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典诗文-共初中一年级诵读一、经典选文1、山海经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译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
2、,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2、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蚩尤之战【原文】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
3、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解释】 这段故事说的是有座山叫系昆山,上面有共工台,射箭的人因敬畏共工的威灵而不敢朝北方拉弓射箭。有一个人穿着青色衣服,名叫女魃。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的原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女魃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魃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后来黄帝就把女魃安置在赤水的北面。叔均便做了田神。女魃常常逃亡, 而民间就会出现旱情,要想驱逐她,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去吧!”还要事先清除水道,疏通大小沟渠。
4、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
5、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注释】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恒:一般的,普通的。 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无名:指无形。 有名:指有形。 母:母体,根源。 恒:经常。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谓:称谓。此为“指称”。 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
6、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
7、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注释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
8、”,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4、论语 学而【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5、论语 为政第二十二章【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注释】(1)輗:音,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軏:音,
9、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6、第十六章【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7、论语公冶长第十章【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注释】(1)粪土:腐土、脏土。 (2)杇:音w,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3)诛:意为责备、批评。 (4)与:语气词。【译文
10、】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8、论语雍也第二十三章【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同“智”;乐,古音,喜爱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9、论语述而第八章 【原文】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
11、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释】(1)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2)悱:音,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3)隅:音,角落。【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10、论语。子罕第四章 【原文】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注释】(1)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3)固:固执己见。(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2、11、论语。子罕第十九章【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 (1)篑:音,土筐。【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12、论语。颜渊第一章【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
13、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13、论语。子路第二十三章【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注释】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
14、,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14、论语。卫灵公第二十八章【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15、墨子。兼爱上【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
15、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
16、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4)。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注释(1)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
17、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当:读为“尝”。(3)恶(w):何。(4)亡:通“无”。【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
18、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
19、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
20、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16、孟子。梁惠王下【原文】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
21、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注释明堂:为天子接见诸侯而设的建筑。这里是指泰山明堂,是周天子东巡时设,至汉代还有遗址。 已:止,不。 岐: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一带。 耕者九一:指井田制。把耕地划成井字形,每井九百亩,周围八家各一百亩,属私田,中间一百亩属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收入归公家,所以叫九一税制。 关:道路上的关卡,近于现代“海关”的概念。市:集市
22、。讥:稽查。征:征税。 泽梁:在流水中拦鱼的设备。 驽(n):本指妻子儿女,这里用作动词,不孥即指不牵连妻子儿女。 哿(ge)矣富人,哀此茕(qing)独: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哿,可以。茕:孤单。【译文】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毁明堂,究竟是拆毁好呢?还是不拆毁好呢?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请不要拆毁它吧。” 宣王说:“可以把王政说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于做官的人是给予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都不禁止;对罪犯的处罚不牵连妻子儿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去
23、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年人叫做独老;失去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诗经说:有钱人是可以过得去了,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吧。”宣王说:“说得好呀!”17、庄子。秋水【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
24、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18、荀子。修身【原文】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辩色,以聋
25、辩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译文】礼法,是用来端正自身的行为的;老师,是用来正确解释礼法的。没有礼法,怎么能够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又怎能知道礼义是正确的呢?礼法怎样规定就怎样去做,这就是性情习惯于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老师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是理智顺从老师。性情习惯于遵礼而行,理智顺从老师,这就是圣人了。所以,违背了礼法,就是无视法度;违背了老师,就是无视老师。不遵照老师的教导,违背礼法,喜欢自以为是,这就好像用盲人去分辨颜色,用聋子去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是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的。所以,学习就是学礼法,老师要以
26、身作则,而且又要安心于这样做。诗经说:“不知不觉,顺应天帝的法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19、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选自韩非子和氏和氏:相传名为卞和
27、,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鉴别,鉴定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 诳:读kung筐.欺骗.刖:读yu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薨:读hng哄.周代诸侯死叫薨.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泣:这里指眼泪. 奚:为什么. 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奉:读png,同“捧”. 夫:读f,语气词. (17)故:原因(18)所以:的原因 (19)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
28、,从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
29、头,把忠诚的人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二、经典诗词1、诗经国风魏风伐檀【原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
30、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2、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
31、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3、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本诗写的是一位歌舞
32、女子思念在外游荡的丈夫,难以忍受一个人的寂寞。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风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原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译文】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青楼歌舞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4、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原文】回
33、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译文】 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啊, 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我举目环顾广阔的四野啊, 浩浩春风吹拂着无边青青的野草.。一路上所见的没有样是我认识的故物啊,人怎能不感到自已会像野草样很快地衰老。人生和草木的兴盛与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啊, 苦恼的是自已没有很早地建树起生的功名业基。人不象坚固的金石啊, 因此人的生命又岂能长寿而无尽期?生命很快就会急遽地衰老死亡啊, 所以人要把荣禄与声名啊作为珍宝样看重!5、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陶渊明 先师
34、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门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评解】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基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
35、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6、【原文】企喻歌琅琊王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琅琊王)【评解】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一首,以雄健的鹞鹰冲天而起、怯懦的群雀如水波躲向两侧的形象,赞美真男儿敢以独身敌众的英雄气概,足以感奋人心。后一首写爱刀甚于少女,有
36、一种独特的情味。7、赠怀素草书歌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艺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8、八阵图杜甫作品原文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23【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29、塞上曲年代:唐作者: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注释】: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几十年,立下丰功伟绩。晚年思乡,曾上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 发木耳》(教案)-三年级上册劳动人教版
- 2025年杭州余杭低空经济航空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研究报告
- 2025年低空无人机应用场景创新与商业模式报告
- 2025年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智能建筑中的技术融合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与保险产品创新实践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行业报告:绿色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2025年金融学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采光顶施工组织方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综合测试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与电动汽车使用寿命延长策略报告
- 《山水相逢》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八年级美术上册
- 2025至2030中国产品防伪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九章 实地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文创灯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实践
- 新能源行业安全管理优化与创新实践报告
- 新建黄桶至百色铁路(贵州段)站前3标段5#混凝土拌和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
- 疾控中心面试题目及答案
- 关于重阳节的老年人活动方案模板
- 药物外渗的PDCA循环管理
- 2024年乡村振兴应知应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天津-天津放射医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套题【单选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