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案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_第1页
素描教案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_第2页
素描教案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_第3页
素描教案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_第4页
素描教案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素描教案(一)学习情境(章节)素描的概念与历史以及对工具的认识课时4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1-4 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兼思想教育、热身) 重点对于素描的理解及工具的掌握难点对于工具的掌握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 一、素描的概念、发展、工具材料1、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朴素描写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与彩色绘画相对的绘画的总称。凡是以木炭条、炭精条、炭笔、铅笔、毛笔、钢笔等较为单纯的绘画工具及单一的颜色在纸面上所作的图画,皆称为素描。有人将中国画的白描,水墨画及西洋

2、画中的钢笔画、铜板画,石版画等统归于素描范畴之内。概而言之,从绘画表现形式而论,素描是一种单色画,在这种表现形式中,通过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来表现对象的绘画,都属于素描的范畴。世界上最早对于素描的概念、素描与绘画的关系,以及造型的起源做出分析并见诸文字记载首先出现在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典籍里便有了绘画及素描的记载如尚书的虞书“益稷”篇记有帝舜曾向帝禹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虫作会。”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的花鸟草虫这一大干世界作出领域广阔的形象模仿,反映着人类对自然认识探求的愿望,而绘画乃是这一认识探求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单色绘画产生于彩绘

3、之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复杂的彩绘材料才相继出现和运用,也才有可能带来美术表现形式与画种的分工,周礼中的冬官考工记云:“设色之工,画、缋、锺、筐、慌”,指出了当时绘画、青铜乐器、工艺装饰、竹器饰物与帷幔旗幡的制作已分门别类,并进一步指出:“画缋之事,杂五色。凡画缋之事、后素功,”又说:“绘画之事后素功。”谓以粉地为质而后施五彩。论语亦有“绘事后素、素以为绚”之谓(见八佾篇)。绘画在古代包括了两个内容:画,指单色素描的范围,缋,会都作绘解,缋来源于丝织物上施彩,系指施五彩而成绢绘。尚书孔安国:“绘,五彩也,以五彩成此画焉。”而“画”则有别于“绘”的概念,可作素描或简略的轮廓、草图、底稿(粉本)解而

4、有别于彩绘。 由这些典籍里我们可以明白地理解到春秋战国前,中国绘画已经区别彩色与单色两种形式,而且进一步指出了彩绘与素描画的关系。“绘事后素、素以为绚”即彩绘是在素地、包括极简略的轮廓草图上进行,这实在是最早的“素描基础论”雏型。而“素描基础论”的概念在欧洲出现,却相对迟去了二千五百年,十五世纪意大利大画家列奥那多,达芬奇著有绘画与素描基础关系的论述。第一个将绘画从手工业劳动地位提高到创作地位的德国大画家丢勒,在他理论著作中也阐述了素描造型的基础规律,他们是欧洲首先出版其自己画论著作的画家。 在欧洲,素描这个词语来自法文dessin和dessein(设计)。法国美术评论家阿尔曼德鲁安将绘画与素

5、描作比较,认为素描一词有无限缩小之意,即既包括画家作品也包括画家内心的创作意图。创作意图由于受到分析与逻辑的支配,因此,分析的理性思维可以被认为是素描造型观念的特征。 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具体说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造型,包括造型的观念意识,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种形式要素的运用和众多的表现手法,构成了绘画艺术语言的基础。因此,造型可说是绘画之本质。素描乃是研究形体以积累造型知识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造型中诸如笔法、结构、明暗、色调、体积、空间等,形式因素以及造型的基本法则,画家在实践中可以感觉到任何形式的绘画只要动笔造型即无时无刻不包涵着素描问题,因而在绘画创作中已形成这样一种认识:除去色

6、彩,画面全部造型因素都属于素描研究的范畴。 印象主义以前的油画,特别是在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中,素描具有支配性的作用。文艺复兴期的大师创作,在据有大量素描稿和丰富的形象资料基础上进行,在西欧油画发展的一个长时期内画家室内创作中不仅人物形象、动态、衣纹细节、道具,甚至背景环境都作了详细无遗的素描稿,因而形成着一个按素描指定的部位去进行色彩塑造的程序。法国画家安格尔是欧洲明确将素描对绘画关系重要性提出了高度认识的第一人。他指出:“素描,是艺术的法则。”并认为素描是除去色彩之外包括一切的支配因素,“除了色彩,素描包罗万象”。这样,素描这一在词义上具有缩小的概念而在造型作用中却具有十分扩大的重

7、要地位。欧洲绘画发展中产生过许多不同流派和不同主张的画家,不论其见解如何,对素描作为造型基本功这一传统的共同认识,都从未抱怀疑态度,他们对素描概念的解释也是近乎一致的。为此,对于素描概念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素描与彩绘相对而言,借助于单色线条或块面来塑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作朴素表现的绘画形式。 素描本身包含着绘画造型所具备的基本规律,因而是造型能力的基本功,用以锻炼观察和表现物象的形体、动态、结构特征和明暗关系去显示物象立体特性,借助于素描训练来掌握造型的基本法则,是造就画家专业技巧的重要内容。 素描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创作服务,这种手段是借助于草图,正稿和粉本(中国画

8、)以及资料性习作的形式去实现创作意图的。 素描又是独立的艺术形态,独立的画种。高水平的素描作品本身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以素描形式进行的创作如肖像、各种题材的写生、主题性的独幅素描,文学插图、组画等等是绘画创作的一种形式。在艺术分类中作广义引伸有时将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水墨画和一切线描艺术,一切单色绘画均以黑白画为特征纳人素描范畴。另一种分类则认为须具备第一手制作价值的黑白画原作才能纳入素描范畴。其理由是手工原作更直接体现画家观念意图和设计匠心,保留着素描朴素的形态,因而排除了铜版画、石版画与其他非手工特点的画种。 从某种意义上去理解,素描则泛指造型的法则和结构规律。 衡量一幅素描作品

9、的价值观念不在于它表现了什么(题材、内容),或用什么方式去表现(创作、习作,具象或抽象等等),而在于有无艺术的审美意趣与深度,在于它是否成为艺术的作品,是否成为真与美的统一体。作为一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来说,衡量其作品的价值则在于它是否表现出一种新的造型观念。综上所述,这才是素描概念的全部涵义。2,素描的发展慨况(附件1)二、下面介绍一下素描重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画素描需要的工具及如何使用素描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它是一切画种之本源,这可以追溯至远古,在距今约一万五千年前上溯到四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即以木炭和有色泥土作单色的朴素造型,用以表现诸如狩猎、驯

10、鹿、描绘动物及简单的装饰纹样,尔后还创造出以动物油稀释有色土块和植物颜色,甚至使用动物血液作画的方法。还发明了运用骨管吹喷的技术,将颜色喷于石壁作块面的表达。 最古老的素描工具则是古人类得于偶然的发现,如以燃尽的木炭头和有色土块去描画长线,这些古老的固体材料以及用动物油与血液涂料的液体材料形态,竟成为尔后万千年以来人类发展沿用的素描工具雏型,木炭与有色垩笔仍然是今日素描工具中常备材料。古代历史记载着埃及人曾在芦苇纸上作素描。希腊文明晚期常在石板上作素描,多以黑、赭色笔描绘,这一形式后来又传到罗马。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和研墨始于新石器时代,古代素描用于起轮廓定位谓之“粉本”,画在墨稿前先施粉痕于素

11、绢或宣纸上,依据粉痕落墨,现代绣工仍袭用此法作刺绣上样之用。也有以木炭起稿谓之“朽笔”,所谓“九朽一罢”即是,“九朽”意在不断修改,最后“一罢”乃是用淡墨就木炭痕迹描出作肯定。后来中国画家则讲究放笔直取、落墨成形而不用粉稿。中国丝绢、细麻的产生历史久远,作为绘画材料以其质地优良,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而且沿用至今。欧洲十一世纪之前流行着以精细加工过的羊皮为材料作画的习惯,一册名贵羊皮书则用羊皮达数万张之多,由于材料过于昂贵而不能广为采用。中国汉代造纸术的发明给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纸的出现又引起素描和绘画表现的变革。中国造纸术传人欧洲,经过改革出现了不同性能的丰富品种,为了适应不同材料性能,

12、素描表现手法亦大为丰富,故多种的素描技法和绘画造型程式产生。印度留存着在贝叶上以毛笔作单色插图的经书,十四、五世纪之际意大利发明了由黑红两色的岩片粉末研制的铅笔称为意大利铅笔。与此同时各类彩色纸亦相继生产于手工作坊中,在彩色纸上作素描写生,以白粉笔或银笔点高光的三色画法广泛流行于文艺复兴期。十八世纪发明由木杆裹着铅心的铅笔,即定型为沿用至今的铅笔。此外,鹅毛笔、钢笔、芦苇笔、竹笔、铅笔、石墨笔、彩色铅笔、垩笔、水彩笔等相继问世,丰富了素描的表现,水彩材料产生出现了素描淡彩的形式,现代西方亦有以耐腐蚀的喷漆、烤光漆等涂料用喷枪作大型黑白画的工具,从素描材料的发展看来,科技的发展,常常引起材料变革

13、,也影响造型手段和形式的变化。1,笔 铅笔 一般所谓的“铅笔”,是用石墨做成的,乃炭和胶泥的混合物。最硬的铅笔含大量胶泥,最软的铅笔则只含微量胶泥或者根本不含胶泥。绘图铅笔最硬者为9H,最软者为6B(或8B),依次在两者之间排列(硬铅:2H、3H、4H、5H、6H、7H、8H、9H,不软不硬铅,HB、F、H,软铅:6B、5B、4B、3B、2B、B),不必一一备齐,4H、2H、H、HB、2B、4B、和6B用得多, 2H、HB、2B、和4B必备。在我国新近出产软铅笔中有8B,一般讲在绘画中,国产铅笔以中华牌绘图铅笔作画性能较好。它从最硬到最软的多种型号里,以2H6B之间几种最为适用,2H以上过硬,

14、容易在画纸上面划下硬痕,因此一般少用。 通常作画握铅笔姿势和握钢笔不一样,握钢笔时,笔杆是放在大拇指上边的虎口里,这样握笔,只能画较小的画面及细部,但较大的画,特别是在倾斜的画纸上或大幅画面上作画,不仅手腕和胳膊运转不便,而且还会由于视角狭小不能把握大画的全貌而防碍对整体关系的控制。 正确的握笔姿势应将铅笔杆放在大拇指下部的手心里,大拇指在上边压住,下边四个手指均能托着铅笔,这样作画较为方便,胳膊能伸直,手腕活动范围不受限制,能够在大幅画上有把握地画出各种线条。此外,铅笔和纸面应保持在锐角范围。这样铅笔在纸上比较容易滑动,笔尖也可以在画的过程中经常保持锐利,如果成了直角,画出的线条往往生硬死板

15、,笔尖也容易磨秃折断还易划破纸面。 铅笔便于作较细致的刻划,但由于它的笔触比较纤细,黑白对比又不及木炭条和炭精条强烈,所以不宜用来画太大的画面。画线条或涂影的浓淡,不能只靠各种不同浓淡的铅笔,而应着重注意手的训练,以轻重不同的腕力和用笔变化,画出浓淡强弱不同的线条和明暗,正确生动表现对象。从这个要求讲,打轮廓可用软铅,因为硬铅固然能画出浓重的线条,但不便于修改。以软铅画轻淡线条,画时轻轻着纸,不伤纸面且易修改。 铅笔素描最普通的两种技法是线条技法和色调技法。这两种技法有许多变化与混合画法。 在线条技法中,铅笔线条或线条块面是用来表现艺术形体和空间特点的,把线条画在纸上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交叉排

16、线,这种技法常用于铅笔画中,也用于钢笔、炭笔和色粉笔的画面中。这种技法的特点是,平行线作各种形式的相交,相互交叉的结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关系以及整体调子的深浅区域,产生出一种丰富的颤动效果。 二种是平行排线中运笔的方向一致,以不同长度、互相平行成对角线、水平线或垂直线用笔,这种方法有时用来表现对象及其边线,可略去一般的线的轮廓,使画面赋予一种特殊效果。 三种是平行排线中运用种类较多的平行线。即线条可曲可直、可长可短,不论类型,只要在画面上最能表现形体或外形的表面与空间。这种技法的多种变化很利于表现形体、空间和质感。 在以上三种技法中,使用铅笔和不粗糙也不平滑的素描纸效果最好。 在色调技

17、法中,线条密集,从而形成明暗关系区域,通常,要使画面产生微妙的色调层次变化,匀称和短线排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深浓的暗色块的形成是把软铅粉“摁”进平滑的纸面的毛孔里即可。显然这种技法主要是突出形体和画面的整体调子,而不是突出线条和质地。 了解这些不同的技法,关键是在于丰富素描语汇。有的画家根据需要,两种技法都能运用自如,但有些则自有其固定风格,或者使用线条技法,或者使用明暗技法。在素描中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其情感因素将会比经过认真推理的技法上的考虑更具有指导性。 木炭条是画素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工具之一。制笔方法是把原料木材放进密封的容器中燃烧,由于空气进不了容器内而木材(如柳木条)不会着火化为灰

18、烬,其结果是炭条质地松脆、多孔隙,绘画用木炭条硬度不一,有极软、软、不软不硬之分。 使用木炭条画素描,特别是画大幅的习作,比之使用铅笔有更大的优越性。它黑白响亮,由浓到淡,可以画出丰富的层次,便于尽快地涂出大面积的调子,又可以勾勒各种不同的线条,进行深入的刻划。在表现手法上接近油画和中国画的笔法。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由于木炭条在使用上较为直接和自由,易于把精力集中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内在结构。所以很适宜作为素描基本练习的主要工具。 用木炭条作画时,涂大块明暗时可用较软的木炭条。木炭条因质地较松,附着力差,画好后在纸上轻轻一抹,炭粉就会脱落,所以不宜用光滑的纸张。画好后如要保存,必须喷上定画液。

19、 炭笔和炭精条是用炭粉压缩加工而成,因为加上了粘合剂,比木炭条易上新闻纸和表面较平滑或较粗糙的画纸,附着力较强。它的质地较铅笔松脆,黑白对比较强,便于画出较多的浓淡层次。炭精条的表现力强,既可以进行较细致的刻划,又便于大片涂抹,所以使用较普遍。木炭铅笔的使用方法,比较接近铅笔,画木炭铅笔和炭精条的纸也不宜太粗糙和过于光滑。 钢笔早在公元前二千年,人们就已经用钢笔和墨水来写信和画画,从文艺复兴时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艺术家和匠人发展了钢笔和墨水这样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技法,使其至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钢笔和墨水的特点是最耐久、效果好又经济,简单的线条可以精确表现一幅水墨素描的细部。它为画家表现个人的意图

20、提供了很多长处,通过点的聚合、短线条的重复、长短平行线条或随意抒发的线条的造型,以及为了创造形体或图案所作的线条与墨块的结合表现画面。 钢笔画的工具材料是钢笔、墨和纸。看起来它的技术特性较之任何其它造型艺术的材料都简单得多。但是钢笔画是难于把握的画种。其原因是:线和排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清二楚,这种特质迫使画家,必须有条不紊地、胸有成竹地排线条。再则,墨水是不能擦洗的材料,因此钢笔画不易修改。于是在作画前应反复进行练习。练习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腕的运动。因为在作画时,腕部贴在桌上,运动只限于手指上,应当进行悬腕的练习。一个钢笔素描画家必须努力使技艺精湛。笔必须准确无误地听从手的指挥。 钢笔

21、画的排线技巧很重要,借助排线即可达到调子和绘画性的境界。最初可进行一些有规律的排线练习,比如:不同粗细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排线;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的斜线排线;在圆形中分别以斜的、竖的和横的排线;中间粗两头细的平行波状排线;以及无穷无尽变化的交叉排线、旋形、涡状和折曲排线等。在素描里还可以进行最复杂、最漂亮的节奏表演,画家的创作欲、天才和独创性是主要的动力。很重要的是,排线的韵律,亦即其特征和方向以及其间隔,就是节奏的距离,在钢笔画中起很大作用。 钢笔画要求有柔韧的钢笔,光滑结实的纸和易于从笔尖流下的墨。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在发明钢笔之前,古代使用的鹅管笔、芦苇笔和竹笔等工具以及毛笔均可适用于此类技

22、法而具特殊的效果。(有关钢笔画材料与技法可参见(苏)A拉普切夫所著钢笔画一书)2,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3,橡皮 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

23、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4. 定画液 当素描画好后要加以固定,便于保护画面效果,必须喷上定画液。定画液的制作方法:用聚醋酸乙稀乳液,俗名乳白胶水加水搅匀如牛奶状,或以酒精加适量的松香后,用喷枪均匀地喷在画面上即可,喷时平放画面而且一次不可喷得过多。 除了是擦拭的工具外,还是塑形的工具。 5.画板、画夹、纸张等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不过

24、我的素描纸就是电脑屏幕,当然我的笔也就是画板的画笔了),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8开或4开为宜,16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演示法、反复训练法) 三、学习素描应注意的一些事项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 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如果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画者与

25、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倍到5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2,握笔方法 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在铺大色调时,要用整个手臂的力量来回摆动。 3,作业时间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2-3小时之间,若是画面复杂,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业目标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练习,有目的地集中解决难点。 形体概括练习、 比例和结构分析联系、 透视与结构联系、 结构与色调表现练习。 (作业目标明确,以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法表现规律及艺术表现规律) 5,培养

26、科学思维方法 造型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过程。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体 现学习者解决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如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 作业完成长、短调子的训练。课后反思(二)学习情境(章节)素描基础知识1课时4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1-4 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造型、明暗、特征因素以及透视的概念重点明暗与调子难点透视与空间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教学过程一、素描基础知识1,造型基本因素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1)点 点

27、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2)线:辅助线、轮廓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

28、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3)面 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

29、,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3,特征与基本形 (1)物体的形体特征 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2)形体总体出发 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

30、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

31、看作一种构成。6,透视与空间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

32、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1)一点透视 建筑物由于它与画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它的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 如果建筑物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那么这两组轮廓线的透视就不会有灭点,而第三组轮廓线就必然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心点s。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在此情况下,建筑物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正面透视。也就是一点透视。 (2)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即成角透视。在平行透视中假设所有的物体都是平行摆放的,而实际物体与画面常常会成

33、一定的角度,因此运用二点透视就能较准确地表现每一个物体。 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反映空间比较接近于人的真实感觉。 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容易产生变形。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要点:远大近小、视平线、灭点、垂直)作业练习立方体、球体的一点透视、成角透视。课后反思(三)学习情境(章节)素描基础知识2课时4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1-4 节教学目标理解素描三大面 五调子重点掌握和应用从整体出发观察的观察方法难点对光影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 组织教学:专业术语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 透视 2,透

34、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EYEPOINT)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HORIZOUTALLINE)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OESIGHT)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VISUALANGLE)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VISUALCONE)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LINEOEVISUALCENTER)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为G。(STANDINGPOI

35、NT)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POINT)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标识为V。(COMP 透视 LEMENTPOINT)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标识为T。(TOPVANISHIUG) 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标识为U。(BOTTOMVANISHIUG) 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标识为M。(MEASURINGPOINT) 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标识为PP(PIC

36、TUREPLAN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GROUNDPLANE)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为PL。(PICTURELIN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Q1:为什么在画结构素描圆柱体时上中下三个结构圆的弧度要一个比一个大? Q2:为什么画圆时前面的弧度要比后面的更实一些。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1,明暗与调子 (1)明暗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说。 (2)明暗的基本法则 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 物体的形

37、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 (3)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4)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

38、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高光是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上最亮的部分。 灰光位于高光的两侧,一侧渐为形体的边沿,一侧与明暗交界线相衔接。 明暗交界线位

39、于亮面与暗面的交界处,它是暗面中最黑暗的层次。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部分层次 反光是因为光线折射与物体相邻的另一物体受光面的光线反射,或因环境光的作用,形成反光。一般情况下,强的反光仍比最深的灰光深。 投影是因光线被物体遮挡后在支撑物上留下的黑影。作业球体的一点透视、成角透视。课后反思(四)学习情境(章节)素描基础知识3课时4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1-4 节教学目标掌握素描画面构成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和应用从整体出发观察的观察方法绘制构图难点对构图的处理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组织教学:1,画面构成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

40、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 我们要注意:不同位置的组合,不同质的组合,不同量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例:下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

41、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1)框太长 (2)框太大 (3)框为宜 9,线的表现的形式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可不是胡乱涂鸦) 在素描用线中: 起草线是一种长直线,多表现为“重复线”形式,它的基本线形是:垂直线、水平线、倾斜线和弧线。画起草线时,画者的手臂要伸

42、长、放松。“长线”要一次性完成,然后用重复线形式修正。 暗部线是一种粗黑线,线形和方向比较随便。画暗部线可以选用“B”类的软芯笔,不要把笔削的太尖,最暗处要加力去画。 明部线是一种整齐而明确的短线。适宜用较硬的铅笔,线得方向依顺体面的方向,结构转折处常使用“交叉线”。握笔的方式同写字,用力轻而果断。 刻画线是一种有力的“细线”,用在主要部位细节的强调性表现。 背景线基本上是一种45度的“长排线”,要求是整齐、均匀,把背景组成不同暗度的灰色,起到衬托物体的作用。 轮廓线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单线”,它的变化形式有直曲、虚实、轻重、粗细等,在正常的情况下,物体亮部的轮廓线属于背景,暗部的轮廓线属于物体

43、。 异形线素描对特殊对象,要用特殊的线条来表现。例如:钉头线、刻线、逆锋线、模糊线等。注意点: (1)、在素描中线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也非常丰富,可以用排线的方法来表现一个面,线的轻重变化形成面的虚实凸凹等复杂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学习者从练习中去体会 (2)、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 (3)、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这样的线在衔接上会造成明显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线条的杂乱 (4)、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虽说画无定法,但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讲究线的排放不但有利於学习的循序渐

44、进,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作业构图练习课后反思(五)学习情境(章节)素描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基本技法理论课时4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1-4 节教学目标掌握素描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基本技法理论重点掌握和应用从整体出发观察的观察方法难点表现手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教学、示范教学、训练组织教学:素描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基本技法理论一、 基础理论 1、 素描表现语言 素描作品,无论其内容及风格特点,均离不开线条、色调这两个基本表现语言。在这二者当中,线条是首要因素。首先,素描作品可以只用线条画成;其次,色调本身也是由线条的排列组合或把线条加宽(宽线条)而成的。因此,提高线条的运用技巧和表现力,是提

45、高素描水平的关键。下面,就线条和色调的构成原理分别进行说明: (1)、线条 从客观上说,任何形体形象,本身是严密的整体,分离不出任何一条单独存在的线条。但是,从视觉上说,当我们在某一角度观察某一立体形象时,过于谈形体外轮廓部位的体面由于透视的原因,在视觉上就缩减成了一条较细的线,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边缘线”或称“外轮廓线”。其次,在形体两个面的转折处或交界处,我们也会看到一条明显的“线结构线,如桌子上的棱角线,眼睛、嘴的结构线等等。这些结构线又称为“内轮廓线”,形体的外轮廓线和主要结构线是素描中线条语言的客观依据。换句话说。素描线条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形体的外轮廓线和主要结构线。因此,在素描中只

46、用单线条也能较正确地表现出形体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线条的构成也受画者对客观形象的主观感受、印象、理解和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素描中的线条既体现客观形象的主要特征,又可以表现作者的激情、感受和艺术风格等等。总起来说,客观形象的特征和主观表现的结合,即是素描线条的构成原理。 (2)、色调 形体在一定光线照射下,其物质“固有色”的深浅,明暗变化、质感、空间色等等组成丰富的色调层次,这些是素描中色调语言的客观依据:运用细腻色调造型的表现语言比只用单线条更能全面而深入地刻画形体的形、色、体、质感,空司关系等特征,其效果也就更接近于自然形象。但是,画者也可根据自己对形体的感受,强调或简略客观特征的

47、某些因素而不求其全,以利艺术表现的生动性。因此,素描中的色调语言也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 在素描练习中,我们可以只用线条作画,也可以只用色调表现形象,还可以把线条和色调结合起来写人状物。 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当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初学阶段,也要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但主要是为了帮助观察、理解形体的轮廓和结构特征。初学者有了一定基础和把握之后,可以着重训练深入细腻地表现形体的色调层次,打好全面塑造形象的基本功。 素描训练的后期,从形式上看,往往仍用以线条为主的造型方法,但是其线条比初学时更成熟、准确、简练、生动,更富于艺术内容和美感。2、

48、 艺术处理 在素描习作中,我们培养的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能力,而不是机械制图式的死板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认识客观形象是什么样的,还要求我们善于对其进行艺术表现,这就涉及到了艺术处理。 所谓艺术处理,主要是指概括地表现形象。艺术的哲学就是概括的哲学,没有概括也就没有艺术。 概括能力并不是一种很神秘的能力,人的思维有善于概括的特性。人类语言就是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产物。学龄前儿童没有什么知识,理解能力很低,但他们凭着对事物的观察所产生的天真幼稚的印象可以画出儿童画,儿童画中的形象却是高度概括的形象。这种概括虽然非常幼稚和不科学,但却能表现出各种形象的主要特征,非常生动。这证明人类对事物、对形象具有

49、善于概括的天性。 若想在绘画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概括能力,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在艺术实践中,如果训练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钻到琐碎的局部中去,忘记或忽略整体特征,使善于概括的天性逐渐丧失。 素描写生练习是为了提高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和准确、深刻地表现形象的能力。我们所以要求从形体结构出发来观察和表现形象的各种特征,正是为了准确理解和掌握形象的本质特征,取得概括地刻画其本质特征的能力。相反,不从形体结构出发,则无法理解和掌握其本质特征,也就必然失去刻画其本质特征的主动权,陷于抄袭其表面现象的被动地位。 主动地刻画是建立在理解形象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被动地抄袭则建立在不理解其特征的基础上。主动地刻画就包含有主

50、观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处理的成分,即包含有艺术概括的成分;被动地抄袭则谈不上主观的艺术处理和艺术概括。 在素描练习中,由于受固定的模特儿或景物的局限,其艺术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一当十 以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是艺术表现的一个原则。例如,人的头发有无数根,但我们绝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们一根根地都画出来,而只需通过几笔细致而精到的剩画就可以表现出全部头发的质感内容,这就是以一当十的手法,就是艺术的概括。我们画的是头发,但并非纯客观的头发,这就是艺术形象和艺术概括的价值所在。又如,光线照射在形体上,出现了明暗调子千差万别的深浅变化。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把任何细微的

51、差别都表现出来,而只求整体的,或者大体的明暗对比关系的相对正确,使素描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所谓“三大面”、“五大调子”之说,就是对调子进行归纳和概括的结果。 对于素描习作或者一切美术作品来说,加上一笔显得多余,去掉一笔显得不够完整,这恐怕是对概括手法的最高要求了。 (2)、突出重点 为了表达对形象的主要感受,突出某种艺术效果,在素描中,我们可以着重刻画、突出形象特征的某些对比因素,而简化、忽略或省去另外某些对比因素,这是我们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概括的另一个原则。 画一幅人物写生,主要是刻画人物形象,背景和环境应根据表现人物形象的需要或从简或省去不画,不应把背景和人物同等对待。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形

52、象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不同,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有的可以线条描绘为主,减弱或不画明暗色调,以表现其鲜明的轮廓美感;有的则需加重色调对比以突出其强烈的效果,甚至可以忽略形象的众多细节,以表现其厚重有力的形体美和光线效果等。 总之,素描中的艺术处理手法,一是用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形象本身的特征,二是用概括的艺术语言表现作者的艺术构思。二者的出发点虽然不尽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及感染力。不懂得艺术概括,只能使作品形象呈现僵死的状态,使人望而生厌。都当成重点就是没有重点,都突出也就是都不突出。所以该抓紧的地方一定要抓紧,该放松的地方一定要放松。这样,抓紧的地方显得很精彩,首先吸引观

53、众,放松的地方和抓紧处形成对比,呈现另一种精彩,使人仔细观赏,意味无穷。3、 观察能力与科学的观察方法 (1)、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从研究物体存在的特征,即研究形体结构的存在方式这一根本点出发的。在这一前提下,它是一种整体地、联系地、本质地观察可视形象特征的方法。 、从整体出发观察 从整体出发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核心。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看不出,画不准整体特征,局部特征即使再准确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局部特征失调,也会影响整体形象。任何形象的根本特征首先来自它的整体和全貌,局部特征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54、。画好某一个局部是比较容易的,画好整体则比较困难。我们观察和刻画形象应当从难、从严要求。 在素描中,做到“始终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形象,始终使局部服从整体特征,表现局部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整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只盯住局部。被局部吸引,死抠,某个局部而忘记、忽略、画错了整体特征,却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这是因为,作画只能一笔一笔地画,只能从局部下笔直到画完,客观上也就容易养成从局部出发看问题的不良习惯。素描中出现的形象松散歪曲、比例失调、色调花乱、透视不统一等常见的毛病,主要来自这一习惯。对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为了养成从整体出发观察和刻画形象的习惯,在观察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某一个局部,同时也要看到更多的局部,并对各个局部进行比较和鉴别,从而把握和体现整体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