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高一地理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本单元从总体 上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协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的基本特征, 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本册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为:总一分一总。教材首先安排总述部 分,即中国的区域差异,概述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然后是分 述部分,介绍分区案例,涉及农业、生态和基础设施三大方面,最后 是总述部分,介绍地理区域研究的意义、方法以及乡土地理研究等知 识。可见,本单元知识作为理解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铺垫,在此基 础上,能够挖
2、掘、分析、综合区域特征与国土整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确立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奠定基础。高二选修教材第一册内容,由人口与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文 化景观、旅游活动与环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五绝大部分人文 地理构成,拓宽了高一必修人文地理的知识。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中国 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两绝大 部分,它摒弃传统八股式的区域地理模式,构建了从区域地理问 题式为主的区域地理一一应用地理(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新体系。与旧教材比,新教材在知识方面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初中区域地理 知识,而是构筑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文地理为重点,以中国国情 与国土整治为案例,理论
3、与实际相结合的完整高中地理知识新体系。二、教学过程分析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建议1、读图指导法。地图和很多专题地理图表对于空间思维水平的培 养极为重要,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实行教学,是发展地理形象思 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地图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概括地理演变过程, 既有利于发展地理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发展地理逻辑思维。图 1.1 中国三大自然区,通过读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和三幅要素 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OoC等温线和800mm 400mn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便于加深对三大自然区划分界线的理解。图 1.2 我国的外流区和
4、内流区,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复习外流区 和内流区的特点、分界线等相关知识,并分析内、外流区与三大自然 区之间的关系。2、横向比较法。三大自然区域间的差异从地形地势、气候、植被 土壤、水文及人类活动等方面实行比较分析,本课的“活动”题可结 合课堂教学来完成。3、分组讨论法。本课内容中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界线,三大 自然区的特点等均是比较形象的知识,可指导学生先实行分组讨论, 然后实行归纳总结,加深对区域差异的理解。4、学法指导:使用初中社会课中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实行新旧 知识的联系比较,用初中社会地图册协助找出几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做到温故而知新。5、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制作简易中国地形模型图,让
5、学生从动手 制作过程中获得感性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充分理解我国地貌的基本 轮廓以及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从而加深对三大自然区特点的理解。1.2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学建议1、地理比较法。地理比较法就是对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和原因加以 比较。很多复杂的地理事物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 属性并突出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如在学习了我国三大自然 区的特点后,再学习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 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彻底地理解区域内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 原因。2、地理推理法。地理推理法就是在对某些地理事物已形成概念的 基础上,推理得出另一些
6、类似的地理事物。它需要在掌握地理材料的 基础上,使用地理知识实行分析、综合,确定地理特征,解释地理成 因,是对地理信息加工,使信息增值的过程。例如,当掌握了东部季 风区的南北差异主要由纬度高低不同造成的这个原理后,再分析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青藏高寒区的垂直 差异(海拔高度不同)时,就能推理出来。3、读图指导法。本课的地图较多,有区域分布图、景观图等。教 学中指导学生由读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由 熟悉地图到能分析、使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4、学法指导。抓“共性”重“个性”。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 个性。所以在学习过
7、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上 节课分析了三大自然区的特点,本节课学生可在总结每个自然区中存 有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个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即它们的个性。 具体表现在: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5、活动建议。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 和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等,找出秦岭淮河,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和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自然地理差异。从已知知识推求未知知识,锻炼归纳推 理的水平。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教学建议1、读图指导法:启发学生读课文图1.9,找出三个经济地带所 属范围。得出结论:
8、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各 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启发学生读课文图 1 . 1 0 ,比较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得出结论: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大。 启发学生读课文表 1.1、 1.2,比较三个地带的发展水平和国内 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得出结论:东部发展水平高,且占全国国 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中部和西部则在减少。 启发学生读课文图 1.11 ,比较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得出结论: 东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不合理。2、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析文, 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最后把代表性意见带给全班同学讨论,教师
9、实行 总结点评。拟设计的问题有:我国为何要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三个经济地带之间有何差异?造成地带性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按 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 发展战略?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应是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差 异,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抓住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这两个 最显著的差异。难点是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可通过总结、归 纳、推理,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把固有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4、学法指导。抓住“经济”这个主干,充分调动已有知识,联系 初、高中相关知识点,查阅相关资料,培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水平。5、活动建议。调查当地人
10、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并分析当 地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平原与山区的差异及原因,以加深对本 课知识的理解,促动知识迁移和应用水平的提升。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教学建议1、综合分析法。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分异性。整体性体现在组 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在分析各个经济地带 特点和协调发展方向时,可从工业、农业、交通、资源等要素实行综 合分析,得出各个地带的优势和劣势,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异 性体现在不同地域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存有着差异,从而导致各个地 带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不同。2、总结归纳法。本课在分析每个地带的社会经济特征时,都是从 工
11、业、农业、交通和与其他地带相比所特有的方面来分析。这些知识 在初中社会和高中必修教材中也有涉及。所以,在讲授本课时,应引 导学生总结已有知识,如“中国的农业”、“中国的工业”、“中国 的交通”等知识,然后把原先分部门讲述的知识落实到各个地带中来。 通过总结,理解地带的特征,通过归纳,促动知识的联系。3、学法指导。为了弄清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使知 识更加系统化。可采用知识整理的方法,编织知识网络。如对东部、 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从优势特征、制约因素、发展方向和协调发展四 个方面加以整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4、活动建议。分组活动。安排学生对当地工业、农业、交通、资 源等情况实行调查、考察
12、,搜集信息,整理归纳,使用课本所学知识,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与周边地区如何协调发 展等实行分析讨论,撰写出本市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报告(或建议书)。(三)教育目标1、能够阅读和使用专题地图,学会理解和分析中国自然和经济区 域差异的方法。2、联系初中阶段所学的中国区域地理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我国 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3、从我国的三大自然区特点到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从我国的 三个经济地带特征到三个经济地带内部差异,理解整体与局部的从属 关系。4、通过中国区域差异的学习,理解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 的国情。懂得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既要总体规划,又要因地制 宜。5、通过区域比较,理解中国不同经济地带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 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理解发挥区域优势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6、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水平,培养使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四)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 差异上,正是因为差异的存有,才决定了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390-2025城市光环境体检评估要求
- 消化内科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培训指南
-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2025年生物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云南红河州一中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皮肤科湿疹皮损护理流程
- 血液内科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护理要点
- 神经科帕金森病晚期康复训练规范
- 血液疾病护理管理流程
- 探寻湖湘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 神经科帕金森病药物管理措施
-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公园设施维修投标方案
- 工程制图习题集解答知识点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公路法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科技引领未来
-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课件
- 4.1打造短视频IP人设
-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 GB/T 28957.1-2023道路车辆用于滤清器评定的试验粉尘第1部分:氧化硅试验粉尘
- 少数民族撒拉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