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a, CD的长度为b,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A. 3a+bD BB. 3a-bC. a+3bD. 2a+2b2 . 一个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如图所示,则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3 .宁波港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年货物吞吐量达 9. 2亿吨,晋升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并连续8年蝉联世界第一宝座.其中9. 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A. 9.2 X 108B. 92X107C. 0.92X109D. 9.2 X 1074.在0, -1,一2.5,

2、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B. -1C.一2.5D. 35.A.C.下列选项中,运算正确的是()5x-3x = 2-2a + 3a = -aB.D.2ab-ab = ab2a + 3b = 5ab6.在实数:3.14159, /底1一,0.1313313331.7(每2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1个B. 2个C.D. 4个7.下列分式中,与U的值相等的是oJA.y-2xB.2x-yC.1一)2x-yD.一 y + 2x8.已知关于工,y的方程组3x-5y = 2acU,则下列结论中:x-2y = a-j当 =io时,方程组的x = 5解是;当x,)的值互为相反数时,。

3、=20:不存在一个实数。使得1丁 = 5 x = y:若31。=3$,则。=5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 4个9.如图,NAOD=840 , N4O8=18 , 08 平分/40C,则NC。的度数是()C. 36D. 3310 .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A.若*=丫,则 x+3=y+3C.若 x=y,贝I - 3x= - 3yB.若*=丫,则 x-3=y-3D.若 x2=y2,则 x=y11 .不等式x-20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12 .如图,已知 ABCD,点 E、F 分别在直线 AB、CD /ZEPF=90% NBEP=NGEP,则N1 与N2的数量关系为()13.观察一

4、行数:-1, 5, -7, 17,C. Z1=3Z2D. Z1=4Z2-31, 65,则按此规律排列的第10个数是(A. 513B. - 511C.-1023D. 102514 .如果1。+ 21+(-1)2=0,那么(。+户第的值是()A. -2019B. 2019C. -1D. I15 .把1, 3, 5, 7, 9,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用十字形框中表内的五个数,当把十字 形上下左右移动,保证每次十字形要框中五个数,则框中的五个数的和不可能是()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A. 1685B. 1795C. 2265D. 2125二、填空题16 .单项式2/与

5、-5/x是同类项,则m -。的值是.17 .如图,点4在点3的北偏西30方向,点。在点4的南偏东60。方向,则NA3C的度18 .下面每个正方形中的五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则第4个正方形中间数字m为,第。个正方形的中间数字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19 .把53 30,用度表示为.20 .如图,点C在线段A8的延长线上,8c=2A8,点。是线段AC的中点,48=4,则8。 长度是.IIIIA B D C21 . 一个商店把某件商品按进价提高20%作为定价,可是总卖不出去;后来按定价减价20%出售,很快卖掉,结果这次生意亏了 4元.那么这件商品的进价是元.22 .若44 = 37

6、。50,则N4的补角的度数为.23 .如图,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OC平分NAOD, ZBOD=4ZDOE, ZCOE = a,贝lj ZBOE的度数为.(用含a的式子表示)224 .-也匹是次单项式,系数是525 .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26 .如图,将4ABE向右平移3cm得到DCF,若BE=8cm,则CE=cm.27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18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千米.28 .如果A、B、C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 = 6厘米,BC=2厘米,则A、C两点间的距离 是.29 . 3

7、6=。30 .如果。,仇c是整数,且4。=。,那么我们规定一种记号例如3? =9,那么记作 (3, 9)=2,根据以上规定,求(-2,16)=.三、压轴题31 .如图,在数轴上的4, 4, 4, 4,4。,这20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l,a2, 。3,04,020.若人32=人汹3=420,且。3 = 20, | G1 04 | =12.戊段A/a的长度=: 02=:(2)若|ai - x| =。2+。4,求 x 的值;(3)线段M/V从。点出发向右运动,当线段M/V与线段44。开始有重叠部分到完全没有 重叠部分经历了 9秒.若线段MN=5,求线段M/V的运动速度.3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

8、系中,点M的坐标为(2, 8),点N的坐标为(2, 6),将线 段MN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PQ (点P和点Q分别是点M和点N的对应点),连 接MP、NQ,点K是线段MP的中点.(1)求点K的坐标:(2)若长方形PMN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下方运动,(点A、B、C、D、E分别 是点M、N、Q、P、K的对应点),当BC与x轴重合时停止运动,连接OA、0E,设运动时 间为t秒,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0AE的面积S (不要求写出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OB、0D,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三角形0BD的面积等于 三角形0AE的而积?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

9、明理由.O%33.如图,己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 B是数轴上一点,且AB=22.动点P从点A出 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 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若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一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直接写出答案)思考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 生变化?若

10、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34.如图1, 0为直线A8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 NAOU30。,将一直角三角尺 (N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一边ON在射线04上,另一边0M与0C都在直 线48的上方.若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0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t秒,当0M恰好平 分N80c时,如图2.求t值:试说明此时ON平分NAOC: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顺时针旋转,设N40N=a, /COM二B,当ON在乙40c内部 时,试求。与B的数量关系:若将图1中的三角尺绕点0以每秒5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射线0C也绕 点0以每秒8。的速度沿顺时针方

11、向旋转,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射线0C第一次平 分NM0N?请说明理由.35 .如图,点C在线段48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8、4c和8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 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段八8的“2倍点(1)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2倍点”:(填“是或不是)(2 )若48=15cm,点C是线段48的“2倍点求47的长;(3)如图,已知A8 = 20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 / s的速度沿48向点8匀速移 动.点Q从点8出发,以lcm/s的速度沿加向点4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 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当t=s时,点Q 恰好是线段AP的

12、“2倍点”.(请直接写出各案)36 .如图,AB = 12cm,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8C = 24C.动点尸从点A出发,以 女m/s的速度向右运动,到达点3后立即返回,以3cm/s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从 点C出发,以lcm/s的速度向右运动.设它们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fs.当点乃与点。 第二次重合时,P、。两点停止运动.(1)求 4c , BC ;(2)当/为何值时,AP = PQ(3)当/为何值时,。与0第一次相遇;(4)当/为何值时,PQ = 1cm.37 .已知: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定点,AB = 2cm, C、。两点分别从M、B 出发以l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

13、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 AM上,O在线段4M上)(1)若4M=4cz,当点C、。运动了 2s,此时 AC=,DM =; (直接填空)(2)当点C、。运动了 2s,求AC + MQ的值.(3)若点C、。运动时,总有M0 = 24C,则 (填空)(4)在(3)的条件下,MNN是直线48上一点,且AN BN = MN,求的值. AB38 .(阅读理解)若A , B , 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 (A, B)的优点.例如,如图,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优点;又如,

14、表示。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 B)的优点,但点D是(B,A)的优点. (知识运用)如图,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 .(1)数 所表示的点是(M , N)的优点:(2)如图,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 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 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A D C B11 II 1 I ;)-3-2-10123 图1 A -20040图3备用图【参考答案】*111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A

15、解析:A【解析】【分析】依据线段AB长度为a,可得AB=AC+CD+DB=a,依据CD长度为b,可得AD+CB=a+b,进而 得出所有线段的长度和.【详解】线段AB长度为a, .AB=AC+CD+DB=a , 又.CD长度为b,.*.AD+CB=a+b ,,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AB+AC+CD+DB+AD+CB=a+a+a+b=3a+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度和有关计算,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求出线段的长度和知道如何数 图形中的线段.2. A解析:A【解析】【分析】从正而看:共分3列,从左往右分别有1, 1, 2个小正方形,据此可画出图形.【详解】从正而看:共分3歹I,从

16、左往右分别有1, 1, 2个小正方形,.从正面看到的平而图形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题时注意: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的正 而,左面,上而看得到的图形.3. A解析:A【解析】因为科学记数法的表达形式为:Q x 10(1 W a V 10),所以9. 2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9.2x108,故选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达形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 达形式.4. C解析:C【解析】【分析】由题意先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大小,再选出选项即可.【详解】解:V-2.5-l02,在数轴上表示为:6-5-4-3-2-10 1 13

17、4 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实心圆点 与空心圆点的区别.12. B解析:B【解析】【分析】延长EP交CD于点M,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NFMP=90,N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N BEP=Z FMP,继而根据平角定义以及N BEP=Z GEP即可求得答案.【详解】延长EP交CD于点M,VZ EPF是 FPM的外角,2+Z FMP=Z EPF=90,/. Z FMP=90-Z 2,VAB/CD,AZ BEP=Z FMP,.N BEP=90-Z 2,VZ 1+Z BEP+Z GEP=180, N BEP=N GEP,.N l+90

18、0-Z 2+90-Z 2=180,AZ 1=2Z 2,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定义,正确添加辅助线,熟练掌握 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 . D解析:D【解析】【分析】观察数据,找到规律:第个数为(-2)。+1,根据规律求出第10个数即可.【详解】解:观察数据,找到规律:第个数为(-2) ”+1,第 10 个数是(-2) 10+1 = 1024+1 = 1025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数据得出数字的变与不变是解题关键.14. 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得“,的值,然后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因为 1a

19、+ 21+(-1)2=0,所以/2=0, 6-1=0,所以 “=-2, b=l,所以 S + 网=(一2+1 严2。=(_ 1 严2。= L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一一绝对值和偶次方,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 数均为零求出“,。的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 B解析:B【解析】【分析】寻找这五个数和的规律,设中间数字为。,则上边数字为a-10,下边数字为4 + 10,左 边数字为。2,右边数字为。+ 2,这五个数的和为5。,用每个数字除以5,可得中间数 字,结果的末位只能是3或5或7,不能是1或9.【详解】解:设中间数字为。,则上边数字为。一10,下边数字为 + 10

20、,左边数字为。一2,右边 数字为 a + 2, a+a-0+a + 0+a-2+a + 2 = 5a,A选项5a = 1685, = 357,可以作为中间数;B选项5a = 1795,4 = 359 ,不能作为中间 数:C选项5a =2265,a = 453,可以作为中间数;D选项5a = 2125,a = 425 ,可以作为 中间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数的表示及规律探究,找准这五个数与中间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6. -2.【解析】【分析】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详解】解:单项式2xmy3与5ynx是同类项,m = 1, n=3,/.m

21、 - n = 1 - 3 = - 2.故答案解析:-2.【解析】【分析】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详解】解:.单项式2/y3与-5HX是同类项,= n = 3,.m - n = l - 3= - 2.故答案为: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类项的定义,熟练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7. 【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NABD=30 , NEBC=60 ,根据角的和 差,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NABD=30 , ZEBC=60 ,ZFBC解析:150【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可得NABD=3O , N

22、EBC=6O ,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 案.【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NABD=3OC , ZEBC=60 ,,NFBC=900 -ZEBC=900 -60 =30 ,ZABC=ZABD+ZDBF+ZFBC=30 +90 +30 =150 ,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考查方向角,利用方向角的表示方法得出NABD=30 , NEBC=60是解题关键.18.【解析】【分析】由前三个正方形可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根据这一个规律 即可得出m的值;首先求得第n个的最小数为1+4 (n-l) =4n-3,其它三个分 别为 4n-2, 4n-l, 4n,解析:8m-3【解析】【分析】由前

23、三个正方形可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根据这一个规律即可得出m 的值:首先求得第n个的最小数为1+4 (n-1) =4n-3,其它三个分别为4n-2, 4n-l, 4n,由 以上规律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知:右上和右下两个数的和等于中间的数, .第4个正方形中间的数字m=14+15=29; ,第n个的最小数为1+4 (n-1) =4n-3,其它三个分别为4n-2, 4n-l 4n .第n个正方形的中间数字:4n-2+4n-l=8n-3.故答案为:29: 8n-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是解 题的关键.19 . 5 .【解

24、析】【分析】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详解】解:5330用度表示为53. 5,故答案为:53.5.【点睛】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详解】解:53。30用度表示为53.5。,故答案为:53.5.【点睛】此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60,注意度、分、秒都是60进制的,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才行.20 .【解析】【分析】先根据AB=4, BC = 2AB求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 点求出AD的长度,由BD=AD-AB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

25、:VAB = 4, BC = 2AB,AB解析:【解析】【分析】先根据入8=4, 8c=248求出8c的长,故可得出4:的长,再根据。是AC的中点求出4。 的长度,由8D=/W-A8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8=4, BC=2AB,:,BC=8.:.AC=AB+BC=12.。是AC的中点,:.AD=-AC=6.2:,BD=AD-AB=6-4=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 . 10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X的方程,求解可得商品的进价.解:根据题意:设未知进价为X,可得:x* (1+20%)(1-20%)=96解得:

26、x=100:解析:10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x的方程,求解可得商品的进价.解:根据题意:设未知进价为x,可得:x- (1+20%)(1-20%) =96解得:x=100:22 .【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二,的补角=180。-=.故填.【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定义,难度较小,要注意度、分、秒解析:14210,【解析】【分析】由题意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NA = 37O50,的补角=180 -3750 = 142。10.故填 142。10.【点睛】本题考查补角的定义,难度较小,

27、要注意度、分、秒是60进制.23 . 2700 -3a【解析】【分析】设ND0E二x,根据 0C 平分NAOD, ZC0E= a ,可得NC0D二 a-x, ill ZBOD =4ZD0E,可得NBOD=4x,由平角NAOB=1800列出关于x的一次方程解析:270。- 3a【解析】【分析】设NDOE=x,根据 OC 平分NAOD, NCOE=a,可得NCOD=a-x,由NBOD=4NDOE,可得 ZBOD=4x,由平角NAOB=180。列出关于x的一次方程式,求解即可.【详解】设NDOE=x,根据 OC 平分NAOD, ZBOD=4ZDOE, NCOE = a,,NBOD=4x, ZAOC=

28、ZCOD=a-x,由 NBOD+NAOD=180,A4x+2(a-x )=180解得 x=90-a,A ZBOE=3x=3 (90-a) =270-3a,故答案为:270-3a.【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 解题的关键.24 .三 -【解析】【分析】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 做单项式的次数,由此可得答案.【详解】是三次单项式,系数是.故答案为:三,.解析:三-勺【解析】【分析】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 次数,由此可得答案.【详解】刊二是三次

29、单项式,系数是一三.故答案为:三,一三.【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的知识,掌握单项式系数及次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5. 5 或 11【解析】【分析】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AOAB+解析:5或11【解析】【分析】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详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BC-AC=AB+BC=8+3=llcm: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工C BAC=AB - BC=8 - 3=5c

30、m;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26. . 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BC=3cm ,继而由BE=8cm , CE=BE-BC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ABE向右平移3cm得到 DCF ,BC=3cm ,; BE=8cm , C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BC=3cm,继而由BE=8cm, CE=BE-BC即可求得答案.【详解】VAABE向右平移3cm得到DCF,BC=3cmVBE=8cm,.CE=BE-BC=8-3=5c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熟练掌握对应点间的距离等于平移距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犍.27. 18X105【解析】【分析】科学记数

31、法的表示形式为aXIOn的形式,其中1W a 10, 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 动的位数相同.当原解析:18xl05【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xion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 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 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解:118000=1.18xl05,故答案为1.18X105 .28. . 8cm或4cm【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AB之间,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 差关系求解.【详解

32、】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AC=AB-BC=6cm-2c解析:8cm或4cm【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C点在AB之间,当C在AB延长线时,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求 解.【详解】当C点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IIIACBAC=AB-BC=6cm-2cm=4cm当C在AB延长线时,如图所示,AB CAC=AB+BC=6cm+2cm=8cm综上所述,A、C两点间的距离是8cm或4cm故答案为:8cm或4cm.【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计算,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9. 【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角的度分秒的汁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详解】解:=3 36.故答案为:3: 36.【点睛】

33、本题考查角的度分秒的运算,熟练掌握角的度分秒的解析:3 36【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角的度分秒的计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详解】解:3.6 =3 + 0.6o = 3o + (0.6x60),=3 36.故答案为:3: 36.【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度分秒的运算,熟练掌握角的度分秒的计算法则知道度分秒间的进率为60进 行分析运算.30. 4【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详解】V 32=9,记作(3, 9)=2,(也)4=16,(-, 16)=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零指数寡,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详解】守二2记作(3,

34、9)=2,(-2)4=16 ,A (-2,16)=4.【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零指数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零指数事.三、压轴题31. (1) 4, 16; (2) x= -28或x=52: (3)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解析】【分析】(1)由 AiAz=A2A3 = =A19A20结合|an - 341 =12 可求出 A3A4 的值,再由 as=20 可求出32=16;(2)由(1)可得出ai=12, a2=16, 34 = 24,结合|a1-x| =a?+a4可得出关于x的含绝对 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1)可得出AA2o=19A3A4=76,

35、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秒,根据路程=速度x时间(类似火车过桥问题),即可得出关于v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 论.【详解】解:(1 ) AiAz=A2A3 = = A19A20,I 31 - 841 =12,,3 A3A4 = 12,A5A4=4.又23=20,* 82 = 3 4=16.故答案为:4: 16.(2)由(1)可得:ai=12, 32=16, 34=24, .,.32+34 = 40.乂 V |ai - x| =32+34.A 112-x| =40,.12-*=40或12-*= -40,解得:x= - 28 或 x=52.(3)根据题意可得:AiA2o=19A3A4

36、= 76.设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v单位/杪,依题意,得:9V=76+5,解得:v = 9.答: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以及规律性:图形的变化类,解题 的关键是:(1)由相邻线段长度相等求出线段A3A4的长度及az的值:(2)由(1)的结 论,找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 方程.32. (1) (4, 8) (2) Saoae = 8T (3) 2 秒或 6 秒【解析】【分析】(1)根据M和N的坐标和平移的性质可知:MN/7y轴PQ,根据K是PM的中点可得K 的坐标;(2)根据三角

37、形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OAE的而积S;(3)存在两种情况:如图2,当点B在OD上方时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过点B作BG_Lx轴于G,过D作DH_Lx轴于H,分别根据三角形OB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 OAE的面积列方程可得结论.【详解】(1)由题意得:PM=4,IK是PM的中点,.MK = 2 ,点M的坐标为(2,8),点N的坐标为(2,6),,MNy 轴,一,K (4 , 8);(2)如图1所示,延长DA交y轴于F,A0F = 8 - t ,Saoae = y OF.AE =;(8-t)x2 = 8- t; (3)存在,有两种情况:,如图2,当点B在0D上方时,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

38、x轴于H ,则B ( 2 , 6 - t ) , D ( 6 , 0 ), ,0G =2 , GH=4 , BG = 6 - t , DH = 8 - t , OH =6 ,Saobd = Saobg+S 川边形 dbgh+Saodh ,1 1 z 、 1=一 OGBG+- ( BG+DH ) GH - - OHDH ,2 22=x2 ( 6-t ) + x4 ( 6 - t+8 - t ) - - x6(8-t),222二 10 - 2t ,V Saobd = Saoae fA10 - 2t = 8 - t ,t = 2 ;如图3,当点B在OD上方时,过点B作BGx轴于G,过D作DHx轴于H

39、 ,则 B ( 2 , 6 - t ) , D ( 6 , 8 - t ),,0G = 2 , GH = 4 , BG = 6 - t , DH = 8 - t , OH = 6 ,SaOBD = SaODH - S 网边彩 DBGH - SOBG ,1 1 , 、 1=一 OHDH - - ( BG+DH )GH - - OGBG ,2 22=x2 ( 8-t ) - - x4 ( 6 - t+8 - t ) - - x2 ( 6 t ) r222=2t - 10 ,V Saobd = Saoae f,2t - 10=8 - t ,t = 6 ;综上,t的值是2秒或6秒.【点睛】本题考查四边

40、形综合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而积、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解题关键是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33. (1) - 14, 8-4t (2)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3)3或4 (4)线段MN的长度不 3发生变化,都等于11【解析】【分析】(1)根据AB长度即可求得B0长度,根据t即可求得AP长度,即可解题;(2)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5x , BC=3x,根据AC-BC=AB,列出方程 求解即可:(3)分点P、Q相遇之前,点P、Q相遇之后,根据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列 出方程求解即可:分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

41、侧时,利用中点的定 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详解】(1 ) 点A表示的数为8 , B在A点左边,AB=22 ,,点B表示的数是8-22=-14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点P表示的数是8-4t .故答案为-14 , 8-4t ;(2 )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C 乌 QT )06则 AC=5x , BC=3x ,/ AC-BC=AB ,4x-2x=22 ,解得:X=ll ,.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点P、Q相遇之前,4t+2+2t =22 , t=?, J点 P、Q 相遇之后,4t+2t -2=22 , t

42、=4 ,故答案为?或4(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 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11 I ,、 11MN=MP+NP= - AP+ - BP= - ( AP+BP ) =-AB=-x22=ll22222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p N B M O A 1-1直、1 1 1 z 、 1MN=MP - NP=-AP - -BP=- ( AP - BP ) =-AB=ll222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 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34. (1)t=3:见解

43、析:(2) B =。+60 : (3)t=5 时,射线 0C 第一次平分 NMON.【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余角补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NM?C=NA9C-NAOA/=90 /MOC 即可得到结论:(3)分别根据转动速度关系和0C平分NMON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 VZZOC=30 , 0M 平分N80C, A ZBOC=2ZCOM=2ZBOM=150, :.ZCOM=ZBOM=75O .V ZMOA/=90 , :.ZC0N=15a , NA0N+NB0M=9。 , :.ZAON=ZAOC- ZCOA/=30 -15 =15 , :./AON=/CON,

44、-?3 =5 秒;VZC0/V=15 , ZA0N=15Q , JOA/平分N40C.(2) ZAOC=30C , A ZNOC=ZAOC- ZAON=90 一 NMOC, A300 - a =90 - B, B =(1+60 ” :(3)设旋转时间为 t 秒,乙A0N=5t, ZAOC=30 +8t, /CON=45。,A30c +8f5t+45 , :.t=5.即t=5时,射线OC第一次平分NMOM【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 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35 . ( 1)是;(2 ) 5cm 或 7.5cm 或 1

45、0cm ; ( 3 ) 10 或写 【解析】【分析】(1)根据“2倍点”的定义即可求解;(2)分点C在中点的左边,点C在中点,点C在中点的右边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即 可;(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P应在Q的右边,分别表示出AQ、QP、P8,求出t的范围.然 后根据(2)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 ).整个线段的长是较短线段长度的2倍,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2倍点”. 故答案为是;(2 ) / AB = 15cm,点 C 是线段 AB 的 2 倍点,, 4c= 15x= 5cm 或 15x 1 = 7.5cm322或4c =15x- = 10cm .3(3) ;点Q是线段AP的“2倍点”

46、一点Q在线段4P上.如图所示:&aAQpB由题意得:AP=2t , BQ=t , :. AQ=20-t , QP=2h ( 20-t) =3t-20 f P8=20-2t ./ P8=20-2t0 ,,二 t0 ,,二 t ,二t10 ,舍去;当 AQ二 L4P 时,20-t二-x2t ,解得:t=10 ;2 23 9()Q当 AQ 二 一AP 时,204=-x2t ,解得:t=一 ;4 3答:t为10或丝时,点Q是线段4P的“2倍点”.7【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题目需根据“2倍点”的定义分 类讨论,理解“2倍点”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36 . ( 1 )

47、 AC=4cm,BC=8cm ; (2)当,=二时,AP = PQ ; (3)当/ = 2时,。与 0 第一次相遇;当/为二,上时,PQ = 1cm.2 2 4【解析】【分析】(1)由于 AB=12cm,点 C 是线段 AB 上的一点,BC=2AC,贝lj AC+BC=3AC=AB=12cm,依此 即可求解;(2)分别表示出AP、PQ,然后根据等量关系AP=PQ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 )当P与Q第一次相遇时由AP = AC + CQ得到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4)分相遇前、相遇后以及到达B点返回后相距1cm四种情况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 ) AC=4cm, BC=8cm.(2)当 AP = PQ时,AP = 3t,PQ = AC - AP + CQ = 4 3t + t,4即 3t =4-3t + t,解得t = .4所以当t =时,AP = PQ.当尸与Q第一次相遇时,AP = AC + CQ,即3t =4+t,解得t = 2.所以当t = 2时,P与Q第一次相遇.(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