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促进金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分析与建议 全市经济税源发展特征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税收经济均呈现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全市经济税源发展体现为以下特征:(一)从总量规模看,经济、税收稳中向好2020年,金昌经济规模位居全省14个市州中第11位,与2015年排名一致,经济规模占全省的比重为4%,较2015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排名在金昌之后的临夏(12位)、嘉峪关(13位)、甘南(14位)等3个市州经济规模位次与2015年相比也未发生变化。排名在金昌市前一位的是定西市也未发生变动。2020年,金昌税收规模位居全省14个市
2、州中第7位,较2015年前进1位,超过陇南市。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4%,较2015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二)从发展速度看,经济、税收排名靠前“十三五”时期,金昌经济、税收增速逐步扩大,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跃上300亿台阶,2020年达到358.62亿元,增长8.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五年平均增速达7.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税收规模跃上40亿台阶,2020年达到43.58亿元,增长1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临夏州第一)。五年平均增速达2.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三)从行业结构看,重点行业贡献突出“十三五”时期,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016年达到
3、2.1亿元)和批发零售业税收(2017年达到2.13亿元)超过2亿元。2020年,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5个税收超2亿元的行业合计达到37.52亿元,占全市税收的86.1%,高于全省平均占比(67.2%)18.9个百分点,占比位居全省第二(庆阳86.3%)。在全省分行业税收规模中,金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为第2位,采矿业为第3位,制造业为第5位,均高于全市整体税收位次(第7位)。(四)从比较优势看,有色、电力税收规模位居前列从全省各市州看,金昌市有色行业税收规模位居全省第1位,电力行业税收规模位居全省第2位(酒泉第1位),是金昌市优势行业。其中:有色
4、行业作为金昌市第一大税源行业,2020年税收规模为23.77亿元,占全省有色行业税收的56.1%;电力行业税收规模为3.19亿元,占全省电力行业税收的9.5%。两大行业税收占比均远高于全市整体税收占比(3.4%),尤其有色行业占据全省有色行业支柱地位,占比高于全省第2位嘉峪关市(13.7%)42.4个百分点,具有绝对优势。(五)从转型发展看,非有色行业税收增速较快“十三五”时期,金昌市第二产业中石油煤炭、橡胶、黑色金属、仪表仪器等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行业税收年均增长145.4%,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3%)146.7个百分点;橡胶行业税收年均增
5、长37.6%,高于全省年均增速(9.2%)28.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行业税收年均增长20.2%,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1.6%)31.8个百分点;仪表仪器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长272.6%,高于全省年均增速(-2.1%)27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科学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行业税收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税收年均增长54.9%,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2.8%)42.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税收年均增长30.3%,高于全省年均增速(14.7%)15.6个百分点;教育业税收年均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10.8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服务业税收
6、年均增长15.4%,高于全省年均增速(5.4%)10个百分点。这些行业的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六)从发展环境看,宏观税负明显下降“十三五”时期,全市税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累计减免税金超过40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税费负担。2020年,金昌市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第比重)为12.2%,较2015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下降了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看,2020年金昌市宏观税负低于全省2.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税源发展需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金昌经济发展大局,市税务局从全省
7、视角对我市经济、税收的规模、增速、结构进行了分析,查找出全市经济税收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一)与其他各市州差距拉大2020年金昌市GDP规模与全省14个市州平均水平644亿元相差285亿元,差距比2015年(260亿元)扩大25亿元;税收规模与全省14个市州平均水平92.23亿元相差48.65亿元,差距比2015年(44.97亿元)扩大3.68亿元。与全省经济税收规模第一的兰州相比,GDP差距由原来的1871亿元扩大到2528亿元,税收差距基本未变。(二)经济税收规模提升晋位难度较大2016年-2018年,金昌市经济规模落后于临夏州,排名第12位,较2015年后移1位。2019年金昌市经济规模
8、超过临夏州,排名第11位,与临夏相差36.81亿元,2020年保持第11位,但与临夏的差距缩小为27.32亿元。与排名前一位的定西相比,2020年经济规模差距为82.74亿元,较2015年扩大2.34亿元。与排名在前的差距逐渐扩大,与排名在后的差距逐渐缩小,金昌市经济规模位次难以晋升。虽然金昌2020年税收规模排名较2015年前移1位,但与排名前1位的平凉税收差距由1.3亿元扩大到4.8亿元,短期内很难超越,税收规模位次晋升难度较大。(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从经济结构看,“十三五”时期金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3.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
9、5.1个百分点。2020年第三产业GDP占比为28.5%,比重较2015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而全省平均比重提高了5.9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看,金昌市第三产业GDP比重位居全省末位,低于排名前一位的嘉峪关5.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1%)2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年均下降1.8%,而全省第三产业税收年均增长2.3%。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为18.9%,较2015年降低了4.5个百分点。从全省范围看,金昌市第三产业税收比重位居全省倒数第2位,仅高于末位庆阳市0.2个百分点,低于排名前一位酒泉市1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市第三产业经济、税收的规模、
10、增速、比重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房地产和金融业税收逐年萎缩“十三五”时期,金昌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逐年下降。其中:金融业税收从2015年的2.25亿元逐年下降,2017年跌破2亿元,2020年仅为1.3亿元,占全省金融业税收的比重为1%,较2015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从2015年的3亿元跌到2016年的2.49亿元,再跌到2020年的1.98亿元,占全省房地产税收的比重为1.3个百分点,较2015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分年度看,2016年-2018年,金昌市第三产业税收逐年增长,年均增长7.8%,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年均分别下降10.3%和3.1%,占比分别
11、下降7.9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2019年-2020年,第三产业税收逐年下降,年均下降10%,金融业税收下降15.2%,降幅高于第三产业,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税收下降8%,降幅略低于第三产业,占比基本持平。第三产业中税收占比较高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逐年萎缩是导致第三产业税收落后的重要原因。(五)新兴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新兴产业体量较小,尚未形成拉动经济税收大幅增长的产业规模。2020年,以医药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表仪器制造为标志的高技术制造业税收
12、比重仅为1%,低于全省占比1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比还不足1%,其中紫金云大数据开发公司增值税仍在留抵,尚未实现大额税收。数据反映出我市新兴产业规模小、占比低,我市转型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动能还需进一步增强。 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税收工作,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增大经济总量继续深化拓展“两区两城两融和”发展思路,聚力打造镍钴铜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聚集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促进全市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和“双循环”新发
13、展格局,着力打造“一个千亿”“五个百亿”产业链,加快构建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金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二)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强优势产业一是顺应“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发展趋势,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有色、电力等优势行业,鼓励支持金川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龙头企业影响力。二是进一步挖掘金昌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强产业分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和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壮大培植高
14、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项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进,实现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转变中促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促进税收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与税收的稳步增长。(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补齐短板行业一是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业持续发展。二是合理规划房地产发展。应在继续坚持中央“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研究促进和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科学编制中长期住房发展规划,合理确
15、定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保证金昌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扩大房地产业税收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网络货运、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专业化服务业集团,充分挖掘第三产业税收潜力,进一步壮大经济税源潜能,提高第三产业财政税收贡献率。(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园区发展步伐。加大民营经济产业园、河西堡工业园、永昌工业园、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完善开发建设、管理运营、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吸引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华为员工股权激励协议
-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商业应用探索
- 2025至2030中国驴奶行业销售模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从法律视角看溶栓治疗的道德边界与责任认定
- 2025至2031年中国婚纱舞台装饰手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室内壁装全方位云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企业国际合作中的资金流转与风险控制-基于区块链的研究
- 初三美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0篇)
- 2025年高三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9篇)
- 学生会社联部工作计划范文(3篇)
- 叶曼讲《道德经》讲义第1~10章
- 肌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 配电箱验收记录表
- DB11-T1788-2020技术转移服务人员能力规范
-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课件讲解
- GB∕T 23524-2019 石油化工废铂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 铂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宝宝生日祝福可爱卡通电子相册PPT模板
- 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应注意的问题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二级上Dinner for a Dragon 教学设计
-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人一档)
- 80吨吊车性能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