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液体管内雷诺系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型。 2、测定临界雷诺数Re c 。二、基本原理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或称滞流,Laminar flow)和湍流(或称紊流,Turbulent flow),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于1883年首先发现的。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来判断,这是一个由各影响变量组合而成的无因次数群,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
2、不同。但应当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 (11)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 d 管子内径,m; u 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 流体密度,kgm3; 流体粘度;Pas。 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用Re c表示。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已形成湍流;当Re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数范围为过渡区。式(11)表明,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
3、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本实验即是通过改变流体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流体的流动型态。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主要由玻璃试验导管、流量计、流量调节阀、低位贮水槽、循环水泵、稳压溢流水槽等部分组成,演示主管路为mm硬质玻璃。 图11 流体流型演示实验1红墨水储槽; 2溢流稳压槽; 3实验管; 4转子流量计;5循环泵; 6上水管; 7溢流回水管; 8调节阀; 9储水槽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贮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开启流量计后的调节阀。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槽、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水流量的大小,可由流量计和调
4、节阀调节。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瓶经连接管和细孔喷嘴,注入试验导管。细孔玻璃注射管(或注射针头)位于试验导管人口的轴线部位。注意:实验用的水应清洁,红墨水的密度应与水相当,装置要放置平稳,避免震动。 四、演示操作(1)层流流动型态 试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值。再调节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作精细调节,使红墨水的注人流速与试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待流动稳定后记录主体流体的流量。此时,在试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 (2)湍流流动型态缓慢地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玻璃导管内
5、的流速也随之平稳地增大。此时可观察到,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水进入试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而迅速与主体水流混为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二 流体管内沿程、局部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与Re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x。 4学会压差计和流量计的使用方法。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
6、了解其作用。二、基本原理 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黏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的测定 流体在水平等直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3-1)即 (3-2)式中: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量纲为1; d 直管内径,m;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压力降,Pa;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流体密度,kg/m3;l 直管长度,m;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7、。直管前后端截面压差,Pa。滞流(层流)时, (3-3) (3-4)式中:Re 雷诺准数,量纲为1; 流体黏度,。湍流时是雷诺准数Re和管子相对粗糙度(/d)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由式(3-2)可知,欲测定,需确定l、d,测定、u、等参数。 l、d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例如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s,m3/h。 (3-5)可用U形管、倒置U形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测定。(1)当采用倒置U形管液柱压差计时 (3-6)式中:R液柱高度差,m。 (2)当采用U形管液柱
8、压差计时 (3-7)式中:R液柱高度差,m;指示液密度,kg/m3。根据实验装置结构参数l、d,指示液密度,流体温度t (查流体物性、),及实验时测定的流量Vs、液柱压差计的读数R,通过式(3-5)、(3-6)或(3-7)、(3-4)和式(3-2)求取Re和,再将Re和标绘在双对数坐标图上。2局部阻力系数x 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 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造成的机械能损失看作与某一长度为的等直径的管道所产生的机械能损失相当,此折合的管道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阻力的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
9、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机械能损失为: (3-8) (2) 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局部阻力的这种计算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即: (3-9)故 (3-10) 式中:x 局部阻力系数,量纲为1; 局部阻力压强降,Pa;(本装置中,所测得的压降应扣除两测压口间直管段的压降,直管段的压降由直管阻力实验结果求取。) 流体密度,kg/m3; g 重力加速度,9.81m/s2;u 流体在小截面管中的平均流速,ms。 待测的管件和阀门由现场指定。本实验采用阻力系数法表示管件或阀门的局部
10、阻力损失。根据连接管件或阀门两端管径中小管的直径d,指示液密度,流体温度t (查流体物性、),及实验时测定的流量Vs、液柱压差计的读数R,通过式(3-5)、(3-6)或(3-7)、(3-10)求取管件或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x。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1 离心泵 2 流量仪 3 测温点 4、5、6 管路进口阀7 管路出口阀 8 差压变送器 914 引压阀15、16 引压管排气阀 17 闸阀2.实验流程实验对象部分是由贮水箱,离心泵,不同管径、材质的水管,各种阀门、管件,涡轮流量计和倒U型压差计等所组成的。管路部分有三段并联的长直管,分别
11、用于测定局部阻力系数、光滑管直管阻力系数和粗糙管直管阻力系数。测定局部阻力部分使用不锈钢管,其上装有待测管件(闸阀);光滑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同样使用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而粗糙管直管阻力的测定对象为管道内壁较粗糙的镀锌管。水的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测量,管路和管件的阻力采用差压变送器将差压信号传递给无纸记录仪。3装置参数装置参数如表1所示。 表1装置1名称材质管内径(m)测量段长度(m)管路号管内径局部阻力闸阀1A0.021光滑管不锈钢管1B0.021粗糙管镀锌铁管1C0.021四、实验步骤1确认管路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打开控制面板上总电源,选择流动阻力实验,打开仪表开关。3泵启动:首先对水箱灌
12、水,然后灌泵,之后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出口阀缓缓开到最大。4. 实验管路选择和管路排气:选择实验管路,把对应的进口阀打开,并在出口阀最大开度下,保持全流量流动510min,即可认为管路排气结束。5引压室及差压变送器排气:管路排气结束后,微开管路出口阀7(否则排气太慢),打开相应管路引压阀及差压变送器后面两阀门进行引压室排气,待有水连续流出时即可认为引压室排气结束,关闭差压变送器后面两阀门。(注:每根管路均需如上排气操作)6实验数据测定:管路、引压室排气结束后,全开管路出口阀7,进行实验数据测量。7流量调节:手控状态,变频器输出选择100,然后开启管路出口阀,调节流量,让流量从1到4m
13、3/h范围内变化,建议每次实验变化0.5m3/h左右。每次改变流量,待流动达到稳定后,记下对应的流体流量、温度、压差值;自控状态,流量控制界面设定流量值或设定变频器输出值,待流量稳定记录相关数据即可。8再次选择管路,重复上述步骤47。9实验结束:关闭泵后管路阀门,停水泵和关闭仪表电源,清理装置。五、实验数据处理(1)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如下表2:实验日期: 实验人员: 学号: 同组人员: 装置号: 直管长度: 光滑管径: 粗糙管径: 局部阻力管径: 表2 原始数据记录表粗糙管实验数据表光滑管实验数据表局部阻力实验数据表序号流量 V温度 t压差 Dp流量 V温度 t压差 Dp流量 V温度 t压差 D
14、pm3/hkPam3/hkPam3/hkPa表2 原始数据记录表序号光滑管mmH2O粗糙管mmH2O流量m3/h温度C左右压差流量m3/h温度C左右压差表2 原始数据记录表续序号局部阻力mmH2O流量m3/h温度C左右压差(2)根据原理部分的公式,计算不同流量下摩擦系数、局部阻力系数,列表。计算示例:粗糙管、光滑管数据以粗糙管序号 为例局部阻力系数以序号 为例六、实验结果 1根据粗糙管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曲线,对照化工原理教材上有关曲线图,即可估算出该管的相对粗糙度和绝对粗糙度。 2根据光滑管实验结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曲线,对照柏拉修斯方程,计算其误差。 3根据局部阻
15、力实验结果,求出闸阀全开时的平均值。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七、思考题 1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为什么? 2如何检测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3以水做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它流体?如何应用? 4在不同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5如果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或安装不垂直,对静压的测量有何影响?三 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沿管道作稳定流动时其总能量(即动压能、静压能和位压能之和)保持不变”这个柏努方程的理解。2了解实际流体由于粘性的存在和附面层的产生,在运用柏利方程式进
16、行计算所造成的偏差。二、实验原理理想流体在管道作稳定流动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柏努利方程. (1)或者写为: (2)考虑气体的密度很小,在高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略去位压能的影响,则: (3)即: (4)实际流体都具有粘性,在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其能量平衡关系应为: (5)或写为: (6)即截面2处的总压能不再等于截面1处的总压能,沿途有能量损失。通过测量一个截面逐渐收缩的锥体,截面不变的喉管,和截面逐渐扩大的锥体的试验段,动压力和静压力因截面不同的变化及相互转换的关系,深入理解能量转换规律。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其转换关系,选取在喉管处,即最小截面处的流速Vt为标准,这时 (7)式中:pt喉管处的静
17、压力。得到: (8)如果将流动看成是一维管流,即认为在管道任一横截面上的流速都是均匀的,同时管道的横截面是变化的,根据连续性方程可以写为: (9)即:由于实验段的深度是一定的,仅是其宽度发生变化,所以横截面之比即为宽度之比。 (10)与(9)式 (11)式中:喉管处的截面宽度。 实验时将测得结果代入(8)式与(11)式计算结果相比较,即可验证柏努利力程能量转换的关系。三、实验设备试验段如图1,按装在实验台上。试验段尺寸如下:上口宽度 B1 =76mm 上锥体高度 H1=190喉管宽度 B2=44mm 喉管高度 H2=40下口宽度 B3=76mm 下锥体高度 H3 =70图1高度X与宽度B之关系
18、为:下锥体 B=B3-(B3-B2) (xH3)喉 管 B=B2 (H3xH2+H3)上锥体 B=B2+(B1-B2) (H2+H3xH)毕托管全压力测点与静压力测定点的距离为40mm。四、实验数据大气温度t= 大气压力P大气=毕托管校出系数 多管压力计柱起点位置 xmmP全mm水柱p静mm水柱p动=P全p静mm水柱XmmP全mm水柱p静mm水柱p动=P全p静mm水柱五、数据整理x=Cp/Cu将上列数据整理成表和图xmmP静N/m2P动N/m2BmmB喉/BVm/米(v/v喉)测(v/v喉)计六、讨论由测得结果可以看出:沿管道长度方向上的全压力下降很少,入口处与出口处的全压力非常接近,而这时静压力和动压力的变化却非常大,这就很好地证明了流体流动时,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柏努利方向程的正确性。由测得结果还可以看出,由测得压力变力变化算出的速度比(V/V喉)测和由宽度变化计算出的速度比(V/V喉)计在收缩段和喉管处,数值非常接近,图示曲线比较吻合,而在扩张段则出现较大的偏差,越向出口端,其偏差越大。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由于附面层的影响。在收缩段和流速较快的喉管,附面层较薄,故其对速度比(v/v喉)测影响较大,而在扩张段,附面层厚不断增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路灯维修维护与节能环保服务合同
- 2025年水电设备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经销商与银行分期购车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别墅项目销售认筹协议书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
- 2025年度堤防加固工程环保验收合同
- 2025版停车场停车场停车费用结算与分成合同
- 2025版公共设施挖掘机租赁与设施改造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保密速记服务与隐私保护标准协议
- 2025版兽医行业期刊兽医专栏作家聘用合同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时事政治试题库及答案(共550题)
- 掌上华医基层培训公卫人员考试题目含答案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指南
- 铁路动态设计管理办法
- 2025年河南省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教师粉笔字培训课件
- 2025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汽车装饰与美容技术课件
- 【课件】+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