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_第1页
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_第2页
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_第3页
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_第4页
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教学加强德育教育思索 新课改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教学时要关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养成,哲学方面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这给高中物理教师确实提出了难题。笔者认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在课堂中渗透进哲学式得德育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达到教材改编者的期望值,而且能在教学效果上有一个大的跳跃,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的本质,培养起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其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而物理学与哲学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如今哲学与物理学的分科,

2、看上去泾渭分明,实质是紧密相连。哲学听似高深莫测,实则在物理学中处处皆是,可以说任何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都与物理科学家的哲学观不无关系。新课改一直强调物理思想的渗透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但是目前确实很难在照顾分数的前提下渗透进这些内容,笔者特别做了一些研究,即找到适当的方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哲学影响,抓住哲学和物理学的深密联系,课堂上就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哲学教育。当然,前提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哲学修养。笔者在这方面下了一些工夫,如读了一些关于哲学的书籍,在书本中认识了很多哲学思想家,感慨他们深邃、自由思想的同时,一直考虑如何引入到课堂中来,并粗浅地进行了一

3、些尝试,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近的用归谬法解决和质疑物理问题文章在物理教学杂志年期发表,欣喜于得到肯定的同时,在这里愿与大家一起分享拙见,特举几例如下。案例:在两个带电导体板之间是否存在如图()所示的电场,它的电场线互相平行,但间距不等? 课堂引导:许多学生首先想到可能不存在,但是说不出理由。姑且我们就以承认存在这样的事实来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的特点,它的等势面、应该如图中虚线所示,、两点的电势差应该等于、两点的电势差,从图中很明显看出来,、两点的距离等于、两点的距离,、间的场强大于、间的场强。根据公式(在很窄的横向范围内可认为是匀强电场),可得,这就与矛盾,所以我们就

4、用归谬法得出结论:这样的不等距电场不存在!哲学教育:这里用到了归谬法,归谬法论证是一种间接论证,它先假定对立面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以其为前提,经过推理分析,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使其不能自圆其说,不攻自破,值得注意的是,归谬法与反证法是有区别的,反证法是通过对反面论点的否定来证明某一论点是正确的方法,即以事实、事理证明同自己论点相矛盾的论点是错误的,根据矛盾法则,从而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如果说反证法是“欲擒故纵”,归谬法则是“将计就计”。 案例:如图()所示,一带电质点,质量为,电量为,以平行于轴的速度从轴上的点射入图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为了使该质点能从轴上的点以垂

5、直于轴的速度射出,可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垂直于平面、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试求这个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重力忽略不计)。课堂引导:学生拿到该题,往往都是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电荷性质、磁场方向、区域大小等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以致不能很快地作出轨迹图,从而感觉很乱。正确的思路应当是这样的:读了该题,马上意识到自己掌握了两个条件,一个就是半径为,另一个是进出未知磁场的初速度、末速度方向。其实有这两个条件就足够了,如图()所示,先作出两速度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角的角平分线,再用圆规作出已知半径的轨道圆,即为圆心,分别为进入和离开圆形磁场的两位置,所以即为磁场区域

6、的最小直径,则槡哲学教育:在探索未知世界时,应当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充分利用能够得到的条件。不必为未知的东西而迷茫,往往因为对未知太过耿耿于怀,从而使问题越发模糊。另外,也许很多事物看似复杂,但只要你思路正确,也就能够化繁为简了,要有解决问题的信心。案例:如图()所示,小木块可以分别从固定斜面沿左边或右边由静止开始滑下,且滑到水平面上的点或点停下。假定小木块和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缓连接,点位于斜面顶点正下方,则()距离等于距离大于距离小于无法做出明确判断课堂引导:大家先来分析两木块下滑过程的相同量高度,动摩擦因数,再找到不同量倾角不同。现在突破口找到了,我们只需要研

7、究滑行的水平距离与倾角的关系。如图()所示,易分析段匀加速,段匀减速,到由动能定理得,又有两式联立得,即滑行水平距离与倾角无关,故答案为。哲学教育:要比较两个事物,首先应当找到相同的条件,并予以排除,再分析两事物的不同点,并从不同中找到两事物形成差异的原因或可能导致的结果。好比分析两位同学成绩差异的原因,应当将学习环境、教师水平等相同条件排除,而主要从学习动力、学习方法等不同点进行分析并找到原因。以上所举三例,题目在教师眼中相当简单,但是对于学生,着实困难,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不能轻描淡写,而应当着力讲清思考方法,同时注重哲学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也能将我们的教育延伸到

8、课堂之外,使学生获益匪浅。这里笔者就不多举例了,以下就是在课堂中渗透哲学教育的零星摘要。 在物理上学生对于一些渐进线的理解有疑惑,如图所示是恒定功率下汽车启动时的图象,学生认为加速度不断减小接近零,但不会等于零,即不可能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如举“阿喀硫斯与乌龟赛跑”这一哲学谬论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考意识。 热力学第二定律世界上的事物发展规律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而自发前行的,但如果给某些事物加上约束,是能够反其道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只能成为一个乱班,一个人不遵循社会法则,也很难获得成功。 混联电路中,只要局部某个电阻增大,整个回路的总电阻就增大。看似混

9、乱复杂的事物,如果我们细心分析,总能发现非常简单的规律,所以别让混乱停止了自己探索的脚步。 超导体本来是普通物质,只有达到相当低的温度(转变温度),才会具有超导性能。千里马不是天生的,都是由顽劣之马锤炼而来,所以,要想成功,就别埋怨客观条件的不公,重要的是做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准备,勇敢地接受任何挑战。 楞次定律 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像电磁感应现象一样,相互排斥的矛盾双方往往又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看似阻碍的东西,可能正是让你成功的动力。 波粒二象性看似相互对立不可调和的事物,也许只是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它们,如果换一种角度,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它们可以这样水火交融,达到令人惊赞的和谐场面。阴极射线管内虽然各处电子速度、电子密度不一样,但是各处电流相等。事物的表象总有多面性,但往往不是问题的实质。如果成绩现在不好,别埋怨客观条件不如别人,还是从最内心深处去分析,去争取成功。就像阴极射线管内的电流相等一样,其实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机会也是均等的,抓住她! 总之,只要我们意识到应当主动地在课堂中进行哲学式德育教育的渗透,实施时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因为素材满地都是,其实我们可能早就在做了,如实验时我们常对学生说,要善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遇到复杂题目时,我们又会说,研究问题应当从简单的开始,得到规律后再往普遍推广,继而将问题简单化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