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单元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城市区位、城市化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2考点导航思维导图考点一城市的区位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点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考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城市区位城市区位(1)概念: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2)区位因素A.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B.经济因素: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的。C.政治文化因素:国家的政策、外交等,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考点一城市的区位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点

2、一城市的区位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4(3)城市分布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人流、物流集聚地形成比较大的城市;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两条河流交汇处、大的河流入海口处往往分布大的城市。2.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的含义: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A.宏观表现:影响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B.具体表现空间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中国

3、古代突出皇权地位,西方国家教堂占中心地位。建筑形式: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性著称。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四合院。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草地特征明显。6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热带的高原;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巴西高原的城市分布;中国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4、的城市分布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河流(沿河设城)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江西省赣州市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 上海、广州、加尔各答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7自然资源拥有资源优势,有利于矿产开发,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城市区位举例交通沿海、沿江,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长

5、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格尔木因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交会而成为交通枢纽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大运河沿岸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政治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分布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军事、宗教 军事中心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其政治地位的提高;宗教中心会促进城市形成;但它们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力已减弱科技、旅游 科技、旅游等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如旅游城市桂林、黄山等,科技城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等82.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方法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方法一个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

6、一地点;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城市的形成多与自然条件有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和水源便利、矿产丰富。城市的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9命题视角城市区位命题视角城市区位(2017北京顺义二模)读图分析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材料成渝城市群建设规划图。10答案答案位于四川盆地底部,大部分地区地表起伏小。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较多,城市基础较好。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长江水系发达,川渝等多条铁路相连,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我国大区域

7、城市的均衡发展。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城市用水充足,有利于合理分布人口和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工业生产既有集聚,又有分散,有利于缓解过分集中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答对五点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注意回答有利区位因素。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资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111.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考点二城市

8、化的过程和特点考点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12(3)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A.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B.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C.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3(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A.大

9、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B.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14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城市化发展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特点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推进较快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的问题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发展新趋势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15比较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

10、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16特别提醒特别提醒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11、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17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18命题视角一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命题视角一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1.下图为185

12、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9(1)(2017北京海淀期末)图中()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2017北京海淀期末)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C20答案答案(1)C(2)C(1)18901950年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慢于美国,故A项错误;英国最先达到

13、80%的城市化水平,故B项错误;1970年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美国,故C项正确;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D项错误。(2)与2000年相比,203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应该有所下降,故A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城市环境质量会不断得到改善,故B项错误;20002030年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地价会普遍上涨,故C项正确;2030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故D项错误。21命题视角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判读命题视角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判读2.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2(1)如图所示,城市

14、的发展阶段一般为()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B.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D.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2)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A.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AC23答案答案(1)A(2)C(1)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明显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2)图中中心城市曲线与时间坐标轴有两个交点,其中

15、右侧一个交点是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点,此时中心城市人口减至最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1.影响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2)不利影响: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建筑节能产业和绿色交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考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

16、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下图: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1)问题及表现形式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棚户区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

17、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命题视角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命题视角一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017北京丰台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题。该区域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城市规模扩大,增加了生物栖息地的范围B.平整土地和修建水利工程,提高土地质量C.形成城市热岛,改变大气环流,降水减少D.改变地表状况,使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答案答案D城市规模扩大,减少了生物栖息地的范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平整土地和修建水利工程,如果不合理处理废渣,则不会提高土地质量,B错;形成城市热岛,城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城区降水增多,而郊区降水减少,C错;地面硬化,改变地表状况,会使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D对。故本题选D项。D命题视角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命题视角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的措施2.下图是2000年和2011年成都市热岛效应温度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2017北京西城二模)图中成都市()A.2000年市中心温度普遍较高且集中连片B.2000年东北部环路因车辆拥堵温度最高C.十年间新建产业园区,重工业规模扩大D.十年间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