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涉及较多硬件知识的计算机系统软件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过程。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概述操作系统的形成、类型和功能;阐述进程管理,包括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同步和通信、调度和死锁;详细介绍存储器管理和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以及对虚拟存储器性能的分析;讨论设备管理、文件系统以及磁盘存储器的管理以及操作
2、系统的保护与安全;最后,对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做扼要介绍,并以UNIX操作系统作为操作系统实例阐述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四、学时分配:72学时(54学时+18学时)章、节/讲标题学时小计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1操作系统引论10642进程的描述与控制12843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0824存储器管理12845虚拟存储器4406输入输出系统8627文件系统6427磁盘存储器的管理448操作系统接口229多处理机操作系统4410保护与安全44合计725418五、学分:4学分六、教学内容: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一)教学目的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介
3、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操作系统的种类和主要产品,如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二)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定义、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三)教学难点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四)教学内容1.1操作系统目标和作用1.1.1了解操作系统的4个目标。1.1.2从三个角度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1.1.2了解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1.2.1无操作系统时计算机系统工作过程1、了解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过程2、理解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工作过程1.2.2单道批处理系统1、了解单道批处理系统的处理过
4、程 2、理解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1.2.3多道批处理系统1、掌握多道程序的基本概念2、理解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3、理解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4、理解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5、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1.2.4分时系统1、了解分时系统的产生过程2、掌握分时系统的定义及实现中的关键问题3、理解分时系统的特征1.2.5实时系统1、理解实时系统的定义、应用领域2、理解实时系统和分时系统的区别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1.3.1理解并发性,与并行性区别1.3.2理解共享性及两种方式1.3.3理解虚拟性1.3.4理解异步性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1.4.1理解处理器管理的4个功能1.4.2理解存储器管理的
5、4个功能1.4.3理解设备管理的4个功能1.4.4理解文件管理的4个功能1.4.5理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三种接口1.5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1.5.1了解传统的操作系统三种结构1.5.2 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1.5.3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1.5.4掌握微内核OS基本定义及功能(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操作系统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2. 什么是多道批处理系统,其优缺点有哪些?3. 什么是分时系统?其主要特征有哪些?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有哪些?5.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有哪些?6. 什么是微内核技术?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
6、控制(一)教学目的进程的引入、进程的定义及特征;进程的基本状态和进程控制块的基本内容;进程控制、进程同步及进程通信的基本内容。(二)教学重点进程及定义、进程控制块、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三)教学难点理解进程的定义、进程同步机制的实现。(四)教学内容2.1进程的基本概念2.1.1理解程序的顺序执行过程及其特征2.1.2理解前趋图的作用2.1.3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过程及其特征2.1.4、进程的特征与状态1、理解并掌握进程的特征与定义2、掌握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状态转换图3、了解挂起状态2.1.5进程控制块1、理解进程控制块的作用2、理解进程控制块的信息3、理解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2.2进
7、程控制2.2.1进程的创建1、理解进程控制的是由操作系统内核来实现的及原语的概念。2、理解进程创建原语的过程描述2.2.2理解进程的终止原语的过程描述2.2.3理解进程的阻塞与唤醒原语的过程描述2.2.4了解进程的挂起与激活原语的过程描述2.3进程同步2.3.1理解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1、理解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2、掌握临界资源的概念3、理解临界区的概念4、掌握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2.3.2信号量机制1、理解整型信号量机制的定义及意义2、理解并掌握记录型信号量机制的定义及物理意义3、了解AND型信号量及信号量集2.3.3信号量的应用1、理解并掌握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2、理解并掌握利用信号量实现前
8、趋关系3、理解并掌握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2.3.4管程机制1、理解并掌握管程的基本概念、2、了解利用管程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2.4经典进程同步问题2.4.1生产者-消费者问题1、理解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描述2、掌握该问题的利用信号量机制描述。3、理解特殊问题的处理。2.4.2哲学家进餐问题1、理解哲学家进餐问题的描述2、掌握利用信号量机制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3、掌握避免死锁产生的改进算法。2.4.3读者-写者问题1、理解读者-写者问题的描述2、掌握利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读者-写者问题。2.5 进程通信2.5.1掌握进程通信的类型2.5.2理解消息传递通信的实现方法。2.5.3了解消息传递系统
9、实现中的若干问题2.5.4理解消息缓冲队列通信机制。2.6线程2.6.1线程的基本概念1、理解线程引入的必要性2、掌握线程的定义及属性3、掌握线程与进程的区别。(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为什么引入进程?进程与程序的区别有哪些?2. 进程的基本定义和特征有哪些?3. 什么是进程控制块?为什么说它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4. 什么是记录型信号量机制?其物理意义是什么?5. 信号量机制的主要应用包括哪三个方面?如何来实施描述?6进程通信包括哪几种类型?7为什么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8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写出一个不会出现死锁的哲学家进餐问题的算法。第三章处
10、理机调度与死锁(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调度的基本类型及调度的算法评价以及调度中出现的死锁现象的原因及必要条件,同时给出了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死锁和解除死锁的方法。(二)教学重点调度的类型定义、各种调度算法及平均周转时间的计算;死锁的定义及死锁的产生的必要条件,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死锁和解除死锁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平均周转时间的计算,银行家算法。(四)教学内容3.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3.1.1高级调度1、掌握高级调度的定义,2、理解作业、作业流、作业步的概念。3.1.2低级调度1、掌握低级调度的功能2、掌握低级调度的定义及两种调度方式3.1.3理解中级调度的定义3.2调度队列模
11、型和调度准则3.2.1理解三种类型的调度队列模型3.2.2选择调度算法和方式的若干准则1、理解和掌握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的定义2、理解面向用户的准则和面向系统的准则。3.3 调度算法3.3.1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1、理解FCFS算法的思想和应用2、理解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思想及应用3.3.2、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1、理解优先权调度算法的类型2、理解优先权的类型3、掌握优先级调度算法思想及应用4、掌握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3.3.3基于时间片的轮转调度算法。1、了解时间片轮转法调度算法思想2、掌握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思想3.5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3.5.1产生死
12、锁的原因1、掌握死锁的定义2、理解产生死锁的2个原因3.5.2理解和掌握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3.6预防死锁的方法3.6.1理解预防死锁的3个条件3.6.2系统安全状态1、理解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状态的定义2、理解由安全状态向不安全状态转换的过程3.6.3利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1、掌握银行家算法中的数据结构2、掌握银行家算法及应用3、掌握安全性算法及应用3.7死锁的检测与解除3.7.1死锁的检测1、理解资源分配图2、理解死锁定理3、理解死锁检测中的数据结构及死锁检测算法3.7.2理解死锁的解除2种方法。(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调度分几种?分别如
13、何定义的?2.调度算法的评价准则有哪些?什么是作业的周转时间?3. 什么是多级反馈队列?4. 什么是死锁?其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什么?5. 银行家算法如何避免死锁?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程序的装入内存和链接的方式及掌握各种内存存储管理技术。(二)教学重点程序的装入和链接方式;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技术;分页及分段等不连续存储管理技术;虚拟存储器及各种虚拟存储管理技术。(三)教学难点动态分区分配、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地址变换过程、虚拟内存的实现技术。(四)教学内容4.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4.1.1 多级存储器结构1、掌握计算机系统存储层次。4.1.2 主存储器与寄存器1、
14、掌握主存储器的功能2、了解寄存器的作用4.1.3 高速缓存和磁盘缓存1、掌握高速缓存的作用2、了解磁盘缓存。4.2 程序的装入和链接4.2.1程序的装入1、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2、理解三种程序装入方式3、掌握重定位和静态重定位的定义4.2.2程序的链接1、理解程序的三种链接方式。4.3连续分配方式4.3.1理解单一连续分配4.3.2固定分区分配1、理解划分分区的方法2、理解内存管理及内存分配的方法4.3.3动态分区分配1、掌握动态分区的数据结构2、理解分区分配算法3、理解动态分区分配操作及回收算法4.3.4可重定位动态分区分配。1、理解动态重定位的引入2、理解动态重定位的实现及动态重定位的定义3
15、、理解动态重定位分区分配算法4.3.4 理解伙伴系统。4.3.5理解哈希算法。4.3.5对换1、了解对换的引入2、了解对换空间的管理及换出换入过程4.4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方式4.4.1页面与页表1、掌握页面与物理块的定义2、理解页面大小的确定方式3、掌握两种将一维逻辑地址转换为页号和页内偏移量的方法4、掌握页表的定义及功能4.4.2地址变换机构1、掌握基本地址变换机构2、理解“快表”的定义3、掌握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过程4.4.3理解两级页表和了解多级页表。4.5基本分段存储管理方式4.5.1了解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引入的必要性4.5.2分段系统的基本原理1、掌握分段的基本思想2、掌握段表的定
16、义3、掌握段表的地址变换过程4、理解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4.5.3信息共享1、理解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与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在信息共享上的区别4.4.4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1、理解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的基本原理2、理解段页式存储管理管理的地址变换过程(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程序的链接及装入方式有哪些?2.存储器连续分配方法有哪些?不连续分配方式有哪些?虚拟存储管理方式有哪些?3. 动态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的分配与回收过程是怎样的?4. 什么是重定位?什么是动态重定位?5. 简述纯分页存储管理技术的地址变换过程。6. 简述纯分段存储管理技术的地址变换过程。7
17、. 分页与分段有哪些区别?第五章 虚拟存储器(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虚拟存储管理技术。(二)教学重点虚拟存储器的定义;虚拟存储器实现技术。(三)教学难点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技术;抖动及工作集的概念。(四)教学内容5.1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5.1.1虚拟存储器的引入1、理解常规存储器管理方式的特征2、理解局部性原理3、掌握虚拟存储器定义5.1.2虚拟存储器的实现方法1、了解分页请求系统2、了解分段请求系统5.1.3理解虚拟存储器的特征5.2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5.2.1请求分页中的硬件支持1、掌握页表机制2、理解缺页中断机构3、理解地址变换机构5.2.2内存分配策略和分配算法1、理解最小物
18、理块的确定2、了解物理块的分配策略3、理解物理块分配算法5.2.3调页策略。1、了解何时调入页面2、了解从何处调页3、了解页面调入过程5.3页面置换算法5.3.1最佳置换算法和先进先出置换算法1、掌握OPT算法思想及应用2、掌握FIFO算法思想及应用5.3.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1、掌握LRU置换算法的描述2、理解LRU置换算法的硬件支持5.3.3Clock置换算法1、了解简单的CLOCK置换算法2、理解改进型CLOCK置换算法5.3.4其他置换算法 1、了解最少使用置换算法2、了解页面缓冲算法5.4抖动与工作集5.4.1多道程序度与“抖动”5.4.2工作集1.工作集的基本概念2.
19、工作集的定义5.4.3 “抖动”的预防方法1.采取局部置换策略2.把工作集算法融入道处理机调度中3.利用L=S准则调节缺页率4.选择暂停的进程5.5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5.5.1请求分段中的硬件支持1、掌握段表机制2、理解缺段中断机构3、理解地址变换机构5.5.2分段的共享与保护1、理解共享段表的定义2、理解共享段的分配与回收过程3、理解分段保护的三种方法。(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什么是虚拟存储器?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 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技术中,页表机制应该包括哪些数据项?各有什么作用?3.什么是工作集?抖动的预防方法有哪些?4.简述OP
20、T、FIFO、LRU算法的思想。5.如何实现分段共享。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I/O系统的构成及I/O控制方式,设备的分配及设备处理过程。(二)教学重点I/O系统的构成;I/O控制方式;缓冲管理;设备的分配及设备处理。(三)教学难点设备控制器及通道概念的理解;多通路的设备分配过程;虚拟设备的实现。(四)教学内容6.1 I/O系统6.1.1 I/O设备1、理解I/O设备的类型2、了解设备与设备控制器间的接口6.1.2 设备控制器 1、理解设备控制器的定义2、理解设备控制器的组成3、理解设备控制器的功能6.1.3 I/O通道1、理解I/O通道设备的定义及引入2、了解通
21、道类型3、理解“瓶颈”问题及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6.1.4了解总线系统结构6.2 I/O控制方式6.2.1了解程序I/O控制方式工作过程6.2.2理解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工作过程6.2.3 DMA控制方式1、理解DMA控制方式的引入目的及DMA控制器的特点2、理解DMA控制器的基本组成3、理解DMA工作过程。6.2.4 I/O通道控制方式。1、理解I/O通道控制方式的引入目的2、了解通道程序及执行过程6.3缓冲管理6.3.1理解缓冲的引入原因6.3.2了解单缓冲和双缓冲机制6.3.3了解循环缓冲机制6.3.4了解缓冲池机制。6.4 I/O软件6.4.1了解 I/O软件的设计目标和原则6.4
22、.2.中断处理程序1、理解中断处理程序的功能2、理解中断处理程序的处理过程6.4.3 设备驱动程序1、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功能2、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6.4.5 了解设备独立性软件6.4.5 了解用户层的I/O软件6.5设备分配6.5.1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1、理解设备控制表DCT的内容及作用2、理解控制器控制表、通道控制表的内容及作用3、理解系统设备表的作用6.5.2设备分配时应考虑的因素1、了解设备的固有属性2、熟悉设备分配算法3、理解设备分配中的安全性问题6.5.3设备独立性1、理解设备独立性的定义2、了解逻辑设备名到物理设备名映射的实现6.5.4独占设备的分配程序1、掌握基本设备分
23、配程序2、理解设备分配程序的改进6.5.5 SPOOLing技术1、掌握什么是spooling技术2、理解spooling系统的组成3、了解spooling系统的特点4、理解spooling技术实现设备的虚拟化。6.6磁盘存储器管理5.6.1磁盘性能简述1、了解数据的组织和格式2、理解磁盘的类型及磁盘访问时间5.6.2磁盘调度1、理解FCFS、SSTF、SCAN算法及循环SCAN算法四种磁盘调度算法及应用2、了解N-STEP-SCAN算法和FSCAN调度算法5.6.3了解磁盘高速缓存、提高磁盘I/O速度的其他方法。(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计
24、算机I/O系统的构成是怎样的?2. 什么是设备控制器?其重要功能有哪些?3. I/O控制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 为什么引入缓冲管理? 5. 简述基本设备分配程序。6. 什么是“瓶颈”问题?如何来解决此问题?7. 设备分配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8. 什么是SPOOLING技术?其主要组成和基本特点有哪些?9. 举例说明SPOOLING技术如何来实现设备的虚拟化?10.磁盘调度算法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算法思想。第七章 文件系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文件及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的逻辑结构和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目录管理及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二)教学重点文件及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
25、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文件目录;文件存储空间管理。(三)教学难点文件的物理组织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四)教学内容7.1 文件的文件系统7.1.1文件、记录、数据项1、理解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基本概念7.1.2文件类型和文件系统模型1、了解文件的类型2、理解文件系统模型7.1.3文件操作1、理解最基本的文件操作2、了解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了解其他文件操作7.2文件的逻辑结构7.2.1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1、掌握文件逻辑结构和文件物理结构定义2、掌握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3、理解有结构文件的分类7.2.2顺序文件1、理解逻辑记录的排序、对顺序文件的读写操作2、了解顺序文件的优缺点7
26、.2.3理解索引文件的组成及特点7.2.4理解顺序索引文件构成及特点7.2.5理解直接文件和哈希文件的构成及特点。7.3 目录管理7.3.1文件控制块和索引结点1、掌握文件控制块的定义2、理解索引结点的定义7.3.2目录结构1、了解单级目录结构2、了解两级目录结构及优点3、了解多级目录7.3.3理解两种目录查询技术。7.4文件共享7.4.1理解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7.4.2了解利用符号链实现文件共享。7.5文件保护7.5.1 保护域7.5.2 访问矩阵7.5.3访问矩阵的修改7.5.4访问矩阵的实现(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什么是文件?文件
27、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哪些?2. 文件系统模型主要有哪三层?说明每一层的基本内容。3. 文件的逻辑结构有哪些?4. 文件的物理结构有哪些? 5. 什么是文件控制块?什么是索引结点?6. 多级目录的优点有哪些?7.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的方法有哪些?第八章 磁盘存储器的管理(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外存的组织方式及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以及磁盘访问速度提高的途径;提高磁盘可靠性的技术。(二)教学重点外存的组织方式;文件存储空间管理。(三)教学难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四)教学内容8.1 外存分配方式8.1.1连续分配1、掌握连接分配方式的基本思想及顺序文件的物理结构2、理解连续分
28、配的主要优缺点8.1.2链接分配1、掌握链接分配的基本类型及链接文件的物理结构2、理解隐式链接和显式链接的特点8.1.3 索引分配1、理解单级索引分配的基本思想及索引文件的物理结构2、了解多级索引分配3、理解多级索引分配方式方法8.2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8.2.1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1、掌握空闲表法2、掌握空闲链表法8.2.2位示图法1、理解位示图的定义2、掌握盘块的分配与回收过程8.2.3成组链接法1、理解空闲盘块的组织2、理解成组链接法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过程8.3提高磁盘I/O速度的途径8.4 提高磁盘可靠性的技术8.5 数据一致性控制(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
29、。(六)思考与练习题1. 文件的物理结构有哪些? 2.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的方法有哪些?分别叙述基本思想。3. 什么位示图?如何利用位示图实施盘块的分配与回收过程?4. 什么是成组链接法?叙述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过程。5.如何提高磁盘I/O速度。第九章 操作系统接口(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接口方式。(二)教学重点联机和脱机命令接口;系统调用接口;图形用户接口;(三)教学难点命令解释程序的概念;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四)教学内容9.1 联机命令接口9.1.1了解联机命令的类型9.1.2了解键盘终端处理程序9.1.3理解命令解释程序的作用、组成及工作流程。9.3系
30、统调用9.3.1系统调用的基本概念1、理解系统调用的概念2、理解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调用的区别9.3.2了解系统调用的类型9.3.3理解系统调用的实现1、理解中断和陷入硬件机构2、理解系统调用的处理步骤9.5图形用户接口9.5.1了解桌面、图标、任务栏9.5.2了解窗口、对话框(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举例说明联机命令接口的工作方式? 2. 什么是命令解释程序?它的基本作用是什么?3. 什么是系统调用?4. 系统调用与一般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第十章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征及分类;理
31、解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同步与进程调度;理解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二)教学重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结构;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特征及分类;处理机系统的进程同步与进程调度;网络操作系统定义及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定义。(三)教学难点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调度。(四)教学内容10.1 多处理机系统的基本概念10.1.1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引入10.1.2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10.2 多处理机系统的结构10.2. UMA多处理机系统的结构10.2.2 NUMA多处理机系统结构10.3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特征与分类10.3.1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特征10.3.2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功能10.3.3多处理机操作
32、系统的类型10.4 进程同步10.5多处理机系统的进程调度10.5.1评价调度性能的若干因素10.5.2进程分配方式10.5.3进程线程调度方式10.5.4死锁10.6网络操作系统10.6.1网络及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网络协议3.互联网协议IPV4和IPV64.传输层协议TCP/ip5. 网络体系结构10.6.2网络操作系统及其分类1.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征2.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10.6.3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1.数据通信2.应用互操作3.网络管理10.7分布式文件系统10.7.1分布式系统10.7.2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基本要求10.7.3命名及共享语义。(五)教学方法与
33、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自学为主,配合教师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什么是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2.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及特征。3.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4. 现代网络操作系统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5什么是分布式系统第12章 系统安全性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二)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认识;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及防火墙技术。(三)教学难点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及防火墙技术。(四)教学内容12.1 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1、了解系统安全的内容和性质2、了解对系统安全威胁的类型及对各类资源的威胁3、了解信息技术安全
34、评价公共准则12.2 数据加密技术1、理解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2、理解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思想。3、了解数字签名和数字证明书4、理解网络加密技术。12.3 认证技术1、理解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2、了解基于物理标志的认证技术3、了解基于公开密钥的认证技术。12.4访问控制技术1、理解访问巨阵的定义及作用2、理解访问矩阵的修改及访问控制矩阵的实现。12.5防火墙技术1、掌握防火墙的定义2、理解防火墙技术:包过滤防火墙、代理服务技术、规则检查防火墙。(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学生自学为主,配合教师讲解。(六)思考与练习题1. 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威胁有哪几种类型? 2. 什么是对
35、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3. 试比较两层和三层的C/S模式。4. 什么是易位法和置换算法?并举例说明置换算法。 5试说明DES加密的处理过程。6. 可利用哪几种方式确定用户身份的真实性?7. 什么是保护域?进程与保护域之间存在着的动态联系是什么?8. 什么是包过滤技术?简要说明其基本工作原理。9.为什么说规则检查防火墙是当前最好的防火墙?七、实训内容:实训项目一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基本操作练习。(一)实训类型:验证型(二)实训目的: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掌握常用操作命令及功能。(三)实训重点:虚拟机环境下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文件及目录操作命令及功能。(四)实训难点:虚
36、拟机环境下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常用操作命令的记忆。(五)实训原理:在虚拟机环境下或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安装LINUX操作系统,然后进行常用操作命令及功能练习。(六)实训步骤:(1)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了解LINUX文件系统结构 (3)练习LINUX操作系统的对文件和目录的操作命令(七)实训方法与手段: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材料,上机练习,并由教师集体讲评。(八)思考与练习题:1、LINUX操作系统在虚拟机及多系统环境下如何安装?2、LINUX操作系统常用的文件和目录操作命令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实训项目二 LINUX系统下的C语言程序开发过程。(一)实训类型:设计型(二)实
37、训目的: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掌握LINUX系统下的C语言程序开发过程。(三)实训重点:LINUX系统下的C语言程序开发过程(四)实训难点:LINUX系统下的C语言程序开发过程(五)实训原理:通过利用LINUX系统下的Vi编辑器,编辑C语言程序,并调用GCC进行编译,并运行程序。(六)实训步骤:(1)熟悉Vi编辑器的使用 (2)编辑C语言程序 (3)利用GCC进行编译并执行。(七)实训方法与手段: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材料,上机练习,并集体讲评。(八)思考与练习题:1、LINUX操作系统中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2、LINUX操作系统中如何执行C语言程序。实训项目三 LINUX系统下的进程管理。(一)
38、实训类型:综合型(二)实训目的: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三)实训重点:进程的创建,进程的控制,进程的管道通信,进程的软中断通信。(四)实训难点:进程管理的程序设计实现。(五)实训原理:编写C语言程序,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实现进程创建及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的验证。(六)实训步骤:(1)进程的创建 编写一段源程序,使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字符“a”;子进程分别
39、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纪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2)进程的控制 修改已编写的程序,将每个进程输出一个字符改为每个进程输出一句话,在观察程序执行时屏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如果在程序中使用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子进程加锁,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3)编写一段程序,使其现实进程的软中断通信。 要求: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DEL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
40、rocessll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l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的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在上面的程序中增加语句signal (SIGNAL, SIG-IGN) 和signal (SIGQUIT, SIG-IGN), 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4)进程的管道通信 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管理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两个子进程P1和P2分别向管道中写一句话: Child 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
41、ld 2 is sending a message! 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于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P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P2发来的消息。(七)实训方法与手段:学生提前阅读相关材料,上机练习,并集体讲评。(八)思考与练习题:(1)系统是怎样创建进程的? (2)可执行文件加载时进行了哪些处理? (3)当首次调用新创建进程时,其入口在哪里? (4)进程通信有什么特点?实训项目四 存储管理。(一)实训类型:设计型(二)实训目的: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技术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三)实训重点:请
42、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四)实训难点: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算法的实现。(五)实训原理:按照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算法思想及页面置换算法思想进行算法模拟设计。(六)实训步骤:(1)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指令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 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 50%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 50%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 在 0,319 的指令之间随即选取一起点m; 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1的指令; 在前地址0,m+1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m; 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 m+ 1; 在后地址m+
43、 2,319中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执行320次指令。 (2)将指令序列变换为页地址流 设:页面大小为1k; 用户内存容量为4页到32页; 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中,按每k存放10条指令排在虚存地址,即320条指令在虚存中的存放方式为: 第0条-第9条指令为第0页(对应虚存地址为0,9); 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一页(对应虚存地址为10,19); 第310条第319条指令为第31页(对应虚地址为310,319)。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32页。 (3)计算并输出下述各种算法在不同内存容量下的命中率。 先进先出的算法(FIFO); 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R); 最佳淘汰算法(OPT)先淘汰最不常用的页地址; 最少访问页面算法(LFR); 最近最不经常使用算法(NUR)。 其中和为选择内容。命中率=1-页面失效次数/页地址流长度 在本实验中,页地址流长度为320,页面失效次数为每次访问相应指令时,该指令所对应的页不在内存的次数。3、随机数产生办法,Linux或UNIX系统提供函数strand()和rand(),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例如: srand (); 语句可初始化一个随机数; a0=10*rand()/65535*319+1; a1=10*rand()/65535*a0;语句可用来产生a0与a1中的随机数。(七)实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饭店承包劳务合同范本
- 饮料瓶盖购买合同范本
- 饮水机移机合同协议书
- 黄金板料售卖合同范本
- 地铁列车清洁作业操作规程
- 签订几百页合同写协议
- 签订房屋授权合同范本
- 经营黄金珠宝合同协议
- 给住户改水管合同范本
- 采购合同监控做法
-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师考试(中级)试卷及答案指导
- 广西桂林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
-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机构入围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护理的个人职业规划
- 休克护理课件
- 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的创新
- 大理石授权合同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版 课件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 弱电机房设备与系统巡检记录表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