昏”,“贪以败官为 墨”,“杀人不忌为贼”。 (4)“吕命穆王,训夏赎 刑”。夏朝已经有了赎刑。当 时用青铜来赎罪。 3 .刑名从商:这是荀子对商朝 法律制度的总结。意思是说后 世历朝历代的刑事法律制度大

2、体上沿袭商朝的,说明商朝的 刑罚种类多且残暴。 4. 汤刑:左传.昭公六 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 汤刑”。是商朝法律制度的总 和。 5. 奴隶制五刑:墨刑、劓刑、剕 刑、宫刑、大辟。 6. 里,里是一个地名,在今河 南汤阴县。“纣囚西伯(即周 文王)里。” 7. 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 即墨、劓、刖、宫、大辟、 流、赎、鞭、扑。 8. 明德慎罚:西周的刑事立法指 导思想。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 上,提倡德治,也就是提倡伦 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 们头脑中构筑起防范罪的精神 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 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 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 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 采取

3、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 才施以重型。 9. 田里不: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权 的一种制度,天下土地的所有 权归周天子一人所有,诸侯和 臣属对分封的土地只有占有、 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 卖。 10. 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 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 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竹 简有两种,长的叫质,用来买 卖奴隶或牛马;短的叫剂,用 来买卖兵器或珍品。 11. 六礼:西周缔结婚姻的六道 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 12. 七去:又称“七弃”,中国 古代休弃妻子的其中理由。包 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 舌、窃盗、妒忌和恶疾。 13. 三不去:这是古代对丈夫休 弃妻子的三种闲置

4、。西周法律 规定,如果出现三种情况,丈 夫不得休弃妻子。即“有所娶 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 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 去。” 14 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 7岁以下,80岁以上的人犯 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 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 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 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 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 刑问题。 2)区分管、非管、非终、惟 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 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 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 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 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 罪行严重程度,谨慎

5、测度犯罪 的动机,以区别量刑的轻重。 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 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 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 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 则。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 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 定型化。 5)刑罚世轻世重,即所谓的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重 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 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式 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 分别实施。其适用须有节度, 不能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 15.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贵族。 公元前543年,他把刑法条文 铸在鼎上,公布于众。他是我 国首次公布成文法的人。 16. 邓析:是春秋时郑国新兴地 主阶级的代

6、表。他把刑法条文 写在竹简上,被当时的执政杀 害。 17. 法经:是战国时期魏文 侯李悝所作,是我国封建社会 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 共六篇:盗、贼、囚、捕、 杂、具。 18. 仆区法:是春秋时期楚国楚 文王仿照周文王“有亡荒阅” 制定的一部法律。“仆区”隐 匿之谓,即追捕逃亡的法律。 仆区法规定,严禁奴隶逃亡, 有逃亡者要大力搜捕;同时规 定隐匿之赃物,与盗同罪。 19. 茆门法:是春秋时期楚国楚 庄王制定的一部法律。茆门即 宫门,此法是关于宫廷保卫的 法律。规定诸侯、大夫、公子 入朝时,车不得进入宫门,以 保障国君的安全。 20. 被庐之法:是春秋时期晋国 晋文公制定的,有关官吏的职

7、权和等级名位的法律。因该法 在“被庐”这个地方制定,所 以取名“被庐之法”。 21. 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主 要内容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 断于法”不论是谁,不分贵贱 等级、亲疏远近,只要违法犯 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刑,以 打破奴隶制“刑不上大夫”的 壁垒。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 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 也。”由官府统一制定成文 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 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 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 法。 22. 具五刑 :是秦朝的一种酷刑, 即对一个囚犯几乎同时施用五 刑。 汉 书.刑法志 记载: “当三族者,皆先默、剔、斩 左右趾,苔杀之,枭其首,菹 其骨肉于市

8、。其诽谤署诅者, 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23. 盗徙封罪:是秦朝的一个罪 名,指偷偷移动田界的标志而 侵犯他人的土地所有权。 24. 秦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1)法令由一统 2)事皆决于法 3)以刑杀为威 25. 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 的立法(可能论述) 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 立法,主要规定在田律 里。其内容主要以下几方面: 第一, 春天 2 月正式林木生 长时期,不要砍伐; 土地干旱需要水,不 要堵塞水道。但有例 外,人死要用木料做 棺材,砍伐树木不受 季节限制。 第二, 不 到 夏 天 ( 春 夏 之 交),不准取草烧 灰,免得影响幼草成 长,不准采取刚发芽 的植物。 第三,

9、不准捕捉幼兽、鸟卵 和幼鸟;不准毒杀鱼 鳖;不准设置陷阱和 网罟捕捉鸟兽。到七 月便解除禁令。 第四, 居邑靠近养牛马的苑 囿和禁苑的幼兽,正 在繁殖期不准带狗去 打猎。 第五, 老 百 姓 的 狗 进 入 禁 苑,如果未追捕兽, 不准打死;如果追捕 兽,要打死。在有专 门警戒的地区打死的 狗,要完整的上缴官 府,在其他禁苑打死 的,可以吃掉肉而上 缴狗皮。 26. 德主刑辅:这是汉武帝之后 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 以儒家的德为主并辅以法家的 刑,采取刚柔相济的治国之 道。 27. 女徒顾山:汉代专为女犯设 立的刑罚,女犯定罪判决后可 以释放回家,但每月必须出钱 三百,由官府雇人到山上砍伐

10、 木材, 以代替女犯应服 的劳 役。 28. 汉朝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则: 1)关于刑事责任年龄 2)亲亲得相首匿,是汉朝定罪 量刑的原则之一,指一定范围 的亲属之间除谋反、大逆外, 可以互相首谋隐匿犯罪而不负 刑事责任。最早提出这一伦理 原则的是孔子,将该伦理原则 上升为刑罚适用原则的是西汉 宣帝。 3)先自告除其罪 4)贵族官僚有罪先请,是汉朝 定罪量刑的原则之一,即一定 级别的官僚贵族犯罪后,一般 司法机关不得擅自处理,须奏 请皇帝,由皇帝根据其官职高 低、功劳大小等因素,决定刑 罚的适用及减免。 29. 官当:指官员若犯徒罪,允 许其依法以官品与爵位抵罪的 制度。这种制度进一步赋予封 建官

11、僚以法律特权,使他们可 以犯徒罪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制最早规定在北魏律和南朝 陈律里。北魏律规定:“公、 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及五 品以上官,可用官爵折当徒刑 二年。免官三年后,仍可降原 阶一等再任官职。” 30. 服制:是指死者的亲属按照 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尊卑, 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31. 魏律在体例上的特点:改具 律为刑名,冠于律首,使体例 更加科学。 32. 开皇律开皇三年,隋文 帝本着删繁就简,以轻代重的 原则,对新律重新更定,最后 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 律。其结构和内容对唐律有 着直接的影响,是制定唐律的 蓝本,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33. 唐朝的法律形式:

12、律、令、 格、式四种。 34. 唐律的主要特点: 1)体系完 善,结构严谨 2)用刑持平 35. 宋刑统于宋太祖建隆四 年编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36. 刑统:即以刑律为主,将其 它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 分载在律文各条之后,依律目 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 从秦商鞅“改法为律”,直到 唐律,历代法典无不称律, “刑统”的出现时法典编纂上 的一个变化。 37. 编敕:皇帝发布的诏敕是最 有效力的法律形式,可以随时 补充、修改甚至取代法律,也 可以对特定的案件作出裁决而 置律于不顾。 38. 明朝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规 定: 1)对受财枉法的所谓“枉法 赃”,从严惩处,

13、一贯以下杖 七十,八十贯则绞。 2)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 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 刑。 3)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风宪 官”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 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39. 钦定宪法大纲:清末预 备立宪的一部宪法性文件,光 绪三十四年颁布,中国法制史 上首部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 件。大纲的内同基本抄自 1898 年日本帝国宪法。共二十三 条,分正文和附录两部分。 40. 领事裁判权:乃是国外侵略 者与清廷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 一种非法特权。即,凡在中国 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 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 辖,中国司法机关无权对他们 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 员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基

14、 本国法律裁判。 41. 会审公( ):是在租界内设 立的会审机关,对于中国人与 外国侨民之间发生的诉讼,由 中国地方官与领事官会同审 断。 42. 资政新篇: 1859 年担任 军师的洪仁 ( ) 总理朝政后制 定,是太平天国后期带有资本 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在政治 方面主张“权归于一”,加强 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兴 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在 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 化卫生和福利事业,革除封建 陋习;在法律方面主张“宜立 法为准”、“先教以天条而后 齐以国法”、“罪人不孥”、 “善待清犯”、改革刑罚制 度,等等。但由于缺乏阶级条 件和经济基础,加之处于战争 状态,资政新篇没有能够

15、实行。 43. 龙凤合挥:太平天国“男女 配合须由本队主稟明婚娶官, 给龙凤合挥方准”。“合挥” 就是今天所说的结婚证书,上 面印有龙凤图案,所以也叫 “龙凤合挥”。 4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 纲 1)性质:南京临时政府具有宪 法性质的政府组织法, 1911 年 12 月 3 日由各省都督府的代表 在汉口签名公布。 2)主要内容:大纲共 4 章 21 条,规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副总统的产生及其职权; 参议院的组成和职权以外议员 的产生;行政各部的建制及其 权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 织大纲的实行期限至中华民 国宪法成立之日止。 3)特点:受美国宪法影响,基 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中

16、央国家机关全力分配实行资产 阶级三权分立原则; 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治体制, 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4)历史意义:起着临时宪法的 作用。使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 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依法成 立,树立起法治的良好开端。 4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宪法性质的文件, 1912 年 3 月 11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签署公 布。 2)内容:临时约法共 7 章 56 条。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 说,确认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仿效欧美建立 “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 体规定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护有 财产及营业的自由。 3)特点: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 凯的权利,改总统制为责任内 阁制

17、;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 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 职 权;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 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4)局限性:没有规定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 农民的土地问题,未给人民提 供实现民主自由权利的物质基 础。 5)历史意义:首次以根本大法 的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的灭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使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深入 人心,唤起人民民主意识的觉 醒;以民主法制原则否定了封 建法治。 46. 六法全书的概念: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制定了 宪法(约法)、民法、刑法、 商事法、诉讼法、法院组织法 及其它单行法规、特别法规。 这些法律的汇编通称“六法全 书”,是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 总称。 4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 纲, 1931 年 11 月中华工农兵 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 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