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月是故乡明_第1页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_第2页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_第3页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_第4页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一 月是故乡明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本主题属于社会服务领域,社会服务在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小学阶段的社会服务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和充实的生活态度,并积极参

2、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质量。活动提出: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年开学不久便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其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乃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为传承民族文化,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特开展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本主题安排“问题与思考”

3、“实践与体验”“交流与评价”“拓展与创新”4个活动环节,旨在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实践与体验”环节从“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月饼的制作”“两个角度展开活动。“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环节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月饼的制作”环节学生倍感兴趣,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4、、民谣、故事传说;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3.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表达对亲人、家乡、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德育渗透点)课时安排:4课时活动流程:阶段及名称活动环节二次设计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 话中秋2、 制定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 赏中秋 2、 品中秋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2、总结评价二、阶段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话中秋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过中秋节的经历,对于制定调查方案也有训练

5、,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科学分工,按计划开展研究,做好记录。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研究兴趣,提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2.筛选归纳问题,形成子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活动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是重难点。活动准备:要有中秋节由来、习俗、诗歌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活 动 过 程教 师 指 导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诗句: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生齐读。这是描写什么节日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又称什么节?(团圆节)中秋之夜,

6、人们仰望天空如玉似盘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关于中秋节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设计精美的幻灯片,配以文字说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二、提出问题激发思考二、提出问题,激发思考1.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2.组内交流,组长汇总组内提出的问题。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问题征集表,教师巡视指导。三、筛选归纳形成子课题三、筛选归纳,形成子课题1. 兴趣保留法:提出问题,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组员吸收”,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转化到相对集中的一些问题上,进而生成主题。2.正确表述研究主题:关于的研究教师

7、帮助学生筛选兴趣比较集中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四、成立小组合理分工四、成立小组,合理分工1.出示研究子课题,学生选择2.学生成立小组,确定组长,合理分工。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合理分组及分工。五、规划活动拟定方案五、规划活动,拟定方案1. 了解完整的活动方案的格式2. 以小组为单位拟定子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方法。六、交流方案修改完善六、交流方案,修改完善1.各组代表到台前汇报交流活动方案,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或补充。2.以小组为单位修改完善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关于方案好的意见、建议。七、启动活动鼓励参与七、启动活动,鼓励参与1. 周末通过查阅资料、调

8、查访问完成自己要研究的问题。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3. 强调活动注意事项:安全问题 调查前的准备调查中的礼仪问题、结果汇总方法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第2课时 赏中秋学情分析: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民谣、故事传说,了解本地中秋习俗,进而通过网络、书籍、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我国其他地区更为丰富的中秋习俗。 活动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传统精神,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及独立组织活动的组织能力。

9、活动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诗歌等。活动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准备:1.通过不同方式,查阅有关中秋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习俗的资料、搜集月饼图片。2.“走进中秋”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活 动 过 程教 师 指 导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一. 情境导入师: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似盘的朗朗明月,期盼着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关于中秋节同学们做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呢?教师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配画。二.资源共享二.资源共享师: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丰富多彩,你都搜集了有关中秋节的那些故事?1.小组合作讨论自己小组制作的“走进

10、中秋”活动方案。2.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我国历史悠久,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不断的发展,节日文化形式也不断的变化着。那么,你都知道我们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吗?3.小组合作讨论,把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4.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让学生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师小结: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很全面,从中可看出,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这些形式不仅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同时也寄托了整个民族的憧憬,可以说是一颗千百年来、岁月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三.补充资料出示课件 1.有关香港过中秋节最富特色的习俗舞火龙。 2.台湾高山族的托球舞游戏。 3.侗族在中秋节青年

11、男女参加芦笙表演和对歌比赛。小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四.拓展创新1.课下搜集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中秋节的习俗。2.课下完成自己设计的中秋节的调查问卷。小结: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秋节习俗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了中秋文化的魅力。这也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悠久。月是故乡明中秋节的来历 故事丰富多彩中秋节的习俗 形式多样板书设计:第3课时 品中秋学情分析:月饼好吃做起来不容易,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做法。活动目标:1.了解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2.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意识。3.了解月饼蕴涵的节日

12、文化,加深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4.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活动重难点:月饼的制作步骤及技术要领。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不同造型的月饼图;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月饼的制作方法、工具、材料等;准备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学生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活 动 过 程教 师 指 导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1.师生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一个习俗。2.出示课件月饼图。师生 谈话: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月饼想不想吃?那你们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个香甜的月饼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吗?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做月饼。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起学生

13、的学习兴趣。二.方法学习1.小组交流,自己了解的制作月饼的方法。2.学生汇报。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1)工具:月饼模子、蒸笼、面板等。(2)材料:面粉、豆油、碱水、豆沙馅、鸡蛋、转化糖浆等。4.学习制作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边缘包上、捏紧。(2)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磕出来。(3)将做好的月饼烘烤。三.制作月饼提出活动要求:注意安全、友好合作、讲究卫生、大胆创新。回家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掌握捏、刻、印等技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花纹、不同颜色的月饼来。四.分享收获1.师生一起

14、交流等着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2.师组织交流:制作月饼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体验和收获?谈一谈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体验和收获?谈一谈五.品尝月饼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月饼,谈一谈感受,并把月饼送给好友,表达你对他们的美好祝福。说一句祝福的话。板书设计 月饼的制作制作方法:做饼皮包馅压模成型烘烤活动要求:注意安全 友好合作 讲究卫生 大胆创新。 第4课时 成果展示及评价学情分析: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反思是弱项,教师加强指导。活动目标:1、 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2、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参与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填

15、写评价表。活动重难点: 填写实践求真评价手册活动准备:多媒体 奖励标志(笑脸)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活 动 过 程教 师 指 导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一. 谈话导入,揭示任务同学们,本次活动即将进入尾声,今天我们进行成果展示会。创设成果展示会氛围,激发学生活动热情。二.明确任务二.明确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2.形式:如唱歌、表演、手抄报展示、电子报展示、知识竞赛等教师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三.小组展示观摩评价三.小组展示1.小组展示2.观摩评价教师为优秀小组或组员颁发奖励标志四.总结评价四.活动评价1.评价内容活动态度、活动能力、合作能力、自身发展、活动成果等多个方面1. 评价方法建

16、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2. 评价形式:通过自评、互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3. 学生填写评价手册4.请学生谈谈本次活动的优点与不足,谈谈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研究更多的节日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谈出活动体会及努力方向,鼓励学生通过活动不断进步!活动反思:资料链接1. 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

17、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2、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