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摘要3ABSTRACT4第一章 绪论6一、研究背景6(一)对幼儿“自语”现象的好奇6(二)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价值6(三)相关研究的匮乏7二、研究意义7(一)理论意义7(二)实践意义8三、文献综述8(一)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语言的观点8(二)维果茨基关于自我中心语言的观点9(三)关于自语9四、核心概念界定11(一)自语11(二)建构游戏11五、研究设计12(一)研究内容12(二)研究对象12(三)研究方法12(四)研究工具12第二章 研究结果13一、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类型13(一)自我指导型13(二)情绪表达型13(三)描述型自语14(四)词语游戏型自语14(五)想象游戏型
2、14(六)命名型自语15(七)自问自答型自语15(八)回忆型自语15二、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影响因素16(一)是否给定建构主题影响幼儿“自语”的使用16(二)参与人数影响幼儿“自语”16(三)幼儿年龄是影响幼儿“自语”的因素,但各年龄段总体趋势相同17(四)性别影响幼儿“自语”17三、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功能18(一)表达身份,体验掌控力获得满足感的功能18(二)丰富建构作品的功能19(三)疑问启发的功能19(四)抒发情感的功能19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20一、结论20二、建议21(一)尊重并正确认识幼儿的自语21(二)及时关注幼儿自语现象21(三)把自语作为了解儿童的支架21(四
3、)创设安全自由的自语环境22第五章 对研究的反思22参考文献23致谢24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刘佳耶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 指导教师:钱鑫摘要: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自语”现象作为可以被听到的外部语言表达着幼儿的思维过程与内部心理活动。本研究从建构游戏情境中幼儿自语现象入手,观察并分析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功能,以期帮助研究者和教师丰富具体情境下对幼儿“自语”现象和情况认知。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深入到幼儿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并对所收集的资料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的自语可以划分为:自我指导型、情绪表
4、达型、描述型、词语游戏型、命名型、自问自答型、回忆型。关于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影响因素,笔者提出:是否给行建构主题影响幼儿“自语”使用;参与人数影响幼儿“自语”使用;幼儿年龄是影响幼儿“自语”的因素,但各年龄段总体趋势相同;性别影响幼儿“自语”四项内容。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功能有:表达身份,获得掌控力体验满足感;丰富建构作品;疑问启发以及抒发情感。 通过对建构游戏情境下幼儿“自语”现象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教育建议:尊重并正确认识幼儿的自语;及时关注幼儿自语现象;把自语作为了解幼儿的支架;创设安全自由的自语环境。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自语Study on Childrens “
5、Private Spee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GameLiu JiayeAcademy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Grade 2016 Instructor: Qian XinAbstract: The muttering phenomenon of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games, as an external language that can be heard, expresses t
6、he childrens thinking process and internal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self-speaking phenomenon in the context of games, observes and analyzes the typ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unctions of childrens self-speaking in the context of games, with a vi
7、ew to helping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enrich the phenomenon of childrens self-speaking in specific situations. And situation awareness.This research uses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ethod, which goes deep into childrens activities for observation, recording and analysis, and makes qualitative and qu
8、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In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ng games, childrens self-talk can be divided into: self-directed, emotional expression, description, word play, naming, self-questioning and self-answering, and recalling. Regarding the influen
9、tial factors of childrens muttering in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ng games, the author proposes: whether to construct the theme affects childrens muttering use;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affects childrens mumbling; the age of children affects childrens mumbling. Factors, but the overall trend is the
10、same across all ages; gender affects childrens muttering four content. The functions of childrens muttering in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on games are: expressing identities, gaining control and experiencing satisfaction; enriching construction works; questioning inspiration and expressing emotions.By
11、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childrens muttering in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ng gam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educational suggestions: respect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childrens self-talk; timel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self-talk phenomenon; using self-talk as a support for understandi
12、ng children; creating safe and free Talking environment.Key words: private speech;construction game;children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一)对幼儿“自语”现象的好奇笔者在幼儿园见习时,通过完成观察幼儿的见习任务,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尤其是建构游戏中出现了“自说自话”的现象,比如“我要在这里搭一个大门”或“我要把树放在这里”这样描述自己动作的行为,当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时,常常会说“xxx,快看我做的超级城堡”,然而他们并不在意别人的回答反馈,继续进行自己的搭建。由此笔者对幼儿“自语”的类
13、型、特点、功能等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实习期间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看到Levy以极多的文献考证了五岁儿童在游戏中语言的运用,她得到一个结论:游戏是一个刺激语言发展与创新语言运用的有效媒介。 JANET R.MOYLES著、段慧莹、黄馨慧译.不只是游戏-儿童游戏的角色与地位M.心理出版社,1989:64.于是促成了笔者以“游戏”与“语言”作为论文题目构成的两大维度。(二)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价值1.建构游戏的价值建构游戏材料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以常见的积木为例,它不仅有着固定的规格,且拥有便于进行堆积、排列、组合等操作,可以进行各式各样、变化丰
14、富的搭建的优点。研究认为,游戏的力量让孩子具有良好的成熟度和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游戏种类中其中一种的建构游戏,在以积木为例,能让儿童通过反复观察与搭建,积累大量关于积木的形状、质量、颜色等感性经验,在今后生活中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为概念的形成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儿童的自信与思维发展起积极作用。由此,把研究的范围细化致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便也拥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2.幼儿“自语”现象的价值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以及其他的心理学家就开始认识并关注幼儿“自语”现象,其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研究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和启迪。迄今为止,关于幼儿“自语”
15、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大多数学者从维果茨基的观点出发。维果茨基通过大量实验与研究认为“自言自语”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角色,它是幼儿“自我规范的社会本源”。 俄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92-93.“自语”反映了的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即幼儿的所思所想,是我们成人认识和了解幼儿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水平的桥梁。我国学者刘晓峰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幼儿“自语”现象的重要意义:自言自语丰富、强化和提高了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是幼儿思维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有利时机。 刘晓峰.论自言自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D.江苏,徐州师
16、范大学,2010.由此,幼儿“自语”现象的重要性便也可见一斑。3.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现象的价值建构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方面、身体发展方面、社会学习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价值。目前,建构游戏在幼儿园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幼儿明确的要求与引导,导致幼儿出现无所事事或游离的行为状态,有的教师只重视建构游戏的结果,而忽视建构游戏的过程,而幼儿在建构游戏开展过程中的“自语”现象作为出声的外部语言表达着幼儿的思维进程与内部心理活动,这样的形式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通过观察与研究建构游戏情境中幼儿自言自语的现象
17、,可以加强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建构的进程与想法以便对是否做出引导以及如何选择恰当地方式进行引导提供一些参考。(三)相关研究的匮乏1.关于建构方面的文献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检索发现,建构区的研究方面的文献多数是围绕建构区中与同伴交往、交往策略、材料投放、环境创设、搭建技能的培养等主题的研究,对建构区中幼儿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将关注点集中在建构区中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2.关于幼儿“自语”方面的文献从幼儿“自语”现象的查询结果来看,研究多集中于绘本层面或绘画活动,而关于建构与“自语”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因此,笔者最终确定将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
18、作为论文题目。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目前,前人对于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如皮亚杰在1923年首次提出并且阐释了“自我中心言语”,随后进一步展开对于幼儿自言自语现象的原因、类型、功能等各方面的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可以对幼儿“自语”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然而国内关于幼儿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主要是立足于国外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阐述,对于在各种实际情境下幼儿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立足于建构游戏这一具体的情境,通过对此情境中幼儿自语现象的描述与剖析,揭示幼儿在建构游戏这一情境中“自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自语”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的具体意义,进一步丰富在具体情境
19、下关于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以及对于建构游戏中幼儿“自语”的认识。(二)实践意义该研究试图通过对在建构游戏情境下幼儿“自语”现象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来展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外显行为表现,倾听幼儿声音,记录幼儿语言,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及幼儿行为与语言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对幼儿园建构游戏情境下幼儿“自语”的状况展开实然性的研究,为应然性的研究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希望通过对幼儿行为状态的描述以及语言的记录,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与重视幼儿“自语”现象,尊重幼儿自语的特点。为建构区游戏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教师对建构区幼儿游戏的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三、文献综述笔者以“自语”、“私语”等作为关键词,
20、通过“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37篇,其中硕博士论文5篇,期刊32篇。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研究者们关于“自语”、“私语”等研究的理论依据几乎都来自于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于=与思维以及维果茨基的思维和语言,由此笔者对于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如下。(一)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语言的观点皮亚杰是最早提出并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进行研究的人,1923年,皮亚杰在他的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出“自我中心言语”及其概念。1921年-1922年,皮亚杰和他的同伴在卢梭幼儿之家的晨课里对两名六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了一个月以来这关于两名受试者的行为细节、语言以及和他们所
21、说的话有关的一切事物。两名受试者在班上以及活动过程中享有完全的自由,不受任何人的干预,他们可以做他们喜欢的任何事情,在此情境下,皮亚杰通过详实的跟踪观察与记录来丰富他的研究成果。皮亚杰把儿童的语言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他对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的定义是:“他并不道知道他是在对谁说话,也并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说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他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让皮亚杰著,付统先译.儿童的思维与语言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6:23.皮亚杰把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类,分别是重复、独白和双人或集体的独白。重复是指幼儿因为说话是他们感到愉快而重复字词
22、和音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愉悦的,他们没有听众也不渴望回应;独白是指儿童自己一人时所说的话,他们好像在大声思考,不具备社交意义;双人或集体的独白是指在至少一名或多名同伴面前大声说话,他们几乎不注意他人是否在听他说话,也不需要回应。皮亚杰通过对儿童的语言与思维的研究,发现儿童自我中心语言的成因是儿童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儿童缺乏社会化的交谈意识也是原因之一。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思维方式分为有指向的思维方式和无指向的思维方式。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最初是我向的,而后随着经验的积累与儿童的认知能力的进步,他们的思维方式开始由我想思维及无指向的思维向有指向的思维过渡,由此,自我中心思维便是处于我向
23、思维和无指向思维之间的思维类型。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被社会化语言所替代。(二)维果茨基关于自我中心语言的观点与皮亚杰认为思维的发展方向是从无指向的思维向有指向的思维发展的观点不同,维果茨基的研究认为,思维的发展顺序是从个人思维发展向社会思维。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本身就具有社会交往的功能,因此儿童的语言从一开始就是具有社会性的。“当儿童将社会的、合作的行为形式迁入个人内部的心里功能时,自我中心言语便产生了。” 维果茨基著,李维译.思维与语言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3:21.自我中心语言在形式上属于外部言语,却实现着内部言语的功能,它是外部言语向内
24、部言语转化的过渡。维果茨基改进了皮亚杰的实验,给幼儿设置了障碍环节,通过观察发现,在遇到障碍时幼儿自语产生的频率比皮亚杰实验中儿童自语数量增加一倍,也比在他实验下没有设置障碍的儿童多。由此,维果茨基认为,障碍的存在刺激了儿童产生了更多的自我中心言语。此外,维果茨基还特别强调自语在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他研究表明,自语有着引导儿童思维以及指导儿童行动的作用,促进儿童认知的进步,同时自言自语也能让儿童获得放松。通过研究,维果茨基还发现,儿童的自言自语频率,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呈现倒U型的趋势,在学前中后期自言自语出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发展趋势,维果茨基通过研究指出,儿童的自我
25、中心言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会被社会化的言语所取代,而是逐渐转入内部,开始发展成为儿童的内部言语。所以当儿童的年龄增长到一定阶段时,他们往往不会再用自语进行辅助思考,而是不出声较为安静的思考。(三)关于自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研究给了后人极大的启示,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幼儿的自言自语现象进行了研究。1.自语的分类苏联学者柳斯布林卡娅依据自语的内容把儿童的自语划分为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大类,其中游戏语言是一种动作的伴随,问题语言用以找出问题所在和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科尔伯格按照自语的发展水平对儿童的自语进行分类,从第一级到第五级
26、分别是:前社会自我刺激语言、指向外部的个人言语、内向的或者自我指导的自言自语、内部言语的外部表现、无声的内部言语。Berk将儿童的自语分为出声的与活动任务无关的自语、出声的与活动任务有关的自语以及无声的低语。Berk, Garvin.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peech among low-income Appalachian children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4(20): 211-286.Furrow把儿童的自语分为工具型、自我引导型、注意型、交往型、表达型、指示型、描述型、想象型和信息型。Furrow David. So
27、cial and Private Speech at Two YearsJ. Child Development, 1984, 55(2): 355-362.我国学者在关于自语分类的研究中也有不少收获。彭茜通过个案观察,按照语言的功能,把自语划分为自我激励、模仿表演、情感宣泄、解决问题和自娱自乐。 彭茜儿童为何自言自语个个案的观察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9):17-18.黄凌云将自语分为感情的释放和表达、幻想游戏和针对非人物品的说话、形容自己的活动四类。 黄凌云关注 观念 行为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自言自语的反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李礼佳对儿童自语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将自语分
28、为描述自己活动或自我指导、情感表达、语言游戏、想象游戏的言语、模仿及其他。 李佳礼.对 2-3 岁儿童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41.2.自语的功能大部分研究人员认同维果茨基的观点,认为儿童的自语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指导的功能。Deutsch & Stein Deutsch F, Stein A H.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task interruption on the private speech of preschoolers J. Human Development. 1972(15):310-32
29、4.,Beaudichon(1973) Beaudichon J. Nature and instrumental function of private speech in problem solving situationsJ.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73(19):117-135.通过研究发现,任务难度越大儿童自语出现的频率越高,自语是儿童进行问题解决的工具。Rubin, Kenneth H & Dyck, Louisa(1980) Rubin, Kenneth H & Dyck, Louisa Preschoolers private speech in
30、 a play setting J.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80, 26(3), Jul:219-229.通过研究认为自语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自我规范、自我定义和社会练习功能。高忠增 高中增.幼儿私语发展之个案研究J.屏东示范学报,1992(20):251-276.对一名年龄为3岁的幼儿进行了为期45天的观察,认为儿童的自语有带来口语上的愉悦和情感的抒发、对个人生活的回忆、对当下活动的指导、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四种功能。李佳礼通过对婴班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指出幼儿的自语中反映出如数数、哼唱等言语习得的功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她发现幼儿自语还具有自我调控功能、冲动抑制
31、功能和发展社交功能。3.自语的影响因素彭茜通过观察研究发现,3-6岁幼儿自语和真实发生的情景以及先前发生的事情或儿童之后的行为具有相关性,而且她指出儿童的性格特点有一定重要性,性格偏内向的幼儿会更多地使用情绪宣泄的自语。Brody, Stoneman & Wheatley Brody G H, Stoneman Z, Wheatley P. Peer interaction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observersJ. Child Development, 1984(55) 1425-1428.通过实验观察了教师知否在场对儿童自语的影响,得出结论为:教
32、师在场进行指导时,儿童自语的数量明显比教师不在场时儿童自语的数量少。Berk & Garvin通过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文化中女孩的自语比男孩多。同时他们还发现,儿童自语内容的源自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比如对他们以前经历的回想。由此可见儿童自语与儿童的性别和社会生活经验有关。 Berk L E, Garvin R A.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peech among low-income Appalachian childrenJ.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984(20): 211-286.KC Krafft和LE Berk通过研究表明任务的性质和难
33、度影响着儿童的自语。在开放式的活动中由于儿童需要根据情境调整目标,所以自语出现频率较高。 Private speech in two preschools: Significance of open-ended activities and make-believe play for verbal self-regulatio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Vol 13(4), pp.637-658.但是,Behrend等人认为,任务过于简单过着任务难度过大时,自语与任务难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存在,适中的难度能激发幼儿的自语。以上研究表明,儿童的自语
34、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分析时要多角度考量。4.建构游戏与幼儿“自语”的关系韩波对自由情境游戏背景中5-6岁儿童的自语进行研究,发现幼儿在游戏时的自语有与游戏有关和无关两大类型。幼儿的自语和当前的游戏活动相关度越高,说明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越强,幼儿专注于游戏,说明当前游戏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且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 韩波.幼儿园自由游戏情境中 5-6 岁儿童自语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2008.由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语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所处状态,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跳板”于支架。韩波的研究充分说明幼儿的自语在游戏情境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
35、成部分,也是幼儿自语现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游戏活动。因此笔者选择建构游戏为背景,观察研究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现象的类型、影响因素、特点等。试图通过对建构游戏情境中幼儿自语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建构游戏情境下幼儿自语的使用以及其发展意义,丰富具体情境下关于幼儿自语的研究,为建构区游戏环境的建设与改善教师对建构区幼儿游戏的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四、核心概念界定(一)自语关于自语的理论与概念,最初是由皮亚杰提出的,他把自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Egocentrism Speech)。皮亚杰将自我中心言语定义为:“他并不要知道他在对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说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是和一个偶
36、然在他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3.维果茨基对皮亚杰关于自语的产生原因、自语的功能等观点提出了批判。但是他并未对自语下定义。他认为自语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成为内部言语。后来的研究者更为接受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将皮亚杰的Egocentrism Speech改称为Private Speech,译为自言自语或私语。本研究中的“自语”界定为:幼儿自发的且不受其他情境干扰的对自己说或他人说的话,但不需要他人的回应。(二)建构游戏黄人颂认为建构游戏是幼儿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或砂、等)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游
37、戏。 黄人颂.幼儿园各类游戏的巧点和指导方法J.幼儿教育,1985(4).宫山认为建构游戏是指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丰富的建构材料,幼儿能够自主选择与材料互动,充分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宫山.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教务网及培养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4.刘娟认为建构游戏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建构室,幼儿使用积木等专口的结构材料进行建构物体的一种游戏。 刘娟.建构游戏中幼儿教师言语介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该研究将采用宫山对于建构游戏的定义。五、研究设计(一)研究内容1.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语的类型。2.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自语的特点。3.建构
38、游戏活动中幼儿自语的影响因素。(二)研究对象笔者采用方便抽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方便进行的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在宜宾市的X幼儿园分别从小、中、大各选择了一个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记录幼儿自语现象,笔者先与班上幼儿熟悉,使他们的行为不会受到笔者的影响。表1研究对象的人数年龄段男生女生总人数大班231235中班201838小班171835(三)研究方法该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法观察并收集幼儿在建构游戏情境中的自语现象。每次幼儿的建构时长约为30分钟,笔者作为旁观者观察幼儿,每次将重点记录一组幼儿的自语,认真观察并如实记录幼儿在建构游戏情境下的自语情况与内容,而后对所收集的资料用
39、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四)研究工具在观察前,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明确了“自语”的不同分类,参考了丁舒曼在自由绘画活动背景下对于自语类型的分类:情绪表达(对事物好坏的评价和自我情绪的描述)、拟声(模拟物体运动的声音)、重复(词语游戏或重复)、对物体说话(对没有生命的物体说话)、自我调节(包括描述自己的行为或用言语调节行为)、自问自答以及喃喃私语 刘力,彭小红.5-6 岁儿童私语差异及 CM 分析J.教育科研,2009 (27):8-9,而后也借鉴了外国学者Kraft和Berk()的分类方式,他们将自语划分为:字词游戏和重复、情感表达、假象游戏、活动描述或自我指导、无声低语、其他。笔者结合所
40、参考的自语类型划分方式以及建构游戏的特点,形成该研究对于幼儿在建构游戏背景下“自语”的分类:自我指导型、情绪表达型、描述型、词语游戏、想象游戏型、命名型、自问自答型、回忆型。第二章 研究结果在对每次时长为30分钟的建构游戏的观察中里,笔者一共收集到225条自语,其中小班79条,中班92条,大班54条。笔者将分别从四个维度呈现研究结果,这四个维度分别是:幼儿“自语”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和功能。一、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类型(一)自我指导型自我指导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其自语是对接下来行动的任务或目的的描述,一般发生在行动之前。笔者共收集到51条自我指导型自语,占建构游戏背景下自
41、语总数的22.7%。【案例102】小美一边拿着一棵小树一边说:“我要把树放在这儿。”【案例122】豪豪:“这个枪,哦就是这个枪,马上用它打那个怪兽。”【案例56】 小可望着自己修建的马路说:“好了,接下来差一个红绿灯,黄绿灯。”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指导,强调自己的下一个行动,其中也有对于建构的布局装饰的思考。自我指导型自语的内容与幼儿接下来的建构行为息息相关,可以看出他们思维的连续性,也能从中读出他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二)情绪表达型情绪表达型自语是指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在与建构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把所产生的情绪真实的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有正面情绪也有负面情绪。笔者共收集
42、到9句情绪表达型自语,占所收集自语总数的4%。【案例134】宇宇把一块长方形积木放在他搭的大桥的最后面,说:“不就是一座大桥嘛,我还知道长江大桥,我会搭,有什么大不了的!”【案例59】 羽羽正在给她的花园设计一座大门,她把拱桥型的积木放在花园口,又拿了一块长方形积木:“这个大门好漂亮啊,耶!”【案例201】妮妮想把三块细长型的圆柱体积木重叠在一起,尝试了四次总是搭不好最上面的一块,她停下来,看着自己的作品说:“哎,我怎么都搭不好,搭不好。”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真实的情绪体验,宇宇见过长江大桥,对自己搭的桥充满了信心,表现出正面的情绪表达。妮妮尝试了还几次想把三块积木重叠在一起,但最后
43、一块怎么也搭不上,她产生了挫败感,对自己感到失望,于是发出消极的情感语言表达。(三)描述型自语描述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时用语言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自己的作品进行陈述,描述现在所呈现出的状态,让他人了解幼儿正在从事活动的内容。笔者总共收集到53句描述型自语,占所收集到的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总数的23.6%。【案例16】 月月拿起一多蘑菇看了看说:“哦!这是红蘑菇。”【案例84】 秦秦搭好了一个小公园,她指着公园说:“这是可以锻炼那种公园,就是婆婆每天锻炼那种,还可以让小朋友滑冰。”月月在描述她拿到的蘑菇是一个红蘑菇,这是对她所拿到的建构材料的描述。秦秦说搭的公园是她婆婆锻炼的公园,是对自
44、己作品功能的描述,反映了她对公园的认知来源于她的生活场景。幼儿语言的加入让游戏活动更加真实地贴近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四)词语游戏型自语词语游戏型自语可以分为:哼唱(一边游戏一边哼唱儿歌或自由曲调)、象声词(在建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词语重复(重复说一些词或话语)、数数(幼儿方便怎么数数)。笔者共收集到34句,占所收集幼儿自语总数的15.1%。【案例65】 妮妮拿着她的小蝴蝶,挥动着说:“嗡嗡嗡,飞飞飞。”【案例176】轩轩看着他搭的大长桥,哼着:“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八七。咕嘎咕嘎咕嘎。”【案例123】羽羽看着他的小汽车,用手指着小汽车:“一二三四五
45、六,一二三四五六。”晨晨在挥舞蝴蝶的过程中发出模拟蝴蝶飞舞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来源于蜜蜂,但为他的游戏增添了动态的乐趣,能让注意力更加集中。轩轩在搭大桥时想到了数鸭子这首儿歌,一边哼唱一边搭建,他通过给搭建游戏“配乐”,增加游戏的愉悦性。(五)想象游戏型想象游戏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由某些场景让幼儿进行联想,把头脑里的想象用语言进行表达。笔者共收集到59句想象游戏型自语,占所收集幼儿自语总数的26,2%。【案例159】柚柚把一个小木偶放进搭好的娃娃之家的小板凳上,嘴里说着:“他在看电视,在看佩奇和乔治玩水坑。”【案例138】童童把木偶放到积木搭的小床上,盖上小棉被:“天黑了,宝宝要睡
46、觉了,我是妈妈,快睡吧。”柚柚在游戏时想到了自己在家看动画片的经历,于是她认为小木偶看的也是小猪佩奇的动画片。童童联想到自己每晚睡觉妈妈给自己盖被子的经历,想象木偶是宝宝,她是妈妈,模仿妈妈说的话,发生了经验的迁移,用语言表达他们描绘的场景。(六)命名型自语命名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自己的作品取名字。笔者共收集到20句命名型自语,占所收集幼儿自语总数的8.9%。【案例187】秦秦搭好了一个公园,看了一会说:“这个公园就是翠屏山公园,我去过。”【案例112】卓卓拼搭了一支枪,他拿在手里说:“这个是哥哥给我看过的,叫步枪。”秦秦给自己搭的公园的命名来源于她的生活经验,翠
47、屏山公园是家长带她去过的。卓卓对枪的命名同样源自于生活经历。他们对作品的命名都是写实的。(七)自问自答型自语自问自答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进行着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笔者共收集到11句自问自答型自语,占所收集幼儿自语总数的4.8%。【案例184】搭完一个机器人后,杨杨对它说:“你去打仗,谁去打仗?士兵去打仗。”【案例51】 晰晰搭了一条路:“在这里滑冰,这是什么?是滑冰的路,小朋友去滑冰。”杨杨和晰晰自己和自己对话,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让成人了解到他们的想法,他们关注自己的作品,并没有要他人回答的意思。(八)回忆型自语回忆型自语是指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对建构内容了回忆,一般与
48、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笔者共收集到3句回忆型自语,占所收集自语总数的1.3%。【案例108】露露拿着小汽车:“汽车,我坐过,今早我就是坐爸爸的车来的。”【案例212】深深:“牛,我见过,在山坡上的牛。”露露看到汽车想起自己坐过汽车,深深想起自己以前在山坡上看到过牛,幼儿在建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作品或某些情境会勾起已有的回忆,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应,有利于幼儿建构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增长。二、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影响因素(一)是否给定建构主题影响幼儿“自语”的使用 在进行建构游戏时,有教师指定建构主题和不指定建构主题幼儿自由建构两种形式。通过观察、记录与整理,笔者收集到教师给定主题条件下幼儿自语
49、94句,占所收集自语总数的42%,不给定主题条件下幼儿自语131句,占所收集自语总数的58%。由图表可知,给定建构主题的条件下幼儿“自语”语句数量比不给定建构主题条件下幼儿“自语”语句数量少。教师给定的主题或许是某些幼儿不感兴趣的,因此某些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而不给定建构主题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他们的兴趣与热情都更加浓厚,积极性提高,在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情感表达,也会与自己的作品产生更多的交流。另外,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搭建主题,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发挥想象,把自己头脑中地想象结合自己已有地经验变现出来,表达地欲望也就更加强烈,因此幼儿自语数量会相对给定建构主题时增多。
50、(二)参与人数影响幼儿“自语”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会形成自由地组合,有单独游戏的幼儿,也有两人一起或是三人一起搭建的情况。通过记录与整理发现,单独游戏的幼儿与合作游戏的幼儿自语数量有明显不同,合作进行建构游戏幼儿自语数量明显少于单独游戏的幼儿自语数量。幼儿在进行建构时通常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幼儿走进建构区直接开始自己的搭建形成独自游戏;一种是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看到别的幼儿的搭建作品并对之感兴趣,于是会发生共同搭建行为即合作游戏。单独游戏的幼儿独自搭建时全身心投入游戏,对作品倾注情感,有情绪体验,自语数量会比较多,有时独自游戏的幼儿遇到困难,他们更倾向于用自语进行探索以指导自己的行
51、动,因此自语数量也会增多。而进行合作游戏的幼儿,他们大都有共同的建构目标,在建构过程会较为频繁地交流自己地想法以及询问对方地想法,因此自语数量有所减少。(三)幼儿年龄是影响幼儿“自语”的因素,但各年龄段总体趋势相同从不同年龄阶段来看,小班幼儿(3-4岁)使用较多的是:自我指导型自语、想象游戏型自语、描述型自语和词语游戏型自语;中班幼儿(4-5岁)使用较多的是:想象游戏型自语、词语游戏型自语、自我指导型自语和描述型自语;大班幼儿(5-6岁)使用较多的是:描述型自语、想象游戏型自语、自我指导型自语。由上图可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不同类型自语使用数量的总体趋势是相同的。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自语数量较大班
52、幼儿多。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外显型的自语慢慢转化为内部语言,他们更倾向于不出声的独立思考。(四)性别影响幼儿“自语”该研究共收集到幼儿自语225句,其中男孩自语数量为110句,占自语总数的49%;女孩自语数量115句,占自语总数的51%,男孩自语的数量与女孩自语数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这与Berk&Garvin研究认为女孩使用自语数量比男还多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所选取研究对象不同。通过观察于分析发现,男孩与女孩的自语在其偏好和类型上有所区别。【案例09】小可(女):“这只蝴蝶应该在这儿飞。”【案例16】秦秦(女):“我喜欢我的房间是粉红色。”【案例111
53、】小美(女):“这个公园的话都要是红色的才好看呢。”【案例61】豪豪(男):“我这个是火车轨道,托马斯的轨道。”【案例95】宇宇(男):“飞机来了,这是我做的飞机。”【案例58】昊昊(男):“呀,大象把坦克挤坏了。”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女孩自语的内容偏好一般是:花、蝴蝶、公园;而男孩更喜欢说火车、飞机、坦克等。男孩与女孩自己的偏好不同,这与他们的性别角色有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获得性别角色认同,慢慢认识到男孩与女孩的差别。另外,男孩与女孩在自语类型上也有差异。男孩的想象游戏型自语多于女孩,本次共收集到男孩想象游戏型自语50句,女孩想象游戏型自语9句;女孩的词语游戏型自语
54、多于男孩,本次共收集到女孩词语游戏型自语25句,男孩词语游戏型自语9句。【案例31】晨晨(男):“啊,飞机要丢炸弹啦,快跑啊,轰轰。”【案例87】铭铭(男):“摩天飞船,飞到我家里接我,飞到幼儿园接我,找哥哥。”男孩在建构的过程中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用自语的形式进行表现。晨晨想象手里的飞机正在丢炸弹,发出轰轰的声音。铭铭想象着摩天飞船来幼儿园接他找哥哥。【案例102】秦秦:“我的花园有五多花,一朵、两朵、三朵、四、五,嗯,五朵。”【案例64】月月:“我放一个这个,然后啊,然后,放这里,然后然后然后,然然后后。”女孩在搭建的过程中更喜欢使用词语游戏型自语,笔者观察到他们在进行词语游戏,比如秦秦说
55、:“一朵、两朵、三朵。”时情绪非常愉快,感到和满足。此外,幼儿的经验也会影响幼儿自语,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幼儿其自语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比如女孩月月的父母经常带她外出游玩,她在建构游戏过程中除了提及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外还多次提到父母带她出去旅游时发生的事。三、建构游戏背景下幼儿“自语”的功能(一)表达身份,体验掌控力获得满足感的功能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自语常常以“我”为开头,在这里“我”除了进行身份表达的功能外,还有进一步表达幼儿行动的功能,他们通常会用:“我,我的,我要”等为开头,内容为他们正在搭建的作品或采取的行动。【案例06】轩轩:“我要做一个大飞机,我还要给它做四个翅膀,哈哈。”【案例49
56、】月月:“我的是,我的是那个月亮花,还有太阳花。”此外,幼儿在自语时,除了能进行身份表达外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掌控感,即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手中的搭建材料进行控制,对自己的能力形成肯定的正向的体验,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认同感与满足感,这也是幼儿处于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上述案例中,轩轩正在搭建一架飞机,他要给自己的飞机安装四个机翼,这使他体验到能自由控制搭建材料的快乐。(二)丰富建构作品的功能幼儿自建构过程中搭建的作品是静态的无声的,幼儿通过自语发出声音,或描绘自己的作品中正在发生的场景,或用拟声词赋予作品中的物品以“生命”,让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幼儿作品的含义,也使幼儿的建构作品变得丰富与生动
57、起来。【案例94】卓卓挑选了一些雪花片插在积木之间的缝隙里,挠挠头说:“啊,石头里长了雪花啦,好多好多颜色的雪花哦,吱吱吱吱,雪花快点长大,吱吱吱吱。”听到卓卓的自语,笔者了解到长方形的正方形积木拼起来的是石头,雪花从石头缝儿里长出来,五颜六色的,而且它们还会长大,“吱吱吱吱”的声音是卓卓模拟的雪花长大的声音。通过卓卓的描述,一幅生动形象的雪花生长图呈现在眼前,童趣十足,也让笔者更加了解卓卓的想法。【案例141】晰晰拿着一辆小汽车在他搭的桥上滑行:“呜呜,轰轰轰,汽车人快跑,桥要倒了,会摔跤的,摔可疼可疼了,快变形,救救这个桥,你最厉害了。”一开始晰晰用“呜呜、轰轰”的拟声词发出汽车发动的声音,十分生动形象。他认为桥倒了汽车人会摔得很疼,这是幼儿“万物有灵论”的思维方式的表现。最后他觉得汽车人很厉害可以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女入赘协议书
- 签订疗养协议书
- 电脑横机协议书
- 税收免责协议书
- 破产还款协议书
- 屋顶彩钢瓦装修协议书
- 编舞定制协议书
- 耕地用地协议书
- 线杆迁移协议书
- 罚没商品协议书
- 【课件】第15课+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光电技术(第5版) 习题解答 王庆有
- 仓库货物先进先出管理培训教程培训课件
- 乙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 家长会课件:初三迎接中考家长会课件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课件
- TCSAE 97-2019 汽车紧固件锌铝涂层技术条件
- 会计原始凭证说课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伍德密封强度计算
- 产妇可以吃蛹虫草吗:哺乳期妇女可以吃蛹虫草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