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该部分要关注粗线条知识,适当关注简该部分要关注粗线条知识,适当关注简答题、分析题和选择、填空、判断等题答题、分析题和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型考纲要求n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n(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n(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n(3)教育与科技文化)教育与科技文化n2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与个体发展n(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理论n(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n(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第
2、一节第一节 考点精讲及重点点拨考点精讲及重点点拨n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n一是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相互适应)的规律;规律;n二是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相互适应)的规律。规律。n提示提示:在理解、掌握许多教育规律与原理,以:在理解、掌握许多教育规律与原理,以及解答许多较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时,及解答许多较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时,可用这两条规律作为分析的框架和基础。可用这两条规律作为分析的框架和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n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
3、会活动,它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的发展必然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展产生反作用。n二者关系性质二者关系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基础、生产力水:社会政治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等即社会的发展水平对教育起平等即社会的发展水平对教育起决定作用决定作用 ,而教育对社会发展起而教育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反作用。当然教育也具有。当然教育也具有一定的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一、教育与
4、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一)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选择、填空)填空)n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作用n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n(1)决定)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n(2)决定)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2012年考题,选择)年考题,选择)n(3)制约和影响)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教育目的n(4)教育)教育相对独立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
5、用n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维护、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 n(1) 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n(2)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舆论力量;n(3)促进)促进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起促进作用。 n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决定)作用(决定)
6、作用 (判断、选择)(判断、选择)n(1)决定教育的)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规模和速度;n(2)制约)制约教育结构教育结构的变化;的变化;n(3)制约教育的)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内容和手段;段;n(4)教育)教育相对独立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n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并非完全同步。如。如“经济要发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展,教育要先行”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相对独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离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因为教育归
7、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简答)(简答)n(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n(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通过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通过教育,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所
8、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在生产中知识与技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要素,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创造物质财富。n(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通过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教育通过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产力水平的发展。二、教育与社会科技、文化的关系二、教育与社会科技、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一)教育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n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 n(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者的观念n
9、(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育质量n(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手段n(4)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影响的影响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n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起着重要作用。 (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 n(1)教育能完成)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n(2)教育推进)教育
10、推进科学的体制化科学的体制化n(3)教育具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科学研究的功能n(4)教育推进)教育推进科研技术研究科研技术研究(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二)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n从广义上讲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等。其中,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价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指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
11、信仰、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系统知识等,价值观是其核心;制度文化是指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制度文化是指典章制度以及维系个体生活与一定文化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组织文化是指集团内部的共同体的人群关系的法则;组织文化是指集团内部的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行动标准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从狭义上讲从狭义上讲,是指以社,是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文化是独立于各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 n教育与文化
12、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文化对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育又积极反作用于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教育又积极反作用于文化。化。 n1.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n(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教育具有双双重文化属性重文化属性: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教育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教育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等。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等。n(2)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特定时空中的特
13、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作用;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n2. 教育反作用于文化教育反作用于文化 q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教育能够促进文化的传递和保存传递和保存、文化、文化选择选择,能够促进文化的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交流和融合、文化的、文化的更新和创更新和创造造。 n3
14、.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q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n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和和行为方式。行为方式。n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文化的缩影 是人们为了保证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有的文化形态。q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
15、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n校风校风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实践形成的。统一体,是经过实践形成的。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n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n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选择、填空)(选择、填空)n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
16、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n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身体的发展和的发展和心理心理的发展。的发展。l(10年考题、填空年考题、填空)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能动性。人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人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人的人的能动性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
17、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理论)n1、内发论、内发论(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选择、填空)(选择、填空)n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决定的。q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孟子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q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
18、人的本能是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最基本的自然本能q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威尔逊把把“基因复制基因复制”看做是决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q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作用q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霍尔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两的遗传胜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一吨的教育。”2、外铄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选择)(选择)n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外在的力量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
19、他人的影响和,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学校的教育等。n我国古代我国古代性恶论性恶论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人物荀子荀子(2012年考题,选择)n英国哲学家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的的“白板说白板说” n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华生q“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的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2010年考题,分析题)年考题,分析题)n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辩证
20、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如先天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与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在个体活动个体活动中相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互作用的结果。n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主观能动性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决定性的意义。的意义。n因此,我们把因
21、此,我们把实践实践、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做是、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做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填空、选择)(填空、选择)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简答、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n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n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n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n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n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2、个别差异性n6.6.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完整性n7.7.个体身心发展的相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1. 顺序性顺序性n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这种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种顺序主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q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
23、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q瑞士心理学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提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q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24、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n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地促进人地促进人的发展。的发展。 2. 阶段性阶段性n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的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即个体在不,即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012年年考题,选择)考题,选择)n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年龄特征。n教育要
25、适应个体发展的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上应有所不同。3.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体身心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n(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是不平衡的。q有的阶段发展快,有的阶段发展慢,例如,儿童的身高、体有的阶段发展快,有的阶段发展慢,例如,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
26、个高峰内,身高体重的发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n(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q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例如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例如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感知觉),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例如思维能力)。水平(例如思维能力)。n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必须抓住人的素质,必须抓住人的素质发展的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 (2010年考题,选择)年考题,选择
27、)4. 互补性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n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补偿。 q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补偿。n互补性也存在于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心理机能与与生理机能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
28、依然得到发展。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q如吴运铎、张海迪等如吴运铎、张海迪等n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确实隐含的,确实隐含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重要内容。是教育工作重要内容。5. 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n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先,表现为男女性别性别的差异;其次,表现为的差异;其次,表现为身心的所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有构成方面。q如如“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个体间智能的普遍差异指出,个体间智能
29、的普遍差异n根据人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根据人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得到最大的发展。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应注意的方面注意的方面 (简答、论述(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考其中某一小考其中某一小点点、选择、填空)、选择、填空)n1.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施教应由具体到抽象,施教应由具
30、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循循序渐进序渐进,不能,不能“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凌节而施凌节而施”。n2.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和方法,并和方法,并注意做好各阶段间的注意做好各阶段间的“衔接衔接”和和“过渡过渡”。 n3.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注意:探明、把握,注意:探明、把握受教育者发展的受教育者发展的成熟期、关键期成熟期、关键期,
31、 (10年考题、选择)年考题、选择)不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n 4.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努力的品质,要对全体学生包括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充要对全体学生包括身心有缺陷的学生充满期望,并注意扬长避短,满期望,并注意扬长避短,长善救失长善救失。n 5.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施教时应注意,施教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最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得到最佳发展。发展。n 6.6.根据个体身
32、心发展的完整性,施教时应着眼于学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完整性,施教时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使学生一般和谐的发展。的整体性,促使学生一般和谐的发展。n 7.7.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施教时应注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施教时应注意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和方法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意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和方法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的革新教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的革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n1、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遗传对
33、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n遗传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也称遗传素质。也称遗传素质。n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的或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生理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n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水平和阶段。n遗传素质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差异性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n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塑性。n遗传遗传不能决定不能决定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
34、心发展。q“龙生龙龙生龙”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 n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而且能影响人的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和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两大部分。两大部分。n(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条件和对象。n(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和消极之分。n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35、对人的发展起着一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定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q“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则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孟母三迁母三迁”、狼孩、狼孩 (选择、填空)(选择、填空)n(3)人对环境的反应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能动的。的。q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n(4)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6、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n学校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学校教育,从逻辑上讲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控制的特殊因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因素,是可控制的特殊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 (11考题,选择)考题,选择)n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2年考题,简答)年考题,简答)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
37、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因是:1、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的培养人的活动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简答)(简答)n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n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n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n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n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背景目的意义要求
- 2025-2030年中国AV连接器市场未来市场前景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早产儿的临床护理
- 中职语文高教版《唐诗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 成品油公路运输安全管理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图形与文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适应变化的主管年度工作计划
- 时光老人对我说教学设计
- 电子商务平台保安风险防控措施计划
- 2025-2030中国预付费无线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X线腰椎临床意义
- 2012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专本科《法律文书》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作业设计
- 中国银行课件模板7
- DB3301T 1118-2023 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双全日培训课件
- 甲油胶行业报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讲课
- 山东省莱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康复科人员岗位考核制度(3篇)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联考 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