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二十九章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Drugs with Actions on Drugs with Actions on Blood and Hematopoisis Blood and Hematopoisis 药理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于爽于爽 2Contents抗凝血药抗凝血药 1促凝血药促凝血药2抗贫血药抗贫血药3血容量扩充剂血容量扩充剂431、定义、定义: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能通过干扰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栓的形成和已形程的某些环节而阻止血栓的形成和已形成的血栓的进一步发展的药物成的血栓的进一步发展的药物.第一节第一节 抗
2、凝血药抗凝血药4图图1 血液凝固过程血液凝固过程 5Blood Vessel InjuryIX IXaXI XIaX XaXII XIIaTissue InjuryTissue Factor TPLVIIa VIIaFibrinogenFribrin monomerFibrin polymerXIII内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Factors affectedBy HeparinVit. K dependent FactorsAffected by Oral Anticoagulants 第一步:第一步: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的形成第二步:第二步:凝血酶
3、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6第一节第一节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2、分类、分类:(1)作用于凝血因子的药物:)作用于凝血因子的药物: 肝素、香豆素类肝素、香豆素类(2)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双嘧达莫(3)纤维蛋白溶解药:)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719161916年麦克莱恩(年麦克莱恩(J.McLeanJ.McLean)首次发现具有凝血活性的首次发现具有凝血活性的物质物质-肝素肝素肝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许多肝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许多脏器中脏器中, ,但以肺脏和肠粘膜
4、但以肺脏和肠粘膜含量最高含量最高肝素肝素(heparin)8肝素肝素(heparin)来源来源910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由硫酸由硫酸D D葡萄糖胺及葡萄糖胺及D D葡萄糖醛酸交替连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接而成的多聚体,含有大量硫酸根(含有大量硫酸根(40%40%)带有带有大量阴电荷,呈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强酸性。11 1 1、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给药,作用维持、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给药,作用维持3-4h. 3-4h. 2 2、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约为、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约为80%80%,大部分在肝脏,大部分在肝脏代谢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极少以原形从尿排出。代谢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极少以原形从尿
5、排出。 3 3、肝素、肝素t1/2t1/2约为约为1h1h,可随给药剂量增加延长,可随给药剂量增加延长. . 4 4、本药不通过胸膜、腹膜、胎盘屏障、不经乳、本药不通过胸膜、腹膜、胎盘屏障、不经乳汁分泌。汁分泌。【体内过程体内过程】12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1 1 抗凝作用特点:抗凝作用特点: 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口服无效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口服无效 静注后静注后10min10min内内, ,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都将延长。及凝血酶原时间都将延长。 13heparinthrombin*AT IIIAT IIIheparinthrombin*thrombin*hepa
6、rinAT IIIAT IIIthrombin*heparinFig. 50-3* can also be Factor Xa带有大量阴电荷带有大量阴电荷有有带带阳阳电电荷荷的的赖赖氨氨酸酸残残基基发生变构发生变构重新作用于其他重新作用于其他AT,连续应用连续应用可使后者耗竭可使后者耗竭肝素肝素-抗凝机制抗凝机制14 激活激活灭活灭活(失活)(失活)肝素肝素-抗凝机制抗凝机制15药理作用药理作用2 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调血脂作用调血脂作用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3 3 抗炎、抗血栓、抗炎、抗血栓、抑制肿瘤细胞核抑制肿瘤细胞核分
7、裂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分裂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16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 1 血栓性疾病及心肌梗塞血栓性疾病及心肌梗塞. .2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3 心血管手术心血管手术,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 ,血透等。血透等。4 4 预防输血时血液凝固、血库保存鲜血预防输血时血液凝固、血库保存鲜血及体外循环等体外抗凝。及体外循环等体外抗凝。17血栓形成示意图血栓形成示意图1819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 1 易引起自发性出血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如严重出血如严重出血, ,应立即停药并用应立即停药并用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解救解救. .2 2 解救机制解救机制:其含
8、有较多精氨酸残基:其含有较多精氨酸残基, ,具有具有强碱性强碱性, ,通过离子链与肝素形成稳定复合通过离子链与肝素形成稳定复合物物, ,从而使肝素失去活性。从而使肝素失去活性。3 3 用法:用法:1mg1mg鱼精蛋白可中和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100U肝素,每肝素,每次剂量不可超过次剂量不可超过50mg,50mg,用用1%1%溶液缓慢静脉溶液缓慢静脉注射。注射。 20不良反应不良反应2 2 血小板缺乏症血小板缺乏症3 3 偶见过敏反应偶见过敏反应4 4 久用可发生骨质疏松久用可发生骨质疏松21低低 分分 子子 量量 肝肝 素素 出血并发症少出血并发症少 抗抗a作用强,抗作用强,抗a作用弱作用弱
9、较少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较少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12h) 肝素通过肝素通过AT-灭活因子灭活因子a 、a a时,必须同时与时,必须同时与AT-及这些因子结合;及这些因子结合; 低分子量肝素灭活低分子量肝素灭活a时,只时,只需与需与AT-结合即可。结合即可。22香豆素类香豆素类 历史历史双香豆素的发现双香豆素的发现23双香豆素(双香豆素(dicoumaroldicoumarol) 基本化学结构:基本化学结构:4 4羟基香豆素羟基香豆素 代表药:双香豆素,华法林,新抗凝代表药:双香豆素,华法林,新抗凝24体内过程体内过程1.1.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吸收迅速而
10、完全2.2.三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三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3.3.肝代谢,肾排泄肝代谢,肾排泄 华法林华法林 warfarin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口服吸收快且完全口服吸收快且完全 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 99 达峰时间达峰时间 2-8h 25 抑制维生素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转化为氢醌型,由环氧化物转化为氢醌型, 阻碍凝血因子阻碍凝血因子、羧化作用羧化作用【药理作用】【药理作用】26作用特点作用特点. .体内抗凝体内抗凝, ,体外无效体外无效.(.(机制其为机制其为维生素维生素对抗药对抗药, , 对对已形成已形成的各种的各种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均无影响均无影响) ). .优点优点: :口服有效
11、口服有效, ,维持时间长维持时间长. . .缺点缺点: :起效较慢起效较慢,作用过于持久,作用过于持久,不易控制不易控制. .27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1.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肺栓塞,风心病,肺栓塞,风心病,髋关节固定术,心髋关节固定术,心瓣膜修补术或置换瓣膜修补术或置换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需快速抗凝时与肝素同用,经需快速抗凝时与肝素同用,经13天香豆素类充分发挥作用天香豆素类充分发挥作用后停用肝素。用药量的维持根据每日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将后停用肝素。用药量的维持根据每日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将其维持在其维持在2530秒秒。28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1.出血出血2. 2. “
12、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3.3.胃肠反应、粒细胞增多胃肠反应、粒细胞增多, ,过敏等。过敏等。4.4.华法林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有致畸作用。华法林可能引起肝脏损害,并有致畸作用。维生素维生素K或或输新鲜血输新鲜血29药物相互作用 1. 1. 体内维生素体内维生素K K含量降低,本药作用增强含量降低,本药作用增强 2. 2. 血小板抑制药可与本类药发生协同作血小板抑制药可与本类药发生协同作用用 3. 3. 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高血浆浓奎尼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高血浆浓度)度) 4. 4. 水杨酸盐,丙咪
13、嗪,甲硝唑,西米替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米替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 5. 5. 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药酶)30小结小结 肝素香豆两大类肝素香豆两大类 强大抗凝体外内强大抗凝体外内 更有肝素低分子更有肝素低分子 出血危险减低锐出血危险减低锐 香豆体外无抗凝香豆体外无抗凝 只缘拮抗维生只缘拮抗维生k31 第二节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解抑制药 -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 + + 纤溶酶纤溶酶 凝血酶凝血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14、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溶解药纤维蛋白溶解药使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纤溶纤溶酶酶降解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限限制血栓增大和溶解制血栓增大和溶解血栓,也称溶栓药血栓,也称溶栓药thrombolytics氨甲苯酸氨甲苯酸血液激活物血液激活物尿激酶尿激酶链激酶链激酶 第二节第二节32 第三节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纤维蛋白溶解药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溶解产物溶解产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示意图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示意图纤溶酶原纤溶酶原 纤溶酶纤溶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15、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示意图纤溶系统的激活与抑制示意图33第二代第三代第一代链激酶链激酶尿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溶酶原激活剂(活剂(t-t-PAPA).雷特普酶雷特普酶纤维蛋白溶解药的开发纤维蛋白溶解药的开发34 链链 激激 酶酶 streptokinase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溶栓溶栓 间接激活纤溶酶间接激活纤溶酶链激酶链激酶 谷氨酸纤溶酶谷氨酸纤溶酶 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 构象改变而自身催化构象改变而自身催化 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 + 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纤维蛋白表面的纤溶酶 ()()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溶解产物溶解产物 特点:选择性差,特点:选
16、择性差,呈全身纤溶状态。呈全身纤溶状态。351、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 t1/2 : 23min 2、用于、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急性血栓性疾病 (已机化者无效)(已机化者无效) UK仅用于仅用于SK过敏或耐药者。过敏或耐药者。3、作用无特异性,易致出血。注意禁忌症、作用无特异性,易致出血。注意禁忌症。4、应用、应用SK时注意有无链球菌感染。时注意有无链球菌感染。链链 激激 酶酶 须早期用药,血栓形成不超过须早期用药,血栓形成不超过6 6h h疗效最佳。疗效最佳。36【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纤溶酶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氨甲环酸氨甲环酸()氨甲苯酸氨甲苯酸
17、37氨甲苯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氨甲环酸临床应用:临床应用:u 纤溶亢进所致出血纤溶亢进所致出血:如肺、肝、脾、:如肺、肝、脾、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时的异常出血。的异常出血。癌症出血、创伤出血癌症出血、创伤出血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u 血友病患者血友病患者 ,遇有出血情况时,遇有出血情况时,可减少出血。可减少出血。u 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过量引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起的出血。38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1 1、过量可促进血栓形成:如诱发心肌梗死。、过量可促进血栓形成:如诱发心肌
18、梗死。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栓形成倾向者禁用。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栓形成倾向者禁用。2 2、氨甲苯酸可引起视觉障碍。、氨甲苯酸可引起视觉障碍。3 3、禁用于珠网膜下腔出血、肾功能不良者。、禁用于珠网膜下腔出血、肾功能不良者。39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对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作用强作用强 ,溶解血栓有一定的,溶解血栓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性。起效较慢,维持长。起效较慢,维持长。阿尼普酶阿尼普酶40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 t1/2: 16mi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应不
19、良反应 出血但较链激酶轻,无过敏反应出血但较链激酶轻,无过敏反应 尿激酶尿激酶41小小 结结又称血栓溶解药又称血栓溶解药抢救心梗最主要抢救心梗最主要一代链激尿激酶一代链激尿激酶二代二代t-PA较好较好三代单链激活物三代单链激活物肺梗塞急亦可疗肺梗塞急亦可疗42血小板血小板cAMP纤维蛋白原GPb/aGPb/a血小板血小板cAMP纤维蛋白原GPb/aGPb/aADP凝血酶凝血酶PGI2抑制抑制TXA2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PGH2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第三节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43(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一)抑制血小板代谢药1. 环氧酶抑制药环氧酶抑制药 阿斯匹林阿斯匹林2.TXA2合成酶抑
20、制药和合成酶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 利多格雷利多格雷 3.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双嘧达莫(潘生丁)双嘧达莫(潘生丁) 44_血栓素血栓素(TXA(TXA2 2) )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为血小板释放和聚集的诱导物物,PGI,PGI2 2 与与 TXATXA2 2 有生理有生理拮抗作用拮抗作用,血小板中的血小板中的coxcox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比血管中的高抑制中的COX-1 血小板中血小板中TXATXA2 2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抑制中COX-1促进血栓形促进血栓形成成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GI(PGI2 2)小
21、剂量小剂量aspirinaspirin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阿斯匹林阿斯匹林45阿斯匹林阿斯匹林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 1 小剂量小剂量(75mg/(75mg/日日):):防治外周血管防治外周血管手术后血栓形成:手术后血栓形成:2 PTCA2 PTCA术前给药术前给药, ,预防急性冠脉血预防急性冠脉血栓形成。栓形成。46双嘧达莫(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ipyridamole,潘生丁)潘生丁) 抑制磷酸二酯酶抑制磷酸二酯酶, , 增加增加cAMPcAMP含量。含量。 主要扩张冠脉小阻力血管主要扩张冠脉小阻力血管窃血窃血 长期应用可促进侧枝循环开放;长期应用可促进侧枝
22、循环开放; 临床上多用于心绞痛的诊断用药。临床上多用于心绞痛的诊断用药。47 非缺血区非缺血区缺血区缺血区对对 照照输送血输送血管管阻力血阻力血管管 非缺血区非缺血区缺血区缺血区双嘧达莫的效应双嘧达莫的效应48噻氯匹定噻氯匹定 抑制抑制ADP诱导的诱导的-颗粒分泌,选择性及特异性颗粒分泌,选择性及特异性干扰干扰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不可逆的抑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主要用于主要用于预防脑中风、心梗及外周血管栓塞性预防脑中风、心梗及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复发。疾病的复发。(二)阻碍(二)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药物49(三)凝血酶
23、抑制药(三)凝血酶抑制药阿加曲斑阿加曲斑 阻碍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和凝块形成,抑制阻碍纤维蛋白原的裂解和凝块形成,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分泌作用,最终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分泌作用,最终抑制纤维蛋白交联并促使溶解。纤维蛋白交联并促使溶解。安全范围窄。过量无安全范围窄。过量无对抗剂对抗剂。水蛭素水蛭素 直接与凝血酶的催化点和阴离子外位点结直接与凝血酶的催化点和阴离子外位点结合,抑制其活性。合,抑制其活性。基因重组水蛭素基因重组水蛭素 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再阻塞,血液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再阻塞,血液透析等。透析等。50(阿昔单抗阿昔单抗(abciximab,c7E3Fab,ReoPro) 非肽
24、类非肽类GPb/a受体拮抗药受体拮抗药:lamifiban、tirofiban、口服的、口服的xemilofiban、fradafiban、sibrafiban等。等。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试用于试用于急性心梗、溶栓、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管急性心梗、溶栓、不稳定型心绞痛和血管成形术后再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成形术后再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四)血小板膜糖蛋白四)血小板膜糖蛋白b/a受体阻断药受体阻断药51小小 结结二抑二阻分四类二抑二阻分四类一分为三第一类一分为三第一类阿司匹林为代表阿司匹林为代表噻氯匹定机制异噻氯匹定机制异阿昔单抗新潮最阿昔单抗新潮
25、最52达姆达姆( ( Henrik Carl Peter Henrik Carl Peter Dam ) 1895Dam ) 18951976 1976 丹麦丹麦奖项:生物医学奖奖项:生物医学奖获奖时间:获奖时间:19431943年年获奖理由:获奖理由: 发现了维生素发现了维生素k k多伊西多伊西( ( Edward Adelbert Edward Adelbert Doisy )Doisy ) 1893 18931986 1986 美国美国 奖项:生物医学奖奖项:生物医学奖获奖时间:获奖时间:19431943年年获奖理由:获奖理由: 发现了维生素发现了维生素k k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性质第四节促
26、凝血药第四节促凝血药53维生素维生素K K是具有甲萘醌结构的药物是具有甲萘醌结构的药物 脂溶性的脂溶性的 水溶性的水溶性的VitK1存在于植物苜蓿中,现可人工合成。存在于植物苜蓿中,现可人工合成。VitK2存在于腐败的鱼粉中,人体肠道的存在于腐败的鱼粉中,人体肠道的 细菌可以合成。细菌可以合成。VitK3VitK4为人工合成为人工合成54维生素维生素K药理作用药理作用药理作用:药理作用:维生素维生素K K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辅的辅酶,促其酶,促其羧化,转变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羧化,转变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55维生素维生素K K临床应用临床应用n 维生素维生素K K缺乏引
27、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疸、胆瘘、慢性腹泻所致出血,新生儿及早产儿出血。儿及早产儿出血。n 长期或大量使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长期或大量使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等所致出血。药物等所致出血。n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应作适当补充,以免维生素以免维生素K K缺乏。缺乏。56维生素维生素K K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毒性小毒性小1 1、VitKVitK1 1静注过快:胸闷、出汗、颜面潮红、静注过快:胸闷、出汗、颜面潮红、血压下降,故静注速度不宜超过血压下降,故静注速度不宜超过5 5/ /minmin。2 2、大剂量、大剂
28、量VitKVitK3 3: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3 3、先天性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先天性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6-磷酸脱氢磷酸脱氢酶者亦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酶者亦可引起溶血性贫血。57第五节第五节 抗贫血药抗贫血药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常见常见贫血有:贫血有:1 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铁剂治疗2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和维生素叶酸和维生素B12B123 3 恶性贫
29、血恶性贫血 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比较困难58铁制剂铁制剂 一一 铁的需要铁的需要: : 正常人每日铁需要量正常人每日铁需要量 每日平均吸收每日平均吸收 每日食物中需提供的每日食物中需提供的 铁量(铁量(mgmg) 最低供铁量(最低供铁量(mgmg ) ) 婴儿婴儿 1 101 10 儿童儿童 0.5 50.5 5有月经的妇女有月经的妇女 2.0 202.0 20 孕妇孕妇 3.0 303.0 30成年男子和绝经妇女成年男子和绝经妇女 1.0 10 1.0 10 59 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1 1 口服(口服)口服(口服) 食物中血红素铁是以血红素分子形式吸收食物中血红素铁是以血红素分子形式吸收, ,生
30、物利用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胃酸、维生素胃酸、维生素, ,能促进铁的吸收。能促进铁的吸收。 Fe2+Fe2+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2 2 转运:转运:Fe2+Fe2+入血立刻氧化成入血立刻氧化成Fe3+,Fe3+,与血浆与血浆11球蛋球蛋白结合白结合, ,成为血浆铁。成为血浆铁。 3 3 分布;肝、脾、骨等贮铁组织中贮存分布;肝、脾、骨等贮铁组织中贮存( (以铁蛋白以铁蛋白形成形成),),在血中可形成血红蛋白在血中可形成血红蛋白, ,肌中形成肌红蛋白。肌中形成肌红蛋白。 4 4 排泄:肠道排泄:肠道, ,皮肤细胞的脱落皮肤细胞的脱落60铁制剂的临床应用铁制剂的临
31、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一般症状和食欲迅速主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一般症状和食欲迅速改善改善, ,网络红细胞数短期内上升;血红蛋白增加。网络红细胞数短期内上升;血红蛋白增加。 最常用制剂为最常用制剂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 ,吸收率高吸收率高, ,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少。 枸橼酸铁铵为三价铁剂枸橼酸铁铵为三价铁剂, ,易溶于水易溶于水, ,刺激性小刺激性小, ,可可配成糖浆剂配成糖浆剂, ,适于儿科应用适于儿科应用, ,右旋糖酐铁可做肌肉注右旋糖酐铁可做肌肉注射。射。61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1 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 2 2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 :可致胃肠坏死、休克、惊可致胃肠坏死、休克、
32、惊厥、昏迷。厥、昏迷。 3 3 慢性中毒:注射大量慢性中毒:注射大量, ,长期致铁沉积长期致铁沉积症。症。62铁中毒的解救铁中毒的解救 小儿误服铁剂小儿误服铁剂1g1g以上可致恶性中毒,以上可致恶性中毒,2g2g以上可致死。以上可致死。 急救措施为催吐,用急救措施为催吐,用1%1%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洗胃,并以特殊解毒剂去铁胺去铁胺注入胃注入胃内以结合残存的铁。内以结合残存的铁。63叶酸(叶酸(Folic acid )64叶酸类:叶酸类: 机体需要:机体需要: 50g/day, 50g/day,孕哺妇更多。孕哺妇更多。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为具有活性的为具有活性的5
33、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四氢叶酸, ,进入细胞后其变为进入细胞后其变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 ,传递一碳单位传递一碳单位, ,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包括:参与体内多种生化代谢。包括: 1 1 嘌呤核甘酸从头合成。嘌呤核甘酸从头合成。 2 2 尿嘧啶脱氧核甘酸尿嘧啶脱氧核甘酸(dUMP)(dUMP)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甘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甘酸酸(dTMP)(dTMP); 3 3 某些氨基酸互变如丝氨酸与甘氨酸的互变等。某些氨基酸互变如丝氨酸与甘氨酸的互变等。 叶酸缺乏使细胞叶酸缺乏使细胞DNADNA合成受阻合成受阻, ,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停滞,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停滞,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
34、 65 聚谷氨酸聚谷氨酸-L-谷氨酰胺转移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单谷氨酸单谷氨酸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四氢叶酸肝、血液肝、血液N-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甲基酶四氢叶酸四氢叶酸66叶酸临床应用:叶酸临床应用: 1 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2 药物性叶酸缺乏症药物性叶酸缺乏症 3 3 恶性贫血恶性贫血 4 4 长期使用叶酸拮抗剂长期使用叶酸拮抗剂67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4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liver therapy in cases of anaemiaGeo
35、rge Hoyt WhippleRochester University Rochester, NY, USA George Richards Minot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William Parry Murph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USA; Peter Brent Brigham Hospital Boston, MA, USA 维生素维生素B1268历史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64for her determinations by X-ray t
36、echniques of the structures of important biochemical substances69维生素维生素B12B12来源来源70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维生素维生素B12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结合才能吸收。若内因子缺乏,维生子结合才能吸收。若内因子缺乏,维生素素 B12 B12 吸收减少,可引起恶性贫血。吸收减少,可引起恶性贫血。 吸收部位:空肠吸收部位:空肠71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2 2、参与脂质代谢,影响神经髓鞘脂质合成、参与脂质代谢,影响神经髓鞘脂质合成叶酸叶酸还原甲基化还原甲基化5-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四氢叶酸维生素维生素B12B12甲基维生素甲基维生素B12B1272药理作用药理作用积聚,积聚,导致异导致异常脂肪常脂肪酸合成,酸合成,出现神出现神经症状经症状。B12缺乏缺乏B12缺乏缺乏73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74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造血细胞生长因子75历史历史 概念始于概念始于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实验证明脾年代。实验证明脾脏和骨髓细胞起着恢复造血组织的作用。脏和骨髓细胞起着恢复造血组织的作用。 人类骨髓干细胞是多功能的。人类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案例
- eovs生产经理总结模版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模版
- 医疗设备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
- 公务员转正工作总结模版
-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在商业金融科技的融合实践
- 个人代办合同范例
- 医学教育中的伦理教育内容与方法
- 决策科学化医疗大数据的潜力和实践
- 保定公积金贷款合同范例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浅圆仓仓顶钢桁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程序单端(自动版)
- 2022焊接大赛题库含答案
- 新建铁路晋豫段站前工程设计技术交底材料(站场)
- 物料管理入门练习作业答案
- 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表
- 江西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暂行)
- 1000MW机组锅炉本体检修规程
- 消防通风施工方案
- 报考广东警官学院考生政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