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 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xxxx 研究院O七年四月编制说明一、为了统一规范市级年度成果报告内容,提高成果质量, 特编制本提纲。二、样点灌区、 渠首计量点及典型田块的名称应前后保持一 致。样点灌区名称原则上与水利普查灌区名录保持一致, 并在报 告中各表格内保持统一, 不应进行缩写简写、 添加地名或增加 “水 库”字。三、提纲中各表格应填写完整, 不应留有空白或减少表格数 量,表格中各内容表述应规范一致,格式统一。四、加强数据复核。 如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 灌溉面积、 作物面积、水量、系数等前后应一致, 且保留相同有 效位数。五、报告成果应当完
2、整。包括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审查 意见、专家名单及其他必要材料。六、提纲中注释说明是供报告编写时参考的, 最终报告请删 去这些注释说明。七、各市应于 每年 1111月 3030 日将年度成果报告 (盖章纸质版 本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处。八、编制报告中遇到疑惑或问题请及时联系浙江省水利河 口研究院。2017 年度* 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市水利局(盖章)* 技术单位(盖章)二O 年 月目录摘 要. . . 1641641 1 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 . 1651651.11.1 组织领导 . 1651651.21.2 工作经费 . 1661661.3
3、1.3 工作过程 . 1671671.41.4 保障措施 . 1681682 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 1691692.12.1 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 . 1691692.22.2 农作生产状况 . 1731732.32.3 全市灌溉用水情况 . 1741742.42.4 全市工程建设情况 . 1741743 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 . 1751753.13.1 样点灌区选择 . 1751753.23.2 样点灌区基本情况 . 1761763.33.3 样点灌区选择分析 . 176176附 件 . .1991991801803.43.4 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4 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
4、果检验 . 1821824.14.1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 1821824.24.2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 . 1831834.34.3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 . 1871874.44.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1911914.54.5 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 . . . 1911915 5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 . 1941945.15.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 . . 1941945.25.2 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1951955.35.3 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1961965.45.4
5、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 . . . 1971976 6 结论与建议 . 1981986.16.1 结论 . 1981986.26.2 建议 . 198198相关文件 . 199199附表 . 200200附图 . 221221初评意见 . 221221摘要简要介绍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1 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2 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3 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4 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5 5不同规模灌区及全市系数测算分析说明:摘要中不宜出现相关表格或图片。1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11.1组织领导叙述本市及所辖县(市、区)系数测算分析中组织领导情况; 叙述本市根据水
6、利部及省水利厅文件精神,对技术支撑单位与各地的工作部署情况,以及技术支撑单位与样点灌区之间的工作协 调等情况。表1-11-1市级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21-2 各县(市、区)测算工作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县(市、区)主管单位主管领导及职务主管科室技术负责人及职务表1-31-3市级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表1-41-4 各县(市、区)测算工作技术支撑单位市、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负责人及职称参加人员1.21.2工作经费叙述本市年度工作经费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简述县级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并对典型县经费进行说明。表1-5
7、1-5市级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万元)市级支撑单位 工作经费(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用工作内容经费来源备注说明:经费为当年实际发生费用,各经费不应重复统计。若经费为多年打 包费用,当年无支付依据时,按平均计。若市级补助县级经费,请 在备注内说明数量,相关经费只统计到市级经费中,下同。表1-61-6各县测算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县(市、 区)小计(万元)县级支撑单 位工作经费(万元)设施建设费用(万元)观测费用(万元)其他费用(万元)其他费 用工作 内容经费来源合计说明:县级测算工作经费应是与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紧密相关的经费,其他灌区改造投入等经费不应纳入统计。工作经费应有相关的支付依据, 无相关
8、依据不得纳入统计。1.31.3工作过程详细叙述本年度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与主要工作内 容。(1 1)叙述全市工作部署过程;(2 2)叙述市级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开展情况,指导内容及 总人数。简述县级支撑单位技术指导情况,次数及总人数;(3 3)叙述市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简述县级主管单位 检查次数及内容;(4 4)市级报告复核及审查开展情况。表1-71-720172017年市级范围培训、交流会议情况日期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参加单位参加人数备注说明:在报告正文中列举典型照片,下同表1-81-820172017年市级现场技术指导情况统计序号日期次数样点灌区参加单位指导内容1合计说明:现场指导次数按
9、样点灌区计,指导一个灌区算一次。可逐次统计, 也可将多个样点灌区指导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 证明材料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91-920172017年市级主管单位监督检查情况序号日期次数县(市、区)参加单位检查内容问题及整 改情况1合计说明:监督检查次数按县计,检查一个县算一次。可逐次统计,也可将同 期多个县检查合并统计。无证明材料时,不应纳入统计,证明材料 在考评材料中提供。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应协调一致。表1-101-1020172017年市级成果报告审查情况日期组织单位参加单位参加人员是否有书面审查意见1.41.4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技术支撑、
10、经费落实、技术培训与指导等方面 对本市测算分析工作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进行阐述。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2.12.1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叙述20172017年全市农田灌溉面积及灌区数量与面积情况,阐述全市农田灌溉面积统计过程及合理性分析。分别按大型、中型、小型灌区及提水、自流对全市灌区数量、面积及分布等情况进行 说明。数据分析时,可结合图表形式展示,下同。表2-12-120172017年全市大中小灌区数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总计说明:大、中、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表格数据应与后文 及附表内容保持一致。表2-22-2全市提水和自流灌区数
11、量面积统计灌区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灌区自流灌区总计说明:自流和提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2.2.12.2.1大型灌区叙述大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化的 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大型灌区特点。表2-32-3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 名称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 溉面积 (万亩)农田实际 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万亩)水源 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灌区名录, 具体灌区各类面积数据保留四位小数;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与附表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中保持一致。表2-42-4不同水源
12、类型大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 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万亩)提水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 灌溉面积(万亩)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万亩)自流合计2.2.22.2.2中型灌区叙述全市中型灌区基本情况。逐一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发生变 化的灌区、变化原因及具体数据。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型灌区特点。表2-52-5中型灌区基本情况序号县市 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 面积(万亩)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农田实际 灌溉面 积、(万亩)节水灌 溉工程 面积(万亩)灌区 规模水
13、源类型1合计/说明:灌区名称应是水普名录,灌区规模”按照 有效灌溉面积”分成“-5中型” “-15中型” “1530中型”三档统计。当 设计灌溉面积”大 于1万亩,应将其统计为中型灌区。灌区数量和灌区面积与附表灌区统计信息表协调和一致,如灌区数量、不同分档数量面积、不同 类型数量与面积。表2-62-6 不同档次灌区中型灌区统计档次设计灌溉面 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 面积、(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合计说明:根据表2-5进行统计表2-72-7不同水源类型中型灌区统计水源类型数量(个)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实际灌溉
14、面积、(万亩)节水灌溉 工程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32.2.3小型灌区叙述全市小型灌区基本情况。从分布、水源工程、灌区管理、作物种植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小型灌区特点。表2-82-8小型灌区基本情况水源灌区数量有效灌溉面积其中,100亩其中,100亩灌区有类型(处)(万亩)灌区数量(处)效灌溉面积(万亩)提水自流合计2.22.2农作生产状况简要叙述本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包括当年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单产和总产等农业生产状况。表2-92-920172017年全市作物种植面积序号作物名称播种面积(万亩)比例(%)1粮食作物1.1早稻2经济作物2.1蔬菜序号作物名称播种面积(
15、万亩)比例(%)合计说明:此表数据应在当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填报。若无当年统计数据,可参考上一年各市统计年鉴。尽量单独罗列本地种植较大规模、优 势产业等作物。2.32.3全市灌溉用水情况叙述区域灌溉水源情况。收集并分析近几年全市灌溉用水变化情况,简述灌溉用水变化的原因及趋势。2.42.4全市工程建设情况叙述本市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详细叙述面上农田水利工 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一高五小项目、灌区标准化创建、 节水型灌区创建等等项 目建设内容和投资、效益。统计分析全市20172017年度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新增改善情况。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3.13
16、.1样点灌区选择3.1.13.1.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根据培训教材和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阐述本市样点灌区选择原则、方法和过程。3.1.23.1.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阐述本市各规模与类型灌区样点灌区选择数量要求。3.1.33.1.3样点灌区选择结果确定本市20172017年样点灌区名录,填入3-13-1。对比分析20172017年与上一年度样点灌区变化情况,灌区名录变化或灌区有效灌溉 面积发生较大变化的,将变化情况填入表3-23-2。表3-13-120172017年样点灌区名录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灌区类型灌区规模备 注12合计/注:样点灌区面积保留四位小数,下
17、同;灌区规模分:大型灌区、1-5中型、5-15中型、15-30中型及小型灌区。表3-23-220172017年样点灌区新增调整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调整原因12合计/3.23.2样点灌区基本情况样点灌区1 1的基本情况样点灌区2 2的基本情况文字描述及表格相关数据请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中保持 一致。3.33.3样点灌区选择分析3.3.13.3.1合理性分析分析选择的样点灌区在灌区工程设施、水源条件、管理水平、地形地貌、样点灌区分布等因素方面的合理性。对样点灌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同时在CADCAD电子地图上进行标注(大型、中型灌区按照管理机构所在地的位置标注、 小型灌区按
18、照灌区中心位置标注)。表3-33-3样点灌区基础条件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工程设施条件管理单位地形地貌12说明:工程设施条件:可从配套率、完好率、节水灌溉灌溉面积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期改造任务角度分析;管理水平:灌区管理单位、 基层水管单位代管、市县水利局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行政村管 理等,管理单位请填写具体名称;地形地貌:山丘、平原、丘陵等。表3-43-4分县市区样点灌区数量情况序号县市区大型灌区(个)中型灌区(个)小型灌区(个)合计(个)12合计3.3.23.3.2代表性分析根据所选样点灌区情况,分析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数量、 有效灌溉面积分别占全市全部同规模与类型灌区数量和有效灌 溉
19、面积比例,并分别列表说明。(1 1)大型灌区对大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53-5大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灌区全市灌区灌区 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比例(%)面积比例(%)提水自流合计(2 2)中型灌区对中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63-6中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灌区全市灌区分档与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比例(%)面积比例(%)1-5提水1-5自流5-15提水5-15自流说明:小型灌区代表性分析的基础是100亩以上小型灌区灌区全市灌区分档与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
20、面积(万亩)数量比例(%)面积比例(%)15-30提水15-30自流合计说明:表中各档次均是按照有效灌溉面积划分。特别地,某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即使小于 1万亩也应统计到为1-5万亩 档次。(3 3)小型灌区对小型样点灌区代表性进行详细分析。表3-73-7小型样点灌区代表性分析样点灌区全市100亩10000亩小型灌区水源类型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个)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数量比例(%)面积 比例 (%)提水自流合计3.43.4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比较全市当年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情况,确定典型水文年(丰水年、平水年或枯水年),简述当年降水时空分布,尤其是降雨月度分布
21、(对应表3-93-9),是否存在集中干旱或集中降雨等特别影响灌溉的情况,进而分析水文年型及降雨分布对全 市及不同地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程度。表3-83-820172017年典型气象站降雨量序号县市区样点灌区气象站4-10月降雨量(mm)全年降雨量水文年12345说明:一个县至少列入一处气象站。水文年:丰水年、平水年或枯水年附表-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中应为全年降雨量。全年降雨量 (1-12月)请在最终稿中补充完善。表3-93-920172017年全市逐月降雨量分析月 份2017年降雨且 量(mm)多年平均降 雨量(mm)上年降雨量(mm)当年-多年 平均(mm)当年-上年 降雨量(mm)
22、12101112合计说明:11-12月气象数据应在最终稿中补充完整。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4.14.1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 1 )首尾测算分析法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即直接用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净灌溉用水量)与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总水量 (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来计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W净_W毛式中,一一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W净一一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万m m3; W毛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万3m m。(2 2)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W净由灌区内各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与对应作物实际灌溉面积相乘累加得到,计算公式如下:j
23、 i净=Wj Ajn m式中,W净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万m m; Wj 样点灌区第j j个片区第i i种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 m m3/ /亩;A A-样点灌区第j j个片区第i i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n n样点灌区片区数量,个;m m不同片区下对应的作物种类,种。(3 3)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灌区毛灌溉用水量W毛是指灌区全年从水源(一个或多个)取用的用于农田灌溉的总水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毛一一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 万m m3; Wei 样 点灌区第i i个水源年取水量(灌溉水量),万m m3, n n样点灌 区灌溉水源数量,个。4.24.2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4.2.1
24、4.2.1作物种植统计阐述灌区作物统计方法、过程;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对作物变化较大的灌区进行说明。表4-14-1样点灌区作物情况统计表灌区主要播种面积作物实际灌溉典型作物及序号县市区名称作物(万亩)面积(万亩)田块数量1点灌区片区数量,个;m m不同片区下对应的作物种类,种。2合计说明:播种面积应包括灌区内农田上所有的作物播种面积。播种面积2作物实际灌溉面积 澀区实际灌溉面积 拿单一作物实际灌溉面积。典型作物及田块数量:如填写规则为水稻(2 2),蔬菜(3 3)。4.2.24.2.2典型田块及量水设施阐述典型田块选取方法及确定过程;统计分析本市实际选取典型田块数量。典型田块目录详见附表3 3
25、。表4-24-2样点灌区典型田块及量水设施数量情况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典型田块数量(个)量水设施数量(个)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个)备注12合计/说明:括号内为采用量水技术类型的数量;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是包括在 量水设施数量内。表4-34-3样点灌区典型田块不同量水设施统计序县 市灌 区标准 断面渠系建筑物量堰槽仪表电量其他其中, 在线计备号区名 称量水 (个)水(个)量水(个)量水(个)换算 (个)量水(个)量(个)注12合计/说明:在线计量是指采用自动化监测,并实现数据远程至服务器上。统计 时,根据所采用的量水技术类型纳入相应统计。4.2.34.2.3量水设施率定简述量水设施率定方法
26、,并对当年典型田块量水设施率定开 展过程进行叙述。表4-44-4量水设施率定分析量水设施总数(个)当年新增量水设施数量(个)当年应率定量水设施(个)当年实际率定数量(个)率定工作完成率(个)说明:当年应率定数量=(量水设施总数-当年新增量水设施数量)/2+当年 新增量水设施数量4.2.44.2.4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可通过直接量测法、观测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确定。三种方法应覆盖各灌区的所有作物用水量。(1 1)直接量测法测算对当年典型田块开展直接量测法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工作实际,分析直接量测法的工作经验。(2 2)观测分析法对当年典型田块开展观测分析法测算进行总结。详细分析观
27、测数据质量、折减系数取值、灌溉定额确定过程等内容。可从不同量水技术类型、不同灌区类型(提水和自流)、不同灌溉方式、不同灌区管理水平等详细介绍如何开展观测分析法。(3 3)调查统计法叙述调查统计法含义、数据获取方法和过程,并对其合理性 进行分析。表4-54-5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结果m3m3/ /亩序号县1县2县3县4作物1作物2作物3序号县1县2县3县4说明:表中数据应在正文中进行分析。4.2.54.2.5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各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分析本年度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变化情况及原因。变化原因建议可从降雨量、灌溉方式、灌溉制度、作物结构调整、作物种植面积等角度分析
28、。表4-64-6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2017年净灌溉用水量 (万 m3)2016年净灌溉用水量 (万 m3)2017-2016 年(万 m3)(2017-2016)/2016 年(%)合计/4.34.3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4.3.14.3.1灌溉水源情况统计分析灌区水源特点。表4-74-7样点灌区灌溉水源数量情况泵站山塘(塘坝)水库引水堰、闸序号灌 区名 称数量(座)装机容量(kW)泵站提 水能力(m3/s)数量(座)容积(万 m3)数量(座)库容(万 m3)数量(处)流量(m3/s)其他 水源 数量 及规模说明:本表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部分内容保持一致。4.3.24.3
29、.2渠首计量点及量水设施阐述渠首计量点设置方法及确定过程。统计分析本市实际设置渠首计量点数量。渠首计量点目录详见附表4 4。表4-84-8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分析序号灌区 名称渠首计量点 数量(个)量水设施数量(个)其中,排水量水设施数量(个)设置理由备注说明:括号内为采用量水技术类型的数量。表4-94-9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不同量水设施统计序号县 市 区灌 区 名 称标准断面量水(个)渠系建 筑物量 水(个)堰槽量水(个)仪表量水(个)电量换算(个)其他量水(个)其中, 在线计 量(个)备注12合计/说明:在线计量是指采用自动化监测,并实现数据远程至服务器上。根据 所采用的量水技术类型纳入相应统
30、计。4.3.34.3.3灌区毛灌溉用水量逐一叙述各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确定方法和过程。对比上一年度,分析样点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及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变化 情况,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逐一说明。毛灌溉用水量变化原因可以从计量方式、实灌面积变化、种植作物调整,降雨情况分析、 用水管理等角度分析。 相同类型分析内容的可合并说明。简要叙述本市毛灌溉用水量测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样点灌区1 1样点灌区2 2表4-104-1020172017年度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结果序号县市区灌区 名称2017年毛灌溉用水量(万 m3)2016年净灌溉用水量(万m3)2017-2016 年(万 m3)(2017-2016)
31、/2016 年(%)备注合计/4.44.4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照首尾分析法”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4-114-11样点灌区系数计算结果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净灌溉用水量(万 m3)毛灌溉用水量(万 m3)系数1合计/4.54.5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对全部样点灌区历年测算分析结果进行年际间纵向比较分析,并对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对同规模与类型灌区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结果差异 较大的灌区测算分析成果逐一进行合理性分析。应至少从 样点灌区的投资、灌区规模与类型、降水量、管理水平等五方面逐条分析样点灌区系数影响变化情况, 各市可根
32、据 实际情况增加分析角度。分析时应结合具体数据、具体措施进行 举例分析。表4-124-12与上一年度相比系数变化影响因子变化及依据序号灌区名称当年投资(万元)建设内容工程状况灌区自 然条件管理方面灌水技术其他方面说明:请在表格中填写因素变化程度及依据。应尽量填写具体数据及措施。表4-134-1320172017年和20162016年系数比较序号灌区名称2017 年系数2016 年系数系数增加值系数增长 比例(%)变化原因5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5.15.1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首先应该说明全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毛灌溉用水量的数据获取方法与过程,阐述全市灌区20172017
33、年毛灌溉用水量获取方法和过程。表5-15-1全市各类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及毛灌溉用水量灌区灌区有效灌溉面实灌面积年毛灌溉用亩均毛用水规模类型积(万亩)(万亩)水量(万m3)量(m3/亩)提水大型灌区自流合计提水中型 灌区自流合计提水小型灌区自流合计全市总计说明:有效灌溉面积及实际灌溉面积保留两位小数,毛灌溉用水量保留两位小数,表中亩均毛用水量 =年毛灌溉用水量/实际灌溉面积得到表5-25-2全市各类型灌区亩均毛灌溉用水量分析亩均毛灌溉用水量(m3/ 亩)灌区规模实际灌溉面积(万亩)毛灌溉 用水量(万 m3)2017 年2016 年20172016(2017-2016)/2016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
34、型灌区全省合计5.25.2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本年度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并对相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年际间纵向比较分析, 叙述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表5-35-3不同规模灌区系数测算结果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2016年系数系数增加值系数变化比例(%)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表5-45-4历年各规模灌区系数值变化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2016年系数2015年系数2014年系数2013年系数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5.35.3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利用水量加权法”计算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5-55-5市级系数计算结果灌区规模2017年系数毛灌溉用水量
35、(万m3)全市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5.45.4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除了分析20172017年测算分析成果是否合理可靠外,还应说明 本年度全市结果与之前各年度测算分析结果间的变化情况及其 原因。至少从全市节水工程投资、灌区规模与类型、降水量、管理 水平等四方面逐条分析全市系数影响变化情况,各市可根据实际增加分析角度。应结合具体数据、具体措施进行举例分析,有关 数据与前文及附表中全市灌区的基本情况、工程投入等要一致。表5-65-62013-20172013-2017年全市系数测算结果变化项目2017 年2016 年2015 年2014 年2013 年系数6 结论与建议6.16.1
36、结论简要阐述主要工作内容及过程,叙述全市系数测算结果。6.26.2 建议向水利部及省水利厅提出的相关建议。相关文件样点灌区调整说明文件。附表附表1 1灌区统计信息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万亩)灌区规模灌区类型个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灌微灌合计节水工程总投资(万元)年毛灌溉用水量(万m3)大型提水灌区自流合计1-5提水中型自流小计5-15提水中型自流小计提水自流15-30中型小计提水自流中型灌区合计提水自流小型灌区合计全市总计附表2 2样点灌区名录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灌区 类型灌区规模备注123合计/注:1.设计灌溉面积及有效灌
37、溉面积保留四位小数。设计灌溉面积为按规 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大中型灌区应参照有关规划设计资料,无规 划设计资料的灌区可参照水普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 进行调整,除非重新编制灌区规划或提供其他书面证明材料。2.灌区类型分为提水和自流3.灌区规模分为大型灌区、 1-5 中型、 5-15 中型、 15-30 中型及小型灌 区。中型灌区按照 “有效灌溉面积 ”分成 1-5 中型、 5-15 中型、 15-30 中型。附表3 3典型田块基本信息调查表序号县 市 区灌 区 名 称片 区田 块 位 置典 型 田 块作 物田块面 积(亩)灌溉 方式渠道宽 度/管道 直径(m)量 水 技
38、术 类 型仪 器 仪 表是 否 在 线 计 量建 设 年 月率疋时间观测人 员1说明:1.片区:为新增内容,大型灌区可填入上游、中游、下游”、中型灌区可填入上游、下游”、小型灌区填 “/。2.田块位置:所在乡镇所在村。3.灌溉方式:有渠道的畦灌、沟灌、淹灌(水稻作物)和漫灌(旱作物),管道的畦灌、沟灌、淹灌(水稻作物)和漫灌(旱作物),喷灌,微灌等。4.量水技术类型主要有:流速仪量水、标准断面量水、堰槽量水(简易量水槛、巴歇尔量水槽、直壁式量水槽、三角堰等),仪表量水,利用渠系建筑物量水(涵闸量水、倒虹吸管量水、跌水量水、渡槽量水)等。5除 以上量水技术类型外,采用直接量测法可填入测针、水尺及
39、土壤墒情监测 仪器等。6.流速仪量水和仪表量水、测针不需要率定。7.仪器量水填入使用的仪器仪表类型:机械水表、超声水表、电表、 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8.若典型田块有多个量水设施,请分行统计。附表3-13-1典型田块补充表格序号县市区灌区名称典型田块畦田规格地形土地平整程度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m)1说明:畦田规格:畦田宽度和畦田长度。地形:山丘、平原、丘陵等。土 地平整程度:平地、坡地等,未平整的坡地等。土壤类型:砂质土、黏质 土、壤土等。地下水埋深:填写个范围,如1-3m。典型田块基本信息表中内容与样点灌区基本信息表相关内容应协调一致,如土壤类型、地下水埋 深等。附表4 4渠首计量点
40、基本信息调查表序号县 市 区灌 区 名 称渠 首 计 量 占八、地 理 位 置水 源 或 渠 道 名 称水源 或渠 道管 理单 位控制 灌溉 面积 (亩)设计流量(m3/s)渠道 宽度/ 管道 直径(m)量 水 技 术 类 型仪 器 仪 表是 否 在 线 计 量设 置 年 月率疋时间观测人员1说明:1.量水技术类型同典型田块。2. 若渠首计量点有多个量水设施,请分行统计。灌区名称:灌区所在行政区:市县(市、区)乡(镇)村 灌区位置:经度 纬度灌区规模:大 中 小灌区水源取水方式:提水 自流引水灌区地形:山区 丘陵 口 平原灌区土壤类型:粘质土 % 壤土 % 砂质土 %设计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
41、溉面积(万亩)当年实际灌溉面积(万亩)井渠结合面积(万亩)多年平均降水量(mm)当年降水量(mm)地下水埋深范围(m)机井数量(眼)配套动力(kW)泵站数量(座)泵站装机容量(kW)泵站提水能力(m3/s)塘坝数量(座)塘坝总蓄水能力(万 m3)水窖、池数量(座)水窖、池总蓄水能力(万 m3)当年完成节水灌溉工程投资(万元)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m3/亩)样点灌区粮食亩均产量灌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附表5-1-15-1-1*灌区基本信息调查表(kg/ 亩)(亩/人)节水灌溉 彳工程面积(万亩)合计防渗渠道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地面灌溉喷灌微灌说明:多年平均降雨量可参考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值,一般年际间变化不
42、 大。附表5-1-25-1-2*灌区渠首和渠系信息调查表渠首设计取水能力(m3/s):渠道长度与防渗情况渠道衬砌防渗长度(km)渠道级别条数总长度 (km)混凝土浆砌石其他衬砌防渗率(%)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渠 系 信 息其中骨干渠系(1m3/s)渠首引水量(万m3/ 年)地下水取水量(万 m3/ 年)塘堰坝供水量(万m3/ 年)其他水源引水量(万m3/ 年)塘堰坝取水:有无塘堰坝供水量计算方式:径流系数法 复蓄次 数法年径流系数蓄水系数集水面积(km2)径流系数法参数毛灌 溉 用 水 情 况重复蓄满次数重复蓄满次数有效容积(万m3)末级计量渠道(渠)灌溉供水总量(万 m3)灌区洗碱:有 无洗碱面
43、积(万亩)洗碱净定额(m3/亩)其/、他洗碱状况说明:粗体是必须要填的,且确保与其他内容一致,排版时请去掉粗体格 式。附表5-1-35-1-3*灌区工程、建设与管理情况调查表灌区名称:工程情况 变化当年工程 建设及投 资建设成效附表5-1-45-1-4*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表工程及用水管理其他备注说明:表中内容应与正文中相应内容一致。直接量测法观测分析法调查分 析法某片某种作物样点灌区片区作 物名 称典 型 田 块 名灌溉方式年亩均 净灌溉用水 量田块亩均 灌溉用水 量实测值(m3/亩)折 减 系 数年亩均 灌溉用 水量(m3/净灌溉 定额(m3/ 亩)年亩均净 灌溉用水 量采用值(m3/ 亩
44、)年亩均 净灌溉 用水量 选用值典型 田块 实灌 面积(亩)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实灌 面积(万,、年净灌溉用水量某种 片区 年净 灌溉样点灌 区年净 灌溉用水总量3作物1出)片区作物1片区附表5-1-45-1-4*灌区净灌溉用水量计算表直接量测法观测分析法调查分 析法某片某种作物典 型 田 块 名灌溉方式年亩均 净灌溉用水 量田块亩均 灌溉用水 量实测值(m3/亩)折 减 系 数年亩均 灌溉用 水量(m3/净灌溉 定额(m3/ 亩)年亩均净 灌溉用水 量采用值(m3/ 亩)年亩均 净灌溉 用水量 选用值典型 田块 实灌 面积(亩)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实灌 面积(万一、一、年净灌溉用水量样点灌区片区
45、作 物名 称3田丿某种 片区 年净 灌溉作 物样点灌 区年净 灌溉用水总量说明:田块亩均灌溉用水量实测值”是灌溉水量/田块面积得到的。 净灌溉定额”是当年试验站或者灌溉定额规范中数据, 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是用于计算灌区净灌溉用水量。 片区为大型灌区 上游、中游、下游”中型灌区 上游、下游 说明:此表后继续增加其它样点灌区信息,标题继续编号为5-2-1,5-2-2,5-2-3,5-2-4。附表5-1-55-1-5*灌区气象信息调查表气象站点名称多年平均降水量(mm)经度纬度高程(m)气象站地理信息日气象数据月日日最高温度C)日最低温度(C)日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h)2m处风速(m/s
46、)降水量(mm)12131121231说明:本表不装订,请在次年1月4日前将当年气象资料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发送,建议1个县至少提供一个代表站的气象站数据。附表6 6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序号县市 区灌 区 名 称设计灌 溉面积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实际灌溉 面积 (万亩)年毛灌溉用 水量(万 m3)年净灌溉用水量(万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计/说明:注意和报告内相关数据保持一致。附表7 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汇总灌区规模数量有效灌溉 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灌溉用水量(万 m3)灌溉水有效 利用系数总计大型灌区合计1-5中型5-15中型中 型 灌 区15-30中型小型灌区
47、附表8 8分县(市、区)系数值序号县(市、区)毛灌溉用水量(万 m3)净灌溉用水量(万 m3)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计/说明:1.表格中全市 毛灌溉用水量”应等于分县(市、区)毛灌溉用水量 之和。2.表格中 “净灌溉用水量 ”=毛“灌溉用水量 ”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水量数据保留两位小数,系数值保留三位小数。40%附图1 1)全市样点灌区位置示意图;说明: 1.1.市级地图中标出样点灌区位置。可由灌区管理单位 所在地或灌区中心位置确定灌区位置。2.2.图片格式不限,图片美观,内容清晰。(2 2)样点灌区示意图;说明:1.1. 灌区边界、不同片区范围、主要灌溉水源名称及位置、 有效灌溉面积范
48、围、灌区骨干渠系布局、渠首与典型田块位置。2.2. 图片格式不限,图片美观,内容清晰完整。初评意见市级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一)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一节 事故特征1.1 危险程度分析 a 人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的触电事故: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此类事故可分为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体在地面或其他 接地导体上, 人体某一部分触及一相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带电体而发生的事故,其危险性较大。 此类事故约占全部触电事故的 以上;b 与绝缘损坏电气设备接触的触电事故: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不带电的,当绝缘损坏而
49、漏电时,触及到这些外壳,就会发生触电事故,触电情况 和接触带电体一样。此类事故占全部触电事故的50%以上;c 跨步电压触电事故: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电压降,即造成跨步电压触电。1.2事故类型 人体因电流通过所受的伤害可分电伤和电击两种 , 其对人体的伤害如下: 电伤:电伤是因为触电而使人体的外表局部受伤,有灼伤和电烙印等。这种触电往往因电火花或电弧的发生而造成,会引起刺痛的感觉。 电击:电击是指触电伤亡事故。当人体与有电导体接触时,有电流通过人体,电流产生的热将人体表皮烧伤,发生水泡,这样皮肤电阻骤然减低,电流加大;在大电流通过人
50、体时,神经细胞受伤,产生局部麻痹,使触电人不能自我脱离险境,被电“吸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进一步加重,至使有一部分电流通过心脏,引起 心脏或呼吸器官发生麻痹,造成死亡事故。1.3事故发生的区域 变压器区域、配电室、车间等生产装置区域。1.4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 触电事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每年以二、三季度事故较多,六至九月集中。因为夏秋两季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皮肤电阻降 低,容易导电;天气炎热,电扇用电或临时线路增多,且操作人员不穿戴工作服和绝缘工具。1.5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绝缘层破损、老化,超负荷运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出现漏电现象;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或
51、不接地;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保养和检查;员工未按安全操 作规程操作。第二节 应急组织与职责2.1 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 长:车间主任 副 组 长 : 班组长 通讯保障组:综合办、事故发现人员 抢险救护组:车间保全人员 灭火警戒组:各班组长2.2应急职责2.2.1组长:( 1 )组织本处置方案的制订、修善,并定期组织演练;( 2 )负责本处置方案应急资金投入的落实;( 3 )发生事故后,组织指挥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并负责向公司领导报告;( 4 )事故结束后,组织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处置方案适用性的评审。2.2.2副组长( 1 )协助组长,具体组织本处置方案的编制、修善工作;( 2 )根
52、据施工需求,制定处置方案的资金投入计划;( 3 )发生事故后,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4 )协助事故后的恢复工作;( 5 )参与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处置方案适用性的评审;( 6 )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代理行使职责。2.2.3通讯保障组主要职责( 1 )掌握所有重要部门的电话号码以及重要应急机构、部门、人员的电话号码;( 2 )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3 )负责配合常务副总指挥的各项工作协调;及时下达各种指令,落实指令的执行情况,并汇报常务副总指挥;( 4 )保证应急抢险车辆的调配。2.2.4抢险救援组主要职责(1 )迅速组织抢险、 抢修队员奔赴现场, 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按
53、照指挥部的命令, 抢救、 转移受伤人员, 切断事故源, 迅速抢修并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2 )负责对伤员的临时处置,待病情稳定后,做进一步处理;2.2.5灭火警戒组主要职责( 1 )查明火情和职工伤亡情况,抢救事故现场职工、组织灭火;( 2 )灭火救援组组长如果不在现场,由保卫组组长代行职责;( 3 )配合专业消防队伍做好灭火救援工作;( 4 )建立警戒区,根据确定的安全疏散路线,疏散公众(包括公司内人员和公司外周边人员),引导消防人员或医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 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第三节 应急处置3.1应急处置程序:3.1.1最早发现者就立即向主管部门领导或车间主任报
54、告,在确保自身安全情况下并采取办法控制事态。3.1.2主管部门领导或车间主任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车间,要求查明装置和原因,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上级应急指挥部,同 时和车间指挥部成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必要时向消防队报警救援。3.1.3应急指挥部人员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进行救援,如事故扩大无法控制,应立即向上级指挥中心汇报,上级 指挥中心上报公安、安监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3.1.4其他相关班组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积极展开救援。在查明部位和范围后看能否控制,车间按生产调度命令进行停车或紧急停车。3.
55、1.5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3.2应急处置措施3.2.1首先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3.2.2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断开有关电源,使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在没有搬移、不急于处理外伤情况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并根据伤情迅速联系公司就近 医院救治,发现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循环,对脑、心重要脏器供氧。3.2.3如果触电者处于高位,为防止解脱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应采取预防措施。
56、3.2.4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木板上进行救护。3.2.5高处触电紧急救护: 救护人员应在确定触电者已与电源隔离,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及环境安全距离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如伤员停 止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2 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脉搏则每5 秒继续吹一次,如颈动脉无搏动时,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域数次,促使心脏复跳。高处发生触电,为使救援更为有效,应及时设法将伤员送至地面,在完成上述措施后,应立即用绳索迅速将伤员送至地面,或采取可能的迅速并有效的措施送至 平台上,触电伤员送至地面后,应立即继续按心脏
57、复苏法坚持抢救,按心脏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通畅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胸外按压。如发现伤员口中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事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插入,取出异物。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呼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 次,每次 1-1.5 秒。如两次吹气后测试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时,要将伤员嘴紧闭,防止漏气。3.3报告事项 报警电话:。 内部应急救援成员及联系方式详
58、见附件 1. 外部联系单位通讯录详见附件2。第四节 注意事项4.1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 救护人员不准直接用手触及伤员。 脱离电源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 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 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 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要注意保护自己。4.2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 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 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 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 的安全距离。4.3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不导电 的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
59、触电者干燥而不粘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漏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包起绝缘后 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火干木板上进行救护。4.4应急救援结束注意事项: 救援结束后,注意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生产。4.5特别警示: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适时调整部署。二) 、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一节 事故特征1.1事故类型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运动作用于人体的一种伤害。 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或跌落等。1.2危险程度分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
60、案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第二节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可知我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的转动设备, 如清棉机、 粗纱机、 条卷机、细纱机、并条机、精梳机、电机、风机、泵等,这些设备如果运转部位(联轴节、皮带轮)裸露、人员有可能触及的部位,未设防护装置,有可能发生机械 伤害事故,另外,检修不及时,存有缺陷的运转设备的零部件飞出,有可能发生零部件动能击伤事件,另外,在检修时,动力设备未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制度, 误启动,有可能发生机械事故,操作人员在操作运转设备时,未严格执行防护用品的穿戴或个人穿戴不符合要求,也有可能发生如绞、碾、挤等伤害。1.3事故发生的区域前纺车间、后方车间运转设备的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整河山待后生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人音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5《观测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国)声现象(第1期)解析版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2框《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分式(7大考点50题) (第1期)解析版
-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蓄电池厂消防安全课件
- 第九课 我是情绪的小主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辽大版
- 2025年1月资产核算与物料核算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六年级家长会课件
- 2025年党建党史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2025年河北交警三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贵州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9616-2020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规范
- GB/T 3620.1-2007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19519-2014架空线路绝缘子标称电压高于1 000 V交流系统用悬垂和耐张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
- 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优秀6篇)
- 化学史课件讲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