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_第1页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_第2页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_第3页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_第4页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地球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十三课我们的地球。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 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设计等几个方 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请各位老师指导。 我们的地球 十三课十三课 一、说教材(教材及学习情况) 在学习了力与运动之后,本课开始进入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 内容昼与夜。在本课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有关的知识,根 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 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如下。 1、探索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 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

2、料。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 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2、重点和难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 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说教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全面提 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 理念。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 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科学,以学生生活 中的科学为学习的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 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

3、生活情景 中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 要我们能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 程,就能认识科学的真面目,因此我采用了 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设计特色: 围绕“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多媒体, 进行师生交流。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开始,我首先由单 元页的小诗导入,然后组织学生简要介绍搜集到的有 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具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这 段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 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教材插图所表示的意义,并讨论古 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

4、球的形状有怎样不同的认识。 阅读资料 人类认识地球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人类认识地球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天圆地方说、天圆地方说 2、新盖天说、新盖天说 3、浑天说、浑天说 4、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说说 5、埃拉斯特尼、埃拉斯特尼 说说 6、麦哲伦、麦哲伦 环球航行环球航行 7、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经 提出过多种假设。提出过多种假设。 天圆地方说天圆地方说 古代人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凭直觉认古代人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凭直觉认 为大地是平的,天空是一口倒扣的锅。为大地是平的,天空是一口倒扣的锅。 有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圆

5、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的说 法。法。 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的?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的? 于是修改为天和地不相接,而是像一于是修改为天和地不相接,而是像一 把大伞高悬在大地上空,四周有八根把大伞高悬在大地上空,四周有八根 柱子支撑着柱子支撑着 但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但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 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 又拴在哪里?又拴在哪里? 新盖天说新盖天说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想像大地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想像大地 是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斗笠。是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斗笠。 天和地之间不相交,天地之间相

6、距天和地之间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万 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 绕着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时落到绕着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时落到 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 浑天说浑天说 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 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我国古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我国古 代天文学家张衡有代天文学家张衡有“天之包地,犹壳之裹天之包地,犹壳之裹 黄黄”论述。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论述。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

7、 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 在当中。浑天说认为,日有星辰都附在天在当中。浑天说认为,日有星辰都附在天 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 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晚,太阳 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 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说说 公元前公元前300多年的时候,古希腊著名学多年的时候,古希腊著名学 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观察,根据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观察,根据

8、三点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第一,三点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第一, 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 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第二,海船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第二,海船 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 不见船的桅杆;第三,月食时从月亮不见船的桅杆;第三,月食时从月亮 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 埃拉斯特尼埃拉斯特尼 说说 公元前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斯特世纪的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斯特 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尼。成功地用三角测量法测量了阿斯 旺和亚历山大里亚城之间的距离算出旺和亚历山

9、大里亚城之间的距离算出 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39600公里),与实际长公里),与实际长 度只差度只差340公里,非常了不起。公里,非常了不起。 当时教会极力宣扬上帝万能,不仅天当时教会极力宣扬上帝万能,不仅天 为上帝所主宰,甚至地也是上帝所赐为上帝所主宰,甚至地也是上帝所赐 给人类的。因此,有关天地的解释被给人类的。因此,有关天地的解释被 弄得神乎其神。弄得神乎其神。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学生 的兴趣被激发后,引导学生查阅科 学在线,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 球形状的历史。 公元2至3世纪,古希腊的

10、科 学家们通过对出海的帆船、 月食等的长期观察,提出地 球是球形的假设。 1519年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 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 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球体。 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 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 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进一步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进一步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 球体。地球的形状像个长得并不均称球体。地球的形状像个长得并不均称 的大鸭梨。的大鸭梨。 在人类认识

11、地球的过程中,科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 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思考思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 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 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 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 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 一个一个的球体。的球体。 6378千米 赤道半径 6357千米 极半径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分略扁的椭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部分略扁的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 赤道赤道 周长周长 大约大约 万万 千米千米 平均半径约平均半径约 千米千米 表面积为亿表面积为亿 平方千米平方千米 地球

12、仪地球仪 人们人们 仿照地仿照地 球的形球的形 状,并状,并 按一定按一定 的比例的比例 把它缩把它缩 小,制小,制 作了地作了地 球模球模 型型 地球仪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表 示什么? 蓝色表示水域; 绿色表示平原; 黄色表示高原; 白色表示雪地; 蓝色表示海、湖泊、河流; 棕红色表示山地 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的特点 (1)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的地球上实际地球仪上有一些的地球上实际 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 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上还

13、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 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 球上却没有球上却没有 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 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 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对人类 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的 交流活动。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 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 人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同时,向学生 渗透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 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是太阳系

14、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 行星。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行星。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 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目前人类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目前人类 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 生于生于45.4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亿年前,而生命诞生于地球诞生 后的后的10亿年内。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亿年内。地球的生物圈改变了大气 层和其他环境,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与地层和其他环境,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与地 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球的磁场一起阻挡了来自宇宙的有害射线, 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保护了陆地上的生物。 阅读小

15、资料阅读小资料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几个坚硬的部分, 或者叫或者叫板块板块,它们以,它们以地质年代地质年代为周为周 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期在地球表面移动。地球表面大约 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 和和岛屿岛屿。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 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所必须的,但并不在所有其他星球 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表面存在。地球的内部仍然非常活 跃,有一层很厚的跃,有一层很厚的地幔地幔,一个液态,一个液态 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外核和一个固态铁的内核内核。 三、教学体会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

16、理念为指导思 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 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 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感到, 跟采用传统手段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 松。 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活动目标 1能搜集一些有关地球的信息。 2能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资料卡片。 实施过程 1本活动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 料制成卡片。 2教材出示的资料卡片图,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卡片的制 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卡片,有 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资料算一算地球到底有多大。在 认识地球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教材中资料卡片的式样只供参考。要要求学生至少做 一张资料卡片,要提醒学生除资料的题目外同学要写清资 料来源。 4摘选资料时注意学科的关联,提示学生用语文课上所 学习的划重点句段的方法,摘录重点内容。 5活动完成后,要指导学生用教材第70页的活动评价表 进行自我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