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海仙人墓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人生在世,终于乐土,中国人自古就十分重视为祖辈寻找理想的安息之地。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陵园规划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园林化、艺术化、人文化是陵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陵园规划设计既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我们在广西省北海市仙人墓陵园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运用系统的设计规划理论和中国传统风水学之外,人文纪念、生态化、公园化等设计理念也被融入其中。一、概况 1、北海概况北海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129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口

2、市147海里。市区南北西三面环海,有涠洲(24.74平方公里)、斜阳(1.8平方公里)二个海岛,涠洲距市区大约20.2海里。北海处于山之口、地之角、海之门,纳百川成海,含总江而为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古今文化、中西文化在这里融合,山地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里交汇,使北海的文化兼收并蓄,内涵深厚。 2、规划区域概况(1)面积。北海仙人墓陵园位于广西省北海市包家村大岭根山岭。原陵园面积达407.3525亩,又有东北方位25.2630亩和西南方位58.8200亩新增陵园面积,整个陵园面积达491.4355亩有余。(2)地形特色。整个陵园平面区域呈蚕豆状。(3)方位描述。

3、陵园主入口位于山体南面,次入口位于东北方位,紧邻北面湖区。墓区呈扇形集中分布在东北方位,西倚苍山,北临碧水,且山体缓急程度均匀,风景秀丽。(4)文化背景。仙人墓由丰富的北海民间文学邓古赶岭的传说而得名。二、规划地现状分析在本陵园的设计改造分析中:(1)设计改造区位。包括主入口景观区,接待区,轴线走道,次入口大门,入口左右建筑区域,古树区,湖区,墓区主道雕像群,中轴走道以及走道尽头中心广场等。(2)根据陵园设计要求,原有设计未能全面依照陵园风水学处理陵园景观。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照仙人墓的地势已经符合这

4、一风水观念,但在水的景观处理上未能很好利用,有老墓区的湖面以及新增地潜龙湖区。墓地风水原理又主张“直则冲”、“曲则顺”,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不仅有风水所讲的实际效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而原有墓区道路多为顺直道路,所以,在既定的墓区道路基础上应利用植物造景的可塑手法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挡住煞气。又有墓地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更应遵循造景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规划地植物现状缺乏组织规划。规划设计在保留原有墓区的同时,将北海特有人文精神与陵园绿化有机结合,打造极具地域特色和生态性的陵园环境,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效应,又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良性循

5、环也是此次规划的目的所在。三、设计依据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殡葬管理条例北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四、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生命生生不息的循环中,离世并不是行程的结束,而是又一个漫长旅途的开始,陵园是逝者生命航程中的休憩驿站。同时,陵园又是传承文化、生者对逝者追思缅怀的场所。规划设计以两个世界的人为本,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仙人墓陵园以“长远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运作。建设一块,销售一块。将地区位置相对较普通的区域先进行开发,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大规模,再将拥有规模优势的较好区域作开发,这样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3、生态

6、化原则。规划、设计、建设中尽量保持仙人墓的原生态。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也是生态化原则的一个方面。4、公园化原则。通过墓园的艺术化的规划、墓葬的多样化分区、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陵园“公园”,为祭奠亲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五、仙人墓陵园命名与定位1、陵园的命名仙人墓由丰富的北海民间文学邓古赶岭的传说而得名。邓古赶岭,邓古一路把山岭赶往西场塞海。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拜祭当地的各路神仙。当他把岭赶到北海时,北海新的各路神仙他都拜了,但偏偏忘记了拜自己的一个结拜兄弟鸡仙,此公专养鸡。鸡仙心怒,邓古你不拜我,待我整下你。鸡仙便在离天亮前(

7、即雄鸡未啼咙时的二小时便把鸡啼了,邓古一听鸡鸣了,这时心想惨了,等不及在天亮前把岭赶到西场了,一急便扬鞭狠力一抽。此时,走在前面的岭一跳便跳到了海边,伐了冠头岭。中间一痛便卧了下去。邓古一看任务完不成了,便一脚踢下去踢飞了几块。那几块飞到了海里。便是现在的围州岛、猪仔岭等。然后邓古便一脚踩住中间的岭一脚住冠头岭上天了(岭尾一摆便成了头尾岭等)。2、 陵园的定位陵园是尊重生命、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所在,要在陵园自然环境中融注艺术的人文意蕴,仙人墓陵园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空间,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观,让人们在这感觉不到陵园的沉重和压抑,而是得到艺术与文化的陶冶,享受人生哲理的启迪,看到的是

8、人文历史的凝聚与延续。仙人墓陵园的功能是: A葬祭功能 B 文化传承教育功能 C休闲功能 D生态功能E 行业服务功能综上所述,仙人墓陵园是一个集祭祀、追思缅怀、文化传承、休闲及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陵园。六、设计构思、创意介绍1、 规划设计的主题 “和谐、生态、人文纪念”。2、 规划构思创意。在中国传统风水学和系统的规划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仙人墓陵园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确立规划设计原则,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以规划设计的主题和功能为准则,综合对规划区域进行艺术创作。因地制宜,在规划设计中灵活运用了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法、抑扬法、障景法、诱导法等设计手法。在文化纪念方面突出体现北海浑厚的文化底蕴,突

9、出仙人墓陵园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寿文化、孝道文化和慈悲感恩文化贯串于整个设计之中。七、功能分区与景观结构1、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地现状和功能上的要求,我们将仙人墓陵园划分为五大区。(1)入口及停车区 由入口牌楼、6对神兽石雕、高峰期停车场、入口小型集散广场、重檐六角亭组成。(2)广场及服务区 由主体建筑、礼仪建筑组成。(3)人文景观区 由“二十四孝”雕塑通道、仙人呈露喷泉雕塑、仙人脚印、“邓古赶岭”主题景墙组成。(4)滨水游憩区 由古树广场、亲水亭、四方亭、重檐六角亭组成。(5)墓葬区 分为九区:烈士区,A区(A1区、A2区、A3区),福寿区、长寿区、平安区(1区、2区),

10、D区,侨人区(1区、2区),B区(2区、B3区),吉祥区(1区、2区)2、景观结构一核、两轴、两环、九园(1)“一核”即指仙人墓陵园的核心“主入口接待广场”,整个广场占地面积约4800M2,(包括绿地面积)由一座主体建筑和两座礼仪建筑等围合而成。建筑外观构造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古典形式上加入大玻璃、钢结构等一些现代化元素,打破了传统古典建筑沉闷、压抑的感觉。屋顶颜色为灰蓝色,这与北海市银滩的自然风格相似,使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主体建筑设计占地面积2000 M2左右,集接待、办公、工程设计、档案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礼仪建筑设计占地面积约200300 M2,是接待、办公的场所。接

11、待广场前端设置小型停车区,神兽石雕通道将陵园主停车区分隔在陵园最南端的区位。(2)“两轴”既指两条景观轴线一条即由入口牌楼经神兽石雕通道、潜龙湖、邓古赶岭雕塑广场至仙人呈露喷泉雕塑广场。一条由次入口经二十四孝通道、花架甬道、中心游憩区至六角亭。两条景观轴线有机联系,各景观节点遥相呼应,统领全园的景观视线。全园空间结构上按照起、承、扬、转、合、承的节奏布局,有效设置兴奋点,形成开合有度,规整有序的空间结合,节奏上仿佛一曲优美的乐章。“起” 入口大门为牌楼式建筑结构。“承” 长约为50米、尽宽为12米的神道。神道两侧布置石神兽6对,神兽之间间植龙柏。体现圣洁、庄严、肃穆的气氛。“扬” 神道的视线末

12、端是潜龙湖上的重檐六角亭。此处利用空间上的借景法,引导空间转折,强化空间的视觉感受。“转” 设置一小型集散广场引导空间转折,在交通上实行人车分流,同时也是人流从高峰期停车场到接待广场的过渡空间。“合” 即“邓古赶岭主题景墙广场”。“承” 沿仙人呈露喷泉雕塑广场拾级而上,到达水库山顶仙人脚印景点。沿山脉到达另一重檐亭,又至六角亭往下连接陵园改造区中心游憩区、花架甬道、二十四孝通道。另外,规划设计中有环形小径、模纹花坛、天堂门、圆亭等景观点。(3)“两环”是指贯穿联通园区的两条环形交通干线。一环线设计宽度为6.5米,部分地段为10米,二环线设计宽度为3.8米,墓区沿着两条环线规划。(4)“九园”是

13、指墓区分为九大园区 即烈士区,A区(A1区、A2区、A3区),福寿区、长寿区、平安区(1区、2区),D区,侨人区(1区、2区),B区(2区、B3区),吉祥区(1区、2区)八、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组织规划是仙人墓陵园人流、车流组织,景点组织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规划时考虑到园区交通系统能满足清明节高峰期和平常的双重需要。 (1)入口牌楼至神道净宽12米,能满足车辆双向行驶的需要。 (2)神道至入口集散小广场道路净宽12m,能满足高峰期停车场至入口集散小广场的人车分流。 (3)一环线设计宽度6.5m。清明节可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外来车辆驶入;二环线设计宽度3.8m,平常为单向行驶,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小型停车场

14、,清明节实行交通管制,禁止外来车辆驶入。 (4)主体建筑和礼仪建筑前设置少部分停车位,用于满足平常客户和园区车辆停车需要。 (5)连接一环线和二环线的蹬道设计宽度2.5m,各墓区间游步道设计为1.0m2.5m。九、建筑外观规划十、入口景观区,老墓区景观改造方案1、入口景观区入口设置牌楼建筑为起点,有12米宽神兽通道,两侧分别为接待中心和大型停车区。神道末端为潜龙湖,湖区以重檐六角亭承接神道节点。潜龙湖将神道岔开,其中自南向北分支为园区一轴线干道,连接邓古赶岭主题景墙广场、模纹花坛以及仙人呈露喷泉雕塑广场等人文景点。另一分支由西向东贯通园区外环交通线。由此,入口景观区为整个园区景点及交通的发散点

15、,贯穿全园始终。2、 老墓区景观改造方案老墓区改造围绕全园第二景观轴线发射进行。包括次入口区、古树广场、入口小型停车区、二十四孝景观雕塑轴线分支、轴线花架甬道、中心游园等景观改造区位。全园的设计规划均围绕陵园自然、和谐、轻松的公园化设计理念,将仙人墓建成一座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公园式陵园。十一、植物配置树种选择意向1、基本原则:保护现有植物种群、保留大树、优势植物种群、增加植物层次,使“墓在林中,林在墓中”。在植物配置上强调植物季相的丰富性,一年四季季相变化明显,夏天绿树荫荫,秋天色叶成景,冬天树姿漂亮。2、植物选择意向:乔木(2.5-3米):红花羊蹄甲,桂花,大王椰,红千层,芒果,凤凰木,南洋杉

16、,雪松,菠萝蜜,大叶榕小乔木(1.5-2.5)紫叶李,碧桃,龙爪槐,木槿,棕竹,鹤望兰,鸡蛋花,朱蕉,细叶榄仁,罗汉松,南洋楹,银杏,竹柏,白玉兰,黄槐灌木(0.6-1.2,单个):苏铁,酒瓶椰,火棘,大花紫薇,针葵, 袖珍椰子,狗芽花,春羽,龟背竹,海芋,灌木(0.5-1)(绿篱):红背桂,扶桑花,簕杜鹃草本(0.5):八仙花,萱草,美人蕉,花叶洋姜,洋紫苏(彩叶草) ,鸢尾,醉蝶花,变叶木地被植物:紫竹梅、沿阶草、红花酢浆草,雪茄花, 肾蕨,竹节草水生植物:挺水植物(0.5-1)黄菖蒲,旱伞曹,再力花,纸莎草浮水植物:热带睡莲,藤本植物(花架植物):紫藤,炮仗花,簕杜鹃十二、竖向设计整个公

17、园在总体地势平坦的基础上,遵循中国传统造园中“挖池堆山”的手法,局部造微地形,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也便于排水。十三、陵园公共服务设施选择意向 综合建筑占地约525m2,为传统的一层连廊结构。具有陵园和殡仪馆业务办理、殡葬用品销售、员工办公、客房的功能。在综合建筑前立有“明虎山陵园记”置石。餐饮建筑为全园员工和客户提供餐饮服务。另外,还配套规划了两个公共卫生间和一个大型停车场,道路旁还规划有大量的生态停车位,完全能满足未来陵园发展对车位的需要。十四、陵园远景发展、分期开发构想管理原则:1、以“以人为本,客户至上”为宗旨,以提供优质服务和质量为生命,按照国际管理体系和国际环境管理为标准,配置先进的

18、电脑网络管理系统,从管理、财务、接待、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全部采用网络化,实行全员动态管理。2、组建大型数据库,客户可通过电脑、互联网查询故人档案及所在的墓区位置,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选墓、定墓、查询;3、用完整的标志体系和统一的员工服饰来塑造优秀的、特别的企业形象,给人以阳光般的感受。建设原则:1、总体规划布局中,公园在前,陵园在后,两园合二为一。园区墓葬用地生态园林化,而将非墓葬用地高度公园化。让人一踏进仙人墓陵园有如身临公园的感觉。2、利用园区内的大量原生树木开展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节省了绿化成本、保护了自然环境,使陵区逐步与国际接轨,朝着园林化、艺术化、景观化方向发展。经营原则:1、 用爱心+责任心,为客户提供优质、完美、温馨的超越愿望的一流终极关爱服务。2、 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包括:树葬、草坪葬、集体环保葬、艺术墓、雕塑墓、家族墓、室内葬等。让艺术墓产品大众化,人人都能买得起艺术墓。3、 建立完整、便捷的服务型网站,开展网上祭扫等一系列通过互联网的活动。4、投资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组建自己的演出团体,下厂矿、社区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