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公告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课题组2011年3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结题成果公告课题名称: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063611427课题类别:重点课题负责人:张嘉志(中学高级教师,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课题承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姓 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谢幼如1965.12教授硕导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本科学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王同聚1968.12中学高级现代教育技术在职研究生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
2、中心魏晓彤1967.11中学高级现代教育技术在职研究生硕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何一茹196712 中学高级教育信息技术在职研究生硕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王 旭1964.1中学高级现代教育技术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管思梅1968.12中学高级现代教育技术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刘小莲1968.1中学高级区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本科学士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罗航1974.8中学一级现代教育技术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李赞坚1974.8中学一级电子与电脑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容蓉1978.5中学一级计算机在职研究生硕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梁展锋1977.4中学一级电子与电脑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3、梁峻1971.5中学一级物理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莫东文1967.7中学高级现代教育技术本科学士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区志强1971.12编辑计算机本科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陈志斌1979.11助工计算机本科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刘焕延1969.12助工计算机本科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一、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调研通过对广州市不同区域的实地调查,分析广州市教育信息化现存的问题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为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2、推进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策略研究在考虑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各种推进广州
4、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有关政策与规范的制定、环境与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管理机制的制定等。3、推进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资源的建设结合试点区域内的学校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出发,构建数字化校园,开发校本优质资源,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平台、资源库与管理系统,实现区域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4、推进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的构建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精神,依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通知,依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和资源,构建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以提高教
5、师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5、推进广州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全市统一的教育管理综合业务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并基于该平台及数据库下开展各项应用,构建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我市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6、推进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标准的建立根据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点,探讨广州市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评估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实验校的评估标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评估标准等。(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等方法。1、实地调查本研究采用的实地调查法主要应用于广州市区域
6、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方面。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行动研究法主要应用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的构建方面。3、评价研究评价研究是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功能、品质、属性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本研究采用的评价研究法主要应用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的效果评价、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资源的评价等。 二、结论与对策(一)研究结论1、统筹为基,区域教育信息化有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社会工程,涉及到观
7、念、投资、体制、环境、资源、人员等众多因素,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和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和调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贡献。同时在战略规划、宏观决策、政策制定、体制机制、协调管理、推进策略、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最终走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创新之路。2、均衡为重,促进公平成为发展主旋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离开了教育公平,就不可能有和谐的教育,也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获得知识便捷的独特魅力,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契机,为教育公平助力。
8、自2004年“教育e时代”工程启动以来,广州就把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架起城乡之间的信息桥梁,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近几年,广州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突破口,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教育公平。(1)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2)全面提升区域教育技术装备水平(3)全面强化教育信息网络环境建设(4)全面优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环境(5)全面实施“资源下乡”行动计划2、改革为先,促进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教育创新本质上是教育文化的创新,其根本目的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
9、质量,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这一必要的手段,它使教育创新更具开放性的国际视野,获得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广州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策略等专题研究与实践,努力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1)更新理念观念,科学规划全局(2)突破应用瓶颈,服务课程改革(4)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深入发展4、服务为上,支持服务功能进一步显现(1)强化网络管理,优化应用服务(2)支持教育决策,服务教育管理(3)支持社区学习,服务社会大众5、合作为要,提高教育信息化开
10、放程度在万国互联、跨域一体、百科整合的信息时代,教育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必须适应这种开放性、国际化的要求,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广州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既重视以开放式的思维推进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努力以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应用实施开放的服务;另方面,大力开展各种形式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努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开放程度。近年来,广州通过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区域网络教研活动、城乡网络教学及研讨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实验活动、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等,促进了区域之间数字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开放程度。根
11、据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及广佛肇经济一体化的要求,2009年,广佛两地已经实现了教育城域网的互联互通,建立了“广佛教学资源共同体”,开发了“广佛教育搜索引擎”,开展了一系列的广佛两地网络教学与研讨活动,为实现广佛教育同城化奠定了基础。(二)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策略(1)基本策略之一科研引领在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广州市按照“科研引领,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以课题研究和项目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大力开展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实验。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有应用推广价值的先进教学模式和应用典型案例,创新了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在教
12、学中的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网络上得到了创新。2009年11月底,广州成功地协办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的启动仪式,同时,11所项目学校率先启动了“项目学习”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启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未来教育模式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2)基本策略之二示范带动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广州按照“实验先行,示范带动”的工作方针,以各类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基地,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研究。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的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共208所,这些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整合、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综合
13、素质的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实验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实现了全市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2006年,广州启动了“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的建设工作,并在规划与管理、信息化环境建设、实践与应用、队伍建设、成果与影响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标准体系。通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全市50所“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取得了推广经验、共享成果、以点带面、促进提高的良好效果,加速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3)基本策略之三活动推广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广州采用“项目带动、活动推广”的工作模式,不断把应用引向深入。一是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几年来
14、,广州先后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工程、农村教育技术装备工程、“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工程、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建设工程、教育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工程、广佛教育网络互联和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教育资源下乡工程等重点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二是通过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交流研讨活动、穗港两地“一课两讲”活动、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两地网络教研活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实验研究活动、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在区域
15、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创新应用。实践证明,通过三大基本策略的实施,有效地突破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瓶颈,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4)基本策略之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教师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而教育信息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型模式和有效渠道。广州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以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是全方位地开展
16、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自“教育e时代”工程启动以来,广州以“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模式,全方位地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市级、区级和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的覆盖率为100%,培训内容涉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及其资源应用培训、教育管理信息应用培训、“教育e时代”应用培训、“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培训、“教育e时代”工程项目培训、中小学网络管理人员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培训、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培训、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专题培训等,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显著提升。二是教师信息化从“单一培训”到“研培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主体意识觉醒。信息技术的快
17、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有效解决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问题,近几年,广州加强了对教师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培训的绩效研究,从教育科研入手构建了“科研、教研、培训一体化”模式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的“五级培训体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校长培训、技术骨干培训、学科骨干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并以面授学习、远程协助学习、混合学习、情境工作坊等多种新型培训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有效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学科教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走出了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教师个体专业发
18、展与群体专业发展并进。教育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团体的支撑,而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也需要建立在每个个体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不仅为教师的个体发展搭设了更宽的平台,更为教师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对教师的协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搭建基于广州教育科研网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系统,为教师提供平等对话、教学研究、协作交流、自主创作、个性展现的多元化研究性学习交流平台,引导教师从个体独立开发课件的行为向教师群体跨学校、跨学科共同创建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行为转变,从个体研究行为向共同探索行为转变,从区域内各学校的封闭竞争向
19、以区域为基础的校际协助联盟转变。(5)基本策略之五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广州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层次地实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行动计划,以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一是以“学会学习”为核心,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结构。广州早在2006年就全面普及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且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建构起学生信息素养的内部结构,还注重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内部结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
20、社会实践、信息文化等整合起来,建构起学生信息素养的外部结构。二是以“参与创造”为宗旨,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e时代”通过建设“学生频道”、“学生多媒体创作天地”、“青少年科普谷”、“3d虚拟机器人系统”等应用系统,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平台,使学生在这平台上通过广泛参与提高素养、获得发展。三是注重学生信息道德与规范的养成。学生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与规范的约束,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教育e时代”充分认识到网络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积极地变“堵”为“导”。通过“广州清正校园网”、“网上禁毒馆”、“班主
21、任网”、“学校安全管理网”等专题网站、专题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视野,加强了未成年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沟通,营造一个适合中小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三、成果与影响(一)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研究论文集本论文集含主要研究人员已发表的论文29篇和获奖论文43篇1、课题负责人张嘉志同志的论文建设“教育e时代”工程,推进广州教育信息化在中国教育类核心刊物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7年第10期发表。2、课题负责人张嘉志同志的论文广州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被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22、gccce2007)录用并在会上交流,并在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第四卷)发表。3、张嘉志、魏晓彤同志的论文广州市农村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需求调查报告拟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8年第12期发表;4、张嘉志、魏晓彤同志的论文基于教科网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获“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文评比二等奖,并编入教育部200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2006年10月);5、魏晓彤同志的论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被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7)录用并在会上交流(2007年5月); 6、魏晓彤同志的
23、论文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已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7年第五期发表; 7、管思梅同志的论文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师互助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的应用研究2007年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二等奖并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7年第12期发表8、张嘉志、魏晓彤同志的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获2007年广州市继续教育协会优秀论文奖,并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8年第一期发表; 9、魏晓彤同志的论文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已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8年第4期发表; 10、魏晓彤同志的论文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学习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24、入选第十二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08)论文集(2008年5月); 11、王同聚同志的论文人物与背景的艺术合成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分析发表于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6期;12、王同聚同志的论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在教育信息技术2006年第7期发表;13、王同聚同志的论文智能机器人实验为教育开启创新之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6年10月发表;14、何一茹同志的论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2008年第4期发表;15、柯清超、谢幼如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绩效导向的课程设计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
25、8年第3期发表;16、王同聚同志的论文开展机器人实验活动 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8年第6期发表;17、王同聚同志的论文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为素质教育插上成功的翅膀在广东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获特等奖(2008年1月)。18、王 旭、何一茹同志的论文绩效技术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实验校建设探讨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8年第10期发表。19、张嘉志、魏晓彤的论文广州市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需求调研报告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9年第1期发表。20、王同聚的论文以三维仿真虚拟机器人为载体促进机器人教育的推广普及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9年第4期发表。21、王旭、何一茹的论
26、文运用绩效技术促进教育技术实验校发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9年第5期发表。22、邵国良、张嘉志的论文对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研究的探索在教育导刊杂志2009年第7期发表。23、魏晓彤的论文绩效技术在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在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09年第10期发表。24、王同聚的论文3d仿真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与推广普及2009年10月在广东教育学会获省一等奖。25、魏晓彤的论文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2009年第12期发表。26、魏晓彤的论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策略与效果研究在中小学电教杂志2009年第12
27、(上)期发表。27、何一茹的论文网络视频教研探讨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10年第5期28、张嘉志、王同聚的论文让机器人走近学生3d仿真虚拟机器人:普及机器人教育的新途径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0年第6期,并获2009年广州市教育科研年会一等奖;29、王同聚的论文谈机器人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改进措施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杂志2010年第7期;30、魏晓彤的论文区域“同课异构”网络教研的实践与探索2010年10月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31、李赞坚的论文在虚拟机器人竞赛活动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2010年10月受邀于第二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宣读;32、魏晓彤的论文教育技术能
28、力培训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与效果研究2010年10月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一等奖 33、魏晓彤的论文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 2010年第11期。34、魏晓彤的论文“同课异构”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2期。 35、李赞坚的论文网管培训课程中以“探索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发表于教育信息技术2011年第4期36、王同聚的论文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于2011年5月编入科技部2011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座谈会优秀论文集37、张嘉志 方昆阳 魏晓彤的论文广州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与发展对策建议拟于2011年6月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表。38
29、、罗航的论文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改进措施在教育信息技术定稿采用待发表。39、陈志斌、钟毅、罗胜涛的论文基于snort的区域教育网学生行为发现与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2009年2月26日发布在天河部落的珠江论坛栏目。40、容蓉2008年6月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实现。(缩写)(二)课题组开展区域教育化研究取得的成果1、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分析报告(20042010),22830字。2、课题组完成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意见,7907字。3、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实施工作总结报告,5413字。4、课题组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材料总结和案例汇总,2400
30、35字。5、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数字教育城建设方案,57433字。6、课题组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规范与制度,28233字。7、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王同聚用机器人技术设计的“多功能智能清洁器”于2008年7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实用新型专利证书。8、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设计的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于2010年1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软件知识产权登记证书。9、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张嘉志、王同聚、方昆阳负责主持完成的3d仿真虚拟机器人地方课程教材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0、全市开展的区域教育信
31、息化技术相关研究课题和“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项目共3263个(见表1)表1:“十一五”期间广州中小学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研究课题数和“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项目数教育技术相关课题数“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项目数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478891979851145合计326311、全市教师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见表2表3)。表2:20092010年6月全市教师公开发表(获奖)的教育技术类论文数量学校类别教师公开发表(获奖)教育技术类论文数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小学6545828841139普通中学116141454645中等职业学校2547497表3:20092010年6月全市教师开发的教学
32、软件(课件)获奖数学校类别教师开发的教学软件(课件)获奖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小学652582884普通中学5253248中等职业学校5196912、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情况见表4-表7表4 20092010年6月全市学生参加电脑作品竞赛获奖数量学校类别学生参加电脑作品竞赛获奖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小学42447011563517普通中学40604111462中等职业学校862522表5:20092010年6月全市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奖数量学校类别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奖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小学542548641普通中学2738107表6:20092010年6月全市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获奖
33、数量学校类别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获奖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小学501500522普通中学31074表7:20092010年6月学生参加其它信息科技竞赛情况学校类别学生参加其它信息科技类竞赛获奖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小学6207401432普通中学1669365(三)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组开发的网络资源成果研究成果名称形式承担人资源网址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网站课题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系统网站课题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网站课题组教学同步资源包网站课题组新课标主题资源库网站课题组师生多媒体创作网站课题组e时代资源库网站课题组15/jsp/index.jsp广州名师辅导网网站课题组广
34、州教育科研风网站课题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网站课题组网络教研平台网站课题组22/openmeetings/index.jsp天河部落网站课题组/虚拟教研社区网站课题组青少年科普谷网站课题组珠江论坛网站课题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网站课题组数字图书馆网站课题组教育e搜网站课题组37:8080/html/zh/广州“教育e时代”应用支撑平台网站课题组广州“教育e时代”实验学校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网站课题组四、改进与完善(一)研究尚存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在理论研究上尚有缺陷。本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体系。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尚有缺陷。本研究实证性的文章和案例较多,但规范性研究的成果还显不足。三是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区域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支撑的,必须长期深入研究。(二)完善建议1、完善基础建设,创设发展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网络的融合,实现向下一代网络转型。进一步优化广州市教育科研网的网络结构,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性能,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认购任务协议书
- 2025年文化娱乐消费者行为趋势报告:市场细分与行业竞争格局演变趋势预测分析
- 2025年动漫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深度分析报告
- 商铺共有补充协议书
- 协会委托招商协议书
- 员工安全作业协议书
- 员工提成奖励协议书
- 医院数据保密协议书
- 劳动仲裁民事协议书
- 2025年建筑项目管理常见误区解答试题及答案
- 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2013-2014-2考试B(本科)
- 《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森林公安派出所台帐全套表格模板
- CB/T 3766-1996排气管钢法兰及垫片
- 11471劳动争议处理(第5章)
-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 登临诗 诗歌赏析
- 免修申请表(模板)
-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的实验报告
- 公司应急救援物资台账
- 超限梁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滨州医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