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题语文试卷时量: 120 分钟 分值: 150 分命题:李明高(湘潭县一中) 审题:许柳明(岳阳县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 12分,每小题 4 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 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 冒烟的人都会明白。仅仅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能够联想 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 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 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 随地而

2、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 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 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 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能 够使意蕴丰富,也能够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 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 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 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 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3、茶”一句 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 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个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一人 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 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 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 人都是“柳腰桃面” “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

4、做买卖都有“端 木遗风”,到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象这样例子举 不胜举。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 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 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 “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 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 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 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 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5、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 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 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 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 教训。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 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 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以上仅仅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 说不完。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能够领略使用文字所应 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 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它不能

6、懒不能粗心,不能 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 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 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选自朱光潜A.烟榻(t a)月晕(y u n)B.意蕴( yu n)清沁(q i n)肺腑C. 蕴藉(j i)流弊(bi)D.尺牍(du)咬文嚼(ji a o)字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文字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而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 型后者偏于个性。B.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除了述“惠山泉水泡小 龙团茶”之事,更写出了茶美泉清人惬意的韵味,可谓巧用联想义的 典范。C. 善用文字的联想意义,常常能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不过, 一旦被滥用,再神奇的词语,也会变得索然无味。D. 俗滥的思想情感源于俗滥的语言,所以,只有在文字的使用上 煞费苦心,才能写出上乘的作品。3. 对文意理解或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科学的文字通常追求精确;而文学的文字则一定要顾到每个字 的联想意义,而联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