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词鉴赏_第1页
杜甫诗词鉴赏_第2页
杜甫诗词鉴赏_第3页
杜甫诗词鉴赏_第4页
杜甫诗词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甫诗词鉴赏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 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 山河仍然存有。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

2、的战火。三月:正 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 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 免散开。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 河依旧,不过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 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 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不过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 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 景

3、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 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有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 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不过因为“国破”,国 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仅仅颓垣残壁,仅仅 “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 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 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 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 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 时”、“恨别”

4、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 含意能够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 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 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 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 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 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持续地 实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 刚继位,但

5、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 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 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 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 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 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 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 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 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

6、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 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 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 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 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 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 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 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 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

7、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 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 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 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 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 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 感。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

8、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1.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 发生:萌发生长。 4. 潜(qi d 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 而至。 5.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 重:读作zho ng (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 声。) 11. 锦官

9、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 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 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 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 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 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 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 滋润万物的。不过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

10、受到冷空气 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 即使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 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 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 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 配合,不但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 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 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 “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

11、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 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 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个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 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 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 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 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 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 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

12、”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 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 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 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使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 但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 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 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

13、雨下 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 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 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因为那雨“润物细无声”, 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 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 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 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 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14、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 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 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 U”。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 山南。原是

15、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 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 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持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 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 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 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6)决眦(z 1):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因为极力 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

16、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 为小”。 为小,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 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 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 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 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 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 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 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 诗句中

17、,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 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 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 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 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 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个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 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 因为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 。这本是十分

18、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 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 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 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 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 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 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 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 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 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 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 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个切看个够,看 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 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 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 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 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 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 “会当”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